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之二.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之二.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之二.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之二.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之二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旅游吗?生:喜欢师: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过?生:北京故宫、海南师: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奇丽壮观。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玩一下,好不好?生:好!师:齐读课题。生:记金华的双龙洞师: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游记。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板书:游记见闻感受)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拿起你的笔,边读边划出重点词句。(生浏览课文,教师巡视)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同位讨论一下。(生讨论,师指导)师:谁来说一下?生:金华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师随机出示课件)师:游览的顺序,也叫游程,交代游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游记除了交代游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三、赏析孔隙师:在这篇游记中,哪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孔隙(教师板书:孔隙)师:孔隙是什么意思?师:看到孔隙一词,你认为孔隙这处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呢?生:窄小(板书:窄小)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来表现孔隙窄小的呢?请大家用心阅读第五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孔隙窄小的句子。边读边划,边做出批注。(生边读边划,师巡视)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作者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来表现孔隙窄小的呢?结合你划的句子来谈一谈。(一)见闻生: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出示课件)师:这是写作者看到的,也就是游记中的所见。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生:小船很小。(出示课件)师: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觉得那一句写的好?生:第一句写得好,课文中的句子带着4个“小”字,一读就让人感觉小船很小,第二个句子,去掉了4个“小”字,写船的小就不很明显了。(出示课件)师: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小船的小?请你来说一说。生:并排仰卧刚合适没法容第三个人师:只能容纳并排仰卧的两个人,在没法容第三个人,这样的船确实是够小的了。同学们,这段话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作者实际上是在写什么?生:实际上是写孔隙的窄小。师:同学们很会读书,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下吧。(师生合作读)师:你们看,作者并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而是用看到的小船的小衬托出孔隙的窄小。咱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二)感受师:刚才,咱们找出了写作者见闻的句子,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有哪些呢?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师:作者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生:我从“挤压”一词知道了小船越往里走越,感觉孔隙越来越窄,又因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离自己太近,所以感觉山石仿佛向自己扑过来一样。师: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同学们,平时坐车时,我们会注意到车在往前走时,路边的树木好像在往后走。这是物体的相对运动。在本文中,作者乘船往里走时,感觉山石在往后走,又由于距离太近,所以才会有挤压的感觉。师:“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为什么呢?生:因为隔得太近太近了,几乎每有什么间隙,说明了孔隙的窄小。师:谁能起来读一下写作者过孔隙时的感觉的句子。要注意把挤压、稍微、准会重读。(指名一生读描写感觉的句子)师:作者是在怎样的姿势下过孔隙,还有这样的感觉的?谁能起来读一下写作者乘船姿势的句子?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生:作者乘船的姿势很低很低,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师:“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谁能把这个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生:身体的每一处都贴着船底了。师:你看,从叶圣陶爷爷乘船的姿势,也能看出孔隙的窄小。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姿势低的无法再低的情况下,还会有这样的感觉,足以说明孔隙的窄小。(出示课件)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片,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过孔隙的感觉?生:想。师:咱们找一位同学当导游,来读一下这段话,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体会。游客们,准备好了吗?开始吧。(指名一生读课文,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体会。)师:睁开眼睛,过孔隙的感觉如何?生:紧张、刺激、惊险师:同学们,第五自然段作者先用看到的小船的小,也就是他的见闻;再用过孔隙的感觉,也就是他的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窄小,读完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自己也坐着小船同作者一起过了一次孔隙,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身临其境”。四、赏析内洞。师:欣赏完了空隙这一处景点,你还想到哪一处景点游玩一下?生:内洞(板书:内洞)师:同学们,来到双龙洞,如果不去内洞看看,那就太遗憾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内洞看看吧。请同学们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看看内洞是什么样子。边读边划出表现内洞特点的句子。(生读书,师巡视。)师:内洞有什么特点?谁能结合你画的句子来谈一谈。生:“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内洞的黑、大。(板书:黑大)师:很好,第七自然段有一句话,也是描写内洞大的特点的,谁能找出来,读一读。生: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师:进是什么意思?生:进是量词,平方的住宅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出示课件)师:咱们来看一幅图片,这是一个三进的四合院。你可以想象一下,课文中提到的十来进的房子会有多么大。文中还有一句话:“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外洞有多大呢?能联系前面来谈一谈吗?课文中的那一段是些外洞的?生:第四自然段。师:谁能起来读一下能体现外洞大的句子?生: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师:咱们的阶梯教室能容纳三百多人,外洞有几个阶梯教室那么大?生:三个。师:外洞就够多大的了,内洞比外洞大得多,足以说明内洞的大。内洞还有哪些景物?接着起来交流一下,你刚才画出的句子。生: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师:这也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能想象一下两条龙的形态吗?用个词来形容一下。生:腾云驾雾、喷云吐雾、双龙戏珠师:内洞里还有什么?生: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出示课件)师:这里用了一组关联词“即使也”,突出表现了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内洞的奇特景观。(出示课件)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太神奇了。(板书:奇)师:这些石钟乳和石笋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仿佛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让我们惊叹自然的神奇,请大家有感情的读一读内洞这一部分。(生读第六自然段)五、总结升华,学习写作手法。师:同学们,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