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经典解析华图教育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题目。一、 数字推理。共10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 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1.1、3、5、11、( )43A14 B.17 C.21 D.25解析:C多级数列,没有幂次特征我们就想到多级数列,相邻两数两两做差后得到4,-8,16,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下一个数为-32,所以要求的数是11-32=-21。2.6、6、4、0、( )A2 B.4 C.6 D.8解析:C 多级数列,观察没有幂次特征,相邻两数做差得到0,-2,-4。是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等差数列下一个数为-6,要求的数为0-6=-6。3.65、37、17 ( )1A. 2 B.5 C.6 D.9解析:B 幂次数列,观察发现65,37,17都是幂次数附近的数,我们写出来后发现 65=82+1,37=62+1,17=42+1,(),1=02+1,底数为8,6,4,(),0 , 够成一个等差数列。所以括号中应该是22+1=5。或者多级数列,两两做差,可以得到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4.14、38、87、167、248、( )A.384 B.412 C.416 D.456解析:A 分组数列,14和38,87和167,248和()构成三组,组内做差得到38-14=24,167-87=80,所以猜想下一组的数差是136,(假设24和80构成等差数列)所以下一个数是248+136=384.5.0、7、26、63、( )A.132 B.124 C.116 D.108解析:B幂次数列,通过观察发现63,26,7都是幂次数附近的数,我们详细写出来后发现0=13-1,7=23-1,26=33-1,63=43-1,底数是1,2,3,4,所以下一个数是应该是53-1=124。6.763951、59367、7695、967( )A.97 B.72 C.79 D.82解析:C机械数列,前面的一个数比后面的数多一位,前面的数去掉最小的数字之后,再把数字顺序反向排列。 7.1、5、16、27、( )A.16 B.36 C.81 D.243解析:A幂次数列,通过观察16,27都是幂次数,我们把所有数写成幂次方形式后可以发现1=60,5=51,16=42,27=33,底数依次减1,幂次依次加1,所以下一个数就是24=16。9.60、80、104、120()A.164 B.144 C140 D172解析:C幂次数列,通过观察60、80、120都是幂次数附近的数,我们把每个数写成幂次方形式后发现60=82-4,80=92-1,104=102+4,120=112-1,底数依次递减,修正项构成对称数列,所以猜想下一个数位122-4=140.10.60、120、210( )A.240 B.250 C 336 D 330 解析:C幂次数列,60、120、210都是幂次数附近的数,我们把这些数写成幂次数形式60=43-4,120=53-5,210=63-6,底数依次加1,修正项就是底数,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73-7=336。二、数学运算。共15题。你可 11、一天上班后,黎明发现桌子上的台历已经有5天没有翻了,就一次翻了5张,发现这5天的日期加起来恰好是55。问这一天是几号?A.13 B.14 C.15 D.16解析:B等差数列,中位数*项数=55,所以中间的日期是11,则后两天是12、13,翻过的日历数是9,10,11,12,13,所以可得显示的今天日期是14.12、甲,乙2个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两人走了10分钟后交叉而过,又相距38米,问甲从A到B共需多少分钟? A.18分钟 B.18.5分钟 C、21.5 D22解析:B相对运动的问题,10分钟内甲乙走过的总路程可以列一个方程:S+38=(52+48)*10,求得全程是962,所以甲从A到B所用的时间是96252=18.5.13在一桌子上有47本书,其中27本是小说,32本是红色的封面,6本既不是小说也不是红色封面。桌子上有多少本带红色封面的小说?( )。A22本 B.20本 C.18本 D.16本解析:C容斥原理,这道题是两集合容斥原理,带入公式A+B-AB=总数-一个都不满足,可以可得27+32-X=47-6,解得X=18,都满足两个条件是18,即为答案14.第一阶段在6月份跌了20,在6月30日收盘时为每股12元,那么该股票5 月31日价格是多少?A.18元 B.17元 C.16元 D.15元解析:D方程法,设股票5 月31日价格为x,通过题意可以得到x(1-80%)=12,解得x=1515.某单位在一次考核中,3位同志得了90分 ,6位同志得了80分,9位同志得了70分,12位同志得了60分。问他们的平均分是多少?A.72分 B.75分 C.70分 D.65分解析:C平均数问题,用总分数除以总人数就是平均分, 90*3+6*80+9*70+12*603+6+9+12=70,计算过程中注意把分子每一项除以30再相加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5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题目:一、段落阅读,共20题。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项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请开始答题:26.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的教育态度与教育行为必须在少年心中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几乎包括所有的教育手段,也包括严格的纪律甚至惩罚,它不完全等同爱的教育,而是具有明显的操作性。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情感教育:A. 是一种以教育者的主观情绪代替传统教育方法的教育B. 是一种以家庭教育方法为主要形式的教育C. 是一种以教育者的情绪感染为主要形式的教育D. 是“爱”与“严”相结合的教育C【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是总分结构,C选项是对第一句观点句的同义替换。A选项中的“代替传统教育”、B选项中的“家庭教育”在文中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的干扰选项,D选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27. 