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感想_1_第1页
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感想_1_第2页
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感想_1_第3页
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感想_1_第4页
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感想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感想13日上午10时,南京上空响起凄厉的警报声,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68周年。与此同时,江苏省暨XX市各界人士数千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际和平集会,肃立默哀,敬献花圈。记得今年3月初,全国“两会”召开之时,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的悲悯不仅仅属于南京,它也属于中国,甚至属于整个世界。”希望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每年举行全国公祭活动,以提升民族精神,同时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议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之所以反响强烈,除了在于纪念抗战呼声的集体爆发外,还在于“公祭日”名字本身的新颖,因此吸引了相当的注意。其实,“公祭日”并没有在形式上超出此前多年许多人士一直提议设立9月18日为国耻日的范畴。60年来,所有二次世界大战参加国都在每年隆重纪念,国家领导人讲话,并向先烈和死难同胞献花。同时,全国鸣警报,降半旗,国民肃立默哀。上述国家的纪念活动收到明显成效,深深强化民族精神,成为建设国家的源泉和动力。XX年1月27日,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2/7纪念日,30位国家元首在汽笛声中俯首默哀。联合国大会也为此召开特别会议,秘书长安南以及各国代表全体起立,为遇难者默哀。“NEVERFORGET”、“NEVERAGAIN”的誓言响彻庄严的马蹄形联大会议厅。3月15日,以色列亚德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落成典礼,包括安南在内的40多位国际组织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此情此景,凸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念要达到国家级,乃至国际化影响,还有很多学理、传播上的工作要做。生命重要,无论是30万,还是300万,或者3个人。除了嗜血者,没有谁乐意看到它的离去。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南京大屠杀虽是全民族苦难的缩影,但是从整个抗日战争14年的历史进程来讲,它却仍只具有地方性特点。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学术界都更加重视7月7日、9月3日。而12月13日与中国人的痛苦和悲剧更加直接相连,因此将其设为国家公祭日有此必要。作为国家范围内的纪念,如果尽可能地使每个国民融入历史,最充分最有效的做法是鸣警报。而目前,在12月13日鸣警报的仅仅南京一个城市。XX年、XX年连续两年的九一八纪念日,有上百个城市鸣警报。除了传统的东北的沈阳、长春、德惠以外,还有香港、成都、昆明、南昌等多个城市,参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均达到了相当的程度。3/7在纪念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进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日渐隆重”的趋势1978年,有华侨来南京献花,却无处可放;1979年我国中学历史课本首次记载南京大屠杀;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建立完成;1994年开始全市拉响警报这种趋势证明着一个规律越要使一个民族有前进的动力,就越要铭记和珍惜历史。漫长的68年,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特定规模的纪念仪式,历史或许将会慢慢老去。昨天的纪念大会,歌声和鸽子都灿烂地飞扬,这是基于怀念历史的未来期望。当然,无论未来以国家公祭日纪念是否如愿,我都深深地希望南京不哭。12国家公祭日,绝不只是国家的事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于每一位湖南人而言,在这个肃穆庄严的日子里,应当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以国家的名义,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举的目的,在于表达对在南京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30万同胞的沉痛悼念,并以此铭记历史,警示后人,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回击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掩盖侵略历史的种种图谋,表达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坚强决心。国家公祭日,绝不只是国家的事。在首个国家公祭4/7日里,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并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战争罪行,不做“历史盲”。当下,不少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学生,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怎么改,如何变不妨就从参与国家公祭日开始,将“77”、“918”、”1213”这些对中华民族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铭刻于心。湖南是当年抗击日寇侵略的主战场之一,无数湖湘子弟在这场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种族灭绝的战争中毁家纡难、浴血奋战,书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三湘大地上留下了众多警示历史的抗战遗存、遗址。因此,在关注有关国家公祭日活动的同时,不妨领着家人到革命陵园、历史遗址纪念馆,点上一支烛,献上一束花,留下一段话,表达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悼念,向那些在抵御外族侮辱中英勇献身的民族英烈表达心中的敬仰之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将对国家公祭日的关注,转化为无形的精神力量,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巨大的民族凝聚力。12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5/72016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意义重大,它是对1937年12月13日以及往后惨遭日军杀害的30万南京灵魂的庄严祭奠,也是对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决心的坚定表达。同时,它也彰显着国家精神力量的强大,对广大百姓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中国人,可以从中捕捉到哪些“爱国灵感”行动是维护民族自尊的必备因素。发生于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铁证,给中国人造成的不仅是生命、财产的损失,也是国家尊严的严重侵犯。然而,二战至今,日本对所犯罪行闪烁其词,甚至公开否认。墨子云,“口言之,身必行之。”我们对历史的铭记和反思,当然不能停留在口头表达上。确定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全社会上唤起人们对死难同胞的缅怀,同时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是维护民族自尊的必备因素。这再次提醒我们,维护民族尊严,不应停留在“口诛笔伐”层面,而是要通过有力举措和切实行动,去表达我们的民族自尊。重大民族记忆需要从国家层面去铭记。6/7日本侵华给中国人带来沉重灾难,而南京大屠杀则是留在中国人心里的一块伤疤,可以说是中国人重大民族情感之所系。过去,每年12月13日,全国各地人民就纷纷前往南京开展纪念活动,但很多时候这些纪念活动是零碎的、民间的。鲁迅说,“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从国家层面去铭记历史,无疑有助于唤醒人们宝贵的历史知觉,丰富、壮大我们的民族之魂,为未来国家发展进步筹备更多精神力量。今年12月1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活动规格高、意义重大,将充分展现出大国之思,其效果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团结强大是孕育爱国精神的良好土壤。从普通纪念日到“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体现了中国对历史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事件是在中国社会团结、国家强大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没有民族大团结、国家强大作为背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诞生或许未必那么顺利,所产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