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的历史使命.docx_第1页
自然医学的历史使命.docx_第2页
自然医学的历史使命.docx_第3页
自然医学的历史使命.docx_第4页
自然医学的历史使命.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医学的历史使命 21世纪医学新思维 陈厚琦,江苏扬州新世纪抗衰老健康信息咨询中心 美国芝加哥自然康复中心 (此文发表于2010年10月南京国际自然医学第四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摘 要近三十年来,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一些新的医学流派,探索预防和逆转慢性疾病的有效途径。其中的五大医学流派发展较成熟,不仅在医学临床方面取得创新性的实践成果,而且在医学理论方面,为传统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的结合,搭建了新的平台。这五大医学流派包括:1、功能性医学;2、自然医学;3、抗衰老医学;4、能量医学;5、心理生理医学。这些医学新流派统称自然康复医学,简称泛自然医学。来自不同领域的医学流派,构成了21世纪西方医学深入发展的基础。泛自然医学的理论,在成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得以提升和抽象,也日臻成熟。泛自然医学的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自稳定康复系统。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决定健康。人体内源性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自愈能力,影响、控制着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医学的目的,在于发现人体不同水平的代谢调节反馈机制和各种相互作用,以维护人体代谢的动态平衡。任何药物和治疗手段,如果不能有助于实现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不能恢复与增强人体内源性的自愈能力,对人体健康的作用都仅仅是权宜之计。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催生、培育了泛自然医学这株茁壮生长的生命之树。以神经系统为主导的人体物质代谢反馈调节机制,正在成为现代生物控制论的核心内容。现代生物控制论不仅指导着当代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而且正在成为西方医学与泛自然医学临床的指导思想。泛自然医学,以理念更新和临床创新为特点,肩负着新世纪抗击慢性疾病的历史使命。古中医学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经络能量医学,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经络能量医学揭示的人体经络能量运行规律-子午流注,已被拂去掩盖其真实身份的千年灰尘。子午流注作为经络能量控制机制,用于中医学临床,将为古中医学的发扬光大、战胜当前慢性疾病带来的健康危机作出贡献。生物控制论和经络能量控制论两论合一,将成为引领二十一医学发展的引擎。一、健康危机和自然医学当前,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死亡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加剧。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愈演愈烈的多种慢性疾病,正演变成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危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正在和即将给中国与全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人们现在的估计。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10月报告,目前全球每年有6000万人死亡,其中近65% 以上死于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对世界经济正在产生重大影响。估计从2005年至2015年,中国累积损失5580亿美元,印度损失2360亿美元,俄罗斯联邦损失3030亿美元。美国每年死于慢性疾病的人数为1700万,占死亡人数的70%。 7 种主要慢性疾病使美国每年经济损失1.3兆美元。美国目前每年花费在医疗上的费用占国民经济总产值(GDP)的16%。每年医疗方面花费2兆美元,75%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了全球性的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和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检讨。1996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总结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医疗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和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已经到了可供性的边缘。美国第17任首席医师 理查得 Richard H. Carmona, (M.D., M.P.H., FACS)于2007年指出: 美国的疾病医学已经破产。我们必须用健康医学来预防慢性疾病、改善健康。早在1988年,于法国巴黎召开过一次以“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为主题的会议。该会议有75位诺贝尔奖得主参加。在讨论医学问题时,会议指出:“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治好的医生。”“医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这些国际科学精英们的呼吁,为新世纪的医学新思潮吹响了进军号。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健康危机的发生和演化,全球生物医学的研究也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构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 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揭示了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演变过程,以及各种天然化合物逆转慢性疾病的机制。这些包罗万象的信息,为医学的临床革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也为孕育新的医学理论胎儿准备了充分的养料和必要的温床。近三十年来,新的医学流派已经出现了百花争鸣的局面。最具代表性且比较成熟的医学新流派包括以下几方面:1、功能性医学;2、自然医学;3、抗衰老医学;4、能量医学;5、心理生理医学。