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1页
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2页
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3页
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4页
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本规划范围是指包括黔江区、武隆县、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石柱县在内的渝东南地区。本规划对象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业,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本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以2005-2010年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为主,兼及中长期发展。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6-2010)、重庆市商贸流通产业综合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等。本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发展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的战略意图和政策导向,明确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政府履行宏观决策、市场监管以及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 发展基础直辖十年来,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加快,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商贸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商贸流通主体有所发育,商贸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为新阶段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渝东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19亿元,是直辖之前1996年的3.47倍,年均增速为13.25%,高于全市10.9%的年均增速。商贸基础设施初步形成。2006年渝东南地区商贸服务业网点数量发展到3.2万个,商业设施面积达到196万平方米,分别是直辖之前1996年的2.2倍和2.9倍,网点严重不足的问题大大缓解。黔江等区县中心商圈初具规模,初步建成了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批发市场,集镇边贸市场有了长足发展。商贸流通主体有所发育。2006年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企业数达到1989个,是直辖之前1996年的6倍,成长性商贸流通企业实现汇总销售额9.6亿元,利税额达0.8亿元。商贸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2006年渝东南地区商业就业人员达30万人,是直辖之前1996年的2.6倍,商贸流通业成为扩大地方就业、增加地方税收的重要渠道。第二节 面临形势总体看来,“十一五”乃至到2020年,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将迎来难得的有利形势。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向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转变,商贸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把“促消费”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商务部相继实施 “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品牌建设”、“减债脱困”等重点工程,增加了抓好商贸流通工作的载体和抓手。我市相继被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商务部目前全国唯一的“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区”,这为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明确了新的奋斗方向和工作重点,增添了发展动力。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的导航定向,“一圈两翼”战略的实施将加速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城市居民消费的继续升级,农村居民消费的继续升温,城乡居民消费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这将极大地拓展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空间。就现实条件而言,随着贯穿渝东南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基本形成,区域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旅游、矿电、农特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显现,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大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渝东南地区成为成渝经济区面向华南的门户,对外开放和合作为渝东南商贸流通产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聚合要素、拓展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这无疑将导致外来消费和物资集散量猛增,商贸流通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不容乐观的是,随着市场供求总格局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市场需求对商贸流通发展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商品流通业竞争更加激烈,这对发展相对滞后、收入水平偏低的渝东南地区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就渝东南商贸流通产业自身而言,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商业网点规划滞后。经营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问题突出,新区、开发区、居住区商业网点偏少,传统商业区域商贸配套设施不齐备,功能不健全,特色不鲜明。二是流通企业规模小。2005年渝东南地区规模以下流通企业和个体户数量占总量的80%,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91%。截止目前尚无入围全市30强大型流通企业。三是商贸业态单调。