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及答案(一)下_第1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及答案(一)下_第2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及答案(一)下_第3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及答案(一)下_第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及答案(一)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复习(一)数与代数二、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考点一:小数的计数单位1、填空(1)大于0而小于1的小数有( )个。(2)整数部分是3的一位小数有( )个。2、0.2和0.20的大小相等,意义相同。( )解析:(1)在0与1之间的小数,整数部分为0,小数部分可以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所以有无数个。(2)整数部分是3的一为小数,它只有十分位,十分为上的数可以是0,1,2,3,4,5,6,7,8,9,所以共有10个。(3)由小数的基本性质可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是0.2的计数单位是0.1,表示有2个0.1,而0.20的计数单位是0.01,表示有20个0.01,因此,0.2和0.20表示的意义不同。答案:(1)无数 (2)10 (3)考点二:分数的意义3、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A. B. C. 解析: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1”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1段。答案:B考点三:百分数的意义4、判断(1)一块布长27%米。( )(2)米=27%米。( )解析:(1)一块布的长度是具体数据,27%不能表示具体的米数。(2)米事一个具体的数据,不能写成百分数。解答:(1) (2)考点四: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及数的大小比较5、把0.33,0.34,33.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解析:先把和33.3%化成小数,再按照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把其中较大数依次放在左侧,中间用“”连接。答案:0.3433.3%0.33考点五:比的应用6、一段路甲走了时,乙走了时,甲、乙的速度比是多少?解析:一段路的总路程可看作单位“1”,则甲的速度1=,乙的速度是1=,甲和乙的速度比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8倍,这样化简就成了最简整数比。答案:甲、乙的速度比是27:20相关练习一、 填空1、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kg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也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3、10个0.001是( ),100个0.01是( ),1000个10是( )。4、把一根4米长的木棒锯成同样长的小段,六次锯完,每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5、在50%,0.56,0.5,0.55,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其次是( ),( )和( )的大小相等。6、=( )60=0.4=( )%.7、在小数8.7的末尾添上两个“0”,表示把这两个数的计数单位由( )改为( ),而小数的( )不变。8、把0.6:0.4化成最简整数比为( )。二、判断1、0.50元和0,5元的价值相等,计数单位不相等。( )2、在小数的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在一次测验中,及格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不及格的学生就占全班人数的。( )4、1千克糖果,吃了一半,还剩50%千克糖果。( )5、一根木料平均锯成4段,共用了1分钟,每锯一次用分钟。( )6、把一壶水倒入3个杯子,每个杯子中的水是1壶水的。( )三、选择1、下面各数中,( )不能写成自然数。A.3.0 B. C.0 D. 2、7.57中百分位上的“7”是个位上“7”的( )。A. B. C. 3、下面各数比较大小,正确的是( )。A. D. 4、把3.5米长的电线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A. 米 B. C. 米 D. 5、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有( )。A.1个 B.2个 C.0个 D.无数个6、六年级(1)班某日出勤50个人,2人请假,这天的出勤率约是( )。A.50% B.100% C.96.2% D.96%7、甲、乙两数都是正数且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则甲数( )乙数。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8、把35%的“%”去掉,原数(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缩小到原来的 C.大小不变9、将1.34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缩小到原来的 C.扩大到原来的10倍 D.