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A型题:1.现代免疫的概念E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已,对自身耐受,对非已排除的生理反应。2.机体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称为D免疫防御3.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称为A免疫监视4.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易引发E超敏反应5.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易引发B自身免疫病(或超敏反应)6.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易引发A反复感染(免疫缺陷病或对病原体高度易感)7.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引发A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8.下列淋巴细胞中属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是DT细胞9.下列免疫细胞中属固有样淋巴细胞的是DNK T细胞10属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是B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11.具有抗原提呈作用的适应性免疫细胞是AB2细胞12.人类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C胸腺13.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B骨髓14.人类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B胸腺15.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巨噬细胞B型题1.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可引发A免疫缺陷病2.免疫自稳功能正常,可引发B适度免疫应答3.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引发D病毒持续感染4.免疫防御功能正常,可引发E抗感染免疫作用5.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C自身免疫病6. T细胞表达C泛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7.巨噬细胞表达B模式识别受体8.NK细胞表达D杀伤细胞活化/抑制受体9. T细胞表达A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10.病原微生物表达E病原相关模式分子第二章 抗原A型题:1. 免疫原性是指A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2. 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D半抗原3.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青霉素4. 半抗原D是只有抗原性5. 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表位称为DB细胞表位6.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E抗原决定簇(表位)7. 通常诱导机体产生最佳免疫效果的抗原注入途径是B皮内8.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D异嗜性抗原9. 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E蛋白质10. 发生交叉反应是因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11. 释放后容易诱发自身抗体产生的物质是B隐蔽抗原12. 抗原分子中的顺序表位D是由一段序列相连的线性氨基酸残基组成13. 抗原分子中的构象表位D是B细胞主要识别的表位14. 胸腺依赖性抗原E是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的抗原15. 下列物质中属TI抗原的是B细菌脂多糖16.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MHC抗原是B同种异型抗原17. 下列物质中属隐蔽抗原的是E眼葡萄膜色素蛋白18. B细胞表位所不具备的特征或作用是E也可被T细胞直接识别19. 超抗原所不具备的特点是C发挥作用无需APC参与20. 能激活多克隆B细胞的丝裂原是D细菌脂多糖(LPS)21. 佐剂所不具备的作用特点是B可特异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B型题:1.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能被B细胞或抗体直接识别的表位称为D功能性抗原表位2. 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不能被B细胞直接识别结合的表位称为C隐蔽性抗原表位3. 位于抗原分子内部经APC加工后能被MHC类分子提呈的线性表位称为ET细胞表位4.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由空间位置相邻而序列不相连续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表位称为A构象表位5.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E异嗜性抗原6. 人类ABO血型抗原称为C同种异型抗原7. 可多克隆激活T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的抗原称为D超抗原8. 正常情况下与机体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某些自身成分称为B隐蔽抗原第三章 抗体A型题:1. 抗体的基本结构是C由两条相同的H链和两条相同的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2. 抗体超变区位于BVH和VL区3. 抗体分为和两型的依据是D CL抗原性的不同4. 抗体分为五类的依据是ACH抗原性的不同5. IgG的重链称E链6. 抗体铰链区位于A CH1与CH2之间7. 抗体独特型表位存在于B VH和VL功能区8. 不含铰链区的抗体是DIgE类抗体9. 以多聚体形式发挥作用的抗体是C IgM类抗体10. 具有J链的抗体是C IgM和SIgA类抗体11. 可将IgG裂解为二个Fab片段的酶类物质是D木瓜蛋白酶12. 具有补体C1q结合点的抗体是B IgG和IgM类抗体13. 产妇初乳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A SIgA类抗体14. 能够通过胎般进入胎儿体内的抗体是D IgG类抗体15. 能够介导NK细胞产生ADCC效应的抗体是B IgG类抗体16. 能与肥大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使其致敏的抗体是AIgE类抗体17. 宫内感染导致胎儿脐血中含量增高的抗体是D IgM类抗体18. 能够介导吞噬细胞产生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 IgG类抗体19. 在黏膜局部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的抗体是ESIgA类抗体20. 