小型杂货店、便民店为商业主流业态,连锁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份额小。商品交易市场以农贸市场为主,专业批发市场偏少,且规模小、档次低。四是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农村商贸流通“小、散、乱”问题突出,假冒伪劣问题还比较普遍。五是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软实力较弱,行业发展环境还不宽松,商贸流通系统干部职工计划经济观念比较浓厚,业务素质、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节 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商贸流通工作全局,以建设武陵山区商贸流通产业高地为目标,以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发展为主线,以产业联动扩大消费为抓手,以商贸流通的设施网络、市场体系、流通主体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使区域商贸流通业成为推动渝东南地区“做特做优”、建设长江上游商贸中心的重要力量。第四节 发展定位武陵山区商贸流通产业高地。努力把渝东南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为承接和传递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引领武陵山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区域第三产业繁荣和升级的物资集散地和流通中心。省际边贸示范区。充分利用渝东南地区地位四省市边区的区位优势,把边界边贸建设成为沟通城乡、优势互补、方便群众、合作共赢的纽带和平台,为推动全国省际山区商贸流通作出表率。商旅联动经济带。依托和配合渝东南生态民俗旅游带的打造,从区域功能定位出发,沿交通干线建设产业联动、消费集中、业态先进、人气旺盛的商贸产业经济集中展示带。第五节 发展目标2010年:形成比较完备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框架,初步建成2个区县中心商圈,20条商业特色街,20个边界边贸市场,35个批发市场,建成200个乡镇连锁超市、1000个村社放心商店,100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黔江和秀山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初具规模,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1亿吨公里。商贸流通规模再上台阶,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0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00元。2015年: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沟通城乡的商贸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双建、双进工程覆盖率90%以上。特色边贸、旅游商贸加快发展,建成5个省际边贸重点市场和 5个重点旅游商贸区。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加快,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为代表的各种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商贸流通规模再上台阶,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0亿元以上,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00元以上,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3亿吨公里,在武陵山区率先超过西部平均水平。 2020年:建成城乡协调、产业联动、特色鲜明的武陵山区商贸流通产业高地,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0 亿元以上,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00元以上,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5亿吨公里,在武陵山区率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结构优化、功能强大、制度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形成,商贸流通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大幅提升。专栏一: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表指标名称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社零总额(亿元)70.11120210360人均社零额(元)24974700940018000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亿元)59.94100180320餐饮营业额(亿元)8.97152025商品销售总额(亿元)-270500900商业增加值(亿元)25.2158125240商业就业人员(万人)30404550物流业增加值(亿元)-154080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70150350第三章 发展任务第六节 建设武陵山区商贸流通产业高地以商业中心、商业特色街、批发市场、现代物流、流通主体建设为突破口,用好用活民族贸易政策,努力建设武陵山区商贸流通产业高地,推动区域民族经济的发展。大力建设区县中心商圈和商贸集聚区。按照“商住分开、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的基本要求,本着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建设并重、主业发展与配套服务并举、政府科学规划和市场利益导向并用的建设原则,以城市地标为核心,结合人口、经济、交通及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趋势和消费者行为取向,加快区县中心商圈建设。黔江中心商圈以解放路为轴线,以南海鑫城-文体公园-新华苑和老县委片区为支撑,努力建设渝东南地区经营门类齐全、购物环境优美、地方特色突出、配套设施完善、管理水平一流的示范商圈。秀山中心商圈依托花灯广场、武陵广场和凤翔商城,着力引进实力雄厚的大型商贸企业,努力建设面向四省边区、辐射武陵山区腹地,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最具活力的大型购物中心。积极推进武隆世纪五龙城商业聚集区、石柱良玉广场商业聚集区建设,融商业、人文、山水景观为一体,打造特色商业聚集区。加快武隆时代广场商业聚集区、石柱藏经寺商业聚集区、彭水汉葭镇商业聚集区、酉阳碧津广场商业聚集区、酉阳城北新区商业聚集区前期工作。专栏二:区县中心商圈和商业聚集区黔江南海鑫城商圈:规划用地10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5亿元,2005年初步建成,包括购物中心、百货、超市、专卖店、餐饮、休闲娱乐等。秀山花灯广场商圈: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营业面积达2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6.5亿元,包括综合百货、文化用品、医药、金融、电信等。