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讲真理与价值,.,2,真理与谬误人类认识的两种结果,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吃一堑,长一智”说是者是,或非者非,即为真;说是者非,或非者是,即为假。亚里士多德,.,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当中不能包含有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不能以不同的人或不同的阶级的利益、愿望、好恶、意志为标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对于某个特定的问题和对象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即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4,a2+b2=c2,a2+b2c2,案例勾股定理的真理性分析,.,5,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绝对真理无条件性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被推翻;人类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相对真理有条件性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相对真理之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总是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就会走向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6,案例:真理是具体的(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7,案例(续),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8,问题:,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9,答案要点:,(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是要受条件的制约的,关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4分),.,10,答案要点(续),(2)所谓的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势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事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3分),.,11,比萨斜塔上的较量真理的检验标准,伽利略(15641642),伽利略做落体实验的比萨斜塔,.,12,扶正比萨斜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90年,意大利文化部由于担心比萨斜塔的倾斜度太大而有可能倒塌,宣布正式对游人关闭。当时比萨斜塔的塔顶中心已经偏离垂直线超过4.5米,为了拯救这一历史名胜,各国建筑学家和纠偏技术专家想尽了办法并随后展开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维修和纠偏工程。,2001年12月15日,关闭了12年的比萨斜塔重新向游人开放。,.,13,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14,“试玉要烧三日满”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别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有一定的局限。,.,15,道旁的梨该不该摘?(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辨析。,.,16,答案要点,(1)“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也是有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注:如考生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角度加以辨析,言之有理,亦可给分),.,17,追求真理与创造价值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马克思,所谓真理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18,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相互对立。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相互制约。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真理的把握,真理在实践中被检验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相互引导。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要求。相互促进。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19,价值服从真理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取舍原则,.,20,案例分析黄禹锡事件,黄禹锡生于1953年,5岁丧父,母亲为养活6个孩子,放牛养家。黄禹锡孩提时代帮母亲照顾生病的牛,从而立下做兽医的志向。他埋头苦读,终于考上首尔国立大学兽医系,29岁便获得博士学位,不久便成为教授。此后,黄禹锡将一切金钱、精力、时间都投放到实验室,1995年研制出超级乳牛,1999年培育出全球首只克隆牛,随后更培育出全球首只克隆狗。这些成果,令他成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人物,也成为韩国的民族英雄。,.,21,事业辉煌,2004年2月,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培育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2005年5月,他们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的研究小组攻克了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该篇论文署了20个研究人员的名字,其中,美国匹兹堡大学著名教授杰拉尔德夏腾作为主要研究者名列其中。,.,22,夏腾离去事业上的转折点,2005年11月,夏腾突然表示要与黄禹锡分道扬镳,因为他得知黄禹锡研究中可能存在采集人类卵子时违反科研伦理的问题。夏腾在给科学杂志的信中写道:“我重新仔细研究了论文中的数据和图表,并考虑新得到的让人生疑的信息,使我对论文的准确性产生了重大的怀疑。”他说,“上周末,一名实验相关人员给我信息,称那篇论文有些部分可能是编造的。”,.,23,风云突变(一),2005年12月,一名美国科学家致信科学杂志,要求从其刊登的黄禹锡研究小组细胞克隆研究论文中除去他的名字,并指出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黄禹锡等人的报告中有些部分是“编造的”。,.,24,风云突变(二),12月15日,黄禹锡教授的重要合作伙伴、韩国Mizmedi医院卢圣一理事长称,黄禹锡当天承认,2005年在科学发表的论文中的干细胞其实不存在。当天上午9时30分,卢圣一到黄教授住院的首尔大学医院看望黄教授,当时黄教授说“心境惨淡”,并说出了胚胎干细胞其实不存在的事实。,.,25,风云突变(三),12月23日,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就“黄禹锡造假事件”发表阶段性调查结果称,2005年刊载于美国科学杂志上的黄禹锡论文数据纯属伪造。调查委员会指出,这不是一起单纯的失误,而是蓄意造假的重大事件。经调查核实,黄禹锡教授论文所指11个克隆胚胎干细胞系中,9个是伪造,另外2个的真伪目前正在检验之中。,.,26,风云突变(四),12月26日,韩国媒体报道,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上周末已接到“黄禹锡胚胎干细胞造假”基因分析结果,认定黄禹锡今年在科学杂志论文中所标榜的11个胚胎干细胞,除上次公布的9个是假的以外,另外2个经过基因分析也是假的。,.,27,风云突变(五),2006年1月10日,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委员长郑明熙教授在首尔大学文化馆礼堂举行记者会,公布了“黄禹锡科研小组干细胞成果”最终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黄禹锡科研小组2004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人类核置换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成果与2005年发表的论文一样,全部出自编造。黄禹锡主张的独创核心技术“筷子技术”也很难得到认证。,.,28,最后处理,1月11日,韩国政府在总理李海瓒主持下,召开国政问题政策调整会,就黄禹锡科研组论文造假一事,出台了“黄禹锡事件综合对策”。政府决定,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