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题_第1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题_第2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题_第3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题_第4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MNO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该基本反应是化合反应B反应后X为13g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4:5D物质Q可能是催化剂2 .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凡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率,则在某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3 .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以下内容与化学研究密切相关的( )(1)环境保护(2)能源开发(3)新材料研制(4)生命过程探索领域。A(1)(2)(3)B(2)(3)(4)C(1)(2)(4)D(1)(2)(3)(4)4 . 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下列关于黄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纯铜耐腐蚀B加热不与空气反应C硬度小于纯铜D可以完全溶解在稀盐酸中5 . 工业上用甲、乙制备化学肥料丙,同时生成丁。根据下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NH3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丙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约为 23.3%D反应中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2:16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7 . 某纯净物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AC3H8BC2H4CC2H6ODCH48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能使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增加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氧元素C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9 . 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并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6.012.8000来反应后质量/g007.28.8a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一定是2.8B若2.0g丙醇完全反应,则生成2.4g水C生成物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若6.0g丙醇与14.4g氧气充分反应,则无X生成10 . 下列方法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2瓶气体的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C观察颜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1 . 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反应为:,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B反应前后有三种氧化物,且常温下都为固体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反应中只有锌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12 . 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1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224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13 . 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MgO和MgCO3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6g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166%B61%C122%D91%14 . 往200g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FeCl3为黄色溶液)A取DE间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BD点对应纵坐标为6.4C该200g溶液中的CuCl2质量分数为6.75%D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浅绿色二、填空题15 . “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2H2O+X(1)X的化学式为_(2)请在硝酸的化学式中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_16 . 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备氧气:;(2)铁丝在纯氧中燃烧:;(3)有氢气参加的化合反应:;(4)加热铜绿:。17 . 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身边的许多问题。(1)在钢铁表面刷油漆可防止其腐蚀,原因是_。 (2)生产汽水时,通常是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同时发生化学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是_。(3)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某营养液中硝酸钾、磷酸二氢铵和水的质量比为 4195。现仅用硝酸钾溶液和磷酸二氢铵配制 100 kg 该营养液,所用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列出计算式即可),硝酸钾溶液和磷酸二氢铵的质量比为_。该营养液中的溶质是_。 (4)结合燃烧条件的知识,针对汽车行驶过程可能发生轮胎自燃的现象,提出一条有效的预防措施:_。18 . 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甲烷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1)该反应中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有_(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中生成的两种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2)分析下表,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1g物质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放出的热量/kJ甲烷2.7556碳3.673219 .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请列举贺州市境内两种正在利用的清洁能源例子_,_。(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的俗称是_。(3)桂林、贺州等地已经启用电动公交车,可以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排放。以上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4)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作用。三、实验题20 .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提示: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1)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_(2)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原因是_(3)若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解释其原因_四、简答题21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并推断: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变大。乙炔是极易燃烧的气体,可用于照明、焊接及切割金属,相对分子质量为26。1.3g乙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0.9g水,推断乙炔的化学式,写出推断过程。五、科学探究题22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在图1所示实验中,a处放有少量白磷,b处放有少量红磷,当看到_,可说明可燃物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有: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若要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只需在图1所示实验中的c处放置_即可。为了避免图1所示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的污染,并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及如下的实验操作:A通入N2B通入O2C点燃酒精灯,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每步都只选用一次)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_。23 . 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查阅资料)“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提出猜想)猜想:“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锡纸”中的金属是铝;(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与结论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猜想(填“”或“”)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交流讨论)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填序号)。A氯化铜B硝酸银C硫酸钠D硫酸亚铁(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24 . 已知:稀硫酸不易挥发,且能与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和程式为:Na2CO3+ H2SO4 =Na2SO4+H2O+CO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和不同的试剂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一:探究燃烧的条件。A 装置中液体为热水,导管口放有一小块白磷;B 装置中的固体为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_溶液;C 装置中的液体为冷水,导管口也放有一小块白磷。连接导管 ab。先打开 K1、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塞。通过对比 A、C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实验二: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A 装置中的液体为_;B 装置中的固体为大理石,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稀盐酸;D 装置中的液体为水。依次连接 BDE 装置,导气管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_。实验时,先打开 K1,关闭 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塞。反应一段时间直至观察到_,说明 B 装置中的空气已基本排尽。接下来的操作是_,就可在 D 装置中收集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实验三:验证 CO2与水反应。A 装置中的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B 装置中的固体为碳酸钠,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稀硫酸;C 装置中的液体为浓硫酸;D 装置中的液体为水;E 装置中放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依次正确连接_装置(填装置的字母序号,各装置限用一次)。先打开 K1和 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寒,观察到_。六、综合题25 . 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