武隆时代广场商业聚集区: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5亿元,2015年建成,包括日用百货、家电、餐饮、住宿、美容美发、通讯电信、医药等。武隆世纪五龙城商业聚集区:规划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2009年建成,包括商业步行街、川东民俗商业旅游街等。彭水汉葭镇商业聚集区: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亿元,2015年建成,以批发零售贸易为主。石柱良玉广场商业聚集区:规划面积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1亿元,2010年建成,以购物和餐饮为主。石柱藏经寺商业聚集区: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总额7500万元, 2010年建成,以批发零售贸易为主。酉阳城北新区商业聚集区:规划占地20亩,投资1亿元,规划商业网点500余个,可入住3万人,2020年建成。酉阳碧津广场商业聚集区:规划面积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2.5万元,2015年建成,以批发零售贸易为主。因地制宜培育商业特色街。“十一五”期间,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规划建设20条区域性商业特色街,重点扶持建设10条全市知名的商业特色街。结合城市商圈的建设,推动传统商贸街的改造升级,着力建设黔江解放路、秀山人民路日用百货购物特色街,实现传统购物与餐饮、娱乐、休闲、商务等功能的集成复合。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滨江大堤的建设,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建设滨江主题休闲公园,积极引导餐饮娱乐行业集中发展,着力打造秀山、石柱、彭水、武隆等城市滨江沿岸精品餐饮娱乐休闲特色街,在“十一五”末实现条条滨江路营业额上亿元,形成区域商贸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挖掘土家族、苗族历史文化底蕴,依托历史文化古镇迁建、优秀历史建筑资源的修复完善,着力打造以秀山洪安边城、石柱西沱云梯街、石柱黄水镇、酉阳龚滩古镇、彭水郁山镇、武隆羊角镇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旅游购物特色街,推动商业、旅游、文化有机结合,争创产业联动商旅结合的典范;注重新兴消费热点的培育、引导和规范,提升特色商业街的专业化程度和行业集中度,大力发展电子产品一条街、汽摩配件修理一条街、建工建材一条街等新兴消费特色街。专栏三:商业特色街“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日用百货、餐饮娱乐休闲、旅游购物、新兴消费四大类20条区域性特色商业街。日用百货传统特色商业街:黔江解放路、秀山人民路。餐饮娱乐休闲特色商业街:黔江太平岗、秀山凤栖路、石柱滨江路、武隆芙蓉西路、彭水滨江路、酉阳桃花源。旅游购物特色商业街:秀山洪安镇,武隆羊角镇,石柱西沱、黄水镇,彭水郁山镇,酉阳龚滩、龙潭古镇,黔江西沙路、濯水镇。新兴消费特色商业街:黔江新华东路电子产品街、秀山汽摩配件修理一条街、武隆建工建材一条街。 加快发展各类批发市场。通过新建、改扩建、联合重组,推广竞买制、拍卖制、电子网络等多样化现代交易方式,促进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着力建设2-3家设施完备、功能配套、吸引力强、流通量大、辐射面广,年交易额在十亿元左右的跨区域综合性商品批发市场,5-8家年交易额超过亿元的地方性综合性商品批发市场。以特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带动建材、小商品、农资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带动和引导石柱黄水黄连市场等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设施,优化服务,规范经营,上档升级,争创国家和市级标准化批发市场。紧紧围绕中药材、特色养殖、高山蔬菜、经济林果和优质烤烟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带,依托基地高标准启动建设石柱辣椒、石柱兔毛、秀山金银花、酉阳青蒿、黔江中药材等16个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尽早实现“买武陵、卖全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产销结合的渝东南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主城和渝东南之间市场对接,加快黔江武陵山家居广场、黔江钢材交易市场、彭水两江建材市场等14个生活性和生产性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 专栏四:批发市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5个区域重点综合性批发市场和30个区域重点专业批发市场。综合性批发市场:黔江正阳综合市场群、朝天门市场黔江分市场、福运来小商品批发市场,秀山渝东南边贸综合批发市场,武陵山小商品城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黔江中药材批发市场、武陵山家居广场、武陵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钢材交易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渝东南图书市场、机动车交易市场、建材配送中心,秀山农林产品交易市场、中药材批发市场,武隆仙女山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彭水朝圣门农产品批发市场、两江建材市场、渝东南农资交易市场、中药材批发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保家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石柱黄水黄连市场、辣椒批发市场、旧货商品交易市场、西沱工业产品市场、临溪兔毛专业市场、沿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三河辣椒中药材市场、汽车及配件专业市场、家居建材市场,酉阳钟灵山农贸市场、城南农贸市场、城南综合建材市场、青蒿批发市场。大力推广新型商业业态。积极创新批发零售业态,促进业态合理均衡发展。改造、整合传统批发市场,在朝天门市场黔江分市场等重点批发市场开展试点,引导其向专业大卖场、订单交易中心、主体购物中心、品牌展示中心、综合超市等新型经营业态方向转型,搭建其与国内大型制造企业、品牌企业合作平台,努力形成总经销、总代理、分级经销和代理为主的批发模式。依托黄连、辣椒、青蒿等特色农副产品产业批发市场,推动其探索组织大宗生产资料网上交易、票据交易、会员制交易,挤进跨国企业国际采购链。鼓励发展专业店、便利店、仓储会员店、折扣店、家具建材店等。依托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网络,稳步推进拍卖、网上购物、电视购物、邮购、自动售货等无店铺零售新业态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国道319线、326线等过境干线,以区域中心城镇、火车站、机场和一批边贸型城镇为基础,构建以黔江正阳、秀山两大区域性物流基地为核心,彭水、武隆、石柱等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畅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黔江正阳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抓紧启动物流基地专线铁路,建成以正阳火车站为依托的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烟草、农资、建材等物流配送中心和渝东南片区粮食储备应急加工配送中心。