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3,他在永州呆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余秋雨柳武祠,.,4,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东先生,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写于809年,即作者被贬职到永州的第五年,永州地处湖南两广交界处,时为蛮荒之地,但景色优美。,.,6,“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写景抒情,托物言志。,.,7,听读文科文,找出文中带“始”的句子,(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望西山,始指异之(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8,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9,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一段,.,10,自余为僇人,僇(l)人,获罪的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居是州,居,住。是,这。是州,指永州。,恒惴栗,恒,常。惴栗,恐惧。忧惧的样子。,其隙也,隙,空闲。,则施施而行,施施(y),缓慢行走的样子。,第1段:字词解释,.,11,漫漫而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徒,指同伴、佣人等。,穷回溪,穷,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溪。,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特的石头。,无远不到,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披,用手拨开。,第1段:字词解释,.,12,醉则更相枕以卧,相枕,互相紧靠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极,到。趣,通“趋”,往。,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第1段:字词解释,.,13,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第二段,.,14,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缘染溪,缘,沿着。,斫榛莽,斫(zhu),砍。榛(zhn)莽,杂乱丛生的草木。,焚茅茷,焚,烧。茅茷(f),茅草之类。,箕踞而遨,箕踞(jj),席地而坐,随便伸开两腿,像个簸箕。遨,游览,观赏。,第2段:字词解释,.,15,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壤,土地。,皆在衽席之下,衽(rn)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岈然洼然,岈(xi)然,(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洼然,(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若垤若穴,垤(di),蚁垤,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外的小土堆。穴,洞。,第2段:字词解释,.,16,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望远。,攒蹙累积,攒(cun),聚集。蹙(c),收缩。累积,重叠积压。,莫得遁隐,遁(dn)隐,隐蔽、隐藏。,萦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水。,外与天际,际,交会。,第2段:字词解释,.,17,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独特卓立。,不与培塿为类,培塿(pulu):小土堆似的山丘。,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渺远的样子。灏(ho)气,浩气,天地自然之气。涯,边际,极限。,第2段:字词解释,.,18,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洋洋乎,广大的样子。,引觞满酌,引觞(shng),拿起酒杯。引,拿。,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第2段:字词解释,.,19,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故为之文以志,以,来。志,记。,第2段:字词解释,.,20,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译文)这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与小土丘实非一类。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拿起酒杯满酌而饮,摇晃就要醉倒,一点儿也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一无所见,而我还不想回去。此时心神凝定,形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所以为此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这一年,是元和四年。,.,21,你能用图示来表示此文的思路吗?,漫游他山()()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坐法华寺过湘江()()()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穷回溪,醉酒而归,缘染溪,穷高山,俯视众山,“始得”统摄全篇,.,22,问题探讨,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觉,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的开始。,.,23,问题探讨,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都会“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依然如故。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怡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24,问题探讨,有人说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本文更偏重于主观感受。试举例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偏重于写主观感受。如写“西山之怪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顥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可见作者把西山视为知音,与西山心心相印,西山怪特之貌恰似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志高品峻的情操。,.,25,常用文言虚词,而,(一)连词,表并列,译为“和”、“与”。,例句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表顺承,译为“就”、“然后”。,例句觉而起,起而归。(始得西山宴游记),表递进,译为“而且”、“并且”。,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26,常用文言虚词,而,表修饰,译为“地”、“着”。,例句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表转折,译为“却”、“但是”。,例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例句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27,常用文言虚词,而,(二)代词,译为“你(们)”、“你(们)的”。,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表目的,译为“来”、“去”。,例句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例句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28,常用文言虚词,乎,(一)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对”、“在”。,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二)助词。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29,常用文言虚词,乎,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表感叹语气,译为“啊”、“呀”。,例句嗟乎!师道之不传也矣!(师说),表推测语气,译为“吧”、“呢”。,例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0,常用文言虚词,乎,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地”。,例句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用于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译。,例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31,常用文言虚词,其,(一)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他(她、它)们”或“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例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第一人称代词,译为“我”、“自己”。,例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32,常用文言虚词,其,指示代词,译为“那(些)”、“这(些)”。,例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指示代词,表范围之内,后面多为数词,译为“其中的”、“那中间的”。,例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33,常用文言虚词,其,(二)副词,表测度译为“大概”、“恐怕”。,例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反问,译为“难道”、“岂”。,例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34,常用文言虚词,其,表祈使,译为“可”、“一定”。,例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商榷语气,译为还是”。,例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35,常用文言虚词,其,表祈使,译为“可”、“一定”。,例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三)连词,表选择,译为“或者”、“还是”。,例句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例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36,常用文言虚词,且,(一)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译为“将要”、“马上”。,例句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用在数字前,表示几乎达到某一数字,译为“将近”、“几乎”。,例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37,常用文言虚词,且,相当于“姑且”、“将就”。,例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二)连词,表并列,译为“又”。,例句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表承接,译为“就”、“于是”。,例句余悲之,且日:“若毒之乎?”(捕蛇者说),.,38,常用文言虚词,且,表递进,译为“而且”、“况且”。,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表让步,译为“尚且”。,例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39,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的意思,即遭到贬谪。,通假字,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40,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词类活用,穷回溪,形作动,走到尽头。,.,41,词类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农业大学《自然地理与地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跨国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课件HRBP年度述职报告2024
- 礼仪用品绿色环保设计考核试卷
- 无机碱在木材防腐剂的应用考核试卷
- 摩托车改装文化与创新实践考核试卷
- 电影道具制作中的快速原型技术考核试卷
- 硅冶炼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考核试卷
- 玩具行业人才培养与需求分析策略考核试卷
- GB/T 20399-2006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 初中数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之配方法PPT
- XX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安全三级等保建设可行性方案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绘本:公主殿下来的那一天》区级展示课(定稿)
- 执行力、心态管理培训课件
- (最新)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 五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课件第9课-上下结构(二)-西泠印社版(共18张)课件
- 英雄无敌5使用秘籍与英雄代码
- 少儿绘画之《挂在树上的树懒》
- ESC700培训(PPT35页)(PPT 36页)
- JIS G3141-2021 冷轧钢板及钢带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