这些医学流派被统称为自然康复医学,或简称为泛自然医学。泛自然医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在医学临床方面取得创新性的实践成果,而且在医学理论方面,为传统医学和西医学的结合,搭建了新的平台。来自不同领域的医学流派的进展,对于化解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慢性疾病公共卫生危机,起着引领潮流的作用。同时,泛自然医学的巨大进步,也奠定了21世纪医学深入发展的基石。人类对于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如果说,传统医学(包括中医)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近代西方医学则是一个新阶段,而泛自然医学表现为认识的又一次飞跃。第一次是肯定,第二次是对第一次的否定,第三次则是否定之否定。从哲学意义上和认识论的角度讲,否定是扬弃,有扬有弃;从肯定到否定之否定, 医学的发展勾画出一条不封闭的螺旋形上升曲线(圆圈)。一轮不封闭圆圈之终点,也是下一轮圆圈的起点。肯定即是否定。在下一轮圆圈里,泛自然医学在本世纪和未来的世纪中,将大行其道;但是,泛自然医学也不会成为永恒的主角。干细胞研究和生物工程等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将又一次创造西医的辉煌。中医,作为人类社会能量医学的主要载体,在经历反省和回归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中医学以后,将汲取现代生物医学和其他学科成果之精华,在全球性的医学百花园中,成为天之骄子。世间的一切事物,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医学的发展规律也同样如此。 二、二十世纪医学新流派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慢性疾病之猖獗和日益加剧的健康危机与医疗危机,泛自然医学的新流派应运而生。1、功能性医学功能性医学和自然医学是两种近似的医学流派。前者的特点是从功能性营养物质入手,研究其对预防和逆转慢性疾病的作用与机理。后者的特点是从对慢性疾病发生、演变和逆转的机理入手,研究功能性营养物质和广义的天然化合物对预防和逆转慢性疾病的作用与机理。两者内涵相似,外延有别。功能性医学(Functional Medicine)的理论核心是现代分子营养学(Nutritional Medicine) 与分子医学(Molecular Medicine)。这一流派的基本观点是:在分子水平上,人体获得的营养和外界对人体的作用,构成了人体内部的营养环境。这一内部环境影响基因的复制、修饰和表达,也影响着人体内部不同类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由此进一步决定着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内部与相互之间的代谢平衡与否。这一流派强调内因与外因的结合、整体与局部的结合。美国的整体疗法协会和美国的整体医学协会是这一流派的支持者。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三位科学家对这一流派产生重大影响,奠造了现代功能性医学的基础。他们是:分子医学奠基人鲍林博士 (Linus Pauling,PhD)、个人生化体质学说的倡导者威廉博士 (Roger Williams MD/PhD) 和分子生物心理学创始人胡佛博士(Abram Hoffer,MD/PhD)。最值得推崇的是美国分子医学奠基人鲍林博士。这位两次诺贝尔奖的得主在美国领导的鲍林研究所(Linus Pauling Institute),几十年来从事分子医学研究,为揭示功能性营养素逆转慢性疾病的分子机制,作出卓越贡献。该研究所从分子营养学的角度,深入研究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天然植物化合物对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进而用于逆转多种慢性疾病。其研究成果可谓引领医学发展潮流。在分子营养学和分子医学的理论指导下,临床营养学成为这一流派的临床革新前沿阵地。美国一些大学医学院设立营养医学专业,使得功能性医学较快为西方主流医学接受。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重视通过营养医学来治疗疾病。美国医生雷D斯全德博士所著的别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害了你,代表了在医学临床第一线的西医医生对功能性医学的重视。 在此领域中,全球范围内已有众多的医学专家在不同的专业方面,对功能性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作出了贡献。例如,英国的首席营养专家帕特里克霍尔福德所著的营养圣经、人体营养手册等书,对功能性医学的普及宣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举例来说,预防和逆转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是防治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关键。功能性医学主张使用天然抗氧化物阻止和减轻低密度胆固醇LDL的氧化,因为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等矿物质,以及西红柿红素、葡萄种子提取物等天然化合物能够有效地抗氧化、中和体内自由基。降低了胆固醇的氧化机会,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这和西医目前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治疗方案相比,迥然有异。2、自然医学 基于生物医学研究的长足进展,慢性疾病发生的机理和天然化合物逆转慢性疾病的机制,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被认识。医药界得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人体健康的内部基础和外部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欧美西方国家的一部分西医医生和传统医学的医生,共同推动了自然医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自然医学(Natural Medicine),既是西医学的转折点,又是传统医学(包括中医)与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辉煌成果。自然医学与功能性医学的相似之处,在于对维生素、矿物质和各种天然化合物的研究与运用。自然医学有别于功能性医学之处,是对慢性疾病发生、演变和逆转的机理之深入研究与全面的临床实践。功能性医学由功能性营养素推及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逆转,而自然医学由逆转慢性疾病推及功能性营养素的运用。就概念的外延而言,自然医学涵盖功能性医学。再看上述预防和逆转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例子。