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础培训1_第1页
初中化学基础培训1_第2页
初中化学基础培训1_第3页
初中化学基础培训1_第4页
初中化学基础培训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教育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你或许常常在思索:怎样才能使天空变得更蓝?河水变得更清澈?物品变得更丰盛?生活变得更美好?你或许想了解人体的奥秘,发明新的药物,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生活得更健康;你或许想变废为宝,让那些废旧塑料变成燃料,使汽车奔驰,飞机翱翔;你或许想要一件用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可以调节温度,穿上它,冬暖夏凉,甚至还可以随光的强度改变颜色你的这些美好的愿望正可以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那么你一定会问: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如此的奇妙,在没有学习化学前,你可能只知道食盐不过是一种调味品,可当你学习化学后,就会发现食盐的用途可多了!食盐除可作调味品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食盐可以制造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并进而制造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农药等,其他如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炼等,也都离不开由食盐制得的化工产品。诸如此类,学习化学后,你不但能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会进而知道它们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来制造新的产品,以及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由此可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古时候,人类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发现和利用了火。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如发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就像这样,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如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燃料等,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对化学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就像26个英文字母可以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那样,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100多种。例如,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碳、氧、钙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再如,我们熟悉的水(H2O)、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尽管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但它们的成分中都含有氧元素。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质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期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现在,化学家们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1nm=10-9m)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是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化学家们已创造出了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创造的物质已超过2000万种,这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像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掌握和应用化学科学,对于工农业生产、科技、能源、社会、环境及人类的生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一)理解双基,掌握化学用语 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为“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对双基不仅要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二)立足结构,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制约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应抓住其结构来了解物质性质。如学习氧气时,须思考: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组成的,而一个氧分子又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电子,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许多物质在常温、点燃或加热时均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且放出大量的热。在学习了许多物质后,要善于将相关物质构建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以便于牢固掌握。(三)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现象明显。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要领,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要积极参与认真去做。(四)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初三化学是启蒙化学,基础知识点多而杂,随着知识的积累,有些学生会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化学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好化学必须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常见的有效学法有:(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5)交叉知识切点记。如物化知识切入点为密度、压强、浮力、重力、杠杆原理、电学等;生化知识切入点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赤潮现象等。(五)及时反馈,精练习题学完每一章节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适当选做一些经典习题,但必须克服盲目做题而陷入题海。在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如在做计算题时,注意精选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好题。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寻求一解多题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六)拓展知识,阅读课外读物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订一份质量高、导向性准、实用性强的同步辅导材料很有必要。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一、区分物理、生物、化学各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物理: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宏观的(看得见的)运动。如天体行星的运转。汽车的行驶、风力发电。生物: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的运动。如物种的改良、杂交水稻培育、细菌的产生和杀灭等。化学:化学研究的是微观世界,是一些细小微粒的运动。如生铁炼成钢、钢铁生锈、除去铁锈的方法等。二、什么是化学化学:化学是一门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各类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运用实验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活动中要求每个学习者关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三、物质的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通常指物质状态、形状、大小的变化。例:水的汽化、酒精的挥发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大理石粉碎、自行车爆胎是形状、大小的变化,这些均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变化中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且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例:食物腐败、钢铁生锈、呼吸作用、蜡烛燃烧等都有新物质生成,属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依据: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例1:下列变化属化学变化的是:牛奶变酸干冰升华空气液化后制氧气 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白磷自燃() 例2: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白玉为床,金作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蚕到死私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是1.251gL-1;沸点是195.8,难溶于水。这描述就是氮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碱性等例:碳可以燃烧、氮气不活泼、氧气可支持燃烧等描述就是碳、氮气氧气的化学性质。五、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两者在文字叙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性质时,一般用“能”、“易”、 “会”、“可以”、“具有”等词。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例:“氢气在燃烧”与“氢气有可燃性”之间有何区别?“氢气在燃烧”是指化学反应,“氢气有可燃性”是指氢气固有化学性质,它并不一定在燃烧。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物理变化体现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决定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决定化学变化例:下面描述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水蒸汽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钢铁可以变成铁锈 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自测试题】例1.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A. 冰雪融化 B. 鞭炮爆炸 C. 食物变馊 D. 铁生锈例2.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A、衣橱中放置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B、菜刀生锈C、食物腐败D、天然气燃烧例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分离液态空气 B、高粱酿酒 C、轮胎爆炸 D、金属导电爆炸可以分为三类:(1)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2)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3)核反应引起的爆炸,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例4.