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本论文只提供格式上的参考,内容上请勿信学号:2008011372家里蹲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基于labview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学 生:雷子指导教师:很牛的 讲师年级:2008级10班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别:计算机科学系学 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家里蹲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基于labview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学生姓名 雷子指导教师 很牛的 讲师年 级 2008级10班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2年3月1日说 明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课题来源: 指导教师给定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 本设计在研究虚拟仪器技术、数据库技术、Web应用技术以及软件开发技术的基础上,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了多通道数据采集,通过数据库保存记录,进一步设计了一个远程数据访问系统。实现了一个从物理信号到远程桌面访问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意义:近年来,以计算机为中心、以网络为核心的网络化测控技术与网络化测控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领域。网络化的测控系统大体上由两部分组成:测控终端与传输介质,随着个人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测控终端的位置越来越多的被个人计算机所占据,其中,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甚至是整个测控系统的灵魂,应用于测控领域的软件系统称为监控软件。传输介质组成的通信网络主要完成数据的通信与采集,这种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测控系统的主体,是完成测控任务的主力。因此,这种“监控软件数据采集系统”构架的测控系统结构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现状:早期的测控系统采用大型仪表集中对各个重要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控,通过操作盘进行集中式操作;而计算机测控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体,加上检测装置、执行机构与被控对象(生产过程)共同构成的整体。系统中的计算机实现生产过程的检测、监督和控制功能。由于通信协议不开放,因此这种测控系统是一个自封闭系统,一般只能完成单一的测控功能,一般通过接口,如RS-232或GPIB接口可与本地计算机或其他仪器设备进行简单互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国防、通信、航天、航空、气象、环境监测、制造等领域,要求测控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测控对象的空间位置日益分散,测控任务日益复杂,测控系统日益庞大,因此,提出了测控现场化、远程化、网络化的要求。传统的单机仪器己远远不能适应大数量、高质量的信息采集要求,产生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测控系统,系统内单元通过各种总线互连,进行信息的传输。网络化的测控技术兴起于国外,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对大容量分布式测控的大量需求背景下发展起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通用仪器总线(GPIB)的出现,GPIB实现了计算机与测控系统的首次结合,使得测量仪器从独立的手工操作单台仪器开始走向计算机控制的多台仪器的测控系统。此阶段是网络化测控系统的雏形与起始阶段。第二阶段: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VXI标准化仪器总线的出现,VXI系统可以将大型计算机昂贵的外设、VXI设备、通信线路等硬件资源以及大型数据库程序等软件资源纳入网络,使得这些宝贵的资源得以共享。此阶段是网络化测控系统的初步发展阶段。第三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带动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迅速发展,使得可以在一个工厂范围内通过总线将成千上万个智能传感器/变送器等智能化的仪表组成一个网络化测控仪器系统,此阶段是网络化测控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在对现代化要求极高的领域,传统的测控系统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许多部门或大型企业迫切要求构建基于Internet或大型局域网的网络化测控系统,即通常所说的分布式测控网络,此阶段是网络化测控系统发展的成熟阶段。发展趋势: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中,要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大量的信息交换,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密度急剧增大,因而在研究和生产过程中要求数据采集系统对信息的处理速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不仅希望设备能够单独进行数据采集,还希望他们之间能够互相通信,构成数据采集系统,甚至是测试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对众多的被测信号进行对比、综合和自动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判断。然而传统的数据采集仪器在此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数据采集所面临的问题,虚拟仪器数据采集系统成为当今数据采集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正是在虚拟仪器技术的基础上对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设计,实现多路信号的采集,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实时显示、记录、分析处理。