自然医学认为:产生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主要诱发因子有氧化型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这三种诱发因子均能够诱导动脉血管内壁的慢性炎症。慢性炎症的发生、演变和恶化,导致血管内壁增厚和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最终出现血管阻塞、心梗或脑梗发生。因此,自然医学对心梗脑梗的防治有一个综合性干预方案,包括但不局限于抗氧化措施。自然医学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疾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与对天然化合物治病机制的深刻了解,促进了临床革新。一些按常规医学方法难以治疗的慢性疾病,在自然医学宝库中找到了解决之道。例如,橄榄叶提取物(橄榄苦素)是一类多酚化合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杀死病毒、细菌和真菌。对于肠道因念珠菌感染而产生的严重肠道疾病效果极佳。又如,从食用菌和某些植物分离得到的-葡聚糖能够非常有效地激活人体免疫细胞,提高免疫能力。再如,水飞蓟种子提取物能够增强肝脏细胞代谢功能,明显减轻甚至消除脂肪肝等病症;此外,水飞蓟种子提取物还能显着改善乙肝患者的肝脏功能、抑制肝脏的炎症。慢性炎症是21世纪的瘟疫,多种慢性疾病与此有关。自然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维生素D3和姜黄素的组合能够有效抑制慢性炎症。这些成功的例证,不仅促进了临床革新,而且也唤起了医学界对以疾病为导向所产生的弊端之思考。世界范围内自然医学的发展可谓百花争艳。在欧美国家,自然医学已经被正式接受为一种医学种类。目前北美有正规独立的自然医学医学院7所,四分之三的美国大学医学院有类似专业或开设自然医学选修课程。还有一些函授性质的自然医学医学院。美国已有19个州和特区颁发自然医学医生以行医执照。在一大批从事自然医学教育和推广的研究单位和个人中,影响较大的有下述两家:LifeExtension Foundation(LEF,长寿基金会)和Dr Mercola(莫可拉医生)。前者是一个非营利组织, 从事抗衰老医学和自然医学研究、宣传和开拓健康产业三十年。后者是一位西医医生,在自然医学临床和网络宣传方面独树一帜。长寿基金会(LEF)于1980年成立,最初的动机是推动抗衰老医学,后来的发展远远超出抗衰老医学范围,而成为自然医学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该基金会出版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一书,不仅是自然医学临床的指导,而且是自然医学理论的基石。该基金会出版的月刊 (LIFEEXTENSION) 介绍了大量自然医学的研究成果,其前沿性和实用性令许多医学杂志汗颜。该基金会的专家委员会中,有几十位国际医学界一流的医生和专家。莫可拉医生(Dr Mercola)从西医转向自然医学,在临床实践中有效地用自然医学给病人治疗疾病的同时,主持、领导了一个自然医学网站。这个网站的读者流量位居全球同类网站之首。每周该网站向全球50多万会员读者发送几次健康信息,影响巨大。自然医学对民众的影响和对防治慢性疾病的作用,表现在民众看病时对医生的选择。以美国为例,在以自然医学为主的看病消费方面,2007年美国民众花费了339亿美元。与1997年的270亿美元相比,上升了69亿美元 (25.5%)。其中,花费在门诊和诊所的直接费用占35.1%,而在购买功能性营养素方面的花费占43.7%。这些开支大都是个人的费用。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民众宁愿自己花钱通过自然医学治病,而不愿通过医疗保险去看常规西医。1999年的调查表明:28.9%的美国成年人一年中至少有一次去看过自然医学医生。2007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8.3%。自然医学的进展反映了民众的健康需求。自然医学的社会效果不仅表现在民众就医的选择倾向方面,也表现在民众对功能性营养素的信任上。2007年美国民众自己花钱用在购买功能性营养素方面高达119亿美元。这些功能性营养素不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是如深海鱼油、奇迹酶、氨基葡萄糖、葡萄籽提取物、姜黄素、橄榄叶提取物等具有特别功能性的天然化合物。与自己花钱购买西药药品相比,前者已经占后者的三分之一。美国民众对功能性营养素的购买,已经由十年前的一般性健康要求,变化为对逆转某种慢性疾病的特异性要求。正常服用功能性营养素维护健康的美国成年人,2006年占46% ,一年后(2007)就上升到52%。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在2008年底公布的最新民调指出,尽管医保不补助,仍有近四成的美国人去年接受过辅助与另类疗法的治疗,其中女性更高达42.8。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医学在美国的发展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2010年功能性营养素的全球市场将达到每年1800亿美元。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占全球市场的86%。近十年来,广义的天然营养素的全球市场需求迅速扩张。从1998年的260亿美元,到2003年的2000亿美元,再发展到2010年的1万亿美元。区别于以疾病为导向的当代西医学,功能性医学和自然医学以健康为导向,通过使用天然化合物 (功能性营养素)、调节患者体内的代谢不平衡以实现代谢新平衡、清除产生疾病的根源、恢复和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与免疫抵抗能力、逆转慢性疾病。从事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对自然医学情有独钟。南京自然医学会以中国自然医学同行为核心,联合世界各国的自然医学专家,于2007年10月成立了国际自然医学联合会。这标志着自然医学的国际大舞台已经搭建起来。3、抗衰老医学在自然医学于西方艰难发展的同时,西医中的另一些革新者,在建立西医抗衰老医学(Anti-aging Medicine)这一前沿分支的过程中,援引生物医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以天然化合物组成的生物等同性激素(Bio-identical Hormone)为突破口,在西医临床的前沿领域激素调节和逆转慢性疾病的实践中取得成功。他们在西医医学的变革中倡导医者应该遵循医者誓约,即希波克拉提斯宣言(见附录1)。他们呼吁摈弃使用对人体危害明显的人工合成药物,强调治疗疾病的核心是根治产生慢性疾病的原因。他们批评那些唯利是图、缺乏医德的世俗医风。抗衰老医学取得的成功,使之成为当前西医发展的一杆标帜。上述长寿基金会 (LifeExtension Foundation)除了在自然医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外,也是抗衰老医学在北美的翘楚。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抗衰老医学领军者,是于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的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nti-Aging Medicine,简称A4M )。