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_第1页
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_第2页
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_第3页
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_第4页
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日渐加快,中西化交流日益频繁。而作为这种交流的一部分,节日文化已成为促进中西交流的重要媒介。其中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分别是中西方两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探讨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的典型。研究其差异性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并较理性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以促进我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关键词】春节;圣诞节;节日差异文化的世界是斑斓多彩的,对文化的描述同样如此。这不仅因为各国家、各民族具有不同的特性,其文化也各具特色;也因为对同一文化现象如果选择观察的视角不同,也会看到不同的内容,看出不同的结论。节日,一种文化现象,全方位的表现出孕育这一节日的民族的历史文化意识。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分别是东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对这两个节日的由来、习俗、社会功能、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文化差异的一斑。【1】1、 春节和圣诞节的由来(1) 春节的由来春节,在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就有记载:“夏曰岁,商曰记,周曰年。”因为其在农历的岁首,又称“岁”。春节的概念,最初的含意都来自农业。周人主要是根据农作物成熟的周期来认识“年”这个概念的,说文禾部:“年,谷熟也”。谷梁传中也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在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周人要举行一年一度酬神庆丰收的活动,这就是过年的雏形。汉代太初元年创立了太初历,俗称夏历,确定正月为岁首,初一为元旦,过年的节日就基本定型了,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国民政府为了顺应农时、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而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2】(2) 圣诞节的由来 圣诞节也称“耶稣圣诞瞻礼”、“主降生节”,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在宗教上它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 ,也是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圣经的记载上帝决定让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和更好地相互关爱。耶稣是因圣灵感孕,由童女玛丽亚所生的。玛丽亚是巴勒斯坦北部小城拿撒勒的木匠约瑟夫的未婚妻。因为玛丽亚在婚前就怀孕,约瑟夫本打算悄悄退掉婚事。一天夜里,上帝派天使在梦中告诉约瑟夫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亚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一个男孩儿,你们就给孩子起名叫耶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后来,玛丽亚在马槽中生下了耶稣。于是这一天也就称为了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圣诞节。2、 春节与圣诞节的文化比较(一)节日习俗不同中国人们把春节作为中国人数千年的核心节日。节前,采购年货物品。除夕夜在大门上或屋里粘贴财神、门神像、倒贴福字以及红纸金字的新年寄语的春联和寓意吉祥的年画。大红灯笼门前挂,放鞭炮、祭灶、祭祖等仪式,吃年夜饭,熬年守岁等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等习俗。节后半月是元宵节,届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一个令人欢乐的宗教性节日。每个家庭要在圣诞前夕特别布置圣诞树。圣诞树上挂满了彩色灯泡,枝头上缀满了银色和金色的闪光纸片,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前,互赠礼物、互祝节日快乐。并且小孩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圣诞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鸡、乳猪等圣诞大餐,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唱歌跳舞或玩集体游戏。(二)表现形式不同中国的年节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且不说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祖、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这些年的专有的物事,单说饺子这一原本的日常食品,到了年节却非比寻常。从包饺子“捏小人嘴”到吃“团圆饺子”,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与年的心理。这样,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西方人的年节,特别是对基督徒来说,它代表了耶稣的诞生。他要求人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在采购礼物及寄送圣诞卡片的一阵忙乱中,很多西方人仍会拨出时间去帮助别人。圣诞节提供了很多传扬“平安与世、善意与人”的机会。(三)敬拜对象不同在春节期间,中国人敬拜的诸神,民间词语中的“上贡”、“烧香”等,无不灌输给人们这样一种观念:过节就是要敬比自己能力强大的人或神。在人们给天地间的诸神叩头烧香时,并非信仰,亦非尊崇,乃是企望诸神降福人间,能过上美好而又富裕的生活。 西方的圣诞节是宗教性的节日,敬拜的是天主的儿子耶稣、基督、默西亚,一位通过马槽、十字架、祭台,为了人类生命获得救赎,获享永恒,与主同福的神子。这种敬拜是一种基于心灵的精神的信仰的理想,而生活的本身只是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3】三、对两种节日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一)宗教信仰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普遍信仰的是佛教,佛教用修行的方法去掉修行者自己的欲望,罪孽和烦恼,佛教的佛是人而不是神,不承认有创造万物的神,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能解脱。