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文言文比较阅读.doc_第1页
期末文言文比较阅读.doc_第2页
期末文言文比较阅读.doc_第3页
期末文言文比较阅读.doc_第4页
期末文言文比较阅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注:姓:指子孙。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牝(pn):母马。牡:公马。骊(l):纯黑色马。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答案】9、B 11、D10、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12、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注: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捉:驾驶。住:停止。唱言:高声说。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虽有千里之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1)策之不以其道。译文:(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译文:(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答: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答:(一)9、(1)即使 (2)等同 (3)擅长 (4)都 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11、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已。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12、不矛盾。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答出一点给1分)13、: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音“yu”,古代一种酷刑,断足。奚:何,为什么。 理:加工雕琢玉石。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答: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答: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译文: 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人名。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异:其他的。正:只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策之不以其道 策: (2)正患己不能知 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安可诬一世之人C骈死于槽枥之间 岂借才于异代乎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9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译文: 10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答: 答案:7(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心(每小题1分,共2分)8B(2分)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每句1分,共2分)(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2分)1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共3分,要点答出2点即得2分,最后一个要点2分,共4分,在表述上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帝:指明太祖朱元璋。朕:皇帝自称。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余幼时即嗜学 嗜:(2)弗之怠 弗:(3)宋濂尝与客饮 尝:(4)间问群臣臧否 臧: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诚然,卿不朕欺。12.【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2分)参考答案: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10.(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评分:共2分。每空0.5分1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2.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评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土寇:土匪。角:战斗。洫:田间的水道。甫:刚。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余幼时即嗜学( ) (2)会有土寇(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译文: (2)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译文: 11内容理解。(4分) (1)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_ _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_ _。(2分) (2)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宋濂和刘羽冲分别是怎样的人。(2分) 9(2分,每空1分) (1)特别爱好 (2)适逢,正赶上10(4分,每题2分) (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2分) (2)(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摇着头自言自语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2分)11(4分)(1)抄书 治水失败(每空1分)(2)宋濂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涯中非常艰苦和勤奋,表现了他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1分)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1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弗之怠 负箧曳屣 四支僵劲不能动溥幼嗜学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4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5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二、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汉朝人。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佣作:做工辛勤劳作。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礼愈至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门人弟子填其室或遇其叱咄B弗之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邻舍有烛而不逮以书映光而读之D衡乃穿壁引其光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无从致书以观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以书赴告同学者颐既觉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四、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释】昏怠:昏沉困倦辄:就。沃:浇。这是“洗”的意思。食不重肉:不多吃肉。1解释加点的词。(4分)余幼时即嗜学()录毕,走送之()益慕圣贤之道()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3翻译句子(6分)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5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6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五、阅读文言文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昏怠:昏沉困倦。辄:就。沃:浇。“洗”之意。重:兼有两种(事物)。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录毕,走送之()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3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六、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题目。(15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臭气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盖余之勤且艰若此。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2分)七、读文言文,完成题目。【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勉:勤勉,努力。1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或遇其叱咄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若既不出户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分)八、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撰长书以为贽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其借书亦类予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这一语句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4综合与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九、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礼愈至濂具以实对间召问群臣臧否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诚然,卿不朕欺。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答案】一、3余/因得/遍观群书。4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5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二、1报酬感到奇怪2 D3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4甲文:“余”凭诚信借书苦读。“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匡衡凿壁借光读书。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5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刻苦勤奋博览群书虚心请教。三、6引来,得到询问,请教书信醒,睡醒。7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8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都体现求师诚恳和老师尊重。9不相同。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四、1爱好、特别喜欢跑更加妻子和儿女2 A3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4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五、1降职远调妻子和儿女。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3家境贫寒;刻苦读书。六、1 B2 A9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七、1 B2有时地方区域等交往门3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4共同之处: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八、1朝廷长信平和像2假诸人而后见也4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九、1担心、周到、全,都、好坏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甲】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5.解释加点的词(4分)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俟其欣悦( ) 于是遂就书 ( ) 吾徒相教(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5.借 等待 于是,就 白白地(每个1分,共4分) 6.(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每小题2分,共4分。) 7.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2分。) 8.具有伯乐之慧眼,富有同情心,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得分)(2009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中自主招生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送东阳马生序“邴原泣学”对比阅读答案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壶觞:酒器。 饾饤:du dn,供陈设的食品。 欹:q,斜。18.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绝类弥勒(2)视端容寂(3)篷桅橹舵咸具(4)二人对酌于中(5)皆有机能动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分)(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2分)20.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4分)参考答案:18.(1)极像(2)神色平静(3)都具备,都具有(4)相对饮酒(5)机关。(共4分,每个1分,得满4分为止)19.(1)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共4分,每句2分。关键字词翻译错1处扣1分,错满两处该句不得分,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