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重庆市2008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思路2008-4-30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重庆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注入了新的机遇。按照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314”总体部署的要求,要认真总结2007年改革进展,谋划好2008年工作思路,全面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支撑全市改革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一、2007年全市体制改革进展情况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契机,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改革试验区建设顺利起步改革思路基本形成。国家批准重庆为试验区后,迅即成立市、区县两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完善了改革工作组织体系。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决定,为市政府及区县改革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市委、市政府以“开门搞改革”的全新理念,整合最广泛资源,集聚各方力量推进试验区建设,在调研、发动和汇聚民智的过程中逐步统一思想认识,营造了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向全球网友“公开问计”,收到各类建议5000余条,向一批权威政策研究机构“定向求策”,以招标形式吸引市内外科研力量开展5项重大专题研究,由市领导领衔组织13项重大调研,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各研究机构投入统筹城乡改革研究,逐渐廓清思路,明晰工作方向。集思广益的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已经市委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明确提出改革试验要以一圈两翼为平台,以解决农民工问题为突破口,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镇务工经商和城镇资源下乡发展扶农双向对进,完成“共建共享新重庆”的发展任务、“构建科学发展机制”的改革任务和“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子”的试验示范任务。以意见为依据,着手制定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上报国家。区县试验加快推进。选择九龙坡区、垫江县、梁平县作为先行示范区县开展试点。九龙坡区提出了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的改革思路,以农民自愿就地转为城镇居民和扶持优秀农民工转户进城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综合性产业开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垫江县按“小单元、多模式、低风险”逐级推进思路,选择50个有条件的村探索改革模式,并积极推进多种征地安置模式试点,因地制宜流转土地;梁平县在土地流转和发展专业合作社方面努力探索突破,梁山镇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分散经营与竞争市场的矛盾,创出土地流转的“八角模式”。此外,江北区出台了农民转市民“15”的政策,大足县宝兴镇以编制土地流转流程和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为基础建立了土地流转信访和下访制度,南岸区和大渡口区在农民工“阳光公寓”、廉租房和蓝领公寓建设方面先行一步,江津区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新居工程、实现人口就地城镇化的多种方式,南川区积极推行工会、劳动保障、农业、司法四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农民工维权“4+X”模式。专项改革开始启动。市级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积极研究改革思路,努力推进工作创新。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作为全国第一个城乡总规获批实施,以此为指导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提出了完善市、区县、镇乡村三级规划体系和推进产业、用地、建设、环保四规协调的思路。推出“一个平台、两套标准、城乡统筹、均衡服务”的城乡合作医疗保险方案并开始在江北、九龙坡、南岸、永川、南川五区试点。出台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并以渝中区、沙坪坝区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先行先试。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意见(试行),积极发展各类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对口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重庆试验区取得积极进展。商务部与重庆市形成部市共同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合作备忘录并表示支持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区建设,信息产业部确定在重庆打造城乡统筹信息化试验区,国务院扶贫办将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科技部与市政府建立工作会商制度支持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海关总署把重庆作为西部重点开放口岸,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等也明确了支持我市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向。围绕解决农民工问题加大工作力度。以“关心关爱、自尊自强、共建小康、共创辉煌”为主题在全国率先设立“农民工日”,组织了“十佳”农民工表彰、农民工风采摄影大赛、“共建和谐家园”文艺晚会、农民工集体婚礼等一系列活动,针对“壮有业、居有房、老有养、少有教、病有医”等农民工切身利益问题推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按“低水平、广覆盖”原则,制定出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办法,加大了强制工伤保险的推行力度,预计到年末参加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将达10万人。以鼓励农民工举家迁入城镇定居为核心,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优秀农民工优先进城。完善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对农民工购房给予价格优惠和契税减免,累计改造2142套存量房、闲置房形成3.35万平方米的农民工公寓,引导用工企业为农民工提供集体宿舍8.62万平方米,鼓励企业向未享受保障性住房和集体宿舍的农民工发放住房补贴。此外,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投身改革试验,将资源、要素引向乡村开发建设。商社集团、建工集团、美心集团、广厦集团等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调整,将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开发融合,推进实施三次产业联动的综合性项目,与农村居民共建共享,掀起了工商资本进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大潮。(二)配套推进综合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狠抓2006年“三级改革试点”贯彻工作。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取消、调整、停止实施行政审批项目312项。落实向六大中心城市下放的权限,进一步研究向边远区县、“一圈”区县下放权力。基本完成39个区县乡镇机构职能确定、机构调整、编制核定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全面开展行政执法“四规范”工作,提高我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优化行政机构设置,组建了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城市公共运输管理局、重庆市高速公路管理局,继续做好中医药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完善驻京信访工作体制,明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职责。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进展加快。2007年末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突破6000亿元。国有经济调整和搬迁提速,完成开投公司与南航集团组建重庆航空有限公司并实现首航,重钢集团环保搬迁工程开始实施,长江橡胶厂环保搬迁项目已建成投产,康乐制药、西南制药二厂环保搬迁项目投入试生产,天原化工、农药集团、三峡油漆、天厨味精、民丰化工铬盐等环保迁建项目进展顺利。国企遗留问题处置取得明显进展,年内有望了结1000万元以上、总标的30亿元的积案50余件,全面完成国企拖欠职工“三金两款”12亿元的清偿。推进国有企业水电气剥离及社会职能移交,累计剥离208户企业,每年为企业节约支出1.7亿元,减少水电气欠费1.5亿元。