仅仅十几年时间,A4M已经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认可,在国际范围内推广抗衰老医学。美国政府也给予了A4M对抗衰老医学行业的医生资格考试认证权。抗衰老医学与抗衰老科学有交叉、也有区别。抗衰老科学着重研究人体程序性衰老的机理和延长人类寿命的机制;抗衰老医学着重研究非程序性衰老的机理及其原因,以及解决由此而来的各种慢性疾病。抗衰老医学的起点和擅长是激素治疗。一大批持有西医行医执照的医生,在各自的专长领域将激素治疗和功能性营养素的应用相结合,有效地推动了临床革新。从更年期女性的生物等同性激素治疗到人体激素失衡的全面调节;从人类长寿的理论研究到干细胞修复人体组织与器官的再生性医学;从天然抗氧化物的抗衰老效应到逆转慢性疾病的全面研究;抗衰老医学从抗衰老的起点开始,已经发展成为与功能性医学和自然医学交叉互补的势态。人类的遗传背景和结构决定了人类的年龄限度。在此年龄限度以内出现的慢性疾病是一种未老先衰、一种不成熟的人体衰老。抗衰老医学致力解决的问题就是逆转慢性疾病、抵抗未老先衰。这是当前抗衰老医学成为最具影响力医学新流派之一的关键原因。4、能量医学 东西方的古代能量医学由来已久,其共同特点是研究人体能量代谢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健康服务。现代科学的发展,如生物物理学、量子生物学、生物能量学等学科,将古代的能量医学与现代科学发现结合起来。这些新进展不仅揭示了古代能量医学的科学基础,而且凸显出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欧美能量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欧洲的同类疗法。同类疗法(或顺势疗法)在欧洲已有200多年历史,其理论基础是振荡稀释论。物质被振荡稀释到1%,再稀释60次或更多次,已经无法检测出其中的溶质物质分子了,但是能量和信息却依然存在。含量极低的有毒物质相似物,能够起到以毒攻毒的效果。早期欧洲发明、使用的疫苗,应受同类疗法的启发影响。同类疗法曾是欧洲的主要医学流派,当代西医兴起后衰败。近二十年来,同类疗法在欧美再次复兴。同类疗法的配方里没有治病的化学分子,只有致病物携带的能量和信息。同类疗法不是要治疗疾病,而是要调整病因带来的健康紊乱。同类疗法认为,疾病是人体内部能量场被打乱。调节患者体内能量,就能改变体内的能量场,改变细胞的活性和恢复能量代谢的平衡。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呼吁:必须研究同类疗法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并将其作为主流医学的合理补充形式。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基因重组技术和量子物理学的重大突破,同类疗法的神奇效果得到了强大理论支持。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医学院相续设立同类疗法的博士学位。德国、法国98%的药店销售同类疗法的药品。英国皇室日常医疗保健以同类疗法为首选。英国75%的社区有同类疗法的诊所,80%病人对同类疗法的治疗效果表示满意。欧美各国卫生部基本有同类疗法专门管理机构。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立法维护同类疗法。1997年中国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为第一本中文版同类疗法书籍题词:顺势疗法-21世纪人类征服疾病的武器。2003年,中国药监局主办的中国药品集正式编入顺势疗法内容。同类疗法或顺势疗法所包含的能量治疗疾病的理念与医疗实践,在欧洲开启了能量医学之先河。美国人克里斯(Christopher keser)从事同类疗法的研究和临床工作40年,发明了全自动能量检测仪器life系统。life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检测7000项生命信息、同时可以当场修复异常细胞的能量检测修复仪器。备受医学界注目的,是中医的经络理论与能量医学的关系。台北的何逸仟教授在其专著生物能量信息医学 中指出:生物能量信息医学是藉由人体经络系统,研究人体小宇宙能量场与自然界大宇宙能量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人体的皮肤和大脑收集宇宙有形和无形的生物能量信息,并通过大脑将信息转换或放大,而带动生物有机体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能量。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能量单位即是ATP。 这种稍纵即逝和变化多端的生物能量,其相对应的物质是比奈米还细微的物质, 现代科学称它为生物光子。它无法藉由现今的科技来量度。它是以一种波或频率的形式呈现,在生物体上则是中医所谓之气。由于科技的进步, 这种生物体的波可藉由电子物理仪器将其微弱的信号放大和数据化。医学专家和研究人员则利用这些数据的变化, 对人体的健康作一整体的评估。前苏联太空科学家将太空探测技术与中医经络理论结合,发明了人体经络能量诊断仪(ARDK)。何逸仟教授等深化了ARDK经络仪健康检测系统,用于检测人体内部的能量状态和异常。在能量医学发展历程中,德国傅尔医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教授、台湾的钟杰博士和江晃荣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崔玖博士、俄国的范伦铁那(Valentina)和克瑞安(Semjon Kirlian)等,对能量医学的发展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甘肃的沈存正教授,提出等微子假说。根据他的假说,等微子是宇宙大爆炸产物,亦即宇宙之砖。等微子弥散于宇宙,也存在于各种物质中。等微子构成基本粒子。人体经络中的生物电能、生物光子的来源就是等微子。不同的植物(包括中药)中含有不同的等微子团。中医药学所讲的药物归经,并非指药草里含有的化学成分,而是指的药草中含有的能量之存在形式。沈存正教授发明的人体经络诊断治疗仪能够确诊患者体内12道经络的生物电电压。健康人体的每条经络之电压值在10001620毫伏。同时左右两边的经络电压压差不应超过150毫伏。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存在着一定量的电压。经络电压对脏器的电压起着维护作用。每道经络的电压量和左右经络电压压差值,反映了人体内部能量代谢状况。沈存正教授发明的人体经络升压导平仪能够将人体经络的电压调节和恢复至正常值、同时实现左右经络电压平衡。经络电压是支撑和调节器官电压的保证。经络能量的左右平衡、经络电压与器官电压的平衡,能量代谢与营养、激素等代谢之间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障。沈存正教授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在能量代谢严重失衡的患者中,如果不调节恢复其体内经络电压,多数患者会因能量不足而导致器官衰竭死亡。用能量医学诊断与治疗疾病,将是能量医学的一大突破。能量代谢的失衡与慢性疾病的关系,是能量信息医学的研究对象。借助各种仪器和手段,调节和逆转人体内部的能量代谢失衡,正在成为21世纪新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的经络学说,经过现代科学的洗礼,为人类健康和现代文明之发展,又一次做出巨大贡献。