推进秀山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建成万吨粮食储备库、万吨石油储备库、万吨化工产品储备库、特色矿产品及商贸综合物流中心。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市场,加快发展专业化物流企业,推动理货、采购、仓储、分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发展。充分发挥邮政系统的邮递物流网络优势,支持邮政配送企业参与到商业连锁配送物流服务系统的建设中,促进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有机结合。支持大型连锁企业和制造企业的配送中心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物流配送服务,推动物流业发展。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专栏五:渝东南地区物流体系物流基地:由黔江正阳现代物流基地和秀山现代物流基地组成。其中,黔江正阳现代物流基地依托正阳火车站建设物流基地铁路专线,建成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农资、食盐、建材等物流项目配送中心,2010年基地基本规模达到1平方公里。秀山现代物流基地总投资14亿元,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包括综合物流中心、特色矿产品物流中心、产品交易中心等,2015年建成。物流中心:包括彭水长滩火车站物流中心、石柱西沱临港工业物流中心、石柱火车站物流中心、武隆港口、武隆南溪沟现代物流中心、酉阳龙潭火车站货运物流中心。物流节点:黔江渝东南片区粮食物流储备应急加工配送中心、黔江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黔江朝天门商贸公司现代物流中心、武隆中堆坝水运物资集散中心。扶持引进培育民贸流通主体。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以扶持发展中小流通企业为重点,以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为突破口,以鼓励培育个体工商户为补充,加快区域商贸流通主体的发育。围绕卷烟、电矿、建材、绿色食品、制药等工业产业的大发展,大力推进工商联手、产业联动,以品牌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发展紧密型的工商联营体,重点发展一批上规模的销售公司;抓住辣椒、青蒿、猕猴桃、烤烟、牲畜、中药材、林果、特菜(茶)等农业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相应的生产、加工、贸易综合性经济实体。抓住加快建设武陵山区生态民俗风情带的机遇,推动商旅融合,发展一批集旅游和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企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完善税收和金融支持政策,积极推进中小流通企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重点发展特许加盟和中小流通企业间的自由连锁,进一步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尤其要引导中小流通企业向社区和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络。到2010年,中型流通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小型流通企业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商业个体户,加强政府对其服务和指导的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改善其创业环境。依托区域矿电资源和农特产品比较优势,发挥民族贸易政策洼地效应,借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之力,大力引导市内外大型流通企业和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到渝东南地区投资发展商贸流通业,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管理现代、辐射范围广、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使其成为流通行业的骨干企业。到 2010 年,形成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10家,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30家,有较强综合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10家。新增商贸流通企业200家,商业个体户7000户。搞好民族特色商品流通。加大对民贸民品企业产品的保护和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土家族鞋、苗族鞋、少数民族头巾、民族筒帕、鼎罐、三角铧口、宽沿铸铁锅、毡靴等民族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加强政策培训和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指导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产品的开发研究,帮助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研究、开发适应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的生产生活特需产品,推进产品更新换代,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需要。第七节 打造渝鄂湘黔省际边贸示范区加快发展区域省际边贸市场,不断增强其整体竞争力和聚合辐射能力,打造渝鄂湘黔省际边贸示范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发展30个边贸市场,省际边贸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交易总额达到16亿元,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推动跨区域综合性边贸市场上档升级。“十一五”期间,选择2-3个竞争力强、聚合辐射度高、成长性好的区域综合性边贸市场进行重点培育,大力发展总经销、总代理等批发经营形式,引入物流配送、流通加工、采购服务等多样性的服务功能,发展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采购配送网络、电子商务等多样化的新型商业形式,强化市场的展览展示、商品信息服务、购销代理等多种交易服务功能,逐步推广竞买制、拍卖制、仓单交易等多种现代交易方式,推动其上档升级。积极引导市内重点骨干市场与其对接,支持经销大户入驻经营,使其尽快发展成为年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骨干边贸大市场,扩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半径。大力支持集镇特色边贸市场建设。综合地理位置、发展条件、经济流向等因素,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和骨干产品的特点,结合交通口岸状况,科学规划形成定位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集镇边贸市场体系。