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的格式.doc_第1页
设计方案的格式.doc_第2页
设计方案的格式.doc_第3页
设计方案的格式.doc_第4页
设计方案的格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学楼的设计方案目录一、 概述二、 设计依据三、 总体设计说明四、 分项防雷设计五、 配电系统的防护六、 工程预算七、 维护与管理一、概述1、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亿次雷暴发生,每秒钟的地闪就有30-100次,平均每天发生闪电800万次。雷暴天气带来的强降水、大风、强光、强电场、强电流、强声波、强电磁脉冲辐射、无线电噪声等,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损失达数百亿美元,所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雷电防护显得尤为重要。2、该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长75米,总宽21米,高为19米。接地电阻为1.5,土壤电阻率有352.73m,建筑物楼顶有长为48.5米的水管。建筑物内电子设备比较多。如图:二、设计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三、 总体设计说明 1、建筑物内除一楼没有电子设备,其它二至六楼都有电子设备。因为该建筑物为教学办公场所,周围还有图书馆和现代管理系与体育与艺术系系楼,所以是人员密集的地方。 2、新楼的防护分区:根据南昌市年均雷暴日56.4可确定为高雷区.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根据N=kNgAe Ng 0.024Td1.3式中N 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k 雷击次数校正系数.Ng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Ae 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Td 该地区的年平均雷电日为56.4 d/a N1=kNgAe Ng 0.024Td1.3 4.54 Ae=LW+2(L+W)(H(200-H)+H(200-H)10-6=0.039雷击次数为:N1=kNgAe=1*4.54*0.039=0.18 依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3条要求,其属于标准规定“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办公建筑物。因此应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3、主要保护建筑物内人和电子设备。四、分项防雷设计1、接闪器沿建筑物顶的女儿墙敷设一圈8mm镀锌圆钢,距离女儿墙15mm敷设,间距1.5cm,并且每个1.5m用支撑卡子支撑。在建筑物顶的金属物体应于避雷带连接。2、引下线引下线采用建筑物主钢筋,并经最短线路接地。采用引下线的规格为:圆钢直径为8mm,引下线的固定支点间距为1.8m,并在地面上1.7m至地面0.3m的一段接地线采取镀锌角钢作为保护措施。引下线至少隔18米一根。3、接地装置接地体采用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为5m,采用镀锌角钢和镀锌扁钢。扁钢长度为2.5m,厚度4mm,截面为100m,两接地体之间距离为5m,垂直接地体采用角钢连接,扁钢放置于沟内,埋置深度不应小于0.6m。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焊接的方法连接,扁钢应侧放以便焊接。焊接处采用涂防腐漆。为防止低压跨步电压,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装置距离建筑物入口及其人行道不应小于3m,小于3m时水平接地体埋藏深度不应小于1m或者局部包以绝缘物。4、等电位连接建筑物内有电子设备所以根据规范应该对其做等电位连接。所有进入建筑物的电缆均应在学校中配电线路进入新楼配电柜前设置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在电子设备与办公室以及各个实验室内设置局部等电位端子板。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连接,采用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