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周 第 课时课 题18、绿色蝈蝈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领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处。3、体会本文的艺术手法,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重点与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 2、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法主备人如梦令课前准备搜集作者的资料、完成学案、做好批注教 学 过 程主备人设计流程个性化设计流程一、导入新课(3分)同学们,你观察过小动物吗?对哪些小动物比较熟悉?是观察它们的外形呢,还是习性?还是倾听它们的叫声? 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解题及简介作者。1、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作家、昆虫学家。1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满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昆虫记第一卷,到1920年他80岁时第十卷问世 。1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也被誉为“昆虫诗人”。 2、作品简介昆虫记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三、快速默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思考下列问题:(默读课文时画出生字词)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看了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蝈蝈吗? 绿色蝈蝈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四、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进行赏析。 五、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本文不仅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且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量生动感人。 3、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蝈蝈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腹部大,翅膀短,善于跳跃,吃植物的嫩叶和花。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声音。现代汉语词典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他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他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绿色蝈蝈法布尔 (通过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不同) 六、读写链接: 模仿课文对蝈蝈的描写,用类似的写法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某一特征。(外形、习性等) 1、文艺笔调,可以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生动说明。 2、可以用第一人称。 3、150字左右。读准字音: 板书设计绿色蝈蝈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习性:叫声柔和 食物 蝉、甜食教学反思第 周 第 课时课 题11、春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2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主备人张广娟课前准备品读第五至十段,做好批注,有个性化的理解感悟。教 学 过 程主备人设计流程个性化设计流程1、 导入(2分)2、 新课 (一)欣赏朗读(课文第一至第四段),进行朗读评价。(二)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探究以下些问题:(33分)1、春风图从那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运用那些修辞?(第一二小组完成)2、春雨图是如何抓住春雨的什么特征来写的?运用了什么顺序?抓住了哪些典型事物,突出了雨夜的什么特点?(第三四小组完成)3、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的?文章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的好处?(第五六小组完成)4、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三者顺序是否可以颠倒?5、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6、本文蕴含着怎样的哲理,给了什么启示?7、各小组发现问题并解决。(第一二小组完成第一和第四题,第三四小组完成第二和第五题,(第五六小组完成第三和第六题)(第七题是共同题,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三、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学习。四、拓展延伸:创新随笔 唱给春天的歌(五十字以上)三小结 (2分)作业:完成练习册 乘兴仿写,描绘秋天板书设计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美 、力教学反思第 周 第 课时课 题12、济南的冬天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济南的冬之美。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和比喻和拟人来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寄予的深情重点与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2、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观察的独特感受。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主备人张广娟课前准备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做好学案,做好批注。教 学 过 程主备人设计流程个性化设计流程一、导入二、检查课前预习1、读准方框里的字音:发髻 镶嵌 水藻 贮蓄 澄清 毯子2、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从美国归来。他赞美新生活、新人物,成为写作最勤,作品最多,造诣最高的老作家之一。代表作品: 老张的哲学、离婚、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小坡的生日、断魂枪三、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划分层次,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要点。五、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 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邪了哪些景物?2、,文中写了哪两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3、第一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顺序或构段方式?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怎样的感情?5、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六、交流汇报,共同学习。七、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和第二段(一)品读赏析第一段。