一下现象,一定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D ) A、退色 B、发光发热 C、潮解 D、风化潮解是指某些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由于固体本身的成分并没有改变,应属于物理变化。风化的本质是结晶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例5.一下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 B、燃烧 C、发光发热 D、固体受热变成气体例6.在一下叙述中:(1)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3)石蜡受热溶化;(4)石蜡受热易溶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3);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4);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1)领你走出判断物质变化的误区一、指点迷津1、若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元素组成,这种变化肯定是物理变化吗?答:不一定。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种元素的变化有两种可能: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为金刚石,金刚石和石墨虽均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2、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属于化学变化。 3、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和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答:不一定。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物质在发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固态液态气态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有少量的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等。5、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则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放出气体常常是化学变化的一个特征,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雪碧”饮料开盖时冒出气泡是由于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降低而造成的。6、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产生,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发光、放热现象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但有这一现象的并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7、风化、潮解、消毒都属于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风化是结晶水合物(如)在常温干燥空气中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的现象。和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潮解只是某些物质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消毒是用消毒剂与细菌发生复杂的反应,从而将其杀死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如自来水消毒时,有的反应,用的强氧化性将水中的细菌杀死。答:一定是。8、吸附作用一定是物理变化吗?吸附作用是固体将气体或液体中某些物质吸附在它表面的作用。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但活性炭吸附性强,是常用的吸附剂。9、燃烧、生锈、物质的腐败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一定是。物质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生锈是金属与空气里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物质的腐败变质也是复杂的氧化反应。所以都是化学变化。二、典型考题解析例1. (06,重庆)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沼气燃烧 B、铁锅生锈C、开水沸腾 D、蔬菜腐烂解析: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生锈、腐败都是化学变化。所以A、B、D都含化学变化;而只有C开水沸腾,是物质剧烈的汽化过程,是物理变化。答案:C例2. (06,南通)下列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B C D解析:石油蒸馏是根据石油当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将各物质分离的一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而其他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沼气生产:是植物残体在沼池底部隔绝空气腐败分解而生成混合气体(主要是)的过程;转炉炼钢:在高温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他杂质转化变为气体或炉渣而除去的过程;高炉炼铁:在高温下用CO作还原剂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的过程。答案:B例3. (06,南昌)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中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节日燃放烟花爆炸产生烟尘B、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C、生活垃圾的焚烧产生有害气体D、生物的腐烂放出一氧化碳解析:燃放烟花爆竹是化学变化,烟花爆竹内火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而爆炸产生烟尘;垃圾的焚烧是化学变化;物质的腐败也属化学变化。惟有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答案:B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如空气、煤气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N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CO2一、元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了便于表述,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符号。2.元素的特点:(1)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只论类,不讲个数。 (2)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2种,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中文名称为“钅”字旁(除汞外)金属元素 气态非金属 中文名称为“气”字头,如氢、氧非金属元素液态非金属 中文名称为“氵”旁,如溴元素固态非金属 中文名称为“石”旁,如硫稀有气体元素 He、Ne、Ar、Kr、Xe (3)元素是宏观概念,常用来描述物质的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高钙牛奶中含钙元素等。3.元素概念中“一类原子”的理解: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状态,比如在单质中和在化合物中。如O2、H2O4.元素的含量:(1)在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有(由多到少):氧(48.60%)、硅(26.30%)、铝(7.73%)、铁(4.75%) (2)在生物体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有:氧(65%)、碳(18%)、氢(10%)、氮(3%)5.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一种专用的符号,国际上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或再加上另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Cu Na Mg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但若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但“2H”只表示2个氢原子。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氢H11氦He24锂Li37铍Be49硼B511碳C612氮N714氧O816氟F919氖Ne1020钠Na1123镁Mg1224铝Al1327硅Si1428磷P1531硫S1632氯Cl1735.5氩Ar1840钾K1939钙Ca2040铁Fe2656铜Cu2964锌Zn3065溴Br3580银Ag47108碘I53127钡Ba56137汞Hg802006.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元素符号原子序数(核电荷数)1 H氢1.008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二、分子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例:空气中的氧气和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有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注意:(1)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例: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但是物理性质不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2)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谈物理性质。(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因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该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就由什么粒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例: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2.分子的基本性质:(1)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液体次之,固体最小。(3) 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4)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例: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湿衣服晒干、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间不断运动。例:1体积的水和1体积的酒精混合,混合液的体积小于2体积;物体的热胀冷缩;物质状态的改变;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气体能被压缩等都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例: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干冰、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相同等都是由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剩饭变馊是由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3.