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B IgM类抗体B型题:1. 分子量最大的抗体是CIgM2. 血清含量最高的抗体是AIgG3. 血清含量最低的抗体是DIgE4. 血清半衰期最长的抗体是AIgG5. 具有J链和分泌片的抗体是BSIgA6. 过敏反应患者血清中含量明显升高的抗体是DIgE7. 可介导产生调理作用的抗体是CIgG8. 可介导产生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DIgE9. 在黏膜局部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的抗体是B SIgA10. 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是AIgM11. 激活补体能力量强的抗体是AIgM12. 可介导产生ADCC作用的抗体是C IgG13. IgG的重链称为B链14. IgM的重链称为E 链15. IgA的重链称为A链16. IgD的重链称为C链17. IgE的重链称为D链第四章 补体A型题:1.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组分是B C32. 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顺序是C C1423567893. IgG分子中能与C1q结合的功能区是B CH24. IgM分子中能与C1q结合的功能区是C CH35. 具有过敏毒素和趋化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D C5a6. 降解后可产生激肽样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E C2b7. 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B C3b8. 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B C3b和C5b9. 启动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主要物质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10. 启动补体凝集素途径活化的主要物质是B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残基11. 启动补体旁路途径活动的主要物质是D细菌脂多糖12. 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A C1(C1q:C1r2:C1s2)13. 补体凝集素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D MBL-MASP1/2复合体14.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补体组成是B C415.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事件是BB因子裂解为Ba和Bb16.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事件是D C2裂解为C2a和C2b17. 补体凝集素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事件是A C1q构象改变使C1r和C1s相继活化18. 一个完整的C1q分子是由C 6个C1q三聚体亚单位组成19. C1抑制物缺陷可引发E遗传性血管水肿B型题:1. 补体旁路途径稳定态C3转化酶是B C3bBbP2. 补体凝集素途径C3转化酶是A C4b2a3. 补体旁路途径液相C3转化酶是E C3(H2O)Bb4. 补体经典途径C5转化酶是C C4b2a3b5. 补体旁路途径C5转化酶是D C3bBb3b6.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物是E细菌脂多糖7. 补体凝集素途径激活物是A病原体表面乙酰化低聚糖8.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物是D抗原抗体复合物9. 补体凝集素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B MBL-MASP1/2复合体10. 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C C1(C1q:C1r2:C1s2)复合体11. 对嗜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E C5a12. 其裂解产物具有激肽样作用A C2b13. 是B细胞辅助受体中CD21识别结合的分子C C3d14.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而无趋化作用的分子B C3a15. 具有调理和免疫黏附作用的分子D C3b第五章 细胞因子A型题:1. 细胞因子不包括B过敏毒素2. 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C诱导细胞凋亡3. IL-2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D可抑制Th1细胞形成4. 可诱导B细胞产生IgE类抗体的细胞因子是E IL-45. IL-17所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是C具有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作用6. -干扰素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C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2细胞7. 接受刺激后主要产生IFN-的细胞是A NK细胞8. 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因子是C TNF-/9. 可刺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细胞因子是B SCF10. 可诱导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为血小板的细胞因子是D TPO11. 可诱导成红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EPO12. 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活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 IL-8/CXCL813. 可抑制Th2细胞形成和增殖的细胞因子是D IFN- 14. 对巨噬细胞和NK细胞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是B IL-1015. 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作用特点是B特异性16. 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是B一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细胞因子17. 能以内分泌方式作用于靶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 IL-1和TNF-18. 在体外能够诱导自体淋巴细胞形成LAK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IL-219. 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细胞因子是A IFN-20. 