到2007年底,将搬迁和调整库区企业1360户,占库区企业总数的97.4%,有望在200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企业调整搬迁任务。推进小煤矿整合,全市煤矿企业数从1182户减少到486户,小型煤矿井数从1378个减少到1005个。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趋好。截止2007年10月,非公有制经济产业活动单位达63.8万个,实交税金2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5%。预计2007年全年实现增加值225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达到55%左右。重庆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市政府出台重庆市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意见,建立了42个民营企业维权监测点。引导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预计年内将新增6户大型工业企业。抓好都市工业和中小企业基地建设,年内市级都市工业园(楼宇)将达到60个、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64个、产值超过1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75个。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支持体系,60多家信用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额突破200亿元。公共财政改革取得成效。部门预算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基本覆盖全市,全面实施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加快,启动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试点,25个区县实行了“乡财县管”。市级机关公用经费实现了“零增长”,节约出7000多万元经费主要用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面清偿了“普九”欠债。外债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要素市场建设进展顺利。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修编,继续引导各区县用好已出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周转及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政策。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服务城乡建设。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成为全国第四个、中西部唯一一个中央企业产权交易平台,正在积极争取成为非上市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市场。重钢顺利回归A股市场,西南证券、重庆银行等市属重点企业有望年内上市,机电集团、商社集团等已进入上市审批程序。年内获得30亿元债券发行额度,交旅集团、能源投资集团已分别发行企业债券12亿元、8亿元。社会事业改革取得进展。投入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2.35亿元,实现农村学校与县镇学校按同一标准拨款。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高等教育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落实5.5亿元资金将中职资助范围由“五类人员”扩大到所有中职学生和市外籍困难学生。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全市48.9%的科技攻关和能力建设项目由校企合作承担。重新修订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特大洪灾之后无大疫,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完成82个规范化卫生院创建,全市已有24个区县(自治县)基本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纲要阶段性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区县全覆盖,参合农民达到1807万人。社区卫生稳步发展,市级财政按社区服务人口不低于15元/人年的标准对社区公共卫生进行补助,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5所。选择部分医院开展单病种收费限价试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突破。继续落实好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并将服务延伸到进城农民工,开展“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引导帮助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6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2万人,基本消除主城区和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零就业家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全面兑现到位,针对猪肉价格上涨等问题对城镇低收入人员实行临时生活补助,确保了社会稳定。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预计全年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将突破130亿元。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年金试点。推进内外贸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度提高,1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9.4亿美元,增长32%。本地企业走出去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110月新批境外企业(机构)14个,总投资1.03亿美元,增长5.72倍;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项目56个,合同额3.02亿美元,同比上升1.8倍。启动城乡商贸统筹试点区建设,基本完成区县国有商贸企业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完善与商务部的“部市合作”机制,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全新模式。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建设。实施校地合作计划、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合作计划、村企共建新农村计划,引导高校、金融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生猪、奶牛、柑橘等三类农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等公用事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在2006年规范客运企业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构建公共交通服务平台。出台了市政府购买公交客运服务的办法,组建了IC卡公司,优化调整主城区公交客运站点布局,制定了换乘枢纽中心建设规划。改革范围将由主城区公交客运进一步延伸到近郊班线客运。二、2008年体制改革总体要求2008年对重庆改革是重要而关键的一年,我们将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在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开局起步中,在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的喜庆氛围中迎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必将推动重庆改革发展进入继往开来的新阶段。(一)改革面临新机遇党的十七大为重庆深化改革提供了持续的政治动力。十七大高高举起改革开放的大旗,进一步扬起解放思想的风帆,为重庆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改革探索、率先趟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全市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改革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直辖十年积淀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今年全市经济发展再创佳绩,显现出更好更快的发展态势。19月全市GDP增长15.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7.3%,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7.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8.5%,创下直辖以来的又一高点。预期2008年宏观发展环境向好,我市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改革的承受度将进一步增强,从而能够更好地协调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有利于改革向纵深推进。