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述(ppt 79页).ppt_第1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述(ppt 79页).ppt_第2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述(ppt 79页).ppt_第3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述(ppt 79页).ppt_第4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述(ppt 79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业银行经营学,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导论,列举你所熟悉的商业银行?你对商业银行有什么认识?商业银行在你生活中的影响?你希望通过该门课程学到什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一部分运营架构概述,第二部分具体业务运作,第三部分管理,第四部分再造与重组,学什么,西方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构成:中央银行核心存款货币银行主体(或商业银行)专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为何学,银行体系基本结构,政策性银行,银行体系,综合银行,专业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农业银行,等等,抵押贷款银行,储蓄银行,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以及多种金融机构同时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2007年5月15日,交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5年10月27日上午10时,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2007年9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同年7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时挂牌上市。,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月15日正式成立,2010年A+H股同步发行上市,其中7月15日A股上市,次日H股上市。,银行业的开放2006年12月11日起,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对象限制,在承诺和审慎监管的框架下,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目的和要求,熟悉并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及经营管理策略,全面、系统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怎么学,了解国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创新,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本课程考核方法,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平时随机抽查和指定作业相结合,参考教材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人民大学出版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吴念鲁,高教出版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杨有振,中国金融出版社商业银行经营学,戴国强,高教出版社等FINANCIALMARKETSANDINSTITUTIONS,JEFFMADURA,北京大学出版社(英文影印版)期刊资料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上海金融、中国金融等网络资料银监会、各商业银行网站等金融时报网、中经济网、国研网、中宏网等,第一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述,本章主要问题1、理解并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功能、经营目标和原则2、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3、理解并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理论4、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果的衡量方法,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定义,一般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我国定义: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二、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性质),(一)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二)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和一般企业相比)(三)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四)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1、作为金融中介:间接融资的主体2、进入资本和货币市场:直接融资的参与者3、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环节:货币供给的扩张主体,金融学基本知识回顾:货币供给调控机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经济部门,发动主体,放大(扩张)主体,目标主体,提高,卖出,降低,买进,提高,降低,金融学基本知识回顾:宏观金融调控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基本操作,三、金融中介理论及现代商业银行的功能,(一)古典的金融中介理论信用媒介论信用创造论,信用媒介论:,创始于18世纪,盛行于19世纪前半期。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等。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信用的提供作媒介。银行必须在收受存款的基础上才能放款于人。因此银行的受信业务其授信业务,并决定着。银行通过信用的媒介,能转移和再分配社会现实的资本,以使其发挥充分的作用。,优先于,授信业务,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劳,而正式创始于19世纪末叶,盛行于现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麦克鲁德、熊彼特等。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超过其所收存款以放款于人,且能先行放款,籍以造出存款。故银行的授信业务优先于其受信业务,并决定着受信业务。银行通过信用的创造能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资本,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信用创造论:,资料: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币制不统一,货币兑换商人,鉴定兑换,银钱业,兑换保管支付汇兑,早期银行业,兑换保管支付汇兑借贷,现代商业银行,关键,原始状态的西方银行,西方银行的原始状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据英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6世纪,在古代巴比仑已有一家“里吉比”银行。,早期银行业,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银行”一词英文“Bank”是由意大利文“Banca”(“长凳”)演变而来的。意大利主要商业银行有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和1407年设立的乔治银行等。16世纪末开始,银行普及到欧洲其它国家。如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1621年成立纽伦堡银行等,这些都是欧洲早期著名的银行。早期的银行业虽已具备了银行的本质特征,但它仅仅是现代银行的原始发展阶段。,现代商业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现代商业银行产生的两种途径:一是从旧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二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主导途径,现代商业银行产生的三个关键保管凭条银行券出现了信用货币的萌芽全额准备金制度部分准备金制度(自有资金放款)(吸收存款放款)信用中介功能保管业务存款业务,并确立支票制度(收取保管费)(支付利息)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和信用创造功能现代商业银行成为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具有了信用创造的功能,几个关于商业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小知识: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为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的银行,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标志。1845年,我国第一家新式银行英国开设的。1897年,为第一个民族资本的商业银行。,丽如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二)现代金融中介理论1、完全市场假定不需要金融中介(Financialintermediation),例如:在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模型中,市场被假定为完全的,无需金融中介发挥任何作用,企业和家庭就能够通过市场的相互作用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不存在由中介改进福利的余地。美国经济学家法马(Fama)认为如果金融市场是理想状态,就是说信息是对称的,没有交易成本,金融中介是否存在不重要。,2、不完全市场金融中介的存在具有合理性,格利(Gurley)和肖(Shaw)、本斯顿(Benston)和史密斯(Smith)现实与阿罗德布鲁世界相去甚远,即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由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较高,而金融中介能够通过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来降低交易成本。