从分子的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发生了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5.用分子的观点说明单质和化合物: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如O2、N2等;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如H2O、CO2等。6.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自测试题】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纯净物的一组物质是(D )A、盐酸、石灰石B、天然气、水煤气C、黄铜、胆矾D、干冰、冰水混合物例2.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D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不是化合物例3.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C ) A、胆矾晶体、酒精 B、生石灰、生铁 C、石灰水、纯碱 D、空气、稀硫酸例4.下列叙述中,均属于纯净物的一组物质是(D )A. 盐酸、石灰石B. 天然气、水煤气C. 黄铜、胆矾D. 干冰、冰水混合物例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B、混合物一定是由多种元素组成C、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由同种分子构成那个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例6.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的组成很复杂,属混合物例7.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C )A、分子的运动情况 B、分子间的间隔 C、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 D、分子的组成例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B、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C、气态物质分子间有间隔,固态物质分子间无间隔D、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例9.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个数 C、分子间的间隔 D、分子的大小例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理性质最小的微粒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D、冰和水是同一种分子构成的例1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B ) A、碘受热变为碘的蒸汽 B、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C、铁粉和硫粉混合颜色发生了改变 D、闻到了酒精的气味三、原子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1)原子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裂”。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在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2)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此时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如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原子的性质:原子的体制和质量都很小;原子也是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间也有间隔;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3.原子的组成: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中子(不带点)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4.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构成原子核的两种粒子中,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点,因此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内质子数相等。原子核外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由于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可简单表示为: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5.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国际上统一以碳-12原子(原子核内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1,使用时一般不写单位。Ar=1/2 12C原子的质量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约为1,一个电子的质量约为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因此电子的质量通常忽略不计则: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6.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原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分子分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7.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四、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得出与性质测定出来的,绝对的比较出来的,相对的数值与单位非常小,有单位“千克”,符号kg大于1,有单位“1”,一般不写联系某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Ar=1/2 12C原子的质量五、原子与分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原子备注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相似点1、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微粒间有间隙3、 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4、 都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5、 都不显电性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较,原子比分子小,但并不是所有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相异点1、 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2、 能独立存在3、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分子种类改变,分子个数可能改变4、用化学式表示1、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2、一般不独立存在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4、用元素符号表示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粒子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注意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的集体表现,独立的分子不可能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1、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中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2、 原子的体积和质量不一定比分子小,如氧原子就比氢分子大实例1、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具有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 电解水,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1、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但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2、 在化学反应中水分子可分解成氢原子、氧原子,而氢原子、氧原子不可再分六、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1、 元素是宏观概念2、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大小3、 元素只能组成物质4、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1、 原子是微观粒子2、 原子即讲种类,有讲个数与大小3、 原子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4、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保持不变,但可构成新分子联系原子是元素的个体,是体系元素性质的最小粒子适用范围元素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组成实例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不能说每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注意元素是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而不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的总称。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有的粒子里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类原子。如H2O、NH3、Ne三种粒子中质子数均为10,但H2O和NH3是分子,不能称它们为同一种元素同种元素中可存在不同种原子,如核电荷数为1的氢元素,有三种原子,氕、氘、氚,它们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自测试题】例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B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例2. 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C )A、 B、 C、 D、例3. 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原子等,例如:氧气是由 氧分子 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碳单质和氧气组成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例5. 构成水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分子 ,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 氧元素;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 。 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化学式化学式是科学知识中的重要化学用语之一,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同学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掌握有关化学式的知识。