2016关于胡万春事迹心得体会_第1页
2016关于胡万春事迹心得体会_第2页
2016关于胡万春事迹心得体会_第3页
2016关于胡万春事迹心得体会_第4页
2016关于胡万春事迹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 关于胡万春事迹心得体会 2016 关于胡万春事迹 心得 体会 (1) “需要他帮忙,他随叫随到 ”, “他有文化、有主见,村里人遇到难事儿都找他 ”。在村民眼中,共产党员胡万春是个有担当、热心肠、点子多的人。如今,提起他,村民们除了由衷地赞叹,更多了份沉甸甸的惋惜。 危急关头,他奋不顾身 胡万春生前是陕西省南郑县碑坝镇西江村的文书、青龙组组长。2015 年 6 月 28 日,陕南遭受特大洪灾,为保护通村公路和农田,他奋不顾身地挪开堵住涵洞的树木,不幸被洪流卷走后下落不明。 那天清晨,暴雨如注。一阵又一阵的雷声惊醒了在家休息的胡万春,也打在西江村村民心上。三面环山、坡陡沟深的西江村,每逢暴雨就有爆发山洪的危险。 此时,胡万春的妻子田良丰不在村里,于是她打电话叮咛他注意安全。她知道,每逢暴雨,胡万春都要挨家挨户排查险情。电话里,胡万春告诉她,附近四户人家他已经去过了,自家老房的土墙出盖上了塑料布,正准备赶往张富荣家帮忙。 张富荣家紧挨着青龙堰堰渠。眼见家里涌进的洪水 快淹过小腿肚子了,情急之下他急忙打电话向胡万春求助。张富荣的子女常年在城里打工,家里只剩他和老伴两人,有困难找胡万春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注意安全,带上安全帽,再找俩人帮你 !”妻子田良丰电话里叮嘱着。电话那头,胡万春匆匆应着 “知道了 ”。谁知,这三个字竟成了胡万春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 雨越下越大,天色也愈加昏暗。胡万春打电话叫来村民朱以鹏和李长红,一起奔向张富荣家。途径蔡家河坎时,他们见路面下的涵洞被一棵树堵住,呼啸的山洪夺路而过,几乎没过他们三人的大腿。 “在水里站都站不稳,雨大得看不清路。 ”回忆起 那天的惊险,李长红仍是心有余悸。 蔡家河坎下面是通村公路、农田和村民的烟叶烤房,不及时疏通涵洞,肆虐的洪水便会将这些毁于一旦。 朱以鹏和李长红赶忙用力推树干,见树干纹丝不动便去搬石头做墙,想把路上的水引进渠道。眼看这一招不灵,胡万春情急之下一个健步冲上去,用肩膀抵住树干,尽力抬起。树干突然松动,洪水困兽般从涵洞口奔涌而去。强大的吸力瞬间将胡万春卷进落差足足有 70多米的涵洞外的山谷河道。 见此情景,朱以鹏、李长红立即沿河道追去,一路追到江西大河,始终未见胡万春的踪影。此后几天里,当地政府组织群众 400 多人次,沿事发地河道反复搜寻,也没能找到危急时刻与洪水搏斗的胡万春的身影。 “这么好的村干部,说不见就不见了,太难接受了,我这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 ”朱以鹏说。 群众需要,他随叫随到 在西江村人的记忆里,个头不高的胡万春话不多,却总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装着各种材料和公章的黑色挎包总是鼓鼓的,走起路来挎包在身上一搭一搭。 1973 年出生的胡万春 24 岁入党,两次当选村 “两委 ”委员,担任村文书兼青龙组组长。 2012 年的选举, 256 名选民中 240 多票投了胡万春。大伙都说: “相信万春能给大家办好事 。 ” “万春脾气好、点子多,村里两家人闹了别扭,只要他来调解总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 “万春字写得好,几乎家家户户都找他代写过申请、填过表格。 ” “万春心里有我们,只要有需要,他随叫随到。 ” 在碑坝中心卫生院工作多年的朱以涛是胡万春的老熟人。 “每回来镇上,他的摩托车就没空过,不是帮忙带人就是帮着捎货。 ”朱以涛说,有一次还救了村里老人张维成一命。 