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CT基础及断面解剖_第1页
头部CT基础及断面解剖_第2页
头部CT基础及断面解剖_第3页
头部CT基础及断面解剖_第4页
头部CT基础及断面解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T室 cy,头颅基本CT知识,1.冠状位:额状面2.矢状位:将人体纵切为左、 右两部分3.横断位:水平面,CT扫描层面,窗宽(WW):CT图像上的全部灰阶有效显示 的CT值得范围 窗位(WL):窗宽中心的CT值,CT窗技术,脑组织窗(WL:35,WW:100) 骨窗( WL:300,WW:1500),纵膈窗(WL:-650,WW:1600)肺窗( WL:40,WW:400 ),伪影 病人因素:不自主运动如呼吸心跳,燥动;扫描野 内高密度结构或异物如骨,假牙。设备因素:故障,人体各组织结构不同,对X线吸收程度各异,形成不同的CT值,因此可以利用CT值来鉴别组织的性质。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含气肺组织;灰影表示中吸收区,即中密度区,如软组织的肌肉或脏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含钙量高的骨骼等。,CT值(单位Hu),液体CT值:-1010Hu,水的CT值为0Hu;空气CT值为-1000Hu;脂肪CT值:-70 -90Hu;肝脾肾、脑实质等软组织CT值:2050Hu;骨性组织CT值一般超过300Hu;骨皮质一般CT值超过+1000Hu;,正常人体组织的CT值(Hu),正常人体组织的CT值(Hu),1.空间分辨率未超过常规 X 线检查,辐射剂量明显高于X线检查;2.定位:小于 1 cm 的病灶,易漏诊; 3.定性:受病变部位、大小病程等影响;不是 所有脏器适合 CT 检查,空腔性脏器(胃、肠);对于软组织肌肉、韧带等显示不如MR;CT 只能反映解剖方面信息,几乎无功能和生化信息。,CT局限性,位置与层次的判断 了解人体横断层解剖,观察扫描位置是否正确。异常影像的观察 病变影像的部位、大小、数目、边缘、密度、内部结构、与周围的关系等,如为复查则需对病变进行动态描述。分析与判断 诊断的基础是首先了解正常影像解剖,并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有深入的了解,再结合临床做出正确判断。,CT读片原则,常规扫描 一般情况下不用高分辨率扫描,常规扫描层厚与层距:10 mm,扫描方式采用连续扫描。 自颅底至顶部分为911层面特殊扫描 薄层扫描:层厚5 mm以下,用于观察细小病灶,扫描患者的射线剂量增加。,CT头颅扫描,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加,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病变组织密度增加称为增强或强化,其机制是病变组织内血管丰富或血流缓慢,血脑屏障破坏,含碘造影剂在病理组织中停滞、积蓄而强化。因此增强扫描可反映病理组织性质。静脉团注非离子碘造影剂100ml,进行连续扫描。,适应症:1.颅脑:脑肿瘤、脑血管病变、颅内感染性病变和先天变异 等;2.胸部:适应于病变与正常组织密度相近的病灶、鉴别病变 与血管断面、观察病变血供情况、血管本身有无病 变;3.腹部:肝癌、肝血管瘤、局限性脂肪肝、肝门癌栓、胆管 及胆总管病变、胰脾占位性病变及腹腔肿块等。CT增强无绝对禁忌症,对急性脑外伤、脑卒中、药物过敏、哮喘、肾衰、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强要慎重。,正常脑实质轻度强化脑血管明显强化硬脑膜明显强化(血管丰富且无血脑屏障)松果体及垂体明显强化,头颅CT适应症,1颅脑肿瘤 原发或转移瘤,尤其是多发肿瘤2颅脑损伤 各种血肿,尤其是多发血肿和颅窝血肿的诊断3炎症及寄生虫 脑炎,脑脓肿,脑囊虫病4脑血管病 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AV畸形,蛛网膜 下隙出血和脑内血肿等5症状性癫痫 6先天性畸形与新生儿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7颅内压增高原因不明者 8脑白质病和颅内疾患不明者,正常头颅CT解剖,一、颅底层面,颅前窝底部: 眼眶,眼球,筛窦,蝶窦等。颅中窝: 前界:蝶骨。 后界:颞骨岩部(岩骨)。 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 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颅后窝 前缘: 岩骨。 后缘:枕骨。 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延髓、脑桥:位于第四脑室前。,脑桥小角池,桥前池,颅前窝:颞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间,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五角星形或六角行星。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第六个角(后面)位于后缘中央,是角间池)。 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常可见“V”字型视交叉。 颅后窝:四脑室或四叠体池,二、鞍上池层面,显示侧脑室前角的下部 前方:额叶外侧:尾状核头部后方中线处:第三脑室,其两侧连接丘脑四叠体池:位于小脑蚓部前方。,三、第三脑室下部层面,基底核、丘脑。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 叶(脑岛)。四叠体池: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前与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