根据联合国1981年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的定义,包括太阳能、水力发电、风能、生物质能、薪柴、木炭、畜力、海洋热能、波浪力能、潮汐能、泥炭、油母页岩和重质油砂共14种,主要指常规化石能源以外的可再生能源。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新能源:A 有很广泛的用途B 包括很多种类C 发展前景很大D 是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B【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就是一句长难句,通过精简压缩可知,本题选择B选项。28. 花生种子是养猪的好饲料,种花生为发展养猪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几年由于花生种得多,全村养猪数量达到一千四百多头,猪多肥多,又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这样一种论点:A种花生有利于养猪B养猪有利于种花生C种花生有利于养猪,养猪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D要想提高粮食产量,必须大力发展养猪事业C【解析】主旨概括题。A选项片面;B选项与文义表达意思相反;C选项是主旨句的同义替换;D选项偷换逻辑关系。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29. 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会失去价值,甚至只能添乱。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语言是不重要的,而事实才重要B事实比动听的语言更有力量C语言是不可靠的D事实解不开的话,语言也解不开C【解析】主旨概括题。要注意的是,本段话是以语言为中心来讲语言与事实的关系,因此在选项中应该选择以语言为中心的选项,A和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而B是以事实为中心的,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30. 自然界中微观客体一般指空间尺度小于10-6厘米,质量小于10-15克的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物质层次。微观粒子和场在极其微小的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一般称为微观现象。微观粒子和微观现象总称微观世界,微观世界的运动符合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所反映的规律。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主要意思的是: A什么是微观客体 B微观客体由哪些组成 C什么是微观现象 D什么是微观世界D【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是分总结构,前两个分句分别介绍什么是微观客体、什么是微观现象,第三句总说微观客体加上微观现象构成微观世界,只有D选项最全面,其他三个选项都是片面的干扰选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31. 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机能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D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B【解析】细节理解题。B选项曲解文意,“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与原文“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机能上获得了进化”不一致,其他三个选项均可以由原文得出,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32.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不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流入城市的农民所积累的资金,是乡镇企业启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村的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进而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又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如此相辅相成,为我国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铺平了道路。最能准确复述这段短文内容的是:A.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城镇化B.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举措C.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将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D.应当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D【解析】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进城打工积累的资金,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又加快了农村及小城镇城市化的步伐,而城市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它们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策略,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33. (数学思想现代化034. 例句:睡眠模式紊乱及伴随而来的松果体素分泌异常,很可能是因为体内缺乏适当的昼夜感觉刺激所致。下面对例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睡眠模式紊乱,导致松果体素分泌异常,使体内缺乏B. 体内缺乏适当的昼夜感觉,导致C. 体内缺乏适当的昼夜感觉,导致D. 睡眠模式紊乱和松果体素分泌异常35.在九大行星中,冥王星的轨道最偏。它的体积和质量在九大行星中也都是最小的,而且它接收到的太阳光和热量最少,表面最寒冷,最黑暗。