虚拟仪器的出现是仪器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代表着仪器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新方向,并且是信息技术的重要领域扩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一、 虚拟仪器(1) 虚拟仪器技术概述(2) 虚拟仪器的开发软件(3) 基于LabVIEW平台的虚拟仪器程序设计二、 系统设计理论及硬件平台的实现(1) PC机(2) 数据采集理论(3)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三、 系统软件设计的相关技术(1) 程序模块化设计概述(2) 数据库技术(3) Web技术(4) 多线程技术(5) 系统具体应用程序的实现四、 系统软件的具体实现(1) 登录系统(2) 通道参数配置(3) 实时数据显示(4) 历史数据查询(5) 报警记录主要问题: 解决办法:查找资料、请教导师、请教学者、实际操作、通过实验解决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起止时间:2012年1月22日2012年5月20日进度安排:2012年1月22日2012年3月1日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写开题报告。2012年3月2日2012年3月31日 收集资料、相关知识,对论文内容进行系统研究。2012年4月1日2012年4月15日 实现算法并应用,进行多次修改研究。2012年4月16日2012年5月1日 撰写论文,准备答辩。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计算机外出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姓名:指导教师审查意见:指导教师 (签字) 2012年3 月 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_教研室(研究室)主任 (签字) 2012年3 月系(部)主任审查意见:_系(部)主任 (签字) 2012年3 月学 士 学 位 论 文题 目 基于labview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学 生 雷子指导教师 很牛的 讲师年 级 2008级10班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别 计算机科学系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家里蹲大学2012年5月参考.资料摘要:虚拟仪器是将仪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总线技术和软件技术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字处理能力实现仪器的大部分功能,打破了传统仪器的框架,形成的一种新的仪器模式。本设计采用NI PCI-6221数据采集卡,运用虚拟仪器及其相关技术于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具有数据同时采集、采集数据实时显示、存储与管理、报警记录等功能,最后使用Web技术实现了采集数据的远程访问。本文首先概述了测控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以后的发展趋势,探讨了虚拟仪器的总线及其标准、框架结构、LabVIEW开发平台,然后介绍了数据采集的相关理论,给出了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结构图。在分析本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程序模块化设计、数据库、Web、多线程等设计中用到的技术,最后一章给出了本设计的前面板图。本设计是虚拟仪器在测控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实践证明虚拟仪器是一种优秀的解决方案,能够高效的实现各种测控任务。 关键词:虚拟仪器;数据采集;MySQL;PHP;LabVIEW 参考.资料目 录第一章 绪论41.1 引言41.2 课题背景41.2.1 测控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41.2.2 虚拟仪器技术发展趋势51.3 本设计所做的工作61.3.1 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61.3.2 远程数据检索的设计6第二章 虚拟仪器72.1 虚拟仪器技术概述72.1.1 虚拟仪器的概念72.1.2 虚拟仪器的特点及优势72.1.3 虚拟仪器和传统仪器的比较82.1.4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组成92.1.5 虚拟仪器I/O接口设备92.1.6 虚拟仪器的软件结构102.2虚拟仪器的开发软件112.2.1虚拟仪器的开发语言112.2.2 图形化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112.2.3基于LabVIEW平台的虚拟仪器程序设计11第三章 系统设计理论及硬件平台的实现133.1 PC机133.2 数据采集理论133.2.1 数据采集技术概论133.2.2采集系统的一般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描述143.2.3传感器153.2.4信号调理153.2.5 输入信号的类型163.2.6输入信号的连接方式183.2.2测量系统分类183.2.8选择合适的测量系统203.3数据采集卡的选择213.3.1数据采集卡的主要性能指标213.3.2数据采集卡(DAQ卡)的组成223.3.3 NI PCI-6221数据采集卡223.4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总体硬件框图23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的相关技术244.1程序模块化设计概述244.1.1程序设计的模块化原则244.1.2软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原则244.1.3本设计的软件系统模块划分254.2数据库技术264.2.1数据库技术概述264.2.2 ADO与数据库的交互技术274.2.3 MySQL数据库274.3 Web技术284.3.1 Web技术概述284.3.2 PHP技术294.3.3远程数据访问系统304.4多线程技术304.4.1 Windows的多线程机制304.4.2 LabVIEW与多线程304.4.3多线程技术在本设计中的应用314.5系统具体应用程序的实现314.5.1数据采集程序314.5.2数据保存程序314.5.3历史数据查询程序324.5.4报警记录程序32第五章 系统软件的具体实现345.1登录系统345.2通道参数配置355.3实时数据显示355.4历史数据查询365.5报警记录37第六章 总结39Abstract40参考文献41致 谢42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测控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和国防科技等诸多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它的现代化已被认为是科学技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明显标志。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微电子等技术迅猛发展,在其推动下,测控仪器与技术不断进步,相继诞生了智能仪器、PC仪器、VXI仪器、虚拟仪器及互换性虚拟仪器等微机化仪器及其自动测控系统,计算机与现代化仪器设备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测控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1。