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推拿学基础课件.ppt_第1页
修订版推拿学基础课件.ppt_第2页
修订版推拿学基础课件.ppt_第3页
修订版推拿学基础课件.ppt_第4页
修订版推拿学基础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学,第一章推拿学基础,2,3,对一个推拿医生的要求,要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好手法的操作方法和治疗原理,在临床上灵活运用手法。推拿练功(要有强健的体魄)。积累经验。,4,一、推拿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推拿学的发展源流(自学为主)三、推拿的作用原理四、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五、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六、推拿发生的异常情况及处理七、推拿学的学习方法,目录,5,一、推拿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推拿别名:按摩、按跷、案扤、挢引、乔摩定义: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6,推拿的古今名称,按摩按跷乔摩乔引案扤导引推拿手法,7,1、把按摩改称为推拿,是推拿发展史上一个很大的飞跃。(1)按摩与推拿在概念上的区别:手法的种类;治疗的范围。(2)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明朝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8,2、推拿是一种古老的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发展前途的学科.(1)人类社会对疾病治疗的发展历程。(2)黄帝内经中有关推拿的记载。(3)推拿是中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9,推拿学的基本特征:,手法治疗:是指术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在受术者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规范性的动作进行操作,用以防病治病。,手法治疗,功法训练,10,功法训练:是由术者选择针对性的功法指导和帮助受术者进行运动训练,不仅借以巩固和延伸手法的治疗效果,而直接产生防治疾病的作用。,11,基本特征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理论内涵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临床特点适应范围的宽泛和严格的禁忌证。,推拿学的特点,12,推拿意外发生的原因:1.诊断不明或误诊;2.对疾病的机理和手法作用的原理缺乏认识;3.手法操作或选用不到;4.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症。避免医疗意外提高理论基础和医疗技能。1.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2.提高手法操作的安全性;3.选择适当的体位。,13,二、推拿的发展源流,推拿起源可追溯到远古,随人类的产生而出现。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由原来简单的下意识动作,发展成为需要经过刻苦训练才能掌握的一种具有高度技巧的医疗活动,成为中医学中别具特色的一种治疗保健方法。,14,1.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当时按摩是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论著:相关书籍有五十二病方、导引图、养生方。推拿还可用于急救。,15,16,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我国第一部按摩著作。东汉已失传。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比较全面的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医学著作。“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者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我国按摩术最早起源于河南洛阳一带黄河流域。金匮要略首创手法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等病症的方法。首次提出“膏摩”一词,并将其与针灸、导引等法并列。,17,鍉针、圆针,18,导引术(五禽戏),19,3.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公元220年960年),(1)主要的医学著作:晋代肘后救卒方(推拿应用于抢救)隋代诸病源候论唐代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医政设施设有按摩专科及医生(3)治疗范围:涉及伤科、内科、五官科、小儿科及急救等方面的疾病。(4)发展了膏摩和自我按摩。,20,3.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公元220年960年),推拿学术发展特点:(1)推拿已成为骨伤病的普遍治疗方法(2)推拿疗法渗透到内、外、儿诸科(3)推拿被广泛地应用于养生防病(4)膏摩盛行,21,4.宋金元时期(公元960年1306年),推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并产生了丰富的诊疗理论。圣济总录重视手法儒门事亲提出按摩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治疗范围涉及妇产科的疾病,22,5.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明代推拿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推拿发展特点:(1)按摩之名开始被称作推拿。(2)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小儿按摩经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23,5.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清代推拿有一定发展(1)儿科杂病临床应用发展。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小儿推拿直录(2)以骨伤科疾病为对象的正骨推拿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3)推拿与其他外治法和药物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相互补充、结合。