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太原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太原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太原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太原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搞好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B通过老师的教育,使全班学生懂得了许多道理。C每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D每个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诀窍压轴题学以致用金榜题名B炫富触摸屏深侮痛疾拭目一待C装璜麻辣烫浮想联翩获益非浅D热衷摇控器不记其数众说纷云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甲)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乙)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丙)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 )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丁)3 .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虬枝(qing)磨折(zh)婉鄙B虬枝(qing)磨折(sh)婉轻C虬枝(qi)磨折(sh)宛轻D虬枝(qi)磨折(zh)宛鄙4 . 文中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婆娑:枝叶低垂,形容姿态优美。B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C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D秀颀:美而高。5 . 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人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B,。C。!;!D。!。!6 . 对选文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致刻画了白杨树挺拔的姿态。B“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个性和精神。C选文中连用四个反问句,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以至于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建立起联系,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D选文最后一段将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7 . 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我轻轻的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着,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大家一齐兴奋地扎进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肉厚、个大、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ABCD二、现代文阅读兰花的智慧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8 . 阅读第段,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9 . “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简要回答。10 . 简要说明选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及其表达效果。11 . 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二)除法周锐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人和十二只蚊子。 十二只蚊子咬一个人。 12112 这个人觉得吃不消。 他就又去找一个人到这房间里来。 十二只蚊子咬二个人。它们分成了二队。 1226 人觉得比原先好受一些了。 但还可以更好受一些。 这二个人又找来第三个人。 1234 好极了,再找第四个。 1243 第五个人跑来了。 125? 大家叫第五个人别进来,因为这样蚊子不好分了。 但第五个人硬要进来。响起“啪啪”声。第五个人打死了二只蚊子。 1052 OK,这下好分了。 大家正高兴,又听“啪啪”声,第五个人又打死了二只蚊子。 85? 又不好分了。 大家觉得第五个人老是添麻烦,就齐心合力地把他赶走了。(选自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12 . 第五个人被赶走了,他会怎么想?请写出他的内心独白。13 . 对于小说的标题“除法”,你有哪些理解?请简要阐述。14 . 小说中的“蚊子”让你想到上文鸟笼中的哪个意象?为什么?课外现代文阅读一芦花荡节选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了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5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文段所写的内容。16 . 简要分析下面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1)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_。(2)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_。17 . 老头子是如何把鬼子引进自己设好的圈套的?18 . 文段着重突出了对老头子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老头子什么特点?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9 . 左传,旧传为_(历史时期)末年鲁国史官_(人名)所撰。20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又何间焉(_)(2)神弗福也(_)(3)小大之狱(_)(4)望其旗靡(_)21 . 请写出这场齐鲁之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2 . 鲁庄公是一位昏庸的国君吗?谈谈你的看法。23 . 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曹刿身上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三)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曰:“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选自世说新语)注:王子猷、子敬: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小儿子 都:完全。 了:完全。 既:已经。 因:于是。恸:痛哭24 .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悲痛欲绝B赶尽杀绝C绝无此意D美妙绝伦25 . 文中哪些句子特别能表现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四、情景默写26 . 默写。(1)白头搔更短,_。(杜甫春望)(2)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3)古诗在描写景物时,常运用“日”这一意象,创造出神奇的画面,营造出多样的意境,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景物描写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如崔颢黄鹤楼中的“_?_”,借景抒情,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如李清照渔家傲中的“_,_”,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五、诗歌鉴赏(甲)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乙)行秋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27 .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描写的对象不同,(甲)诗描写的对象是_,而(乙)诗则描写了秋天的四种景象,分别是秋蝉、秋柳、_、秋叶。28 .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六、综合性学习29 .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你班将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届时想邀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袁老师参加,班上推荐你去邀请,你会对袁老师这样说:“”(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拟写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设计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活动一:活动二: (探究材料)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5岁的小明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