那是 2013 年的一天中午,朱以涛正准备离开医院,远远看到胡万春骑着摩托向医院驶来。还没等车子停稳,胡万春就喊:朱大夫,快来帮张维成 !朱以涛这才 看清,胡万春身后坐着张维成,还有一根绳子将两人拴在一起。 原来,那天胡万春在坡上打核桃时,发现独居的张维成家没炊烟,担心他出事,就放下手里的活推开张维成老人的家门,看见张维成正捂着肚子在床上打滚。胡万春赶紧把他抱上摩托车,怕老人坐不稳,又找来根绳子把老人捆在自己的腰间。 “再晚半天,张维成的膀胱就可能破裂,有生命危险了。 ”朱以涛说。随后的一周,胡万春每天接送张维成到医院治疗,直到痊愈。 脱贫路上,他敢想善为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青龙村村民小组,是西江村最边远的一个高山小组。山地贫瘠,经济基础薄弱,有的村民穷得连理发的钱都掏不起,家里经常多日不闻荤腥。 1999 年,碑坝镇引进烤烟生产项目,敢想敢做的胡万春当了第一个 “吃螃蟹 ”的人。 4 亩烤烟地,一季 3000 多元的纯收入,一下子让胡万春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尝到甜头的他开始发动组里其他人种烤烟。不会技术的,胡万春手把手给教 ;没有资金的,胡万春先行垫付 ;没有烤烟炉的,胡万春把自家的借给他。 有一次,为了帮组员杨涛选苗,胡万春顾不得自家的田地,烟苗被晒死一批,损 失了上万元。至今提起这件事,杨涛语气里仍充满歉意,可当时胡万春没一句怨言。 如今,胡万春帮扶的 7 户村民中,每年种烤烟 160 亩以上,产值 80 余万,家家脱了贫。朱以鹏和杨涛家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活上热心助人,工作中一丝不苟,自己家的日子过得红火,村上的事照顾得也好。 ”西江村支书王凤武说。 胡万春走了,留下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家庭重担全落在妻子田良丰身上。村民们惦记着胡万春的好,自发地给胡万春家捐了 3 万多元。到了烤烟收获的季节,大伙又不约而同来到胡万春家的烟叶地里、烤烟炉前,帮田良 丰收割、烘烤、装车。 “没有乡亲们的帮助,今年的烟叶会烂到地里。 ”田良丰心里充满感激。可村民们说,他们只是做了胡万春生前经常做的事。 2016 关于胡万春事迹心得体会 (2) “胡文书是为了来我家排险才被洪水卷走的,我心里又难过又愧疚。这些年,胡文书为我们操尽了心,真不晓得咋报答。 ”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时间,但张富荣老人的话语仍充满自责。 2015 年 6 月 28 日上午 10 时,汉中南郑县碑坝镇西江村文书胡万春,在带领村民疏通涵洞时,不幸被洪水卷走,至今下落不明。在危急关头,胡万春用自己 42 岁的生命,诠 释了对群众的真情厚爱、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 从那时起,胡万春的名字开始被许多陌生人知晓,他的先进事迹经陕西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在三秦大地引起强烈反响。 2015年 10 月,陕西省委做出决定,在全省开展向农村优秀基层党员干部胡万春同志学习活动。 近日,西部网记者跟随胡万春先进事迹采访团来到南郑,在胡万春家中、被洪水卷走事发地,乡亲们噙着泪水,讲述着胡万春平凡却动人的点点滴滴。 暴雨中 他是最忙碌的人 2015 年 6 月 28 日清晨,碑坝镇暴雨如注,胡万春接到村民张富荣老人的求助电话,说他家的房屋进 水严重,有倒塌的危险。得知消息后,胡万春立即向老人家赶去。 然而在路过一处涵洞时,洪水已经跃出路面 1 米多高,为了避免洪水冲毁公路和村民的农作物,胡万春立即喊来村民朱以鹏和李长红,共同清理涵洞,希望能尽快疏通道路。 