诸多的与众不同,引起天文学家对冥王星身份确定的疑虑。有人认为,把冥王星和隐藏在太阳系边缘众多的冰冷团块等物体划为同一类更适宜,但前不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表明,天文学家丝毫不想因此给冥王星降级。为这段文字起一个标题,最合适的一项是:A冥王星之谜B冥王星是行星C冥王星与众不同D冥王星不能降级C【解析】标题填入题。文段是说明文,标题应该围绕主体冥王星展开,A、B两项明显错误;D选项表述有误。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36. 长期困扰生物学家的是,为什么还有为数不多的几十种鱼类,它们不顾高温新陈代谢热能的大量消耗,顽固地进化为热血动物。 上述可以理解为哪一项?A生物学家长期被困扰着B有些鱼类进化为热血动物C几十种鱼类进化为热血动物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行为D鱼类进化为热血动物的问题,是生物研究领域的难题D【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是一句长难句,A选项不够具体,且偏离主题;B选项是长难句中的宾语成分;C选项中的“不由自主”无中生有。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37. 华盛顿被美国人尊为“国父”华盛顿被美国人尊为“国父”,对这个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生长在弗吉尼亚,继承了一份很大的产业,拥有黑奴之多,已进入南部屈指可数的大庄园主之列。这段主要写了:A华盛顿的生平B华盛顿有很大的功绩C华盛顿的出生地及家庭背景D华盛顿是美国的“国父”C【解析】主旨概括题。A、B两项无中生有;D选项只是针对第一句话的背景铺垫,不够具体。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38. 黄庭坚是苏门四弟子之一,后人对他的诗评价不一,但有一点值得说一说,这便是作为一个诗人,他应该如何在语言上苦苦追求魅力,苦苦创造特色,一定要有“语不惊人呢死不休”的决心,努力摒除陈词滥调。当我们看到某些诗篇中陈陈相因的太仓之粟时,就会想起黄庭坚。话虽如此,但实践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另一种倾向,即奇拗艰涩,蚌病成珠,优点和缺点尝尝如影随形。如同议论化是宋诗的短处,但它的长处是说理细密。黄诗所以引起后人评价分歧,原因之一就在这里。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的意思是:A. 某些诗篇中有陈陈相因的太仓之粟,是受黄庭坚创作理论影响的结果B. 某些诗篇中有陈陈相因的太仓之粟,是受黄庭坚创作实践影响的结果C. 赞扬黄庭坚在语言上苦下功夫、力避陈言的主张和实践D. 赞扬黄庭坚的诗作语言有味,面目可爱;与一般人的诗篇迥然有别D【解析】词句理解题。首先定位,然后分析上下文,可以轻易排出掉A、B两个干扰选项,C选项中的“主张和实践”在原文中无法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39.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下面的名句中,哪两句与上文的旨趣最为接近?没有美德就没有幸福(法)卢梭植物的生命要从它的绿叶中显示出来。(意)但丁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中就是智慧。(俄)冈察洛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李白A. B. C.D.A【解析】主旨概括题的变型题。文段赞扬了青菜的朴素与自然,与观察和经验应用到生活没有关系,排除C、D两个干扰选项。中的美德范围过大且文段中没有强调“幸福”,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40. 人的世界观形成有一定的轨迹,人的一切言行总是一定“轨迹”的体现。资产阶级的唯我主义的形成是圆内半径运行轨迹的结果。这个“圆”的圆心就是“我”,“半径”则是个人的利害得失。对文字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表现是自我标榜。B.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是唯我主义的表现。C.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表现是“唯我”,一切利害得失均以“我”为核心。D.资产阶级世界观是总以“我”为核心去处理利害得失而形成的。B【解析】词句理解题。定位原文,上文中说过“世界观的形成是运动轨迹的体现”下文中紧接着说“唯我主义是轨迹运动的结果”,可见,资本主义世界观就是唯我主义。B选项最契合文意,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41. 通过塑料盒的光线亮度随所加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减弱。对这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塑料盒的光线亮度的减弱与所加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B. 通过塑料盒的光线亮度随所加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弱,减弱程度与所加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C. 通过塑料盒的光线亮度的平方随所加磁场强度的平方而减弱,二者是成正比的D. 通过塑料盒的光线亮度随所加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弱,减弱的程度与所加磁场的强度成正比B【解析】细节理解题。原句比较拗口,意思是,所加磁场强度越强,光线的亮度越弱,答案只能在B、D之中。D选项表述错误,丢掉了平方的表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42. 如果称画为哑巴诗,那么诗也可以叫做瞎子画。试想,哪一种创伤更重?是瞎眼,还是哑巴?以上句子的具体含义是:A. 凡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要谈缺憾,诗比画更严重B. 没有哪种艺术形式是完美的,它们都存在这种或那种创伤C. 绘画只有视觉享受,诗歌只有想象,只有诗画配合,才是完美的艺术D. 如果说绘画没有诗表现力强,那么诗不如绘画直观B【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的末尾只是提出问题,并没有回答问题,也无法看出作者的倾向性,所以无法得出比较的结论,排出A、D两选项。C选项中的“诗画配合”无中生有。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43.