近年来,以计算机为中心、以网络为核心的网络化测控技术与网络化测控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领域。网络化的测控系统大体上由两部分组成:测控终端与传输介质,随着个人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测控终端的位置越来越多的被个人计算机所占据,其中,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甚至是整个测控系统的灵魂,应用于测控领域的软件系统称为监控软件。传输介质组成的通信网络主要完成数据的通信与采集,这种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测控系统的主体,是完成测控任务的主力。因此,这种“监控软件数据采集系统”构架的测控系统结构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1.2 课题背景1.2.1 测控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早期的测控系统采用大型仪表集中对各个重要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控,通过操作盘进行集中式操作;而计算机测控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体,加上检测装置、执行机构与被控对象(生产过程)共同构成的整体。系统中的计算机实现生产过程的检测、监督和控制功能。由于通信协议不开放,因此这种测控系统是一个自封闭系统,一般只能完成单一的测控功能,一般通过接口,如RS-232或GPIB接口可与本地计算机或其他仪器设备进行简单互连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国防、通信、航天、航空、气象、环境监测、制造等领域,要求测控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测控对象的空间位置日益分散,测控任务日益复杂,测控系统日益庞大,因此,提出了测控现场化、远程化、网络化的要求。传统的单机仪器己远远不能适应大数量、高质量的信息采集要求,产生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测控系统,系统内单元通过各种总线互连,进行信息的传输。网络化的测控技术兴起于国外,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对大容量分布式测控的大量需求背景下发展起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通用仪器总线(GPIB)的出现,GPIB实现了计算机与测控系统的首次结合,使得测量仪器从独立的手工操作单台仪器开始走向计算机控制的多台仪器的测控系统。此阶段是网络化测控系统的雏形与起始阶段。第二阶段: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VXI标准化仪器总线的出现,VXI系统可以将大型计算机昂贵的外设、VXI设备、通信线路等硬件资源以及大型数据库程序等软件资源纳入网络,使得这些宝贵的资源得以共享。此阶段是网络化测控系统的初步发展阶段。第三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带动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迅速发展,使得可以在一个工厂范围内通过总线将成千上万个智能传感器/变送器等智能化的仪表组成一个网络化测控仪器系统,此阶段是网络化测控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在对现代化要求极高的领域,传统的测控系统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许多部门或大型企业迫切要求构建基于Internet或大型局域网的网络化测控系统,即通常所说的分布式测控网络,此阶段是网络化测控系统发展的成熟阶段。1.2.2 虚拟仪器技术发展趋势虚拟仪器是微电子、通信、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自从1785年库仑发明静电扭秤,1834年哈里斯提出静电电表结构以来,电测仪表和电子仪器随相关技术的进步、仪器仪表元器件质量的提高和测量理论方法的改进得到飞速发展。有一种较普遍地说法将测量仪器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如图1.1所示。图1.1测量技术的发展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末,测量仪器经历了模拟仪器、电子仪器、数字仪器、智能仪器等阶段,发展到现在的虚拟仪器。模拟仪器主要有模拟式电压表、电流表等,这些仪表解决了当时对某些量的测量的需求。从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左右,测量仪器的材料性能得到改善出现了电子管,同时测量理论和方法与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出现了以记录仪和示波器为代表的电子仪表五十年代以后随着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出现以及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将数字技术成功地应用到测量仪器。这时电子控制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开始融为一体成为测量仪器的主要特征。七十年代初第一片微处理器问世,微型计算机技术从此发展迅猛,在其影响下测量仪器呈现出新的活力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伴随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在电工电子测量技术领域的应用,测量仪器也不断进步和发展,出现了智能仪器。智能仪器是将微机置于仪器内部,使仪器具有控制、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操作等智能特点,并在测量准确度、灵敏度、可靠性、自动化程度、运用能力及解决测量技术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这种内置微处理器的仪器,既能进行自动测试又能完成数据处理,可取代部分的脑力劳动。随着电子技术、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仪器的智能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阶段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仪器那种独立使用、手动操作的模式,难以胜任更复杂、多任务的测量需求。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总线式仪器与系统应运而生。人们发明制造出CAMAC、RS-232和GPIB等多种仪器通讯接口总线,用于将多台智能仪器连在一起,以构成更复杂的测试系统。1982年美国西北仪器公司总裁德伯克提出了微机化仪器的概念,也就是人们现在常提到的卡式仪器。卡式仪器是虚拟仪器的雏形,是将传统独立式仪器的测量电路部分与接口部分集合在一起制成仪器功能卡,将其插入微机的内部插槽或外部插件箱中形成的仪器。PC总线仪器系统是卡式仪器的一种,它是利用PC机内部的总线,把若干块仪器卡插在PC机内部或外部扩展机箱内而组成的。插卡总线机箱与PC机间的通信,可利用RS-232、GPIB接口总线或以太网电缆等进行。