5、心理生理医学这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由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等学科构成,并成为当前心理医学的核心理论。心理生理医学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神经生理过程。它以脑内的生理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也就是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本能、动机、情绪、睡眠、学习和记忆等心理和行为活动的生理机制。神经心理学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学的问题,了解人脑是如何反映外界环境中的事物,如何产生心理活动以及心理活动与大脑的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神经心理学把脑当作心理活动的物质本体来研究脑和心理和行为的关系。它把人的感知、记忆、言语、思维、智力、行为和脑的机能结构之间建立了量的关系,用标志脑机能结构的解剖、生理、生化的术语来解释心理现象或行为。它综合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化学和实验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采用独特的研究方法,成为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交叉的一门学科。神经心理学一词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波林(E.G.Boring)早在1929提出的,但作为一门学科系统地加以论述,应从苏联学者鲁利亚(19121977) 1973年出版的神经心理学原理这本书开始。认知神经心理学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属于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交叉领域。80年代中期以前,神经心理学主要沿着临床医学和心理学的道路迈进。80年代以来,神经心理学在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精细实验方法和理论概念之后,开始逐渐沿着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方向发展。近年来,认知神经心理学取得了诸多重大成果,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当代神经心理科学研究的前沿。神经生理学在分子、细胞、网络、系统等几个不同层次上,研究由微观到宏观、由基本到综合不同水平的神经系统产生的生理活动与过程。神经生理学的进展,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功能活动整合调控中的主导作用的了解,以及对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之揭示,不仅为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分子和细胞水平基础,而且也为理解营养代谢异常、激素代谢异常、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等不同层次的代谢失衡,找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 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交叉,将脑的生理活动过程与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之间联系起来,也将神经系统与人体其它系统功能变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心理生理医学的进展,为预防和逆转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神经疾病和其它慢性疾病,开拓了一条新路。 人脑可以被看成一个复杂的电化学体,大脑神经键传递信息时,可测到百万分之一伏的电位差。人脑的左右半脑就象两个生物电源,而人体的神经系统和经络系统则是脑电流和信息能量传输的网路系统。同时,人脑又通过感受外界刺激和分泌神经递质调节内分泌器官来指挥各种系统的工作。人脑的正常工作,有相应的认知和反应外界信息的脑皮层工作区。脑皮层工作区又通过各级别的脑组织传递信息至相关的内分泌器官。内分泌器官通过激素调节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神经系统藉此控制人的思维、语言、行为和各项生理活动。现代流行的精神疾病(如自闭症和抑郁症等)的关键原因,在于脑皮层区和相关的脑组织出现功能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状者的左脑接收和反应外界的脑皮层区的脑神经细胞处于受抑制状态,而右脑开启自我内在想象的脑皮层却正常工作。这样,他们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又拒绝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只是个人沉迷于自己的想象幻觉中。这种状况越久,将导至他们的智能状况对外界环境不适应、不协调,进而丧失社会竟争能力。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的功能异常。重症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增加。因此,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异常的基础是CRH分泌过多和皮质激素(CORTISOL) 释放过多。双向抑郁症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降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GABA)水平下降与抑郁症密切相关。抑郁症患者体内的 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功能降低。抑郁症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降低又和交感神经功能低下有关。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之证据。2008年四川北川5.12特大地震后,中国研究人员利用新型功能型核磁共振技术,对挑选出的44个志愿者进行大脑扫描,并将获得的大脑影像与32个没经历过地震的正常人的大脑影像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这些志愿者的大脑中,额叶边缘系统及纹状体区域的活动增强,同时这些区域的连接性减弱。幸存者脑内负责情绪、记忆的功能系统在25天内就出现了客观的功能改变。这44个幸存者大脑的异常反应,预示着他们将来可能发展成创伤后应急障碍症(PTSD)患者。他们中有人会出现恐慌、情绪低落、失眠、频繁做噩梦等精神状况;也有的人会烦躁易怒,心神恍惚,难以集中注意力;还有人会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甚至可能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长期的抑郁状态将导致脑组织受损。