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癌的生物制剂是D人源化抗HER-2单抗B型题:1. Th1细胞产生,可抑制Th2细胞形成E IFN- 2. T细胞产生,可刺激成纤维/上皮/内皮细胞合成分泌促炎细胞因子C IL-173. Th2细胞产生,可抑制巨噬细胞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A IL-104. Treg细胞产生,可抑制T细胞增殖和树突状细胞活化B TGF-5. Th2细胞产生,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D IL-46. 骨髓基质细胞产生,可诱导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C SCF7. 肾细胞和肝细胞产生,可诱导成红祖细胞增殖分化A EPO8. 肾细胞和肝细胞产生,可诱导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B TPO9. 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可诱导胸腺细胞增殖分化D IL-710. Th1细胞产生,可诱导T、B细胞增殖分化E IL-2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A型题:1.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称为A HLA复合体2. HLA复合体位于B 第6号染色体3. 位于HLA 类基因区的经典类基因是C HLA-DR4. 位于HLA 类基本区的经典类基因是B HLA-B5. 非经典HLA类基因包括C HLA-E、F、G6. HLA 类基因区基因编码产物不包括E HLA-DM分子7. 编码人-2m的基因位于E 第15号染色体8. 在母胎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是E HLA-E和HLA-G分子9. NK细胞表面C型凝集素样受体家族成员识别的配体分子是A HLA-E分子10. NK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家族成员识别的配体分子是C HLA-G分子11. NK细胞表面NKG2D活化性受体识别的配体分子是E MIC A/B分子12. HLA 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位于A 1与1结构域之间13. HLA 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位于B 1与2结构域之间14. CTL表面CD8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是E HLA类分子3结构域15. Th细胞表面CD4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是A HLA类分子2结构域16. 表面尚未检出经典HLA 类分子的细胞是C成熟红细胞17. 组成性表达HLA 类分子的细胞是C树突状细胞18. 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的概率为B 25%19. 器官移植时选择的量适供者是E患者同卵双生的兄弟姐妹20. 患者多次输血后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是B患者体内产生抗供者HLA类抗特异性抗体21. 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密切相关的HLA分子是D HLA-B27分子B型题:1. 编码经典HLA 类分子的基因C HLA-A、B、C基因2. 编码非经典HLA 类分子的基因E HLA-E、F、G基因3. 编码经典HLA 类分子的基因D HLA-DP、DQ、DR基因4. 编码免疫相关分子的基因B HLA-DM基因5. 编码小鼠主要组织相关性抗原的基因A H-2复合体6. Th细胞表面CD4分子识别结合C HLA类分子2结构域7. CTL表面CD8分子识别结合A HLA类分子3结构域8. 具有高度多态性E HLA类分子1结构域9. 较少多态性D HLA类分子1结构域10. 非多态性结构B HLA类分子轻链2m第九章 适应性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A型题:1. 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D TCR2. T细胞表面能与TCR结合形成具有信号转导功能复合物的膜分子是B CD33. CTL表面的TCR辅助受体是C CD84. Th细胞表面的TCR辅助受体是BCD45. 人T细胞表面能与HIV壳膜蛋白gp120结合的受体是B CD46. T细胞表面CD4分子与APC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中MHC-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D 2结构域7. T细胞表面CD8分子与能与APC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MHC-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E3结构域8. 活化T细胞表面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膜分子是B CTLA-49. 能非特异多克隆刺激T细胞和B细胞增殖的丝裂原是C 美洲商陆原(PWM)10. T细胞表面与其活化第二信号产生密切相关的CD分子是E CD2811. 初始T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是C CD45RA+CD62L+12. 可通过分泌IL-17发挥抗真菌和胞外细菌感染的CD4+T细胞是D Th17细胞13. 可通过事成分泌TGF-和/或IL-10发挥免疫抑制效应的T细胞是C Treg细胞14. 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D IFN- 、IL-1215. 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2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IL-416. 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 TGF-17. 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iTreg细胞的细胞因子是D TGF-、IL-218. 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3细胞的因子是A TGF-19. 对肿瘤或病毒感染靶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C CD8+CTL20. B细胞表面特有的表面标志是C BCR(mIg)21. B细胞作为专职APC其表面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是C CD4022. BCR辅助受体中能够识别结合C3d的分子是A CD2123. 活化T细胞表面对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的CD分子是A CD2824. B细胞表面与其活化第二信号产生密切相关的膜分子是B CD80/CD86(B7-1/2)25. B细胞表面的BCR辅助受体是E CD19-CD21-CD81复合体26. 鉴别B1细胞和B2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B CD5分子B型题:1. Th1细胞主要分泌B IFN- 、IL-2、TNF/2. Th2细胞主要分泌A IL-4、IL-5、IL-133. Tfh细胞主要分泌E IL-4、IL-10、IL-214. Th17细胞主要分泌C IL-17、IL-21、IL-225. Tr1细胞主要分泌D TGF-、IL-106. 