(第一二小组完成)1、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描写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结合具体语段和事例来分析。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第一段。(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二段。(第三至第六组完成,第三四小组从前往后进行,第五六段从后往前)八、质疑解疑九、作业: 1、摘抄文中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熟读全文,选择一个自然段进行品读。 3、创新随笔:家乡的冬天 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4、仿写句子。 例句:老舍爱济南的冬天,爱她的温晴安适,爱她的秀气慈善,爱她的清澈碧绿。 板书设计12、济南的冬天济南冬天的总特点: 无风声、响晴、温晴的宝地 (总写 ) 阳光普照山 薄雪覆盖两方面来(分写) 城外远山水 蓝宝石教学反思第 周 第 课时课 题12、济南的冬天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济南的冬之美。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和比喻和拟人来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寄予的深情。4、学会品读和赏析。重点与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重点品读第三四五段,学习赏析方法。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主备人张广娟课前准备品读第三四五段,做好批注。教 学 过 程主备人设计流程个性化设计流程一导入(2)二新课(一)以小组为单位来赏析语段,结合批注进行(10)要求:1、小组长做好分工、记录、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的发现与体会。一组内问题与理解不可重复。2、第一二小组赏析第三段,第三四六小组赏析第四段,第五六小组赏析第五段。(重点赏析修辞方法)3、各小组结合本段的具体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探究。 (二)按小组进行交流汇报。其他小组可提问质疑,但态度要诚恳。(10分钟) (如果是同一段落,相同的问题与赏析就不要进行了,可提出不同的理解之处。)(三)品读课文(学生自己品读或是小组交流5分钟,汇报5分钟)方法指导:(方法一:品什么?范围:大到一段、小到一句、细到一词。怎么品?角度:用词的贴切精炼、语言的优美生动、表达感情的真挚 方法:读一读,圈一圈,写一写)(方法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或是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三、小结:在上题基础上结合书后习题二,对“拟人”手法进行归结。(5分钟)四、拓展积累;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到的描写冬季的古诗词。2、试做导游。(8分钟)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注意人称、要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如能加入与其联系的名人与风景区就更优秀了。)五、质疑解疑六、作业:说一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比喻、拟人等)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吧。500字以上。板板书设计12、济南的冬天 总写冬天的特点 温晴 寓情于景分写冬天的山水 美丽教学反思第 周 第 课时课 题夏感课 型自读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通过品味,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4、让学生学会批注的方法,培养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重点难点1、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2、品评优美语句的含意及表达效果。3、学习赏析和批注地方法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主备人张广娟课前准备预习,结合学案进行,在书上做好批注,重点是赏析。教 学 过 程主备人设计流程个性化设计流程1、 导入(2)2、 走近作者与写作背景(4)三、整体感知。(15)1、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主意把握好作者对夏天的热爱之情、读出夏天节奏的急促等语调来。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文章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2)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景致的?(3)那么作者对夏天又是怎样的感情呢?(4)全文五个片段段在安排上有什么特点?4、 品析语言。(16)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从本文中找出几句,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赏析。分组分段进行。2、小组讨论交流并进行汇报。五、拓展积累:品味文中描写春之争、秋之色的语句,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仿写“夏之色”和“冬之色”。五、拓展积累:(8)六、小结 七、作业。1、仿照本文,写一篇“春感”或“秋感”或“冬 感” 2、把书后的字词一词二遍写到书法本上。板板书设 计夏感 总 总特点 紧张、热烈、急促分 自然风光美丽、 农民辛勤劳作 借景抒情总 热爱、赞美教学反思第 周 第 课时课 题秋天课 型自读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主备人张广娟课前准备 结合学案预习课文、做好批注,并完成学案教 学 过 程主备人设计流程个性化设计流程1、 导入(2)二、朗读诗歌。(15)1、听读,生注意体会节奏、标出重音、语气与语调。2、再听读并轻声跟读,体会诗歌的意境。3、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与意境美。4、每个小组选一节进行朗读。三、整体把握。合作学习。(18)1、诗歌描绘了几幅图画?为它们取一个美丽的名字。2、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4、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小组汇报交流。(4)五、想象画面。理解背诵(4) 选一幅画,想象画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和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小组交流后各选一代表全班交流。六、总结。(2)七、作业 把本文改写成散文,要求展开大胆的想象。板书设计 秋天 农家秋收图 清净、清远 霜晨归渔图 清甜、清丽 少女思恋图 清柔、诗意教学反思第 周 第 课时课 题古诗四首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1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与难点1.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教 法诵读法主备人张广娟课前准备教 学 过 程主备人设计流程个性化设计流程一导入(2)二正课.学习观沧海(18)1简介.曹操 2. 观沧海写作背景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4探究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诵读本诗 .次北固山下(18) 1.解题: 2简介.王湾, 3.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4.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5.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6.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7.名句赏析。背诵本诗(6)小结(1)作业:背诵本诗教学反思第 周 第 课时课 题古诗四首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1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与难点1.