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2年后,美国科学家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幸存者脑结构发生了变化。处于受抑制和休眠态的神经组织是可以被调节与激活的。心理生理医学着眼于了解和掌握:脑神经细胞和组织的受抑制和休眠状态是怎样产生的?心理异常与脑生理变化有何关系?如何激活脑皮层认知反应区?心理疏导和药物如何逆转神经生理异常?这些研究和临床试验积累了大量证据,为预防和逆转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开辟了一条新路。例如: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常用谷维素为基本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r氨基丁酸(GABA)抑制双向性抑郁症。5羟色胺(5HT)或多巴胺(DA),则常被用来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解除精神抑制、平衡自主神经系统。脱氢表雄酮 (DHEA)的使用能够改善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可以对抗糖皮质激素,改善抑郁症。心理生理医学的意义还不仅在于此。神经生理活动过程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激素代谢失衡的作用,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深层生理原因。功能性医学、自然医学和抗衰老医学面对的一些困惑,必须向生理心理医学求助。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应激性事件与心理障碍和抑郁症有密切关系。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均可导抑郁症的发生。丧偶是与抑郁症关系最密切的应激源。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也易患抑郁症。女性应付应激能力低于男性,更易患抑郁症。突发性精神创伤和长期的精神压力,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临床统计数字显示:90%以上的肿瘤患者均与精神、情绪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精神创伤、不良情绪,可能成为患癌症的先兆。精神抑郁等消极情绪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失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人体的神经系统和经络系统是脑电流和信息能量传输的网路系统。心理生理医学又与能量医学交叉、融合。功能性医学、自然医学、抗衰老医学、能量医学和心理生理医学,共同组成21世纪新医学的基础。三、21世纪医学新思维1、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决定健康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性的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革新催生了泛自然医学。泛自然医学认为:人体的新陈代谢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人类生命体的本质在于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人体内不同水平(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的新陈代谢平衡与否,影响、决定着人体的健康和疾病。代谢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代谢平衡的偏离使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当代谢平衡的偏离发展到组织和器官的实质性变化时,人体就进入疾病状态。泛自然医学的新陈代谢动态平衡理论,是对功能性医学、自然医学、抗衰老医学、能量医学和生理心理医学等医学新流派近三十年来临床革新的总结与提升。大量临床结果证明:促进和实现人体新陈代谢动态平衡,是逆转慢性疾病的起点与归宿。功能性医学强调营养平衡,抗衰老医学倡导激素平衡,自然医学揭秘人体内部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炎性反应与抗炎性反应之平衡、酸碱平衡、免疫功能亢进与低下之平衡、血液中血栓形成与消解之间的平衡等等,以及各种平衡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医学着眼于能量代谢平衡。生理心理医学凸显的是心理平衡。质言之,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决定健康人体本身固有的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自愈能力),会自动调节新陈代谢的平衡。这一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始终保持和调整人体内不同水平上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但人体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代谢不平衡超越了限度,或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被破坏,就需要通过营养、激素、精神和能量诸方面的外源性调节,以恢复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以求达到代谢的动态新平衡。在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出现实质性病变以前,逆转代谢障碍所需代价较小、康复效果较快。这就是对大医治未病的现代认识。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近2亿人。其中多数是由于长期饮食错误造成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是产生这种类型高血压的直接原因。降低高血压的药物可以强制性降压,但停药即反弹,患者需终身服药。对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相关疾病而言,被损伤的内源性调节能力与新陈代谢失衡包括以下诸方面:A、内源性抗氧化能力受损,相应的自由基氧化作用与抗氧化作用之平衡被打破。人体内氧化型胆固醇因此而增多。 B、内源性转换同型半胱氨酸能力受损,相应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蛋氨酸相互转换之代谢平衡被打破。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因此而增多。C、内源性免疫功能调节能力受损,相应的免疫激活与免疫抑制之平衡被打破。体内C-反应蛋白和免疫因子TNF-因此而增多。D、内源性纤维蛋白代谢调控能力受损,相应的凝血与抗凝血平衡被打破。体内血液中纤维蛋白因此而增多。