通过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T细胞是E CD-+CTL7. 通过直接接触和分泌TGF-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是C CD4+Treg细胞8. 通过分泌IL-4和IL-10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Ig类别转换的T细胞是B CD4+Tfh细胞9. 通过分泌IL-17和IL-22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和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T细胞是D CD4+Th17细胞10. 通过分泌IFN-和IL-2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T细胞是A CD4+Th1第十章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A型题:1. 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B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2. 兼备抗原加工提呈和吞噬杀菌作用的固有免疫细胞是D巨噬细胞3. 对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 IL-24. 对巨噬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C IL-8(CXCL8)5. 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C IL-8(CXCL8)6. 巨噬细胞表面可直接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分子是D 甘露糖受体7. 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器官后可分化为B巨噬细胞8. 血液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B中性粒细胞9. 吞噬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B CD1410. 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B 髓样树突状细胞11. 未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特征是C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低表达MHC/类分子12. 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是D高表达MHC/类分子,低表达模式识别13. 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 TCR-、mIgM、CD56、CD16+14. 能够发挥ADCC效应的淋巴细胞是B CD8+效应CTL15. NK细胞释放的能使靶细胞溶解破坏的生物活性介质是D穿孔素16. 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B CD1分子提呈的磷脂/糖脂类抗原17. T细胞主要分布于C 黏膜和皮下组织18. T细胞不能识别的抗原是EAPC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19. B1细胞主要分布于D胸/腹膜腔和肠道固有层淋巴组织中20. B1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 TCR-、mIgM+、CD5+21. B1细胞通常不能识别D蛋白质抗原22. 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产生相应抗体的时间约为C 48小时23. 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可产生C以IgM以为的低亲和性抗体24. 在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B嗜酸性粒细胞B型题:1. 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E数月2. 中性粒细胞存活期约为C2-3天3.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约为B12-24小时4. B1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A48小时5. B2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D1-2周6. 可识别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经典/非经典HLA类分子D NK细胞通过表面KIR-KLR7. 可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A T细胞通过表面TCR8. 可识别某些病原体表面共有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C 巨噬细胞通过表面PRR9. 可识别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类链相关A/B分子B T细胞通过表面TCR10. 可识别某些细菌表面共有多糖类抗原E B1细胞通过表面BCR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A型题:1.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通常是指B能够组成性表达MHC类分子的APC2. 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专职APC是D树突状细胞3. 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非专职APC是E肿瘤细胞4. 可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的树突状细胞是A髓样树突状细胞(mDC)5. 不表达MHC类分子的专职APC是A滤泡树突状细胞6. 摄取抗原和迁移能力最强的APC是A滤泡树突状细胞7. 分布于皮肤、黏膜组织中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称为C朗格汉斯细胞8. 分布于淋巴结深皮质区的树突状细胞称为B并指树突状细胞9. B细胞有别于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特点是D可通过BCR识别摄取抗原10. 树突状细胞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E CD4+/CD8+初始T细胞11. B细胞区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B CD4+Th2/Tfh细胞12. 巨噬细胞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A CD4+Th1细胞13. 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E蛋白酶体14. 可介导内源性抗原转运至内质网的分子是D.TAP相关蛋白(tapasin)15. 内质网中空载MHC类分子形成后首先结合的物质是D.伴侣蛋白复合体16. 外源性抗原在巨噬细胞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A内体-溶酶体17. 外源性抗原肽与MHC类分子结合的部位是MHC类器室18. 