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应急预案1. 晕针:初诊病员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或劳累、空腹、大泻、大出血后、或针刺手法过重,体位不当等均可引起晕针反应。晕针时,病人突然出现头晕眼花、出冷汗、胸闷、恶心、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拥有晕厥、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欲绝等症状。发生晕针反应,应立即出针,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以温开水或糖水,一般静卧片刻即能恢复。严重者刺人中。涌泉、足三里、内关、灸百会、关元等穴,必要时配合其他应急措施。为了预防晕针反应,医生对初诊病人要接触其顾虑,防止其精神过分紧张。选穴不易过多,手法不宜过重,并尽量采取卧位针刺。对劳累、体弱、病后患者,应先休息片刻再行针刺。针刺过程中,医生应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及面色,发现晕针先兆,及时处理。2. 滞针:滞针常由病人精神过分紧张而致肌肉强烈收缩,行针时捻动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滞针表现为针体在体内捻转提插滞涩、困难,甚至不能出针。 医生用手指在滞针部位轻轻叩打,使紧张地皮肤和肌肉缓解,如因单向捻动幅度过大,可将针向相反方向捻转,待针体松动后即可出针。 对初诊病人针前做好解释工作,同时针刺手法要轻巧,捻动幅度不要太大,更不要单向捻转过紧。3. 弯针:弯针是由于病人在留针过程中,突然变动体位,也可由于操作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所致。因针身弯曲在病人体内,可风针柄改变了原来的刺入方向,捻动和出针均感到困难,病人感觉疼痛。 医生在处理弯针现象时,要顺着弯针方向,边捻转边将针取出,不可用力拔针。若由于病人体位变动造成的弯针,令病人恢复原来的体位即可。 要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后再针刺;针刺时手法要轻,指力均匀;刺后告诉病人不要变动体位,这样就可有效地预防弯针。4. 折针:折针最易发生在根部。如果针具质量欠佳,针体被腐蚀生锈,或针刺手法过重,病人因强刺激而肌肉突然收缩等,均可引起断针。 折针时,如果针身残端露于皮肤之外,应告诉病人不要变动体位,用镊子下压残针周围皮肤,使针体暴露,再用镊子夹出。如残针完全陷入皮肤,针尖到达对侧皮下,可揉按断端针孔,使针从另一端透出皮肤,随之拔出。如以上方法均不能取出者,应采取手术方法,将针取出。针刺前,医生对针具应仔细检查,针刺时手法宜轻柔,针身不可全部刺入体内,针后告诉病人不要变动体位,均可有效的预防折针。5. 刺伤重要脏器:在重要脏器体表进针过深可伤及脏器,而发生医疗事故。刺伤胸壁和肺脏,可造成外伤性气胸;刺伤脑脊髓,尤其是延髓(在哑门、风府穴部位进针过深),可危及生命;刺伤肝、脾、肾可造成肝出血、脾出血、肾出血,甚至发生出血休克;刺伤胆囊、膀胱、胃。肠,可导致腹膜刺激症和急性腹膜炎;刺伤周围神经根、干,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旅游租车合同范本下载
- 2025【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承包合同】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包括哪些内容
- 2025品牌鞋类代理合同模板
- 个人销售提成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中国人保财险销售合同样本
-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终止期限二零二五年
- 猪场技术承包合同二零二五年
- 个人充电桩出租合同标准文本
- 二零二五版试用期劳动合同标准
- 二零二五版外籍人员雇佣合同
-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措施
- 人工智能基础(Python实现)-课件 第8章 生成式大模型应用
- JT-T-1045-2016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规范
- 交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制度
- 德阳巴蜀文化介绍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1 整体与部分 ▏沪教版 (23张PPT)
- 住 用 房 屋 租 金 计 算 表
- 7.4.2超几何分布 课件(共14张PPT)
- 晶状体相关的继发性青光眼进展课件
- DB33T 1192-202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统一标准
- 电镀与化学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