群众对改革充满期盼为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部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加快推进改革符合党心民心。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及物权法颁布实施之后,群众对消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约束的心情更为急迫,社会舆论有利于改革推进,改革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二)新形势对改革提出新要求改革已进入系统设计民生制度的时代,要以奠定和谐发展的制度基础为使命。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重在调动市场主体的发展积极性,更多地关注了效率。随着多元化社会格局初步形成,为了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消减当前发展阶段中的矛盾与冲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关注民生不能再停留在应急和办实事的层面,而应该逐步从制度层面体现公平和正义,逐步构建起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民生制度体系。改革已进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阶段,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模式转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必须以建立和完善科学发展机制为终极目标。同时,也只有依靠坚持不懈的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建立新型发展模式,才能走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改革进入战略转折期,必须触及深层次矛盾、推动政府自我革命才能突破。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推进改革创新。矛盾较少、比较容易改的领域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而涉及利益主体多、成本高、矛盾深沉的领域触及不够。很多矛盾和问题如久拖不决,将错失最佳突破时机,并在时间累积中进一步垫高改革成本,从而可能使改革陷于停滞。因此,改革进入新阶段,必须以非常之决心、非常之勇气、非常之手段来推进深层次的改革,特别要以政府自身改革、自我革命来牵动全面改革,取得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之功效。改革已进入综合配套推进阶段,单兵突进很难再有所作为。改革步入深水区后,每项改革往往都涉及不同的领域和力量强大的群体,改革措施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将前所未有,因而出台措施需更谨慎、准备应更充分。在具体的改革实施中必须坚持全局视野、系统设计,考虑到改革的配套性,协调各项改革步调,取得综合改革效益。(三)2008年改革总体思路2008年,我市要围绕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314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主线,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龙头,以市场主体建设为基础,以民生制度设计为动力,充分保护和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文化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和重大进展,为全市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推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取得重大突破1(一)促进农民工有序转移转化围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安居扶持、社保解忧、服务均衡、转户进城(镇)六个环节促进农民工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化,带动整户迁入城镇定居。建立多层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体系,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2008年免费培训初次进城务工创业人员25万,农村劳务经纪人3000人,开办200所农民工夜校。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管理,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设立普法宣传点和法律援助站,支持组建农民工工会,帮助农民工维权。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农民工技能大赛,表彰一批技能型农民工。制定保障农民工安居的各类住宿标准,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在工业园区新建农民工集体宿舍和务工公寓,在主城区和劳务输入集中区建设小户型低租住房,推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新居工程,改善农民工及其家眷居住条件。继续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参照企业务工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研究制定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力争2008年末市内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万人以上,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6万人以上,建筑、矿山等高危行业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9%以上。改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条件,全市新增指定学校50所,方便农民工子女在城镇就近入学。保障农民工子女在实际居住地接受计划免疫接种,引导用工企业定期组织农民工身体检查,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推进城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全面向农民工开放,在园区、农民工聚居区组织流动影院、流动图书站等服务,办好“农民工日”。在农民工务工和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协调开通公交客车,方便农民工出行。引导各区县出台优秀农民工评选条件和确认办法,落实相关政策,鼓励优秀农民工转户进城。(二)鼓励城市资源下乡发展扶农对城市工商资本、金融资本下乡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行激励政策,重点引导资本下乡参与土地规模经营、实施农工贸一体化项目和小城镇综合开发等,建立与农民共享收益的机制,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和市民化。以安排财政资金补助或政府采购、帮助协调融资、予以税费减免、实行优先用地等方式,引导企业下乡参与现代农业建设,2008年将统筹城乡发展十大综合性开发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建设计划。落实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事项,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村,支持涉农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开展设立村镇银行的试点,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乡村房屋抵押贷款试点。扩大生猪、奶牛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开展水稻、柑橘及其他大宗农副产品保险业务。支持劳务输出大县在特色产业园区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留置空间,在条件适宜的乡镇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开办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带动劳动力本地转移。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打造资源下乡承接平台,保障农民长期稳定收益。(三)支持区县改革创新尽快突破见效营造全市创新谋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各区县在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指导下,按三个“有利于”原则进行改革试验。支持九龙坡区、垫江县、梁平县三个先行试点区县率先突破,将全市性改革事项优先放到三个试点区县开展试验。引导其他区县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改革突破口,不等不靠,从有条件的领域先行启动试验。加强对区县改革的统筹协调,引导改革试验坚守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生态环保等基本底线,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帮助解决改革试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控制改革风险。促进“一圈”和“两翼”在改革试验中优势联动、合作共赢。研究“一圈”产业园区与“两翼”区县耕地“占补平衡”和收益对口分享的机制,探索异地办园、跨区转移劳动力和兴办工业的多种模式,制定合理的跨区县、跨园区经济收益分配办法。继续推进“圈翼”对口区县共享科研、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加强对口帮扶年度考核。