总之,以交易成本为基础的金融中介理论强调,由于金融市场是不完善的,存在交易成本,单个储蓄者对金融中介有依赖性,因此,需要金融中介存在。,3、70年代信息经济学引进后信息不对称作为金融中介理论的基础。莱兰德(Leland)和佩勒(Pyle)提出金融中介是“提供信息的专业代理人”;戴蒙德(Diamond)提出“代理监督”功能说,他认为借款人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金融中介可以被众多投资者委托充当监督者的角色,避免了由各投资者分别监督的高成本。,4、从风险的角度解释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1974年,阿罗提出金融中介的“风险分担和转移”功能说,认为通过不同资产组合可以增加资金流动性,同时还可以分担和转移风险。重要性,参阅文献:秦国楼,现代金融中介论,中国金融出版社马丽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中介,中国金融出版社,(三)现代商业银行的功能,1、提供流动性和支付服务2、提供资产转换3、实现规模经济降低风险4、监督贷款企业和收集信息5、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第二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览,金融学知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资金来源:负债存款、借款等资本股本等资金运用:资产现金资产、贷款、投资等,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要素,(一)资金要素(“钱”)最基本要素(二)人员要素(人)主体(三)信息要素(技术)不可缺少,二、银行经营管理系统,分析经营环境,建立组织系统,银行管理系统图,实现总目标,建立管理系统,确定总目标,(确定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第三节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及原则,通过对经营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一、经营目标,非股份制银行利润最大化股份制银行股东股权价值最大化,各国商业银行已普遍认同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三性”原则。,二、经营原则,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条: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一)盈利性(效益性)原则,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银行的利润最大化。,意义: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收益国家:获得更多的税收收入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积累能力和竞争能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信誉,对客户有更大的吸引力,(二)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风险种类:环境风险、突发事件风险信用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流动性原则(Liquidity)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理解: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取资金的能力。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受价值损失的条件下具有迅速变现的能力。,思考:流动性不足的后果,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及同业的存款短期政府债券证券投资中长期贷款,思考:下列资产流动性(变现能力)的强弱,(四)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矛盾及其相互协调,1、短期内的矛盾盈利性与流动性的矛盾盈利性与安全性的矛盾2、长期内的协调“三性”原则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条件,盈利性是目的,思考:一般来说,某项贷款期限越长,流动性越,风险越,利率越。,弱,大,高,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课后阅读P912,内部条件(经营要素):资本、人才、产品、科学技术水平与信息等。外部环境(外部条件):直接相关具体条件:资金供求关系及利率变化情况、商业银行客户的需求和偏好、商业银行同业竞争状况、有关当局的政策及其对银行业的监管等。间接相关一般条件: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和技术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国际金融环境等。,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金融生态,第五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果的衡量,课后阅读P12-13,生产法中介法现代方法,第六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沿革,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P13,20世纪60年代以前,与当时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相适应,强调单纯的资产管理理论。,理论根据负债取决于客户(被动负债)收入取决于资产管理,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换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一)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发展初期)主要资金来源:活期存款经营宗旨: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分配资金时,着重考虑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短期自偿性贷款(资产的流动性来自资产的短期性和自偿性)。,社会所需资金以商业周转性流动资金为主,意义:确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些重要思想强调资金运用受制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保证了高度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局限性:对存款人提存的假设不切实际把真实票据的自偿性绝对化范围过于狭窄,忽视了贷款需求多样性,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将银行业务限制在狭义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内,对于大量的其它非短期、非自偿性的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要求不予考虑,经济萧条时期,即使是短期放款也会因商品找不到买主而做不到自偿,(二)资产转换理论(20世纪20年代),银行资产流动性取决于:资产的变现能力银行的资产业务:不必局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上,可以将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有转让条件的证券上。最典型的可转换资产是政府短期债券,背景:一战后各国为恢复经济大量发行公债,金融市场尤其是短期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提供了新途径。,意义:注重流动性的同时,扩大了资产组合的范围局限性:忽视了证券变现能力的相对性,例如:当所有银行都因需要资金而出售生利资产时或者整个市场出现问题时(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产的可转换性就要大大下降。,(三)预期收入理论(二战后)银行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者能否取得预期收入而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银行的资产业务:只要预期收入有保证,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还可以发放其它贷款。意义: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盈利性增强)局限性:预期收入主观性较强,风险加大,资产管理理论小结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偏重于流动性和安全性,牺牲了部分盈利性,二、负债管理理论,背景:经济推动和金融竞争二战后各国经济复苏,一方面贷款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发展,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在资金来源(负债)的渠道和数量上竞争激烈。金融管制和金融创新大危机后,金融管制(主要是利率管制,存款利率上限)加强,银行面临资金来源的巨大压力,而金融创新为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性。存款保险制度激发了银行冒险意识和进取精神,(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管理观念转变:被动型负债主动型负债,(一)存款理论主要观点: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负债来源,是被动的。银行应该按客户的意愿组织存款,按存款的状况安排贷款,参照贷款收益支付存款利息。注:依然为被动负债,属于资产管理理论的思想范畴。,(二)购买理论观点:强调主动负债(购买负债)意义:扩大了负债范围注:与稳健经营相结合,以防片面扩大负债,增加风险。,除了吸收存款外,还积极主动创造负债,比如发行债券,以及发展新型金融产品向各界推广,并运用多种策略吸引客户。,(三)销售理论主要观点:银行不仅仅提供资金,而是提供金融产品的企业。意义:是银行经营理念的重大变化,促进了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的发展。,银行提供资金实际上是提供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产品的概念不局限于负债,资产也是产品,银行通过提供产品获得收益。,负债管理理论小结管理观念转变:被动型负债主动型负债解决了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忽略了安全性,背景:20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