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3.doc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3.doc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3.doc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2过程与方法: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教学重难点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教会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字词音:追悼(do) 编辑(j) 菲(fi)薄 暂(zn)得 赁屋(ln)创(chung)伤 从容(cng)形:悼、赁、噩耗、不惮、骸、虐杀音、形、义:苟活:苟且图生存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喋血。殒身(yn)不恤,长歌当哭,见课本注释。二、简述鲁迅生平(板书课题,作者)1请同学们回顾初中学过的鲁迅的生平。2教师结合1926年的背景简要概括。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的封建家庭。1902年赴日留学,先学医后改学文。致力于改变国民精神,为当时中国的民主革命服务。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的正义斗争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血的教训轰毁了他的进化论思想,逐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战士。三、简要介绍“三一八”惨案(见旧教参P67)四、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思路的理解(结合语文读本第44课)。2师概括:文章从上一句到下一句,从上一段到下一段,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表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这种路径、脉络。思路有不同的层面。总体有总体思路,局部有局部思路,民路表现为结构,结构隐含着思路。学习本文,重点就是要搞清楚作者的思路。(理清思路的实例见读本P193)五、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1请同学们思考;本文虽然是一篇记念人物的文章,但并非全文记叙人物的生平和经历,哪几节叙述的成分较多?答:三、四、五节。2问:其他几节各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可以归并为几部分?理由是什么?答:分三部分(极书)一节二节说明为什么要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即写作缘起。三、四、五节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六、七节写惨案的教训和死难者对于将来的意义。3刘和珍牺牲时年仅22岁。作者没写刘和珍的生平经历,这是为什么?(结合思路回答)(试着改换题目)答:探究作者思路,可以领悟,“记念刘和珍”,不单是对一个人的记念,而是通过对一个人的纪念,评述三一八惨案这一历史事件。作者把笔触集中在惨案上面,不从刘和珍生平写起,而由追悼会引出写作缘起,实质是展现三一八惨案之后方方面面的动态,表达自己对各种社会势力的感情。中间的记述,实质上正是申术段政府所杀害的是什么样的青年,他们又怎样杀害爱国志士,而又大肆诬蔑。在叙述的基础上论述在冷峻的否定中汲取教训,在热烈的褒扬中给人们以极大的激动,鼓舞。(P3)六、分析第一部分的思路1第一部分既然交代写作本文的原因,那么作者到底为什么要写此文?答:“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的问话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2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呢?(见空谈一)答:“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平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3第一第二节都说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这一点?两次所说的“必要”意思完全相同吗?(讨论后请同学回答。)答:“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有两个方面,思路从一个方面到另一个方面,先说为记念死者这一面,再说另一面,为使庸人不致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4思路从写作的缘起出发是常见的。但为什么关于写作缘起说了那么多话,也就是思路在第一、二部分为什么老围绕这一点展开?(答案见教参P4)七、分析第二部分的思路1第三、四、五节分别写了什么?答:三是平时印象,四五节是遇害经过,四是事件概况,五是遇害细节。2对于刘和珍,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只写了与她交往的几次印象,请用一个短语概括她给又的最深的印象,(微笑的和葛的),从中可见她是怎样一个青年?3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节的基础上用第四、五两节文字来记叙刘和珍等人遇害的事实?(即三、四、五节之间有什么联系?)(见教参P5 P8)八、分析第三部分的思路1第六节和第七节都说到刘和珍等人牺牲的“意义”这两节所谈的“意义”各是什么?两节的先后顺序对调一下好不好?为什么?(谈谈鲁迅对徒手请愿的态度)(见教参P5 P8)九、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2完成课后练习四第二课时一、集体背诵第二节和第四节二、理清第二部分的局部思路1完成课后练习二,(穿插理解什么是“衰痛者和幸福者”)(见教参P8 P6)三、理清第四部分的局部思路1粗理(请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听到噩耗听到噩耗后怀疑的态度见到尸骸听到诬蔑悲叹思想统治的窒息,发出冲破沉默的吼声(教参P5)(围绕惨案依时间顺序展开的)。2怎样理解“衰之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1)见教参P6(2)理解“沉默呵就在沉默中灭亡”用投影幻灯打出鲁迅先生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的一句话作为注释,以帮助学生理解;“有些民族因为叫苦无用连苦也不叫了,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就都有没有什么声音了!至于富有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可见这最后一句,是鲁迅先生对人民奋起抗争的战斗的号召。(见教参P23)(无花的蓄薇七、八、九)3细理第一段的4个句子。(教参P5)怀疑噩耗怀疑态度怀疑的原因推进一步,再从刘和珍的角度说理由又多一层。四、从理清思路入手解读难句1学生讨论解决练习三P82学生质疑,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补充:(1)“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见教参P6,P10)(2)怎样理解“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真的猛士”“庸人”“无恶意的闲人”,概括一下类别,并说明鲁迅对每一方面表达了什么感情。(见教参P3)(3)理解陶潜的诗(见教参P11)五、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并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揭露反动军阀政府的残虐凶险,走狗文人的下劣无耻,热烈颂扬爱国青年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激励革命者更加奋然前行。文章的前两节犹如序曲,中间三节是记念文章的主体,后两节是主体内容的开华,又回应开头,犹如尾声。在每节文章中,强烈的悲愤一以贯之,正如许广平所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由中心思想和线索可知,本文既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