结合中心镇建设和城镇基础设施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黔江邻鄂、黎水,秀山石堤、洪安、梅江,石柱黄水、临溪,酉阳李溪、大溪等已建重点集镇边贸市场环境改造和功能配套,加强市场诚信建设,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入场交易的良好风气,塑造边贸市场的良好形象,提高边贸市场的美誉度。立足当地特色资源、特色产业,配套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新建一批实力强、信誉高、成长性好的专业特色边贸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基地”的良好格局,力争在“十一五”建成10个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集镇边贸市场。专栏六:集镇边贸市场综合地理位置、发展条件、经济流向等因素,建设和发展黔江邻鄂、黎水、小南海,秀山石堤、洪安、梅江、雅江,武隆浩口,石柱黄水、临溪、沿溪、马武、冷水,彭水高谷、保家、郁山、长滩、鹿角,酉阳李溪、大溪等集镇边贸市场20个,其中市级重点集镇边贸市场10个。积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和跨区域商贸合作。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主动与成渝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对接,引进、消化、吸收和嫁接先进的商品流通模式、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加快实现商品市场的交易规则、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与国际市场接轨。有重点、有步骤地引导主城大型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到渝东南投资发展商贸流通业,建设农村商品市场和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商贸流通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内外市场,建立市外营销网络。加强省际商贸流通业的多边合作,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促进各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联手鄂、湘、黔周边地区,以边贸市场为载体,共同规划,错位发展,共同打造跨界交易平台。建立政府间的合作对话机制,妥善处理区域间商贸流通竞争,建设跨省市商品流通绿色通道,促进网络化的区域市场体系的建立,繁荣边贸。第八节 建设商旅联动经济带按照吸引外来消费、留住过境消费、诱导本地消费的思路,推动商贸流通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和互动,打造特色鲜明的渝东南商旅联动经济带。因地制宜建设旅游商贸服务区。紧扣渝东南地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带的建设,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按景区景点分级配套建设相应的旅游商贸服务区。重点抓好武隆仙女山景区、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景区、黔江小南海景区、乌江画廊等4A级以上景区重点旅游商贸服务区的建设,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餐饮一条街、旅游纪念品一条街、旅游文化娱乐一条街等,高起点建设大型旅游宾馆饭店。针对地区性旅游景区景点,根据游客流量和特点,着力建设星级旅游休闲农家乐服务区,控制大型宾馆饭店的发展,适当建设10个旅游商品市场。专栏七: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十一五”期间,按渝东南景区景点配套建设相应的旅游商贸服务区,重点打造黔江正阳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展示交易中心,黔江小南海、武陵山、神龟峡旅游商品交易市场,秀山洪安、石堤旅游商品交易市场,石柱黄水旅游商品交易市场,武隆仙女山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彭水郁山旅游商品交易市场,酉阳龚滩古镇10个旅游商品市场。引导做大餐饮住宿业。突出特色餐饮,发展高中低、大中小、中西餐相结合的饮食网点。积极开发适应城市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餐、小吃、早餐、家常菜、方便食品等,大力引进重庆餐饮名店、大店到渝东南地区开办连锁加盟店,发展配餐中心和连锁经营。培育打造好美食文化娱乐街,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着力培育5家年销售规模超亿元、全国知名的餐饮业品牌企业或企业集团,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品类丰富的餐饮服务体系。按照“经济、绿色、品牌、品质”的基本思路,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适合多层次消费需求的住宿业体系。适度发展高等级饭店,“十一五”末实现区域内五星级宾馆零的突破,四星级酒店突破5家,三星级酒店突破15家。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推行标准化管理,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绿色旅店,限制发展高能耗饭店,规范发展“农家乐”。培育规范新型消费热点。培育美容美发等新型消费热点。制定美容美发行业规范和管理实施办法,开展分等定级工作。引导美容美发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建立行业诚信经营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引导科学健康消费。加强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推行持证上岗制度。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培育发展美容美发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经济健康型美容美发院(店),引导中小美容美发企业进社区、村镇发展便民卫生型理发店。促进美容美发店铺与生产厂家、销售商家、美容美发学校等组成美容美发供应链体系。规范足浴保健业发展。加快制定足浴保健业服务规范、服务标准和管理办法,推行分等定级工作。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建立行业诚信经营机制,着力规范行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引导中医专业人才从事足浴保健工作。发展专业足浴和中医推拿理疗,鼓励和支持研究新型保健技术。积极引进1-2家市内知名足浴保健优势企业到渝东南地区发展连锁经营。引进发展多层次的会展业。围绕旅游休闲、特色农产品、民俗风情、区域合作等主题,积极发展面向国际、国内和市内,层次多样、特色鲜明的会展业。着力抓好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赛等国际性赛事,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积极创办以辣椒、黄连、金银花等农特产品为主题的专业展会,将石柱辣椒节办成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展会。