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对划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B. 认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作品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C. 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其作品完全反应了社会现实D. 认为鲁迅为人质朴、刚毅、作品非常感人B【解析】词句理解题。定位原文,划线句前面说唐弢在分析了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之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可见,这句话应该包含着一生与作品两个维度,只有B选项符合要求,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44.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它的真理性植根于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它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在这一点上不相同,它们仍然有着很强的关联。对文中黑体字出现的两个“它”与“这一点”依次指代的是:A.科学的普遍性、艺术的普遍性、根植的基础B.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时间和空间的界限C.普遍性、普遍真理性、根植的基础与时空界限D.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普遍性根植的基础D【解析】代词指代题。定位原文,根据代词指代的就近原则可以作答。答案在B、D之间选择,B选项是强干扰,“这一点”不能简单地用就近原则解决,而是应该回到原文中去找是否出现了一致的地方,看到两个相通的句式“根植于”,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45.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就知道作书人的意思。意思是离不开语言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对文中“得意忘言”一词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明白了文句的字面意思,就要忘记文句B.明白了文句精神实质,就要忘掉文句C.懂得了文句精神实质,就不拘泥于文句D.懂得了文句的字面意思,就不受文句限制C【解析】词句理解题。定位。“得意忘言”前的一句话是“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因此“得意”指的是要了解的是书的意思,而不是文字的字面意思,排除A、D选项。“忘言”不是忘记文句,故本题选择C选项。2、 文章阅读:共15题。给出四篇小文章,每篇文章后都提出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面都给出了四个选项,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回答问题。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文章某部分或整个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问题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的问题最相符合。阅读下文,回答4650题:不像诸如行星的运动、光的行进等物理现象,有生命的东西的行为从未归纳为严格的自然规律,也许永远不会。有许多人坚持,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也就是说不能再普通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来解释和判断给定情势的人类行为。但是,生命并不是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例外情况,生物的行为也是完全可以解释的,假如所有的因素都知道的话,难处就在后面那个短语所说的。所有的因素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因素太多了太复杂了。然而人类能够了解自己,对此无需绝望。在获得对人类自己复杂精神的更好知识方面存在着广阔的天地,即便我们绝不会到达这一道路的终点,我们还渴望沿着它走很长一段路程。不仅因为问题特别复杂,而且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时间也不长。现代物理学出现于1600年,化学出现于1775年,而“实验心理学”这一更为复杂的研究仅仅从1879开始,德国生物学家冯德在这一年建立了第一个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冯德先生主要感兴趣的是感觉以及感知周围世界的细节的方式。几乎在此同时,兴起了应用于一个特定方面的人类行为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把人当成一种工业齿轮。188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开始测量做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泰勒是头一个“效率专家”(像所有效率专家一样,倾向于看不见停表之外的价值),在工人当中是不受欢迎的。46. 文中“生命并不是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例外的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A. 生命只是在例外情况下不受自然规律支配。B. 生命只在例外情况下受自然规律支配。C. 生命不受自然规律支配。D. 生命受自然规律支配。D【解析】这句话表述采用的是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以等于肯定的意思,即生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故答案为D.47. 文中“后面那个短语”指的是:A. 生命的行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B. 假如所有的因素都知道的话。C. 所有的因素都知道是不可能的。D. 因素太多了,太复杂了。B【解析】“生物的行为也是完全可以解释的,假如所有的因素都知道的话”,那么难点就是这个假设的前提不存在,即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的因素。