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误区_第1页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误区_第2页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误区_第3页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误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误区在当今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人文精神的危机也不可避免地弥漫到学校。情感淡漠、自私自利、不知感恩等现象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人文性是语文的本质之一。新大纲明确规定“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不仅如此,人文教育也是世界语言教学发展的共同趋势。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所以,语文课既要教文,也要教做人。若论主次,成人应该比成才更重要。即教学生正确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之共同和谐发展。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吸纳语文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滋润灵魂,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人格。什么叫“人文性”呢?简单地说就是人与文化,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它是不同于自然之物的。在语文教学目标中表现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讲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在以下几点:1、 砥砺品德,完美人格语文从很大程度上讲是用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因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其表达的思想 内容,正所谓“文以载道”,任何语言都是用文字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观点或见解的。语文课文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学习周总理的睡衣里周总理艰苦朴素的品质,诚实的孩子里列宁诚实知错就改的品德,你们想错了里方志敏清贫一生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在老师的指点下,这一系列人物所具有的品格,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印象,“润物细无声”,这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2、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进入其内会领略无穷情趣。教师应注意用美来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授课中,力求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行体会其中的美的所在。如草原、五彩池的自然景美,威尼斯的小艇的异国风情美,在金色的海滩上中小女孩的心灵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 ,在生活中创造美,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激起对生活美的追求,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来,还何愁学生语文学不好呢?3、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意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孩子的天性。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主观色彩的比重相当大,所以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中,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人物形象等方面,不做硬性统一的解读,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三、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误区 当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展开后,各种教学行为和教育的存在形态异彩纷呈,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气氛似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可喜面貌。但在热闹的现象下,语文教学存在的以下状况值得探讨。 1、人文主义泛滥,导致语文工具性缺失 本次课改一改传统保守单一的教育方式,强调以人为本,把尊重人、发展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泛人文主义的倾向,一味地强调人文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处处体现学生为主,对文本的解读动不动就提升到文化层次。却忽略了语文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工具性。殊不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很多语文课在“荒芜着自己的地,耕种着别人的田”。认为语文是大语文,是要关注整个人生社会,结果是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上成了班会课,也有些上成了文艺课或者是故事会,而语文基本的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却完全缺席了。其实,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区别与其他课程最外显的特征,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依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是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好了,才能上升到人文教育的层次。否则,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是空中楼阁。所以,既不能离开人文来讲语文,也绝不能以人文取代语文。 2、错误理解“多元解读”,导致共同价值取向的淡漠 新课改积极倡导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给学生尽可能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探究、创造、拓展”等方式被充分重视和运用。这无疑是符合语文阅读规律的,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有力矫正和补充。 但是,“多元解读”的阅读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误区,有的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成对文本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多元解读成了最好的选择和所谓时尚的操作方式,知识的无定性给为他们的行动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提出什么观点,教师都是千篇一律的“好”、“不错”等评语,不批评、不辨伪、不纠偏。有的教师甚至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怪,完全抛开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下去我们的孩子恐怕就丧失了最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造成了“唯我是从”。 美国劳工部21世纪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曾发表题为21世纪美国对学校的要求的调查报告,该报告认为,美国各行各业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包括“五大能力”和“三大基础”,其中的素质基础就是指:有责任心和自尊心、善于交际、能自律、为人诚实正派。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列的我们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中也明确强调社会共同价值观。所以,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和个体的发展而忽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课堂操作过程中,我们在尊重学生个人体验和个人发现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公共意识。诚然,我们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