围绕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和武陵山区民俗风情,面向全市和武陵山区推出秀山花灯文化节、黔江土家摆手节、石柱太阳之歌民俗文化节、酉阳民歌节等地区性展会。依托武陵山区民族文化节、武陵山区经济协作会等区域性节会,推动区域合作。努力提升会展业管理水平,理顺会展管理体制,提高会展业组织化程度,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管理协调和促进作用,实行会展登记备案制度。加强会展服务体系建设,壮大会展服务主体,大力引进会展专业公司和专门人才,引导和加强会展业与餐饮、住宿、旅游等关联行业的互融和互进,营造在市内有影响的会展品牌。专栏八:会展“十一五”时期,重点办好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赛、秀山花灯文化节、黔江土家摆手节、石柱太阳之歌民俗文化节、石柱辣椒节、酉阳民歌节、武陵山区民族文化节、武陵山区经济协作会等会展。第九节 创建欠发达山区统筹城乡商贸发展的创新区创造性地实施“双建”、“双带”、“双转”工程,整合政策资源加快构建城乡生产、生活用品双向流通网络,培育引进流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和贩运大户队伍,降低流通成本,扩大农村消费,努力创建欠发达山区统筹城乡商贸发展的创新区。整合政策资源加快“双建”工程。加快乡镇建连锁经营超市、村社建便民放心商店“双建”工程的进度,力争在“十一五”末渝东南区域“双建”工程覆盖面达到50以上,基本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社为基础的商品零售网络,初步搭建工副食品和农资下乡进村,农产品和废旧物资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循序推进的原则,高度关注农村人口的迁移和劳动力的流动,调整完善“双建”工程规划,着力引导中心镇搞好商业中心建设,解决当前乡镇缺乏可以承接连锁经营超市入驻的大商场的突出问题。积极引进商贸龙头企业,对农村现有零售网点进行改造、整合或新建,争取将偏远山区村社便民店纳入村两委会办公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范畴。积极开展与邮政系统的合作对接,发挥其邮递物流网络优势为偏远山区村社便民店配送商品,鼓励邮政储蓄为“双建”工程村社便民店开办微小企业贷款,支持村社便民店代办邮政业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名店名品下乡”活动,积极培育农村二手市场,努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村消费领域,探索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推进农村安全消费、方便消费和实惠消费。合理布点加快推动“双进”工程。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总体要求,加快实施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力争在“十一五”末渝东南区域“双进”工程覆盖面达到75以上,初步建成100个左右不同类型、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根据社区类型和规模,建设培育街道片区型和住宅小区型商业社区。在社区居民生活相对集中的地方,按照500米服务半径的标准,建设培育购物、餐饮、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和经营网点,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的,形成商业布局合理、服务功能较齐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推动大型商业集团和连锁经营企业开发社区商业,开设社区超市、便利店和折扣店。引进商贸龙头推动“双带”工程。积极引导和鼓励流通企业与农产品市场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支持组建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推动农产品物流条件升级,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更快、更好地进入零售终端,建立35个农产品直销网络;大力宣传和推广小天鹅、德庄等餐饮企业的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餐饮企业到渝东南地区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办加工厂,既支持和促进当地的商品生产,也使企业降低成本,得到绿色餐饮和放心食品;引导和鼓励大型批发市场到渝东南地区投资建设名特优新稀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采购配送中心,促进订单交易、拍卖交易的运用,推进农村无形市场体系发育。“十一五”期间,引进大型流通企业和餐饮企业15家以上,建设各类餐饮原辅材料基地面积超过20万亩,大型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生鲜农产品直供点20个以上,从而更好地带动农产品流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农产品进城难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双转”工程。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多形式、多行业、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将一大批农民培训转化为商人,将一大批“两翼”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圈”从商就业的“双转”工程,贯彻“一圈两翼”的战略构想。引导鼓励农民进入市场,从事季节性或临时性农产品经纪活动,实施农村经纪人创业扶持工程。继续组织实施农村经纪人免费培训计划,每年培训至少1000名农村经纪人和贩运大户,力争到2010年,农村经纪执业人员达到5000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衔接产销、提供信息方面的作用。抓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颁布实施契机,支持农村经纪人和贩运大户建立在农村建立以产品为联系或纽带的专业流通合作社,完善自律组织的经纪执业准则、执业规范和奖惩办法,积极参与“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创建活动,促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向组织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引导具备条件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农村民间流通组织走出渝东南、抱团闯天下,在渝东南与主城乃至市外之间建立农商间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成为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市场中介和统筹城乡商贸发展的重要力量。第四章 发展布局第十节 优化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层次体系坚持商贸流通产业布局与区域板块功能相衔接、商业网点与城镇建设协调互促,努力构建“一带双核四极多点”的叶脉状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层次体系,引导各层次商贸流通产业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强化商贸流通层级支撑传递。