内质网中空载MHC类分子形成后首先结合的物质是类相关恒定链肽(CLIP)19. 能够提呈脂类抗原的分子是CCD1分子(MHC类样分子)20. 兼备抗原加工提呈和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B.B2细胞21. 表达于APC表面可诱导Th细胞产生活化第一信号的物质是B.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22. 表达于APC表面可诱导T细胞产生活化第二信号的共刺激分子是C.B7-1/2分子23. 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可诱导B细胞产生活化第二信号的共刺激分子是E.CD40L分子B型题:1. 可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的专职APC是C髓样树突状细胞2. 可有效激活CD4+Th1细胞的专职APC是B巨噬细胞3. 可有效激活CD4+Th2细胞的专职APC是A B细胞4. 抗原加工提呈能力微弱,可接受病毒刺激产生大量型干扰素的APC是E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5. 没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能结合可溶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供B细胞识别的APC是D滤泡树突状细胞6. 摄取抗原能力强,加工提呈抗原能力弱的专职APC是C朗格汉斯细胞7. 可分泌CXCL13(BLC)趋化募集B细胞的APC是E滤泡树突状细胞8. 可诱导表达MHC类分子的非专职APC是B病毒感染/肿瘤靶细胞9. 可高表达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和共刺激分子的专职APC是C朗格汉斯细胞10. 可表达非已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的非专职APC是A血管内皮细胞11. 可介导内源性抗原肽转运至内质网的分子是A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12. 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D蛋白酶体13. 内质网中能与新生MHC类分子链结合的分子是E钙联素14. 内质网中可对内源性抗原肽进一步加工的物质是B伴侣蛋白复合体15. 内质网中能与空载MHC类分子结合的物质是C内质网氨肽酶16. 内质网中能与空载MHC类分子结合的物质是B Ia相关恒定链17. 能使类相关恒定链肽与MHC类分子解离的分子是CHLA-DM分子18. 类相关恒定链肽-MHC类分子复合物在APC内形成的部位是A酸化内噬囊泡19. 外源性抗原肽与MHC类分子在APC内结合的部位是D MHC类器官20. 外源性抗原在APC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E晚期内体/溶酶体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A型题:1. 不能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免疫器官是A骨髓2.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ENK细胞的活化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3. 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T/B淋巴细胞均具有A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4. 参与和执行适尖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不包括E T细胞5. 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中产生的免疫效应细胞是BCD4+ Th1细胞、CD8+CTL6. 具有免疫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是A T细胞7. 离开胸腺进入外周后未与相应抗原接触的成熟T细胞称为C初始T细胞8. 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间最重要的一对共刺激分子是C B7与CD289. 可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是C IFN-、IL-1210. 效应Th1细胞分泌的可介导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是E IFN-、IL-2、TNF-/11. 效应Th1细胞产生的可诱导巨噬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是D IFN-12. 效应Th1细胞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过程和机制不包括E活动巨噬细胞表达FasL诱导自身凋亡,导致病原体释放被其他吞噬细胞吞噬清除13. 细胞间作用受MHC类分子限制的是D CTL与肿瘤靶细胞14. 对效应CTL杀伤靶细胞的正确论述是E通过极化使细胞毒性介质作用于靶细胞将其溶解破坏15. 初始CTL活化无需Th1细胞协助的情况是A病毒感染的高表达共刺激分子的髓样DC与初始CTL相互作用16. 分泌型IgA产生部位主要是E派尔集合淋巴结17. 初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主要是B IgM类抗体18. 再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IgG类抗体19. 初次应答所不具备的特征是E血清中以高亲和性IgM类抗体为主20. 再次应答所不具备的特征是B所需抗原剂量与初次应答大致相同B型题:1. 可分泌抗体介导产生体液免疫效应E浆细胞2. 可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或肿瘤靶细胞A效应CTL3. 可分泌IFN活化巨噬细胞B效应Th1细胞4. 可有效杀伤胞内寄生菌D活化巨噬细胞5. 可诱导活化B细胞增殖分化C效应Th2细胞6. 可诱导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BIL-47. 可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A IL-28. 可诱导T细胞增殖分化C IL-129. 滤泡DC产生,可趋化募集B细胞E CXCL1310. 成熟DC产生,可趋化募集初始T细胞D CXCL18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A型题:1. 关于固有免疫应答说法不正确的是B识别特点具有特异性2. 以下哪项不属于皮肤黏膜的物理屏障作用E尿液的冲洗3. 即刻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感染A0-4小时内4.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C4-96小时内5. 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发生于感染D96小时后6. 感染后04小时内,发挥强大吞噬杀菌作用的细胞是E中性粒细胞7. 黏膜上皮细胞的抗感染作用不包括D吞噬作用8. 在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挥抗感染作用最主要的细胞是D巨噬细胞9. 下列关于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E能协助B细胞产生不同类型的抗体10. 能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C树突状细胞11. 