一、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式子可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H2O、CO2、O2等能分别表示水、二氧化碳、氧气的组成,它们都是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每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二、写法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计算而得出的,混合物没有化学式,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1)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氦气、氖气、氩气的化学式分别为He、Ne、Ar;铁、铜、汞的化学式分别为Fe、Cu、Hg。(2)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它们的化学式通常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碳、硫、磷的化学式分别为C、S、P。但碘单质是个例外,其化学式为I2。(3)气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多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是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注小数字“2”, 如氧气、氢气、氮气、氟气、氯气、溴、碘等单质是由双原子构成的分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同学们要特别留意,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其单质由多原子构成如臭氧的化学式为O3和碳60为C60,这类化学式在初中阶段较少。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比较复杂,这里主要介绍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 一般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或原子个数的最简比)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2)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要弄清以下几点:(1) 这种物质由那些元素组成。(2) 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3) 化学式里元素排列顺序的规定。(4) 表示原子数的“数字”的书写部位。(5) 化学式的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是氧化物,应把氧元素的符号写在右侧,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侧,然后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每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如、等;如果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应把金属元素的符号写在左侧,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写在右侧,然后标出相应的原子个数,如、等。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可由元素的化合价求出。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如氯酸钾、高锰酸钾、氢氧化钙等的书写,应将其中的原子团看作一个整体,再结合化合价进行书写。注意:原子个数为1时,“1”不标出。化合物化学式中的脚标数字在无机化合物中一般为最简整数比,其他形式将在以后去学习。三、读法1、单质的读法:固态或液态单质,一般读元素符号的名称,如Fe铁、C碳、S硫;气态的单质应按照“元素符号+气”读作“某气”,如氧气、氢气、氯气。2、化合物的读法:(1)若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如CaO读氧化钙、读氯化镁、MgO读作氧化镁;有些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原子个数在元素名称之前读出有时需要读出原子的个数,如读五氧化二磷、读四氧化三铁等。但要注意的是,常读作“水”,不读成“氧化氢”,读作“氨气”。 (2)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如:读作“氢氧化钠”,读作“氢氧化铜”。(3)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如:Na2CO3读作碳酸钠;Mg(OH)2读作氢氧化镁;读作“碳酸钙”,读作“硝酸铜”。需注意的是,就读作“碳酸”,就读作“硫酸”,而不读作“碳酸氢”、“硫酸氢”。 (4)某些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如:读作“碱式碳酸铜”,读作“过氧化氢”等,需在平时学习中将其记住。四、意义宏观方面: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微观方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构成该物质的分子组成。例1、H2O具有以下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例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表示的意义:(1)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宏观意义);(2)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3)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意义);(4)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微观意义)。化学式的定义以为例宏观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质量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五、化学式周围小数字的意义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即系数)表示分子的个数,这时化学式就只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了;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小数字(即角码)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例如:注意:(1)若化学式前有数字,就只表示微观意义。如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不同。如中前面的“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氧元素符号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六、书写化学式应遵循的原则1、“一大二小”原则: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因此在书写各元素符号时要符合“一大二小”原则:元素符号若只有一个字母,则用大写;若有两个字母,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先后”原则: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这不同种元素在组成化合物时,其书写有着先后关系,通常是: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具体对各类物质来说,氧化物:另一种元素写在前,氧元素写在后;酸:氢元素写在前,酸根写在后;碱:金属元素写在前,氢氧根写在后;盐:金属元素写在前,酸根离子写在后。3、“右下角”原则:在书写化学式时,表示组成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要写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右下角原则。在书写时要注意:(1)不含原子团时,右下角直接写原子数目;(2)含原子团时,要先将原子团用小括号括起来,然后再在右下角写上原子团的数目;(3)当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为“1”时,“1”省略不写,原子团也不用括号括起。4、“符合实际”原则:任何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元素的种类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而得出的。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这是客观存在的,书写化学式时要符合实际,不能主观臆造化学式。六、计算1、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写)例如: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2、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例如:CO2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1)(162)383、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如: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七、化合价1、化合价的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它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化合价有正、负之分。注意: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通常称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而不是原子、分子或物质的化合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化合价即为正价。而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化合价即为负价。化合价的数值与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由此可见,元素化合价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元素化合价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示出来的一种性质。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化合价,它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是有一定的区别。注意:化合价由、符号和数字两部分组成,缺一不可。化合价离子表示方法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1”不省)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不标出)实例-2-1-1+3+2+1 Na、Mg、Al、Cl、OH、SO4Na、Mg2、Al3、Cl、OH、SO42联 系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位置不同,正负号写法不同3、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常见化合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常见化合价钾K1钠Na1氢H1银Ag1钙Ca2镁Mg2锌Zn2钡Ba2铜Cu2汞Hg2铁Fe2、3铝Al3氯Cl1、5、7溴Br1氧O2碳C2、4硫S2、4、6硅Si4氮N3、2、4、5磷P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锌钡正二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 铜正一正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 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负二正四六。注意:许多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所表现出来的化合价是不同的。如FeO、Fe2O3 即使是同一种化合物里,同一元素也可能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4、化合价与化学式: (1)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2)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3)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4)同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里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如硝酸铵中的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