加快催生通道商贸流通经济带。充分发挥同向紧邻的渝怀铁路、渝湘高速、319国道的轴向联结、集聚和传递作用,借助流通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相对密集的城镇群、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等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吸引外来消费、留住过境消费、诱导本地消费,形成沿通道集聚商贸流通经济带,成为渝东南商贸流通产业的主脉。加速形成黔江秀山区域商贸流通业增长“双核”。综合区位、交通、政治、资源禀赋等因素,支持黔江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支持秀山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建设边贸中心,使其成为渝东南商贸流通产业主脉上的重要支撑点和实现追赶发展的双核动力。鼓励武隆、石柱、彭水、酉阳各县放手发展,成为渝东南商贸流通产业主脉上的重要结点。图: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布局规划专栏九:各区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定位黔江区定位于渝东南地区商贸和物流中心,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先行区。秀山县定位于面向渝、黔、湘、鄂三省一市的边贸中心和武陵山区腹地的物资集散枢纽。武隆县定位于商旅联动休闲消费的重要基地、联结圈翼商贸流通的重要门户。彭水县定位于渝东南、黔东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水陆联运的中转物流节点。石柱县定位于特色边贸和商农联动的重要基地,水陆联运的中转物流节点。酉阳县定位于特色边贸和商旅联动的重要基地。加快中心镇和边贸重点镇商业发展。以市级中心镇和边贸镇为主体,培育发展50个小城镇商业,重点建设30个商贸重点镇,形成依托交通通道网络,以中心镇和边贸重点镇为汇集点,沟通城乡的叶脉状商贸流通网络。专栏十:商贸重点镇“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黔江濯水、石会、邻鄂、黎水、小南海,秀山清溪、龙池、石耶、石堤、洪安、梅江、雅江,武隆白马、江口、鸭江、浩口,彭水高谷、保家、郁山、长滩、鹿角,石柱西沱、黄水、临溪、沿溪、冷水,酉阳龙潭、龚滩、李溪、大溪30个商贸重点镇。第五章 保障措施第十一节 加强产业发展导向构建产业导向规划体系。坚持实地调研与理论创新并重,围绕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找准新特点,寻求新思路,指导各区县在区域规划的框架下,充分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充分考虑各自的发展条件与发展需要,科学编制完善各区县商贸流通产业规划和商贸中心建设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加油(气)站定点布局规划等各项专项规划,形成与市级、区域规划相互衔接、功能清晰的规划体系。提升政府服务引导水平。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主管部门从管理企业向管理行业转变、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通过产业规划导向、落实扶持政策、发挥协会作用、展示窗口形象、综合配套服务,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借鉴成功经验和运作手法,注重构筑“服务高地”,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形成有利产业集聚的良好氛围。商贸流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流通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规范行业管理,整顿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公共服务,特别要加强对商业投资、网点布局、商品储备、市场监测调控的指导和控制。发挥行业协会指导作用。培育和发展商贸流通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整合规范各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在协调企业利益、制定行业标准、开展行业交流、统计行业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开展业务培训、促进市场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第十二节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政府政策扶持。严格以规划为依据,合理利用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制定更有利于渝东南商贸流通产业转变经济方式、有利于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发展、有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适度增加对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公益性和准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更多地引导市内外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到渝东南投资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缩小渝东南与“一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差距。完善扶优汰劣机制。坚持一视同仁,建立动态管理、有进有出、扶优汰劣机制,用好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和项目对商贸流通产业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建立一小时经济圈内区县政府商贸流通部门与渝东南区县商贸流通部门的结队帮扶机制,实施捆绑考核,推动结对区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互动、合作共赢。引导对口帮扶区县立足渝东南地区资源优势,在商贸流通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实施项目帮扶、资金援助、信息共享、人才交流,帮助渝东南区县在“一圈”建立特色商品展示窗口。鼓励和引导帮扶区县商贸流通优势企业到渝东南地区开展连锁经营,建立生产基地和采购基地。第十三节 完善市场监管调控加强市场运行监测调控。坚持服务创新,切实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出发,依法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市场规范运作和食品供应安全。始终坚持工作创新,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产业发展预测、企业效益比较和市场动态研究,引导区域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强化对区域经济的分析预测,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和市场发展态势,为企业入住提供指导服务;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健全数据资料库,提高深度分析力,增强信息发布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商贸流通企业信用分类试点,逐步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建立本地区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以市场主体信用评级为突破口,推行商业信用档案制度、商业信用身份证制度、商业信用担保制度、商业信用激励惩戒制度。