佛教与香也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在春节期间,人们用香纸祭拜祖先,而不是某个神,同时,人们在春节时合家团聚,对一年的生活进行总结、享受,以便在来年靠自己的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基督教则认为,人的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本来就是不生不死,人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摆脱自己的欲望和罪恶的,正因为如此,造物主上帝派遣他的独生爱子降生成为人,就是耶稣,因此,圣诞节就是一个纪念耶稣的生日,不论是圣诞树、圣诞大餐,还是唱圣诞歌、朗诵圣经,都处处体现出对耶稣的纪念,对基督教的信仰。宗教方面的差异,是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2) 伦理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这样的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长达数千年的国家里,人们的思想观念是比较保守的,他们看中家人的和睦,身份的卑贱,对老人的孝敬等等,因此,在中国的节日文化里面,没有像西方人那样的开放与张扬,像祭祀祖先之类的习俗,也是在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下长期形成的,所以在春节期间,不论相隔多远,都要回家团圆,吃一个团圆饭,然后家人亲戚之间相互交流,问候老人,关心孩子等等。而在西方,他们受宗教的影响尤为严重,在伦理方面,由于他们社会的先进性,西方人过圣诞节,讲究是狂欢。尽情地与家人朋友一起享乐,同时各种各样的聚会和教堂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体现出他们开放张扬的文化。(3) 群体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像“元宵节”、“中秋节”、“春节”等,其核心的理念是注重“团聚”,这种团聚时小范围的,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而西方的有些节日更注重的是大众性,像“狂欢节”、“圣诞节”、“啤酒节”等等,这些节日除了具有宗教的浓郁色彩以外,更为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些节日,目前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年轻的一代所接受,虽然他们不是基督教徒,但是人们的心理需求是一样的,他们希望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机会来为自己找一个娱乐的契机,而这些节日也正符合他们的意愿。(4) 历史文化的差异 中国和西方很多国家的历史是大有区别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历史文化的起源根基也不尽相同,西方历史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东方历史文化的源头在古代埃及文化、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古代中国古代印度文化三大文化圈,另外,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态势、伦理观念、价值观和文化结构都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历史文化之间的差异,反映到节日文化方面来也就会具有许多的差异。四、春节与圣诞节存在相似之处 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虽然是起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两种节日,但两个节日却有许多相似处。(一)两者在东、西方节日中,所占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都是各自节日中最盛大、最神圣的节日。在节日中,期盼同家人、亲友团圆相聚,与同事、同行共同祈望未来事业成功,甚至借节日而过得更加休闲、放松,并从中获得精神愉悦,都是一年中全家人最激动的时刻。(二)节日气氛的高潮都是在节日前夕,即年三十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和平安夜午夜前后在中国,一进入腊月即有新年的味道,经过年前的打扫房屋,贴上新春联,终于迎来了除夕团圆之夜;在西方,11月份圣诞的气氛就开始了,人人都在选购馈赠亲友的圣诞礼物、圣诞大餐的材料和五彩缤纷的糖果,期待着平安夜的到来。(3) 除夕全家要聚在一起吃丰盛的年夜饭、守岁、看电视和互相祝愿,而在西方平安夜全家也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看电视、许愿,都期盼着吉祥一年的到来;中国的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西方大人也要给小孩礼物;中国要相互拜年送给朋友礼品,而西方国家也要互赠圣诞卡表达祝福;西方国家在圣诞节时做甜食布丁就像中国人过春节包饺子一样,搅动圣诞布丁能使自己在未来一年中万事如意,摆饺子时也要一圈一圈的摆,表示来年一年圆满。 中西方节日文化各自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及其文化渊源。通过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习俗的比较,我们发现了具有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它们之间存在共性,这能使学习彼此语言的人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两国文化。【4】 透过上述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到,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存在着其起源及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在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它们彼此渗透彼此交融。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多彩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包括增强文化竞争力,保持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才能融入国际社会,又稳住阵脚,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节日承载的是文化,传递的是感情。节日绝对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全方位的表现出孕育这一节日的民族的历史文化意识。但是同样作为重要的节日,它们又具有极为类似的社会功能。这两种节日在对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的被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这不得不引发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