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俄)联的经济建设之路,苏联的经济改革之路,经济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十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1719221991),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列宁,勃列日涅夫,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重在农业,重在工业,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经济政治突破体制,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对斯大林体制的改革,苏(俄)联历史,1917夺取政权,1918巩固政权,政治:掌握政权,实现民主经济:土地法令外交:和平法令退出一战,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解体,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形势严峻。物质极度匮乏。,三年国内战争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政治:都面临着严重的政经危机。经济:经济落后农业国,现代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集中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直接: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根本: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都是为了应对当时严峻的形势,从而巩固政权。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一、“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抓大放小”,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经营方式:租让方式。,余粮收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全部余粮按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单一公在制)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平均主义),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工资制(按劳分配),固定粮食税(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在战时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社会的经济,企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取得国内战争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直接过渡,间接过渡,在当时都起过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积极作用,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凋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A、B、C、D、,C。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都是在国内的调整,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三者都只是对内政策的调整,而不涉及外向型经济。,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的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形势: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封锁。原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C.由材料中的“一线改善生活”“寄给红军家属”这些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新生政权面临的困难,鼓励人们积极参军。,实行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19171918年度征购粮食7340万普特(1普物=0.016吨),19181919年度为10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为21250万普物。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走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口粮。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由于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纸币不过是“彩色纸片”。,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C,材料1919年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以往,我国史学界和历史教育界一直称这种制度为“余粮收集制”(或“余粮征集制”)。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或“摊派粮食制”)。该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赵旭黎错译的“余粮收集制”与国内史学界对苏联史的误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这一特殊粮食制度的两种译法反映出的主要差别,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8分)差别:粮食征集的范围不同(“余粮收集制”指征集除农民口粮、种子粮之外的粮食,“粮食摊派制”的征集范围涵盖农民的全部粮食);“粮食摊派制”更强调征收的强制性。影响:一方面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对粮食的需求,巩固了新生政权;一方面因用强制摊派的办法征购粮食,引起农民的抵制和反抗,导致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根因:生产关系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不符合国情。材料二“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特殊历史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帝国主义仇视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C,1922年俄国农民契可夫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A增加税额B处以罚款C限量交易D放任自由,D。新经济政策得利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故其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固定粮食税B实行工业国有化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D允许自由贸易,C,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分别发生在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C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D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A,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A.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属于公有制性质组织,共产党员必须参加或带头创办这些组织,体现了俄共中央力图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A表述符合题意;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是在斯大林时期,B与“1922年”不符,C不合题干主旨;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征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D与题干主旨无关。故选A。,材料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包括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步,“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6分)前提: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后退一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任务一《金属丝便签夹》(教案)-五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 工厂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 顾荣施炙-【2022年暑假预习】云名著《世说新语》之“德行”卷
- 2024中车科技创新(北京)有限公司人才招聘1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三年级数学上册 3 测量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2)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2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辅警岗前法律培训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25 玲玲的画教案
- 2024中国移动安徽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现场安全管理综合岗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履职清单
- 幼儿园《开关门要小心》
- 《运营管理》第2版题库与参考答案
- 基于PLC的自动配料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范本
-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
- 回旋加速器的五个有关问题
- 四川省中学生学籍卡片
- 夕阳箫鼓-钢琴谱(共11页)
-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解读
- 金色的鱼钩课本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