所以“难处就在后面那个短语所说的”一句中的“后面那个短语”指的就是前面的那个假设“假如所有的因素都知道的话”,故答案为B。48. 泰勒在工人们当中不受欢迎的原因:A. 他的研究忽视了人类行为的其他方面,因此,只把人当成一种工业齿轮。B. 对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测量不准确,影响了工人的利益。C. 单纯追求工作效率,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D. 减少了所需要的工作时间,造成了大量的工人失业。A【解析】根据文段的信息,泰勒测量做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却看不见停表之外的价值,也就是说,泰勒只关心工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工作,而忽视了工作之外的时间人们行为所具备的价值。故答案为A.19. 下面对文章观点的概括不符合作者见解的一项是:A. 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B. 生命的行为从未归纳为严格的自然规律。C. 人类对自身不如对自然现象的了解那样多的原因,一是因素太多,太复杂,而是研究的历史也不长。D. 生物的行为有可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并归纳为严格的自然规律。A【解析】文段第二句话“有许多人坚持,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也就是说不能再普通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来解释和判断给定情势的人类行为。但是,生命并不是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例外情况,”说明A不是作者的观点而是其他许多人的观点。故答案为A.50. 文章第二段主要说明的是:A. 对人类行为的研究这一问题研究的时间很短。B. 实验心理学从1879年开始研究的。C. 冯德建立了第一个人类行为研究的实验室。D. 冯德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很感兴趣。A【解析】第二段主题句是第一句,后面是具体举例说明,通过递进关联词可知:作者主要说明的是我们对于人类行为的研究时间不长,故答案为A。阅读下文,回答5155题:国际音乐厅贴出海报:著名的小提琴家将在这里用价值七万元的小提琴演奏古典乐曲。人们奔走相告。当晚,有许多平时并不喜爱音乐的人,为了想听那高贵乐器的妙音,也跟着别人蜂拥而至。音乐大厅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听众们交头接耳,幸福地议论着。帷幕徐徐地开启,那引人入目的小提琴油光锃亮,愈发显得高贵。提琴家演奏的异常美妙的乐曲像瀑布一样使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大厅里鸦雀无声,听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正当大家惊叹那高雅昂贵的小提琴魅力时,“啪”地一声,那昂贵的小提琴被提琴家砸破了。顿时,四座震惊。“怎么啦?”“他一定是疯了!”“太可惜了!”惊诧的喊声此起彼伏。音乐会的主持人走到前台宣布说:“刚才打碎的并不是那七万元的小提琴,而是十五万七角。”“哎呀!”听众们又一阵阵惊叹。主持人接着说:“音乐之妙,不仅仅在于乐器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在使用者的演奏技艺。”提琴家重新登场,宣布说:“现在,我要以真正的,价值七万元的小提琴来演奏了。”大厅里立刻又肃静下来。美妙的音乐悠然而起,听众们再也没有人注意提亲的价格,全都专心地欣赏音乐家用娴熟的技艺演奏出动人的乐曲。51. 价值七万元的小提琴吸引了很多人,是因为:A. 人们非常喜爱音乐。B. 大家想亲眼目睹演奏家的风采。C. 许多人想看看那把昂贵的琴,听听声音。D. 那把小提琴让人着迷。C【解析】定位文段第二自然段,“当晚,有许多平时并不喜爱音乐的人,为了想听那高贵乐器的妙音,也跟着别人蜂拥而至。音乐大厅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52. 那把发出美妙声音的琴被演奏家砸碎了,是因为:A. 它已经没用了。B. 演奏家已经不喜欢那把琴了。C. 它实际上并不昂贵。D. 那是一把多余的琴。C【解析】细节理解题。定位至主持人的解释:主持人走到前台宣布说:“刚才打碎的并不是那七万元的小提琴,而是十五万七角.”,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53. 砸碎一把小提琴只想证明一个事实,即:A. 一把小提琴不足为惜。B. 艺术的魅力可以体现在任何琴上。C. 音乐之妙,重要的在于演奏家的技艺。D. 琴是演奏家无意中弄坏的。C【解析】细节理解题。定位至原文主持人的第二句解释:主持人接着说:“音乐之妙,不仅仅在于乐器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在使用者的演奏技艺.”,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54.演奏家用真正昂贵的小提琴演奏时,人们再也不注意琴的价值了,是因为:A. 人们全身心投入地欣赏演奏家技艺和美妙的乐曲。B. 人们已经知道了琴的价格。C. 演奏家的优美动作吸引了人们。D. 人们想通过听乐曲来仔细分辨两把琴哪个好。A【解析】细节理解题,定位至原文结尾处:“大厅里立刻又肃静下来。美妙的音乐悠然而起,听众们再也没有人注意提亲的价格,全都专心地欣赏音乐家用娴熟的技艺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55. 从提琴和技艺的关系中,可以得知:A. 技艺比提琴重要。B. 演奏时技艺才是真功夫。C. 人的才能是最宝贵的。D. 大千世界,东西有价,技艺无价。C【解析】意图判断题。A是表意肤浅的干扰选项;B选项把范围缩小到“演奏时”,不符合意图判断题的命题规律,不能算是一个从中抽离出的相对深刻的道理;D选项偏离文段的主题。因此,根据择优原则,本题选择C选项。阅读下文,回答5657题: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事行事时,求知可以促成才干。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办理个别性的事物,但要通观整体,运筹全局,都惟有掌握理论知识方能办到。求知太慢会驰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只会照搬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56. 