,24,6.民国时期(1949年之前),齐鲁孙氏小儿推拿流派孙重三小儿推拿疗法简编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流派刘开运小儿推拿疗法一指禅推拿流派朱春霆一指阳春、一指定禅扌衮法推拿流派丁季峰,25,6.民国时期(1949年之前),内功推拿流派马万起、马万龙脏腑推拿流派王文脏腑图点穴法腹诊推拿流派骆俊昌三宝合璧、推拿入门,26,7.新中国(1949年至今),1956年上海成立我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1958年上海建立国内第一所中医推拿门诊部,开设了推拿专科学校,邀请当时全国著名推拿专家任教,培养推拿专业人才。60年代开始成立推拿专门研究机构,并进行现代实验研究。70年代后期,高等中医院校正式设置推拿专业,后又成立针灸推拿系。1987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推拿学术团体“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1991年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成立,27,7.新中国(1949年至今),研究领域20世纪5060年代:开展了推拿的生理作用及治疗机理的初步研究。80年代以后,推拿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以后,推拿学出现空前的热潮,引起了国际医务界的重视。,28,二、推拿的发展源流,发展简史远古时期推拿的起源先秦时期早期的推拿医疗活动秦汉时期推拿医学理论的形成晋唐时期推拿医学的蓬勃发展宋金元时期推拿理论的全面总结明清时期推拿医学的全面发展和总结民国时期推拿学术流派的形成新中国推拿医学全面发展的新时期,29,推拿学发展源流,纵观推拿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推拿疗法源远流长,人类文明起源的同时就有推拿疗法的出现,但这并不意味推拿学科历时悠久。作为临床学科,要具备以下特点:1、学科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与其他学科有比较清晰的边界。2、有反映其特殊规律的理论。3、有独特的治疗技术。推拿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萌芽与明清。,30,推拿治病的特点,1、疗效显著。2、经济简便。3、安全无副作用。4、防治兼顾。5、容易学习。,31,三、推拿的作用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32,推拿的作用原理,(四)急救醒神(1)醒脑开窍(2)强心通脉(3)开喉通隔(五)美容养颜(六)养生保健(七)以指代针(八)以推代药,33,(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如网络一样遍布全身。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推拿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机理:1、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损伤而引起的血肿、水肿及渗出物的吸收促进其修复。2、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耐痛阈。3、拉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34,(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例如:推桥弓可平肝潜阳搓摩胁肋可舒肝理气而缓解胁肋胀痛掐按合谷穴可止牙痛按揉角孙穴可治偏头痛舒筋通络:可使紧张痉挛的筋肉放松,气血得以畅通,因此可以说是松则通,通则不痛。,35,(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行气活血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动的特点。1.是促进肢体组织的活动;2.是促进气血的流动;3.是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行气活血:通过动可推动气血的流动,气血得以畅通,以促进瘀血的吸收,因此可以说是动则通,通则不痛。,36,(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两层含义1.通过手法对人体体表直接刺激,推动气血的运行。2.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做功,产生热效应,从而加速了气血的流动。手法可促进肌肉舒缩活动,当肌收缩组织间压力增高,推动静脉血回流,肌舒张组织间压力降低更多动脉血通过毛细血管网流向静脉,促进了软组织内血循环使血流量显著增加,这样肌肉的一紧一松尤如水泵推动血液活跃了血循环,可起活血化瘀,瘀去而生新的作用。,37,(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手法作用与损伤局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消肿祛瘀,理气止痛。推拿的整复手法可以通过力学的直接作用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理筋整复的目的。被动和主动运动相结合的手法和功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理筋整复可使经络关节通顺,达顺则通,通则不痛。也可使关节滑利,达利则行,行则常。,38,(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手法对脏腑疾病的治疗有三个途径:1、在体表的相应穴位上,施以手法,是通过经络的介导发生作用的;2、脏腑的器质病变,是通过功能调节来发生作用的;3、手法对脏腑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手法操作要辩证得当。推拿手法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整,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有利于激发机体的抗病因素,扶正祛邪,增强体质。,39,推拿治疗伤筋的原理,伤筋凡是人体各个关节、筋络、肌肉受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或因不慎而跌仆闪挫,或体虚、劳累过度及持续活动、经久积劳等因素所引起的损伤,而无骨折、脱位或皮肉破损的均称为伤筋。