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提升练19专题十九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docx_第1页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提升练19专题十九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docx_第2页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提升练19专题十九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docx_第3页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提升练19专题十九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docx_第4页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提升练19专题十九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九 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一、(2019合肥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和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C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解析“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错。由首联下句的“独”可知,应是诗人独坐房间。答案A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答:_答案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冬夜闲居,感到悠然自得。性格豪迈,而能安贫乐道。诗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乐享宁静,而能珍视友情。诗人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酬和友人,寄托思念之情。诗歌鉴赏首联,写诗人在宿鸟惊飞和孤雁哀号的环境中独坐幽静的房间。颔联,写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颈联,写诗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尾联写诗人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诗歌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性格和安贫乐道的精神。诗文翻译夜晚归巢栖息的鸟儿受惊飞翔,天上的孤雁哀号;我独自倚靠着幽静的房间中的几案,没有了尘世间的烦劳。寒风呼啸着拍打北面的窗户,霜露浓重;乌云压在南山山头,眼看着就要下雪。我睡得很少,才知道饮茶的功效;天气严寒,应该痛饮几杯酒驱除寒意。砚台中的墨已经结冰,油灯也结了厚厚的灯花;但我依然坐拥破旧的衣袍看书。二、(2019洛阳尖子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红白牡丹吴融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注吴融: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鲁阳戈:鲁阳公挥戈退日的故事,此处是说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春光。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切。B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C颔联次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映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来衬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和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在对牡丹凋残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解析“先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说法错误。由诗句中的两个“不必”,可见此处并非实写,也未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答案A4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对这两句诗进行理解。诗人借助“庄周梦蝶”的典故,意在表达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借助“鲁阳挥戈”的典故,意在说明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和不忍离别之情。答案上句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下句借“鲁阳挥戈”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诗人借用典故表现了对牡丹的喜爱和不忍离别之情。诗歌鉴赏首联用“不必繁弦不必歌”来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以美丽的红霞比喻怒放的红牡丹,展现其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颔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明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颈联借用典故,表明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怜惜,希望时间可以停留,春光勿去。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像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到时只能看到牡丹随风凋落,为莎草做陪衬的景象了。全诗在感伤中结尾,为惜花的主题补上最后一笔。诗文翻译不需要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对更能显出我的深情。一半是怒放着的娇艳欲滴的红牡丹,如同天空中美丽的红霞;另一半是白牡丹,其素洁淡雅让人想到水映夜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的澄澈明净之美。