5)内源性钙吸收和运输调节能力受损,相应的钙代谢平衡被打破,血液中和血管内壁钙含量因此而增高。6)内源性自 洁能力受损,相应的硬化斑块形成和消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血管内壁硬化斑块因此而增多、增大。7)内源性一氧化氮(NO)合成能力受损,相应的血管内壁收缩和扩张之平衡被打破,血管内壁一氧化氮(NO)含量减少,等等。忽视新陈代谢动态平衡异常及其根本原因,是无法解决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由此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决定人体健康。无论何种药物和方法,如果不能恢复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不能维护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就只能是权宜之计。2、恢复人体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是关键人体的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包括生命活动的自平衡机制和自修复机制。这一自身调节能力决定了人类生命体是一个自稳定康复系统。保持和恢复人体自身的内源性调节能力,是实现新陈代谢动态平衡和维系人体自稳定康复系统的关键。泛自然医学通过营养、激素、精神和能量诸方面的外源性调节,恢复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维系新陈代谢的动态新平衡。功能性营养素的使用,便是为了激活人体内源性调节能力、预防与逆转慢性疾病。欧美国家自然医学界对此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历史,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功能性营养素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生物(以植物为主)体内的天然提取物。由于在机理和临床两方面的长足发展,它们正在被运用于逆转多种慢性疾病,并成为一个新的自然医学用药系统。 对功能性营养素的生物化学、药理性质与治病机制的熟悉和了解,是泛自然医学医务工作者的基本功。在生物医学研究成果的信息宝库中,关于功能性营养素的文献浩如烟海。在颇有建树的自然医学医师中,对于功能性营养素的应用也各有千秋。笔者根据多种信息来源,结合个人学习心得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主要功能性营养素的慢性疾病适应症。功能性营养素慢性疾病适应症一览表(见附件2),是对泛自然医学界常用功能性营养素的一个小结。囿于学识和经验的局限,难免挂一漏万,望读者不吝赐教。以营养调节为例,泛自然医学提出了至关重要的营养调节八大要点:A均衡膳食,B排除体内有害物质,C抗氧化,D抵抗慢性炎症,E免疫功能双向调节,F保持体内微碱性,G抗蛋白质糖化,H抗线粒体衰败。这些营养调节的有效措施,已被泛自然医学界广泛应用,有效地预防和逆转多种慢性疾病。功能性营养素对于恢复人体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维系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和逆转慢性疾病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功能性营养素逆转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来说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伴随着血管内壁的慢性炎症。动脉血管内皮层的正常功能因此而丧失。动脉血管内皮层重要的正常功能包括:(一) 产生微量的一氧化氮,用以调控血管内壁的弹性;(二) 制造内源性的溶栓酶。在正常情况下,动脉血管内壁保持着正常的弹性,维系着血管的舒展与收缩这对矛盾;血压也保持在13080 mmHg 之间的动态平衡。这里,内源性的自我调节能力,就是血管内皮层细胞能够产生微量的一氧化氮和制造内源性的溶栓酶。当内皮层的正常功能丧失时,自我调节能力严重受损。破坏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的因素是血管内壁硬化斑块的堆积和慢性炎症。因此,通过功能性营养素的外源性调节,清除硬化斑块、抑制慢性炎症,才能够恢复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维护血压的动态平衡。动脉血管内壁产生的慢性炎症和由此而带来的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层功能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造成死亡的根本原因,也是许多高血压患者致病的关键因素。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主要诱发因子包括氧化型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等。在血管粥样硬化发生和恶化过程中,血管内伴随着免疫细胞功能异常和慢性炎症、血液中纤维蛋白增多、血小板异常激活和血液中凝血作用增强、血管内壁的钙沉积增多与内壁增厚等代谢失衡与形态变化。通过功能性营养素的干预,恢复人体内源性自身调节能力,逆转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涉及下述几方面:1)清除动脉血管内壁硬化斑块和溶栓蚕丝蛋白消解酶是一种能够消解动脉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活性酶。这种酶为蚕蛾羽化出茧时所用,是蚕幼虫肠道中的共生菌产生。历经全球性三十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蚕丝蛋白消解酶的生物医学功效已经得到证实。它能够消解和清除人体内无生命活性的蛋白质、血液凝块、组织囊肿和血管内壁的硬化斑,能够止痛与消炎,对人体正常功能无副作用。清除动脉血管内壁的硬化斑块,是恢复血管内壁正常功能的前提和防止血栓阻塞血管的必要条件,也是逆转由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性措施。同时,蚕丝蛋白消解酶也能够清除血栓形成因子血液中的蛋白纤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被异常激活后形成血栓凝块,有助于血液流通和减少血管阻塞的机会。改善血液循环与防止血栓形成,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机会至关重要。美国俄勒冈州的医生Dr.Martin Milner的研究发现:纳豆激酶有类似人体体内自身的纤维溶酶(Plasmin)的作用。除了直接溶解血栓的作用外,它还能够诱导人体其它纤维溶酶的释放和产生。纳豆激酶和人体自源性的纤维溶酶共同作用,在人体内发挥有效的溶栓作用。人体内自源性纤维溶酶的激活,促进了血液中凝血与抗凝血、促栓与抗栓之间的动态平衡。美籍华人陈厚琦博士在对蚕丝蛋白消解酶的研究中发现:A、欧美国家分子生物医学和自然医学用于逆转慢性疾病的蚕丝蛋白消解酶,来源于家蚕。这种蚕丝蛋白消解酶的活性用于化解痰液有一定效果;但用于消除动脉血管内壁的硬化斑块,效果并不明显。 