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犯罪主体,第七章犯罪主体,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分析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重点: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精神障碍单位犯罪,引例纪某,14周岁生日前,盗窃了7000余元,生日当天,抢劫了一个包,包里有现金5000元和手机一部,生日的第二天在他家附近看见了一辆吉普车,设法将车门打开,然后将车开车,因没有专门学过驾驶,技术差,撞死路边等车的1人,撞伤2人,下午再将3万元的价格将吉普车卖给车行。问题:纪某对他上述的哪些行为需要负担刑事责任?,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一、犯罪主体的概念和分类1.、犯罪主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2、犯罪主体的分类:A自然人犯罪主体单位犯罪主体B一般主体特殊主体二、犯罪主体的意义,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二、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1、内容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2、辨认能力行为人具备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性质、后果的分辨认识能力;认识行为是否为刑法所禁止、所谴责、所制裁。3、辨认能力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基础。,4、控制能力行为人具备决定自己是否以行为触犯刑法的能力;(选择和决定自己是否实施触犯刑法的行为)5、控制能力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关键。6、辨认能力+控制能力刑事责任能力三、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1、影响和决定因素:A知识和智力成熟程度B一般以年龄衡量,考虑生理缺陷对知识和智力成熟程度的影响,2、以一定的年龄为标志正常自然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界限3、以精神障碍为限制排除、减轻责任4、适当考虑生理缺陷减免责任5、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精神)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精神)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年龄)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未成年精神),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一、刑事责任年龄1、刑事责任年龄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2、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B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对上述8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C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3、未成年犯罪案件处理原则(1418)A从宽处理原则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不适用死刑原则死缓也不适用,注意:这里是指8种行为,而非仅指8种罪名。,4、适用年龄注意的问题A年龄实足年龄,生日的第二天B法定年龄能否突破绝对不能C跨年龄犯罪(以8种犯罪考虑)a1416与16周岁后追究与否、量刑b1416与14周岁前追究与否、量刑二、精神障碍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A医学标准B心理学标准,2、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A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B大多数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3、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A处于早期或部分缓解期的精神病患者B某些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C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三、生理功能丧失1、聋哑人、盲人2、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四、醉酒1、病理性醉酒2、生理性醉酒A并未丧失其辨认和控制行为的能力B辨认和控制能力有减弱C原因上的自由行为,1.不知自己病理性醉酒的情况下,不构成犯罪,2.明知自己病理性醉酒,还饮酒,实施了危害行为的,构成犯罪,第四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一、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1、特殊身份刑法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或状态。2、身份犯特殊主体作为构成要件或者处罚加减根据的犯罪3、身份犯分为纯正身份犯、不纯正身份犯4、身份犯的作用A影响定罪B影响量刑C在共同犯罪中影响无身份犯者5、身份犯概念宽泛于特殊主体,6、身份犯的类型包括:A职务上的身份B职业上的身份C职责上的身份D其他基于一定法律关系而产生的身份7、注意两点A特殊身份产生于犯罪之前B特殊身份仅限于实行犯二、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类型1、自然身份与法定身份2、定罪身份与量刑身份,第五节单位犯罪,一、单位犯罪的概念1、单位犯罪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2、单位犯罪的特征:A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B只有法律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及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C单位犯罪的目的通常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D单位犯罪是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的。二、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1、双罚制(对单位处罚金、对直接责任人员处刑)2、单罚制(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内容提要:本章详细阐述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重点:犯罪故意犯罪过失认识错误,引例瓜农赵某在自家田地里种了5亩西瓜。因在西瓜成熟季节经常被盗,而且被偷的数量较大,赵某非常生气,他叫人写了牌子:“西瓜被注农药,吃死概不负责”,但此后西瓜仍然被盗。于是,赵某一气之下,果真在西瓜上打了农药,并用注射器将农药注入瓜田中较大的5个西瓜内,并在5个西瓜上悄悄做了记号,赵某将以前的牌子叫人多写了几个放在瓜前边,当天中午两点多,两个有毒西瓜被本村几个有名的痞子偷走,他们多次偷瓜,并且也看到了赵某书写的牌子,不过他们这次吃了有毒西瓜后,4人全部中毒,其中1人吃得最多,中毒身亡。问题:赵某具有怎样的心态呢?,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1、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2、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罪过、犯罪目的、犯罪动机、无罪过事件、认识错误。