长久地注视牡丹,希望自己成为庄周梦中的蝴蝶与它相伴,因为爱惜牡丹所以想借助鲁阳戈让时间停留。就算重来也还是会像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到时只能看到牡丹随风散落凋零,为莎草做陪衬的景象了。三、(2019重庆市调研抽测)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56题。(9分)客中闻雁(清)黄景仁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一幅看似明丽清亮,实则萧瑟凄凉的秋景图。B第二句的“寂寞”,写出了城里秋景的特征和诗人的心态。C颔联叙写诗人登楼的所闻所感,从而引发诗人的思乡情思。D颈联实写千家万户的捣衣声和边远大漠的胡笳声等眼前之景。 解析“千村杵”是诗人的想象,“如听绝漠笳”是比喻之辞,并非眼前之景。答案D6本诗是如何抒写诗人因“闻雁”而引发身世之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诗人触秋景、闻雁声而生情,直抒感时伤怀的愁绪。首联起笔写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客居异乡的悲秋之情;颔联叙事,写诗人在孤寂漂泊中登楼,看到萧瑟秋景、听闻雁鸣顿生的思乡之情;颈联从听觉着笔抒写情思;尾联直抒胸臆,卒章显志,抒发生计无着之忧和年华已逝之伤。诗歌鉴赏诗人一生贫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成年后便开始在各地漂泊。客中闻雁写他在漂泊途中听到大雁的叫声,感叹身世,思念家乡。首联写景点情。山因落日映照而明亮,水因沙滩映衬而明亮。景色虽美,但因为是漂泊在外,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寂寞。颔联写诗人由“闻孤雁”而起的思乡之情,上扣题目,下启乡情之抒发。颈联描写由雁鸣引发的联想:秋天大雁南迁,下霜的季节就要到来,千村万户都要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大雁在秋月下飞鸣,声音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声那样悲哀。“千村杵”“绝漠笳”的联想带有寒意,渲染出诗人内心浓重的思乡之情。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一个“亦”字,把自己等同于孤雁,漂泊的意味变得更加浓重。诗人把旅居中闻雁思家、心忧岁暮的寒士痛苦生涯,写得十分深刻。诗文翻译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城里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美好的景物已经变得苍凉。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惨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的大雁的叫声,竟然想起远方的家。下霜的季节就要到来,千村万户都将响起捣衣声;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那声音听起来就好像大漠的胡笳声那样悲哀。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四、(2019大连市一模)阅读下面这组金诗,完成78题。(9分)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元好问其一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其二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其三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注癸巳,即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这一年金都汴京陷落,蒙古军入城劫掠;诗人及其他金朝官员被押送出京,于五月三日被裹挟北渡黄河。累:通“缧”,捆绑囚犯的绳索。旃车:安有毡篷的马车。7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组诗都写蒙古军暴行,但侧重点各异,第一首重在写人,后两首分别重在写物与景。B组诗在描绘中运用多种修辞,如第一首诗用借代,后两首均用了夸张、比喻和对比。C诗人把直面家国沦丧的沉重情思贯穿于三首诗歌之中,增强了这组诗的整体性。D组诗所写乃是诗人亲身经历,与杜甫创作的具有“诗史”性质的一类诗作主题类似。解析第二首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无比喻;第三首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无夸张。答案B8诗人在诗中不作议论,而是借描绘现实中的典型场景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请选择其中一首,对诗中描绘的典型场景作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示例一:第一首诗,诗人于被掳掠的人群中,选取“红粉”即年轻女子的形象和“哭随”“一步一回头”的动作加以勾勒,流露出对被俘的人们苦难命运的同情与悲悯,对蒙古军队野蛮暴行的憎恶与愤怒。示例二:第二首诗,诗人选取和描绘了木质佛像价低于木柴、编钟被摆满集市随意售卖、一艘艘满载的大船似乎运走了整个汴京的情景,流露出对“木佛”被亵渎、“编钟”被毁弃、京城广遭劫掠的痛心,对蒙古军队的无耻与贪婪的鄙视与愤怒。示例三:第三首诗,诗人选取和再现了黄河以北战乱后白骨遍野、土地荒芜、只余几处破屋升起几缕炊烟的凄惨荒凉景象,流露出对战乱中百姓痛苦的悲慨与深切同情,对蒙古军队残暴行径的愤恨。诗歌鉴赏第一首写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后,劫掠大批妇女送往塞外一事。诗以路旁横竖倒卧的囚犯开篇,可以想见众多囚犯有死有活,有病有残,不忍入目。第二句写马车辘辘,如流水般地向北驰去。后两句写马车里满载在汴京抢掠来的红粉佳人。她们哭声震天,想逃不能,将要去做蒙古统治者的奴仆姬妾,任人蹂躏。她们哭不绝声,一步一回头,望着可爱的故乡,在蒙古军队的监押下离开了故土。第二首写蒙古军抢劫财物的罪行。前两句写蒙古军不仅破坏京城文化古迹,还把珍贵的乐器、祭祀珍宝等劫走。第三句以反诘更进一步揭露了蒙古军劫掠之多的罪行,第四句以“大船浑载”的事实,激发人们对侵略者的憎恨。第三首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荒寂凄凉的画面。在构图上,诗人选择了白骨、荒沙、破屋、疏烟等最具特征性的景物着力刻画,描绘了一幅荒凉、萧索、残破、恐怖、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显示了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灭顶之灾。又巧用画龙点睛之笔,将自己感情的抒发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