下列哪项不是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C可产生免疫记忆12. 关于固有免疫应答的抗感染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可以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部位B型题:13. 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H2O2杀伤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属于哪种屏障C微生物屏障14. 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哪种屏障发育不完善所导致D血脑屏障15. 孕妇妊娠3个月内发生风疹病毒感染可导致流产是哪种屏障发育不完善所导致E血胎屏障16. 眼泪中的溶菌酶可以杀伤细菌属于哪种屏障B化学屏障17. 呼吸道的纤毛定向摆动属于哪种屏障A物理屏障第十六章 超敏反应A型题:1. 介导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B IgE类抗体2. 与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免疫细胞是C Th1细胞3. 与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 补体4. 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的细胞因子是D IL-45. 引发早期相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是C组胺6. 引发晚期相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是C白三烯7. 晚期相过敏反应通常发生于患者再次接受变应原后D6-12小时8.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不包括E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9. 属于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10. 预防型超敏反应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A查明变应原,避免与之接触或使用11. 采用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进行防治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D青霉素过敏性休克12. 型超敏反应引起细胞溶解破坏的作用机制是C激活补体产生攻膜复合物使靶细胞溶解破坏13. 与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免疫细胞或分子是B CD4+Th1细胞14. 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症的错误叙述是C使新生儿红细胞溶解破坏的抗体为IgM类血型抗体15. 能使胎儿或新生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B IgG类免疫血型抗体16.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多发生于C Rh-母亲再次妊娠,血型为Rh+的新生儿17. 预防Rh-母亲再次妊娠时发生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是E分娩后72小时内给产妇注射抗Rh抗体18. 属于经典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19.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始动因素是A中分子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20. 与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免疫细胞是B NK细胞21. 与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作用或过程是E致敏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22. 属于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B血清病23.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不包括D移植排斥反应24. 能与类风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D自身变性IgG分子25. 引起Arthus反应的主要原因是D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26. 局部反复注射胰岛素可引起C型超敏反应27. 临床常见能够引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原因是A结核分支杆菌等胞内寄生菌感染28. 与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免疫细胞或分子是E抗体和补体29. 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E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炎症反应30. 属于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D接触性皮炎31. 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皮肤试验是D结核菌素皮肤实验B型题:1. 新生儿溶血症属于B细胞毒型超敏反应22. 血清病属于C血管炎型超敏反应33. 血清过敏性休克属于A速发型超敏反应14.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C血管炎型超敏反应35.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属于B细胞毒型超敏反应26. 特应性皮炎属于A速发型超敏反应17. 重症肌无力属于B细胞毒型超敏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住宅租赁合同样本
- 兑店押金合同样本
- 加盟 转让合同样本
- 创业劳动合同样本
- 养猪场水电合同样本
- 临时变更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借款延期还款合同样本
- 劳务包干合同标准文本
- 劳务合同样本专用
- 劳务和包合同样本
- 六年级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辩论
- 执业兽医机构聘用证明或服务协议
- 卓越绩效调研提纲
-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
- 【经典】一次性使用氧气湿化瓶-一次性使用加湿型鼻氧管介绍教学课件
- 建筑施工企业预结算制度
- 2023年中央民族大学事业编制人员招聘(共500题含答案解析)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托管中心消防应急预案
- 故意伤害(致死)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司法辨析
- HCCDP 云迁移认证理论题库
- 2021儿童体格发育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