B、马逊热带雨林中的一种野生蚕得到的蚕丝蛋白消解酶的效果,远远高于从家蚕得到的蚕丝蛋白消解酶的效果; C、在分离提取过程中,蚕丝蛋白消解酶的三维结构受到程度不等的破坏,其活性降低;D、通过 去三维和恢复三维结构生物技术的处理,蚕丝蛋白消解酶的活性就能够恢复;E、野生蚕的蚕丝蛋白消解酶与纳豆激酶之组合,对逆转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康复效果显著。这一组合被称之为奇迹酶(MirecleZyme)。美国芝加哥的自然康复中心,用生物技术处理过的蚕丝蛋白消解酶,与纳豆激酶组合,用于清除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效果显著。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包括:70%左右与血管粥样硬化病变有关的高血压,冠状动脉慢性梗塞(冠心病),脑梗(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脑部供血不足、长期头晕),糖尿病血管病变并发症(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心梗、脑梗、肾脏病变)等。2007年秋以来,他将这些信息带回中国,向中国医学界和民众推荐。在3年时间内,得到的反馈十分令人鼓舞。有的冠心病患者已有10多年的冠心病,服用18个月的奇迹酶后,T波倒置和ST段异常消失、血液检测指标恢复正常,心脏供血不足问题得到解决。有位民航驾驶员在体检中发现有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无法再从事飞行职业。服用半年后硬化斑块消除,重新上天驾机飞行。一位脑卒中患者后遗症严重,一只手颤抖、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奇迹酶逆转了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CT检查结果显示:颅内多发性梗塞消失。该患者而且能够继续从事体力劳动。为数众多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奇迹酶的帮助下,颈部动脉血管内壁硬化斑全部消失,摆脱了以前经常发生的因供血不足而出现的头脑晕眩。许多十多年的高血压患者(非先天型),服用数月的奇迹酶后,停止服用降压药且不反弹。2)逆转动脉血管内壁的钙沉积在逆转动脉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斑块的过程中,恢复钙的代谢动态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组织(心脏和冠状动脉血管内壁)钙、血液钙和骨钙之间的动态平衡,是清除动脉血管内壁的钙沉积和逆转骨质疏松的重要保证。动脉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患者一般同时都有骨质疏松。一方面是骨骼上缺少钙,另一方面,血管内壁等组织有大量钙沉积。骨钙流失和补充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消长动态平衡。这一平衡被打破导致血管内壁的钙沉积。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了缺少维生素D3外,缺少维生素K2是关键。维生素K2能够激活骨基质蛋白(osteocalcin)。骨基质蛋白(osteocalcin) 携带钙离子,并激活成骨细胞活性,由此促进骨钙的补充。从各种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K2 仅有人体所需量的1/4。每日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K2是必要的。3)抑制动脉血管内壁的慢性炎症慢性炎症贯穿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全过程。免疫细胞异常介入是慢性炎症发生的关键。更重要的是,炎性反应使得大量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聚集在硬化斑块上。这些细胞分泌金属蛋白酶,溶解硬化斑块的纤维成分,使不稳定硬化斑块上的硬化帽破裂脱落,导致心脑血管的急性堵塞。这是脑梗和心梗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高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在动脉血管内壁中,能够激发大量氧化活性自由基的产生,进而使血管内壁细胞内处于静息态的核转录因子NF-kb被激活。活化的NF-kb导致多种基因表达,包括产生TNF-等免疫因子。过量产生的TNF-等免疫因子攻击动脉血管内壁细胞,导致血管内壁出现慢性炎症。与此同时,高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在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激活氧化型胆固醇的受体基因表达,为氧化型胆固醇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创造了条件。氧化型胆固醇在高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的协同下,诱导内皮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分子与细胞水平上的变化;包括制造、分泌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等化学物质,吸引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进入动脉血管内壁,促成并恶化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同样,在高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和氧化型胆固醇等诱发因子的激活作用下,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内部处于静息态的核转录因子NF-kb被激活,活化的NF-kb导致多种基因表达;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被活化后过度表达。大量产生的TNF-等免疫因子攻击动脉血管内壁细胞,导致粥样硬化加剧和硬化帽破裂加速脱落。因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是控制动脉血管内壁的慢性炎症。而控制慢性炎症的关键则是:调节NF-kb 和TNF-之间的平衡。NF-kb 和TNF-两者互为因果,过度抑制会削弱人体免疫功能,过度活化会产生炎性反应。调控NF-kb 的活化和TNF-基因的表达,正在成为抑制动脉血管慢性炎症的策略。大量生物医学研究结果证明:某些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能够抑制核转录因子NF-kb 的异常活化或控制免疫因子TNF-基因的过度表达。下述天然化合物能够抑制 TNF- 诱导的核转录因子 NF-b 之激活,从而控制TNF-基因的过多表达。它们包括:桑树叶提取物、芹菜素、大豆提取物(类黄酮)、水龙骨提取物、杨梅黄酮等。下述天然化合物能够直接抑制NF-b的异常激活,包括:白藜芦醇、姜黄素、绿茶提取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陈年大蒜提取物 S-烯基半胱氨丙酸、粉防己碱、迷迭香提取物鼠尾草酚、荨麻提取物、西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