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教 法诵读法主备人张广娟课前准备教 学 过 程主备人设计流程个性化设计流程一导入(2)二正课(-)学习钱塘湖春行(18) 1.简介 白居易 2.钱塘湖春行3.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 七言诗句节拍有/,/。 4.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5.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小结(二).学习天净沙秋思(18) 1.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2. 简介马致远 3.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4.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着的特点:三 背诵这两首诗(5) 四小结(2) 作业:1完成练习册 2背诵这两首诗教学反思(七)年级(语文)学科学案课 题: 第 六 周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难点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第一课时一预习。1、初读,圈划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A、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酝酿( ) 抖擞( )嘹亮( )应和( )烘托( ) 眨眼( )清脆( )黄晕( )B、解释词语。朗润 卖弄 酝酿 舒活 呼朋引伴 宛转 花枝招展 二、带感情自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景。3、竞读。自选喜欢的文段进行朗读,并评出“朗读之星”。三、理清思路、总观春天。1、本文作者按照 的顺序描写春天,依次描绘了 五幅美丽的图画;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 的特征。2、完善课文的结构。 盼春(1) 总括轮廓 (2) (3) (4) 表达了作者 春 (5) 的欣喜之情。 (6) (7) (8) (9) (10) 3、本文是一篇 的散文,作者 字 代著名散文家 ,代表作有 等。4、“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 之手,其中,“杨柳风”指 。四、小结后,再来读课文,并用心品味文中描写的江南美景。五、作业:1、朗读并背诵全文。2、积累描写春天的诗词。六、学习反思。(七)年级(语文)学科学案课 题: 第 六 周第 2 课时课堂展示:一 探究以下些问题:1春风图从那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运用那些修辞?2,春雨图是如何抓住春雨的什么特征来写的?运用了什么顺序?3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的?4文章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的好处?5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三者顺序是否可以颠倒?6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仿照最后一部分的形式,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一组句子。 像 。 像 。 像 。二、师生共同探究本文的写法。1、细致观察、从 等方面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2、运用 等多种修辞方法。3、描写的语言准确生动。如“ ” “ ” “ ”等词的运用。五、歌咏春天。把你知道的有关“春”的诗词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七、作业:乘兴仿写,描绘秋天。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散文,但更象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这离不开他的细致观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你能不能通过观察,把天高去淡、硕果累累的秋天描写得像朱自清笔下的春一样动人呢?那就来试一试吧。 (七)年级(语文)学科学案课 题: 济南的冬天 第 六 周第 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济南的冬之美。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和比喻和拟人来突出景物特点的写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寄予的深情。学习的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观察的独特感受。第一课时一、检查课前预习 1、按拼音写汉字、给带点的字加拼音。zh 蓄 xing 边 发j 水zo 看 护 济 南 澄 清 伦敦 2、解词:安适: 慈善: 。 澄清: 贮蓄: 空灵: 3、查阅资料,简介作者。老舍:原名 ,字 。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 二、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2、 ,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3、 第一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4、 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怎样的感情?5、三、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四、交流汇报,共同学习。五、研读赏析。1、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描写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2、 三幅山景图各显现出怎样的美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六、美段积累。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写出了不 少精美的语句。请你选择最喜欢的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吧。七、赏读寻美。济南的冬天是美丽的,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更美。请你用“我说济南之美,美在”的形式来说几句话吧。(如:我说济南之美,美在那一圈小山,它像一个摇篮,古老的济南城在它的怀里暖和安适地睡着了。) 我说济南之美,美在 。八、作业: 1、摘抄文中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熟读全文,选择一个自然段进行品读。 3、仿写句子。 例句:老舍爱济南的冬天,爱她的温晴安适,爱她的秀气慈善,爱她的清澈碧绿。(七)年级(语文)学科学案课 题: 济南的冬天 第 周第 课时课堂展示:一 以小组为单位来赏析语段 句子的赏析往往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的。一是内容上,也就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用什么方法写;三是为什么这样写。其中“为什么这样写”一般可以联系文章中心来考虑。要求:小组长做好分工、记录、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的发现与体会。一组内问题与理解不可重复例句: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 二、按小组进行交流汇报。其他小组可提问质疑,但态度要诚恳。(如果是同一段落,相同的问题与赏析就不要进行了,可提出不同的理解之处。)三、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进行佳句赏析4、 在上题基础上结合书后习题二,对“拟人”手法进行归结。 5、 拓展积累;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到的描写冬季的古诗词。六、试做导游。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注意人称、要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如能加入与其联系的名人与风景区就更优秀了。) 