,40,推拿治疗伤筋的原理,理筋整复舒筋通络,解痉止痛加强局部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促进因损伤而引起的血肿、水肿的吸收拉展肌肉,解除痉挛通过力调和气调实现,41,推拿治疗伤筋的原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一压一放,促进循环,祛瘀生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被动牵拉拔伸,松解粘连损伤部位循环增加,促进修复,滑利关节通过力调和气调实现,42,推拿治疗脏腑气血病症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对气血阴阳的调整来实现的.有时需要与“力调”结合.如:胃下垂的托胃,部分胆绞痛患者需要整复T8,9的错缝,43,推拿治疗脏腑气血病症的原理,调理脏腑气血健脾和胃疏通经脉疏泄肝胆,44,推拿治疗脏腑气血病症的原理,祛除外邪风寒风热暑湿,45,推拿治疗脏腑气血病症的原理,补虚泻实胃痉挛,胃肠功能减弱双向调节,46,推拿的现代医学作用原理,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其他影响,47,四、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推拿的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1.正治与反治2.治标与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48,推拿治疗的补泻手法,轻重补泻法轻手法为补法,重手法为泻法。快慢补泻法快手法为泻法,慢手法为补法方向补泻法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左旋为补,右旋为泻,49,推拿治疗的补泻手法,迎随补泻法顺经络为补,逆经络为泻次数补泻法次数多/时间长而轻为补法,次数少/时间短而重为泻法平补平泻法手穴平补平泻腹穴平补平泻法,50,推拿治疗的补泻手法,得气补泻法“得气”明显者为泻法,“得气”轻微者为补法补泻往往是各种手法的综合应用,51,推拿基本治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52,治疗八法的推拿实现,汗法-发汗、发散,使病邪从表而解多用于风寒外感-拿肩井、风池通法-祛除病邪壅滞常用挤压类和摩擦类手法,刚柔相济推、拿、搓法于四肢,则能通调经络;拿肩井则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点,按背部俞穴可通畅脏腑之气血。,53,治疗八法的推拿实现,和法-和解之法,含有调和之意手法平稳而柔和,频率稍缓,常用振动类及摩擦类手法温法-补益阳气,用于阴寒虚冷之证摆动、摩擦、轻压等手法,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每一治疗部位或穴位,手法连续作用时间要稍长,有温热感,54,治疗八法的推拿实现,清法-清热除烦手法刚中有柔一般是用摩擦类手法。手法轻重方向,需辨证。散法-消散,疏散之意。“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不论有形或无形的积滞,散法都可使用。以摆动及摩擦类手法为主,轻快柔和,55,治疗八法的推拿实现,补法-虚则补之,扶正祛邪一指禅推、摩法、揉法均可使用,轻缓柔和泻法-一般用于下焦实证。作用平和,体质虚弱,津液不足而大便秘结者,亦能应用可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治疗,手法的力量要稍重。,56,五、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1)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等。(2)内科疾病:如:胃痛、便秘、失眠、眩晕等。(3)妇产科疾病:如:产后乳少、月经不调、闭经、乳痈等。,57,五、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4)儿科疾病:如:肌性斜颈、脑瘫、厌食、疳积、腹泻等。(5)五官科疾病:如:近视、耳鸣、耳聋、鼻炎等。(6)其他:如:美容、减肥和医学保健等。,58,五、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推拿的治疗范围广、但并非对每一种病症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需根据不同疾病及不同的病理阶段,把握好手法能产生的主治、辅助、参与的不同作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无效甚至有害的,应避免。,59,五、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禁忌证(1)各种传染性疾病。(2)各种恶性肿瘤。(3)所操作的部位皮肤有烧伤、烫伤或皮肤破损的皮肤病(4)结核性和感染性疾病。(5)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6)骨折及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7)月经期、怀孕期的腹部、腰骶部操作。,60,六、推拿发生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推拿导致的意外轻者影响疗效,重者危及生命。造成意外的原因:(1)诊断不明确或误诊。(2)对疾病的机理和手法作用原理缺乏认识。(3)手法操作或选用不当。(4)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61,62,推拿意外的避免:提高诊断的正确率,避免误诊误治而发生意外;提高手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特别是一些旋转、扳、牵拉等运动关节类手法;在治疗时需注意有适当的体位。这样就可以预防推拿意外的发生。,63,推拿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晕推概念:是指推拿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晕到、昏厥的现象。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四肢厥冷、出冷汗、晕到等。发生原因:1、过渡紧张2、体质虚弱3、饥饿4、过渡劳累5、大汗后6、患者体位不当或手法刺激太强处理方法及预防:1、立即停止手法治疗2、平卧于空气流通处,头位稍低,静卧片刻,可给饮温开水或糖水。3、配合掐按水沟、老龙、足三里等穴。4、必要时配合其它急救措施。,64,推拿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疼痛加重概念:多发于初次接受推拿治疗的患者临床表现发生原因:1、手法过重、时间太长2、手法技术不熟练处理方法:不处理;轻手法治疗;热处理。预防措施,65,推拿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皮损概念临床表现发生原因:1、摩、擦手法过重、时间太长2、手法技术不熟练,按、揉等手法没有紧贴皮肤处理方法:停止手法治疗,清创消毒,预防感染预防措施,66,推拿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