对第段加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句子阐述了实际理论和理论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作用。B. 这个句子阐述了掌握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C. 这个句子着重批判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强调了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D. 这个句子阐述了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B【解析】词句理解题,也可理解为主旨概括题的变型题。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转折复句,转折关联词之后是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作者强调的是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57.第段旨在说明:A.求知的方法的与效果的关系。B.求知的目的的与效果的关系。C.求知的态度的与效果的关系。D.以上三项都不对。C【解析】词句理解题。也可理解为主旨概括题的变型题。A选项中的“方法”对应着原文中“求知太慢”;B选项中的“目的”对应着原文中的“为装潢而求之”,这两个选项都是片面的选项,而C选项中的“态度”能够相对全面的概括文段。D选项本身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阅读下文,回答5860题:进入文明的社会之后,中国似乎并没有像其他民族那样超越饮食心态,走向更高的心理需要,而是人为地让食品需要横向发展,尽全力去提高人们的满足水平。甚至使食品取代一切,成为一种社交,一种政治。礼记中讲的“夫礼之初,始自饮食”,显然透露出其中嬗变的痕迹。更典型的是“禮”字同“醴”字本为一字,同为“豊”,像两玉盛在器内之形。古人在饮食中讲究敬献的仪式,敬献用的高贵食品便为“醴”。后来才进而把所有各种尊敬神和人的仪式及生产和生活中所有的传统习惯,一概都称之为“豊”。最后,饮食与举国的头等大事祭祀密切相关,最为人们熟知的是烹饪用的鼎成了国家的最高的象征。甚至有一位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名家曾说,中国从童年时代起就是借“口”去面对世界的这一说法显然言过其实然而,时至今天,不是还有很多人把“吃饱穿暖”概括为人生理想的全部内容吗?这不能不引起全体中国人的反思和惊醒。58.作者否定“人为地让食品需要横向发展”“使食品取代一切”,就全文看,作者的言外之意是:A.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应创造精神财富。B.文明社会的人类,应当把吃穿等物质生活局限于消费而不是享受,以期集中注意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C.人类达到一定的文明程度之后应超越食品心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D.当人类创造出较为充裕的生活资料之后,就应当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C【解析】意图判断题。原文第一自然段说“进入文明的社会之后,中国似乎并没有像其他民族那样超越饮食心态,走向更高的心理需要,而是人为地让食品需要横向发展,尽全力去提高人们的满足水平。甚至使食品取代一切,成为一种社交,一种政治。”可见作者并不赞同“而是”之后的做法,而是呼吁“不是”之后的内容,C选项对应这半句话的内容,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59.作者将自己并不认同的“名家”之“说”引入文中,其目的是:A. 为了说明中国人重视饮食的历史渊源B. 一是用来说明国人确实有偏重饮食的历史传统,二是借以讽刺人员以“口”面对世界的现象C. 一是借以说明中国人确实对饮食看得过重,二是为了引出下文确实有人把吃饱穿暖看成人生理想的全部内容D. 借“名家”的言过其实之语来警示中国人,快从“吃”圈中走出来C【解析】主旨概括题的变型题。作者引用名家名言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说明我们历来重视饮食;而是引出下文。A选项片面;B选项中的“以口面对世界”本身就是引用的内容,不能用引用来讽刺引用;D选项中的“警示作用”无中生有。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60. 本文有很强的批判性,其笔锋所指的是:A. 国人以“吃”为上的传统习俗B. 目前崇尚吃喝的社会风气C. 只求衣食丰足的人生观D. 眼下官场中的腐败现象B【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末尾通过转折和反问的方式,引出作者的主旨观点,“然而,时至今天,不是还有很多人把“吃饱穿暖”概括为人生理想的全部内容吗?这不能不引起全体中国人的反思和惊醒。”可见作者想要批判的并不是历史传统,而是今天的现状,排除A选项;文段只谈论了“饮食”一个方面的内容,C选项“衣食丰足”扩大范围;D选项无中生有。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76、D,两段式命题方式,第一个图沿着第二个图向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外国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铁道大学《朗诵与演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图像处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医科大学《中国民族民间舞》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钢琴即兴伴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对外贸易材料采购合同
- 第三方担保合同书
- 商用房屋租赁合同内容
- 五年级口算题卡每天100题带答案
- 七律长征读书分享 课件
- 自考00808商法押题及答案解析
- 语文教研专题讲座讲稿
- 2024年新物业管理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4年国考公务员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DG-TJ 08-2407-2022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标准
- 2024汽车行业社媒营销趋势【微播易CAA中国广告协会】-2024-数字化
- 打印复印服务合同
- 作业人员触电一般B类事故案例 (1)课件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