七、作业: 说一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比喻、拟人等)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吧。(七)年级(语文)学科学案课 题: 古代诗歌四首 第 周第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的修养。3、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默写。学习重难点: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古诗歌的常识: 1.韵脚:韵文句末压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是韵脚。 2.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3.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样就成了二、二、一、二式。 5.因为古诗原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为一句。古代诗: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以乐府诗最为典型,一般篇幅较长,不讲究对仗和韵律要求较宽,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有严格的对仗和韵律要求:律诗的颈联和颔联都必须对仗工整,末句讲究押韵;绝句首两句一般也要对仗,除第三句外要求押韵。词,又叫诗余。相对诗来说表达感情更为自由,也叫长短句,但也有字数和韵律的要求。 现代诗:是指五四运动以后所创作的白话诗,诗歌形式自由,语言用白话文,不太讲究格律,押韵较松散(字数太多看的烦人,所以只回答最主要部分如果,如果楼主想了解的更详细,可以用百度百科查:诗,词等。再分开比较)二、古诗朗读指导。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古诗学习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1、停顿:老骥/伏枥 乱花/渐欲/迷人眼。2、重读:乱花/渐欲/迷人眼。3、语调:应根据诗歌的内容整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乱花/渐欲/迷人眼”中,“乱花”读得平缓、“渐欲”开始上升、“迷”达到顶点。1、 延缓:有时某个字的音要有所拖延。如“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人”字应略为延缓清音,造成一种回味感。三、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观沧海。并体味诗的意境。四、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汇报。1、本文作者曹操是 时期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2、本诗以“ ”统领全诗,先写 景,再写 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 3、诗人观海的地点是 4、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5、 句没有实际意义,是为和乐而加。6、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五、学习钱塘湖春行1、按诗歌朗读的特点自由朗读本诗。注意读出情感并体会意境。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下列问题。A、诗的四联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B、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六、小组合作学习后进行汇报。七、六、佳句赏析;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八、练习:1、自由诵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尽量做到言辞优美。9、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十、作业:1、默写这两首诗,2、拓展学习 理解并背诵龟虽寿题破山寺后禅院(七)年级(语文)学科学案课 题: 古代诗歌四首 第 周第 课时一学习次北固山下1、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情感,体会意境。2、思考下列问题:A、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B、诗人当时是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何时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情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呢?D、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E、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3、小组交流汇报。4、赏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5、理解背诵。三、学习天净沙 秋思1、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情感,体会意境。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内容。A、本文作者 代著名的 家。他与 并称为元代杂曲四大家。著作有杂剧 等。本小令被誉为“ ”。“ ”是曲牌名。B、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请用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C、哪句话把诗人的情感深刻地表达出来?3、交流汇报。4、理解背诵。四、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古今哪些思乡的诗六、练习。根据原文填空。1、观沧海中作者由描绘大海的壮阔而展开联想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写水面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句子是 3、钱塘湖春行表现春天迷人动感的诗句是 4、天净沙 秋思中将作者的感情推至高潮,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5、次北固山下中感悟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时光匆匆的诗句是: 七、作业。1、将搜集的诗歌整理抄下来进行积累。2、展开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修合同清洁要求详解
- 旅游经济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 植物学习题含答案
- 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协议
- 营销管理岗职业规划
- 电子支付业务合作合同
- 蔬菜供应标准合同书
- 离婚子女抚养合同范本
- 房地产买卖合同法律问题分析与研究
- 机织运动服装的人体工学优化设计考核试卷
- GB/T 30725-2014固体生物质燃料灰成分测定方法
- GB/T 27703-2011信息与文献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保存要求
- GB/T 11379-2008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
- 颈椎病诊治指南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第六章第一节
- (新版)旅游接待业理论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 《食品感官分析技术》最全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教程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1 整体与部分 ▏沪教版 (共21张ppt)
- 【课件】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 14.1兽药陈列环境温湿度记录表
- 辽宁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