然而在他奋身挪开堵住桥洞的树木时,强大的吸力将来不及躲避的胡万春卷入水中,冲下桥洞外落差 70 多米的山谷。村镇随后组织人员沿河全力搜救,却始终不见胡万春的踪影。 “胡文书是为了来我家排险才被洪水卷走的,我心里又难过又愧疚。这些年,胡文书为我们操尽了心,真不晓得咋报答。 ”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 年时间,但张富荣老人的话语仍充满自责。 家庭里 他是真正的顶梁柱 胡万春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1993 年,胡万春的哥哥邵俊玉 (随母亲姓 )遭遇车祸,落下了终身残疾,重体力活都干不了。 2007 年,邵俊玉的妻子患乳腺癌病逝,哥哥家的重担又一次落到了胡万春身上。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八年,弟弟当起了 “大哥 ”,支撑起两个家庭。 “当时村里人打电话,让我考完驾照快回家,我心里嘀咕不会出事了吧,后来让孩子打电话,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当听到丈夫出事的噩耗时,胡万春的妻子田良丰径直晕了过去。 胡万春出事后的这 大半年,田良丰擦干眼泪,坚强地挑起家里的重担,照顾胡万春多病的母亲、残疾的哥哥、年幼的侄女 “他说我身体不好,让我考驾照给我买车,可我现在再也等不来了。 ”田良丰抹着眼泪说。 群众中 他天生一副热心肠 村文书是农村基层最为辛苦的职务,胡万春却干的有滋有味、毫无怨言。 2013 年秋天,胡万春发现孤身一人的张老汉家没有炊烟,莫非张老汉出了什么事 ?想到这里,胡万春丢下手中的活,径直去了张老汉家。 “那天的场景,我现在都记得特别清,绳子一头拴在自己腰上,另一头系在张老汉身上,他骑着摩托车就来了。 ”碑坝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朱以涛说。 “每天早上九点多把张老汉送到卫生院,下午四五点再把老人接回家,大概有一个礼拜,直到老人痊愈。 ”朱以涛说, “村里许多老人看病、体检这些事,都是他用摩托车来接送,有时还帮忙垫付医药费。 ” 背个斜挎包,精神奕奕的状态、风风火火的工作热情,低保填报、合作医疗、养老办理、纠纷调解,村上工作井井有条,修房造屋、红白喜事、技术指导,胡万春也总是随叫随到。 致富路上 他是群众引路人 胡万春除了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外,他还是村民们的致富带头人。青龙村民组,是西江村最边远的一个高 山小组,全靠耕种贫瘠的山地赖以生存,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1999 年,碑坝镇引进烤烟生产项目,胡万春眼前一亮,他看到了致富希望。 一贫如洗的胡万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村里带头种起 4 亩烤烟,没想到一季下来有 3000 多元的纯收入,家庭经济的好转,过上好日子的胡万春还时常牵挂着本村的其他人。 记者来到村民朱以鹏装饰一新、建筑面积 300 多平米、充满现代气息的小洋楼,今天能过上如此辛福的小康生活,老朱连做梦都没想到。 “当时一家几口挤在狭窄的土墙房里,穷得连理发的钱都掏不出来。 ”朱以鹏说,第一年腾出了 4 亩地,种下的 烤烟成了全家的希望,当年就收入 4000 多元。 如今,胡万春帮扶的 7 户村民中,每年种烟 160 亩以上,产值80 余万元,户均 10 多万元,家家脱了贫致了富,西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烤烟村,人均年纯收入 9280 元。 网友眼中 他值得大书特书 百度南郑贴吧上,网友 “汉山秀丽 ”发帖说: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