建立商贸流通企业诚信信息公示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企业信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欺诈等违法经营行为。根据企业的信贷行为、经营行为、履约行为等信用状况,逐步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创建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推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发展商业信用中介机构,提供商业信用服务,逐渐形成商业信用调查、征信、评价和咨询的商业信用市场。建立商贸流通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重点指导10家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诚信建设,争取5家进入市级诚信先进企业。第十四节 加强商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商工程”,紧紧抓住吸收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拓宽进人渠道,完善用人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把渝东南地区建设成为大武陵山区商贸流通人才集聚高地。加强商贸行政管理人才的培训和交流。立足现有条件,着眼实际需要,坚持以岗位成才为主,着力建设精干高效的商贸行政管理公务员队伍,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决策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的复合型领导人才。加强商贸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建立商贸人才存量资源数据库和潜在人才目标信息网络体系。积极拓展培训渠道,选派优秀骨干人才到市级机关、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学习,有计划地组织各区县商务行政部门领导成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和知识轮训。推动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优化干部人才队伍结构,提升行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商业企业人才的引进和素质提升。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要求,加强人才成长环境建设,搭建人才创业平台,使人才队伍在保留中得到加强,人才效益在保留中得以发挥,努力创造人才想作为、愿作为、能作为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商业企业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以及商业规划、商务策划、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连锁业、服务业、会展、商业评估、商业拍卖、肉品检验等方面的高层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商贸流通产业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商业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智力引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驻,但求常来的原则,打破地域限制、破除部门壁垒,完善柔性化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推进“借脑工程”。附:20062020年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规划表 20062020年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规划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区域建设单位建设规模及内容实施期限总投资(万元)资金来源预期经济效益(万元)产值收入利润税金1渝东南片区粮食物流储备应急加工配送中心黔江 黔州米业有限公司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物流业加工、配送。2006202010877自筹119001875215709302正阳市场群黔江招商占地500亩,总建筑面100万平方米的商贸市场群。20082012100000招商15000010000100003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黔江穗丰化肥有限公司占地20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农资仓储、配送。200720083000自筹150006008004朝天门批发市场黔江分市场黔江黔龙集团、渝运集团黔江公司占地23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的批发市场。2008201017200自筹20000100010005朝天门商贸公司现代物流项目黔江朝天门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占地300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物流业仓储、配送。2008201510000自筹20000100010006黔江钢材交易市场黔江重庆宏鼎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占地6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钢材交易、仓储、配送。200720095000自筹25000120012007物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黔江招商建立畅通的道路交通网络,完善的水、电、气以及地下管网。2007201020000政府投资和招商8乡镇市场网络建设黔江招商建连锁超市、便民店、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打造乡镇商业中心。200620108000政府投资和招商50000200025009再生资源交易市场黔江招商占地4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废旧物资交易。200820093000招商500050030010武陵山中药材集散中心黔江招商占地30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中药材交易。200920125000招商50001000050050011渝东南图书市场黔江招商占地8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配套职教基地的图书交易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