缩小到原来的10、不改变2.8的值,改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A.0.028 B.2.800 C.0.280四、在( )里填上“”“”或“=”100%( )1.00 3.6%( )3.6 ( )0.7 ( )12%五、化简下面各比1m:80cm : 5.2:1.3 0.3: 8:12六、求比值121:11 时:时三、常见的量考点一:单位换算1、 填空(1)4吨180千克=( )吨 (2)3.25时=( )时( )分(3)150秒=( )分( )秒 (4)2吨80千克=( )千克(5)1.25时=( )分 (6)4时15分=( )时( )分解析:(1)首先把180千克化成吨,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然后加上4;(2)3.25时分成3时和0.25时,3时不变,0.25时60=15分;(3)用15060,整数商2就是2分,余数就是秒数;(4)把2吨化成千克数,“吨”化成“千克”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它们间的进率1000,即21000=2000(千克),并加上80千克;(5)“时”化成“分”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它们间的进率60,1.2560=75(分);(6)应先将4时15分化为时,15分时1560=0.25(时),并加上原有的4时,时4.25时,再将4时15分(或将4.25时)化成分,4时时460=240(分),加上15分共255分。答案:(1)4.18 (2)3,15 (3)2,30 (4)2080 (5)75 (6)4.25,255考点二: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2、1900年是( )年解析:1900年是整百数的年份,应除以400后判断。因为1900400=4300,所以1900年是平年。答案:平考点三:人民币单位的换算3、5元=( )分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和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两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为1元=100分,所以5元等于多少分就可以用5100,也可以想成是把5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得到500分。答案:5元=(500)分考点四:人民币复名数化成单名数4、9元4角=( )元=( )角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这一知识点的运算。9元4角=( )元=( )角中有两个“=”,因为是两步单位换算。第一步换算是将9元4角转化为以元为单位,其中9元不变,角与元的进率是10,因此将4角转化为0.4元,然后用9元加上0.4元得到9.4元。第二步换算是将9元4角转化为以角为单位,其中4角不变,角与元的进率是10,因此将9元转化为90角,再加上4角就得94角。答案:9元4角=(9.4)元=(94)角考点五:24时计时法5、用24时计时法改写,下午3时是( )时。解析:本题是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换算。24时计时法比普通计时法的下午时刻多12时,因此下午3时换算成24时计时法就是3+12=15(时)。答案:15相关练习:一、 填空时=( )时( )分 7千克40克=( )克 0.6时=( )分25分=( )时 日=( )时 闰年的2月份有( )天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4时就是( )时,夜里12时就是( ),也是第二天的( )时。爸爸晚上9时40分上火车,第二天上午8时12分下火车,他乘火车的时间是( )小时( )分。二、判断1、每年都有365天。( )2、一年中有4个大月,7个小月。( )3、小明说:“我妹妹是1998年2月29日出生的。”( )4、1994年是平年。( )5、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10倍。( )6、2时36分=2.36时。( )7、17时45分也就是下午5时45分。( )8、11.58元也就是11元58分。( )9、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10、2008年是闰年。( )11、2006年3月5日是星期日,这年的6月5日一定是星期一。( )12、一份协议书的签订日期是2005年2月29日。( )三、选择1、下面的年份中,( )只有365天。( )A.1999年 B.2000年 C.1996年 D.2004年2、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那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A.89 B.90 C.91 D.923、下面的( )是时间单位。A.吨 B.公顷 C.世纪 D.升四、解决问题1、一艘轮船上午9:00从甲港开出,第二天晚上9:00到达乙港。轮船平均每小时行25千米,甲、乙两港之间航线长是多少千米?2、 星期天,贝贝做了一套试卷,同时记录了测试时间。开始做时,他从镜子里看了一下时钟,等做完这张试卷时,它又从镜子里看了一下时钟,如图所示,你知道贝贝用了多长时间吗?答案:第2课时一、1、,13;2、1kg,4,3,3kg,4,1;3、0.01,1,10000;4、,米;5、0.56,0.5,50%;6、20,24,16,40;7、0.1,0.001,大小;8、3:2二、1、2、3、4、5、6、三、1、D 2、B 3、C 4、B C 5、D 6、C 7、C 8、A 9、C 10、B四、= 五、5:4 4:1 4:1 21:20 2:3六、11 2第3课时一、1、2,15,7040,36,9,29,16,24,0,10,32二、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三、1、A 2、C 3、C四、1、2536=900(千米)2、由图知贝贝开始做试卷时是8:50,做完试卷时是10:05,共做了10:05-8:50=1小时15分。同、收回房屋:1.承租人擅自将房屋转让或转借的;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及注释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注释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