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相较于其前版《GB 5084-1985》,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1. 适用范围的明确与扩展:1992版标准对适用的农田类型和灌溉方式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覆盖了更多样的农业生产和灌溉需求,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变化。

  2. 水质指标的增减与修订:新增了一些关键水质指标,如总磷、总氮等营养元素的限值设定,反映了对农田面源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视。同时,对原有的一些指标限值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保护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安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监测方法的更新: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1992版标准引入了更精确、更科学的水质监测方法,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水质管理提供了更坚实的技术支持。

  4. 分类管理的细化:对不同类型的农田和灌溉水体实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管理,设置了不同的水质要求,体现了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原则,增强了标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 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版标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调了灌溉水质对土壤生态、地下水质量及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体现了从单纯追求农业产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思路。

  6. 法律责任与执行力度:虽然具体条款内容不在此详述,但1992版标准在执行要求、监督机制及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可能也有所加强,旨在提升标准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这些变更旨在适应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新要求,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5084-2005
  • 1992-01-04 颁布
  • 1992-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国家标准】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_第1页
【国家标准】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_第2页
【国家标准】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084一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B 5084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1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标准的实施和采样监测方法。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本标准不适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2引用标准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5. 1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3标准分类本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灌溉水质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作,如水稻,灌水量800 m亩。年。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灌溉水量300 m亩年。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葱、卷心菜等蔬菜品种不同,灌水量差异很大,一般为200亩茬。4标准值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1992 084一92表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布 084一92续表1 盐量水质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4. 2当本标准不能满足当地环境保护孺要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补充本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作为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保部门负责监督。保证其下游最近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本标准。坡和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污水灌概区灌概期间,采样点应选在灌溉进水口上。化学需氧量(帆化物、三氛乙醛及丙烯醛的标准数值为一次测定的最高值,其他各项标准数值均指灌概期多次测定的平均值。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选配分析方法斗华一 084一92续表2泣 084一92续表216 J E? 4751 7k J. 1 ( 47017 . 4 h J - 5 , 475:-!Z,&-*f$M &3J) t (3 7(1 t 1- )18 4721p.t(53 1 47519 &t . 0750J *. 00120 1 * 7 #?P 1 900 48421m k 1 c 5 $486A ct l 1101 . F ,0 *D饓*+,= 084一92续表2羊26 R 44 Li W 27 5t*xl i L i129 注:分析方法来源中,未列出国标的,暂时采用下列方法,待国家标准方法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a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方法(第15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b环境污染标准分析方法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年;c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d卫生防疫检验,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年。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德荣、崔淑贞、徐应明、赵静、杜道灯等。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