推进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四)创造改革试验的基础和条件从规划、统计、考核、争取中央支持等方面入手夯实改革试验基础,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实施全域规划。编制完成全市主体功能规划,贯彻实施城乡总体规划,争取国家批准全市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完成市域产业、国土、城乡建设、生态环境规划的空间协调,开展35个区县“四规合一”试点,全面启动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域规划编制。根据主体功能重新确定分区域投资、用地、环保等标准,发挥对区域发展的导向作用。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统计工作,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劳动力转移等基础调查制度。制定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根据考核结果设立“改革创新奖”,对实绩突出的区县和单位给予奖励。及时总结成功的改革经验并在全市推广,把成熟的改革成果制度化。建立改革工作研讨交流机制,完善市、区县改革信息平台,筹备开好全市首次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解决问题。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强各级部门与中央部委的对接汇报。四、大力推进各项综合配套改革(一)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行政资源,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组织机构新体系。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政府管理新方式,推行社区自治和村民自治,探索农村社区管理模式。争取更多区域性行政事业中心落户重庆,把重庆打造为西南地区区域经济协调、行政监管、公益服务中心,以行政资源的聚合助推经济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政府权责划分新机制,管理和服务重心进一步下沉,出台向边远区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县简政放权的措施。全面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的乡镇制度改革,加大对贫困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区县统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规范市以下垂直管理部门与区县政府的关系。改革行政绩效考核机制,实施“一圈”“两翼”区县分类考核,推进“一圈”“两翼”对口区县捆绑考核、相邻经济区联合考核等方式,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就业转移等有机结合起来。(二)围绕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步伐。精干国有资本在投资、工商产业和地方金融三大领域的力量,发挥八大投资集团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做大盘强重庆银行、农信社、西南证券、万州商业银行、重庆国信、三峡担保、大东方保险和西部租赁公司八大地方金融企业,进一步壮大重庆商社、农工商、联交所、港务物流等服务类企业,完成机电、商社等十大集团整体上市,形成引领重庆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深化国企改革,新完成1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任务,减少子企业50户以上,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新推进35户市级国有企业剥离生产、生活用水电气和社会职能移交,全面完成三峡库区四期511户企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完成煤矿整合工作。加强国资管理,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试点。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向非公有经济成分开放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的投资、建设和营运,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争取出台重庆市促进中小企业条例,督促落实现有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政策,改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开展银行、担保机构、企业多向诚信活动,促进企业信用自律。(三)围绕更好更快发展推进资源要素制度改革研究出台导向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资源节约、替代与合理开发的激励、约束和补偿体系。建立和完善矿产、天然气、水等重要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制度,搞好水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水权分配、登记、转让等各项管理制度。扩大循环经济试点,支持一批循环型园区发展。建立完善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根据市内不同区域的环境容量、生态特点,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选择部分区县开展试点。在努力争取国家保障我市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用好用活现行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及建设用地指标周转等政策,加强统筹城乡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建设的用地保障,努力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耕地面积不减和质量不降、用地结构更合理、投入产出绩效更高的目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竞标方式安排乡村产业及建设类补助资金,提高政府性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带动作用,完善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健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加强拟上市公司储备库建设,争取年度培育推出1015家企业上市融资。加快设立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前期工作。以部市合作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城市和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区为载体,加快推进市场“双建”、流通“双十”、产销“双会”等工程,建设保税物流港区,完善大通关体系,集中力量打造内陆商贸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发挥重庆在西部地区的开放桥头堡作用。(四)围绕民众切身利益强化民生制度设计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结合镇乡村和农村居民点规划,调整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布局,预留建设通道。以中心镇为载体,配套实施农村畅通、水利、治污、能源、通信及农房改建等村镇基础设施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一县一公司”的电力体制改革扫尾工作,实现全市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完善乡村污染治理机制,鼓励有机污染集中处理,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相结合。制定新农村建设分类标准,引导不同区域分类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相协调。将新农村与土地集约化经营、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减灾救灾等相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四年级英语下册期中测试 五年级英语 课件教案 人教版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 电力工程招投标关键步骤一览
- 科研所门禁系统安全工程合同
- 物流设备行业收款流程规范
- 精神病院员工合同范本
- 商业物业租赁合同样本
- 医嘱执行错误处理规程
- 国外养老设施工程合同样本
- 污水处理厂总磷在线监测合同
- 一 《展示国家工程 了解工匠贡献》(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精讲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调研报告
- 血糖仪市场推广活动方案
- 《机械基础(第七版)》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非连续性文本解读》
- 儿童胫腓骨骨折课件
- 网络安全防御综合态势感知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18年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 螺纹紧固件知识
- 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手册
- 2023纤维复合材料修复加固边坡支挡结构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