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一年级下册《登飞来峰》图文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一年级下册《登飞来峰》图文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一年级下册《登飞来峰》图文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一年级下册《登飞来峰》图文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一年级下册《登飞来峰》图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飞来峰,学习目标,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能够利用想象还原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更好地理解诗歌。3.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4.品析蕴含哲理的诗句。,登飞来峰,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飞来峰,今天我们首先就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结合注释,利用想象还原前两句诗歌所描绘的景色。,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飞来峰高耸入云,千寻塔更是直插云霄,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时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写这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呢?,为后两句诗歌作铺垫,正是因为攀上这高耸入云的飞来峰,登上这直插云霄的千寻塔,只有这样的高度才不害怕浮云遮住自己的视线。使得诗歌前后紧密勾连,浑然一体。,鉴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尽管天空中有朵朵浮云,可是我也不必害怕它挡住我的眼睛。因为只要登高就能望远,现在我就站在塔的最高层顶。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呢?,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歌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的?,诗歌第一、二句写景,虚实结合,为抒情、议论作铺垫;第三、四句景、情、理交融。,王安石虽初涉宦海,却抱负不凡。,阐明以下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或诗人的思想情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王安石登飞来峰,借景抒情,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