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全真预测试卷_第1页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全真预测试卷_第2页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全真预测试卷_第3页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全真预测试卷_第4页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全真预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全真预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窗棂(lng) 稍逊(xn) 鸠占鹊巢(ji)B . 教诲(hu) 鲜妍(yn) 自吹自擂(li)C . 嘹亮(lio) 歧路(q) 心旷神怡(y)D . 恣睢(su) 栈桥(jin) 箪食壶浆(dn)2. (2分) (2019七上西安月考)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 ) A . 朗润 澄清 静谧 树木丛生B . 烂漫 嫩芽 高邈 呼朋引伴C . 干涩 决别 沉寂 花枝招展D . 祷告 告诫 枯涸 洪波涌起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3. (1分) (2018八上黑龙江月考)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在中国的很多大学和中学里,上课前交手机已成为规则,大多数人认为这项措施可以_(鞭挞 鞭策 督促)同学们专心学习,促使学生理性使用手机。近日在北大120年校庆时,北大校长致辞中读错字音一事,引发热议,“汉字读音危机”之说并非_(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危言耸听)。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4. (10分) (2018八上徐闻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黄鹤楼) (2) 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曹操龟虽寿) (3) 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郦道元三峡) (4) 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默写完王绩的野望 _,_。_,_。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四、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30分)5. (15分) (2019八下宽城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竞被水_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_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_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n b k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_去。(选自粱衡壶口瀑布)(1) 根据文意,将“剁”“切”、“凿”、“旋”填入文中括号处。 (2)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_ 。 (3) “如蜂窝杂陈”一句中“杂陈”的意思是:_(4) 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字体现了黄河水的什么特点? 6. (15分) (2019昆明)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出门时,母亲递过的外套是最贴心的礼物;学习中,同学提供的帮助是最真诚的礼物;_,_这些礼物陪伴、呵护着你,在生命的历程中散发出迷人的馨香。生活中的精彩与黯淡,教会你坦然面对平凡的自己;旅途中的温暖与寒凉让你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才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这时,你就获得了成长。成长就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当然,我们接受礼物,也应该回赠礼物。当你送出礼物时,你也会获得,“手有余香”的快乐。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用你的双手去丰富这个世界,回馈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绚丽多彩。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从物质到精神,从具体到抽象,礼物丰厚而美好。它芬芳如鲜花,灿烂如烟火,闪耀如星辰(1) 请用正楷将第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 请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_馨香黯淡旅途回馈(3) 请在第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的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4) 第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7. (2分) (2019台州) 名著阅读可以采取多部联读的方法。下面是西游记镜花缘格列佛游记三部作品的阅读任务,请你完成。 (1) 【任务一】探究西游记镜花缘中的“女儿国”。 简要概述唐僧和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2) 作者写两人在“女儿国”的经历有何用意?请简要说说。 (3) 【任务二】探究孙悟空、唐敖、格列佛三个人物形象。 同学们在探究这三个人物形象时,有的认为他们都很机智,有的认为他们都很勇敢。你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要阐述。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8. (17分) (2019八下朝阳期末) 灯笼,不仅用以照明,往往也是一种象征。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旧时新年前后,民间有在高处悬挂灯笼的习俗。由于“灯”字音和“”相近,所以灯笼也意味着人丁兴旺;孩子启蒙入学时,父母会为孩子精制一盏灯笼,由启蒙者师亲手点亮,(甲),称为“开灯”;近代,爱国志士们还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灯笼又(乙)。民间过年有挂灯笼的习俗,皇家也不例外,但是灯却有区别。清代宫廷沿袭明代旧制,元旦(即如今的春节)前后要在乾清宫丹陛上下各立一对天灯和万寿灯。据故宫博物院相关专家介绍,竖立天灯的含义与民间应该差别不大,只作为高位照明灯;万寿灯主要承担的是装饰功能,重点体现的是美好寓意。(1) 在处应填入的汉字是_。 (2) 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内容,分别填入文段(甲)(乙)处。(只填序号) 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象征前途一片光明(甲)处应填_;(乙)处应填_(3) 依据文段内容推测,万寿灯寄托的美好寓意是什么? 9. (21分) (2019七下秀洲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刀之爱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侥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那有什么不好呢?”“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1) 根据文章内容和“我”的心里变化来梳理情节。 _;长大后看到梨农砍梨树,明白真相_。(2) 结合语境,赏析句子。 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3) 第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4)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画横线句“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的理解。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0. (13分) (2019九上萧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 , 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 , 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 , 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燔:焚烧。睽:背离,不合。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解舟:退居江湖。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1)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远离家乡B . 谋官不顺C . 财物受损D . 身体不适(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3)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急速,赶快。危急。通“极”,至。(4)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5) 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 (2019泰州)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吉样寺赏牡丹苏轼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注】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簪:插戴。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1) 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 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醉归的情景:_。“醉”中蕴含的情感:_。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请以“声音”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的作文。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