3、罪过是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二、司法实践中查明犯罪主观方面的要求,第二节犯罪故意,一、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二、犯罪故意的类型(一)直接故意1、明知+希望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明知包括两种表现形式:A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B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3、希望积极追求危害结果发生A目的很明确B态度积极C意志坚决4、一般对危害结果的认识并不要求很具体5、某些犯罪的故意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销赃罪),(二)间接故意1、明知+放任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司法实践中间接故意的三种情况:A“无所谓”为了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B“豁出去”为了追求某一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C“不计后果”并非明确追求具体结果,而是在瞬间的情绪冲动下,不计后果地实施危害行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三)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1、从认识因素上A前者明知必然或者可能B后者明知可能2、从意志因素上A前者希望B后者放任,第三节犯罪过失,一、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二、犯罪过失的类型(一)过于自信的过失1概念已经预见+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2、特征A认识因素已经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结果B意志因素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3、轻信过高估计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其自身的客观的有利因素,而过低估计自己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二)疏忽大意的过失1、概念应当预见+能够预见+没有预见(由于疏忽大意)2、特征(1)应当预见有预见的义务和预见能力A注意义务:法律明确规定的注意义务,也包括习惯上或一般道德上的注意义务。B预见能力以主观标准为根据,以客观标准作为参考。(2)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3)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A无认识的过失+疏忽大意B有认识的过失+过于自信,第四节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一、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我国刑法中的不可抗力具有三个特征:(1)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2)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既无故意也无过失;(3)损害结果是由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二、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我国刑法中意外事件具有三个特征:(1)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2)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既无故意也无过失;(3)损害结果是由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第五节犯罪目的和动机,一、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犯罪目的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危害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表现。犯罪动机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内心起因。二、两者联系与区别1、联系:A二者都是行为人实施犯罪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心理活动B犯罪目的以犯罪动机为前提和基础C二者有时表现为直接的联系,即他们所反映的需要是一致的,2、区别:A犯罪动机表明行为为什么要犯罪的内心起因,比较抽象,是更为内在的发动犯罪的力量。犯罪目的比较具体,已经指向外在的具体犯罪对象和客体。B犯罪目的相同,犯罪动机可能不同。C犯罪动机相同,犯罪目的可能不同。D两者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犯罪目的偏重于影响定罪,犯罪动机偏重于影响量刑。,第六节认识错误,一、认识错误的概念1、认识错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与实际不一致的理解。二、法律认识错误(一)假想犯罪(正当防卫)(二)假想不犯罪(挑拨防卫)(三)对行为的罪名和罪刑轻重的误解二、事实认识错误1、客体的错误影响定罪,2、对象错误具体分析(1)具体的犯罪不存在,误以为存在未遂。(2)误以人为兽而实施杀伤行为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3)具体目标错误。3、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影响定罪4、工具的错误犯罪未遂,5、因果关系的错误(1)误以为已经达到预期的犯罪结果,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种结果。(2)所追求的结果事实上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行为人误认为是自己的行为造成的。(3)行为人的行为超出了预想的目的。(4)行为人实施了甲、乙两个行为,伤害结果是由乙行为造成的,行为人却误认为是由甲行为造成的。,1、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A、14500元B、12500元C、9500元D、4000元2、甲于1984年3月5日出生,到()才算已满14周岁。A、1998年3月4日B、1998年3月5日C、1998年3月6日D、1997年3月5日3、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D、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4、丁经理为本公司(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公司)人员出国使用外汇方便,便在与外商做贸易时,将外商所付数百万外币货款不汇至国内,丁经理的行为构成逃汇罪的准确表述是()。A、丁经理作为自然人主体构成本罪犯罪主体B、如果系该公司单位犯罪,只处罚丁经理C、有该公司系国有单位,才能构成本罪犯罪主体D、该公司系本罪犯罪主体,5、甲想枪杀乙,某日晚趁乙返家途中,甲隔小河射击。由于光线不好,距离较远,甲的射击技术又不甚好,因而他对能否射杀乙没有把握,但他不愿放过这个机会,并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实施了射杀行为。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6、24岁的青工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入河中,张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央厨房合作合同范本
- Module7 Unit2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包装制品订购合同范本
- 动力柜安装合同范本
- 3人购车合同范例
- 公寓前台转租合同范本
- 冷链运输合同范本简易
- 加工装饰合同范本
- 出资赠与协议合同范例范例
- 第1课 两弹元勋国脊梁 许身国威壮河山-《邓稼先》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2024)
- 白城2025年吉林大安市事业单位面向上半年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 2025年市妇联执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 2025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第3版)课件 吕淑然 第5、6章 事故案例评析、相关法律法规
- Unit 2 What time is it?-A Let's spell(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含答案)
- 创新教案:《歌唱二小放牛郎》在2025年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2024年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