虽然许多厂家通过定义新的仪器总线,不断对卡式仪器进行改进,但其大多是在微机内总线的插槽上进行开发,没有统一标准,且各厂家生产的插卡尺寸大小不一,设备兼容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自然会提出标准化的要求。1987年,美国的惠普和泰克等5家公司在VME总线的基础上,联合提出了一种新型总线系统-VXI(VME eXtension For Instrumentation)总线,即由微机总线VME扩展而成的微机化仪器专用总线。1997年美国NI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仪器总线标准PXI总线标准。制定PXI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将PC的性能价格比优势和PCI总线面向仪器领域的必要扩展结合起来,以期形成一种主流的虚拟仪器测试平台。相对VXI仪器,按PXI总线标准制成的PXI仪器具有成本低、便于组成便携式测试系统等优点2。这些以PC为核心、由测量功能软件支持,具有虚拟控制面板、必要仪器硬件和通信能力的PC仪器或VXI仪器就是虚拟仪器。虚拟仪器技术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自己定义仪器,灵活地设计仪器系统,满足多种多样的实际需求。随着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及硬件的发展,基于虚拟仪器的仪器系统的开发周期更短,费用更低,测量速度、准确度及可复用性提高,且更便于相应仪器系统的维护和扩展3。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中,要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大量的信息交换,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密度急剧增大,因而在研究和生产过程中要求数据采集系统对信息的处理速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不仅希望设备能够单独进行数据采集,还希望他们之间能够互相通信,构成数据采集系统,甚至是测试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对众多的被测信号进行对比、综合和自动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判断。然而传统的数据采集仪器在此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数据采集所面临的问题,虚拟仪器数据采集系统成为当今数据采集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正是在虚拟仪器技术的基础上对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设计,实现多路信号的采集,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实时显示、记录、分析处理。虚拟仪器的出现是仪器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代表着仪器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新方向,并且是信息技术的重要领域扩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1.3 本设计所做的工作1.3.1 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本设计以3个通道进行设计,从传感器来的模拟输入信号,经过信号调理后,输入到NI PCI-6221数据采集卡,然后经过PCI总线送入PC机,由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平均值滤波,采样波形的实时显示,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插入数据库进行历史数据保存,边采集边保存,然后通过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历史数据的检索。1.3.2 远程数据检索的设计关于远程数据检索部分,因为数据已保存到数据库里,通过网络很容易进行访问。本设计采用ApachePHPMySQL服务器套件来实现了采集数据的远程访问。第二章 虚拟仪器2.1 虚拟仪器技术概述2.1.1 虚拟仪器的概念虚拟仪器的概念是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最先提出的45。所谓虚拟仪器是基于计算机的软硬件测试平台,它可代替传统的测量仪器,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可集成于自动控制、工业控制系统之中;可自由构建成专有仪器系统。虚拟仪器是智能仪器之后的新一代测量仪器。虚拟仪器的核心技术思想就是“软件即是仪器” 。该技术把仪器分为计算机、仪器硬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虚拟仪器以通用计算机和配备标准数字接口的测量仪器(包括GPIB、RS-232等传统仪器以及新型的VXI模块化仪器)为基础,将仪器硬件连接到各种计算机平台上,直接利用计算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将计算机硬件(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器)和测量仪器(频率计、示波器、信号源)等硬件资源与计算机软件资源(包括数据的处理、控制、分析和表达、过程通讯以及图形用户界面)有机的结合起来。2.1.2 虚拟仪器的特点及优势虚拟仪器是基于计算机的功能化硬件模块和计算机软件构成的电子测试仪器,而软件是虚拟仪器的核心678,如图2.1所示,其中软件的基础部分是设备驱动软件,而这些标准的仪器驱动软件使得系统的开发与仪器的硬件变化无关。这是虚拟仪器最大的优点之一,有了这一点,仪器的开发和换代时间将大大缩短。虚拟仪器中应用程序将可选硬件(如GPIB,VXI,RS-232,DAQ板)和可重复用库函数等软件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仪器模块间的通信、定时与触发。源代码库函数为用户构造自己的虚拟仪器(VI)系统提供了基本的软件模块。由于VI的模块化、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软件是关键的特点,当用户的测试要求变化时可以方便地由用户自己来增减硬、软件模块,或重新配置现有系统以满足新的测试要求。这样,当用户从一个项目转向另一个项目时,就能简单地构造出新的VI系统而不丢失己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图2.1虚拟仪器开发框图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在于可由用户定义自己的专用仪器系统,且功能灵活,很容易构建,所以应用面极为广泛。虚拟仪器技术十分符合国际上流行的“硬件软件化”的发展趋势,因而常被称作“软件仪器” 。它功能强大,可实现示波器、逻辑分析仪、频谱仪、信号发生器等多种普通仪器全部功能,配以专用探头和软件还可检测特定系统的参数,如汽车发动机参数、汽油标号、炉窑温度、血液脉搏波、心电参数等多种数据;它操作灵活,完全图形化界面,风格简约,符合传统设备的使用习惯,用户不经培训即可迅速掌握操作规程。2.1.3 虚拟仪器和传统仪器的比较虚拟仪器具有传统独立仪器无法比拟的优势(如表1-1所示)。在高速度、高带宽和专业测试领域,独立仪器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中低档测试领域,虚拟仪器可取代一部分独立仪器的工作,但完成复杂环境下的自动化测试是虚拟仪器的拿手好戏,是传统的独立仪器难以胜任的,甚至不可思议的工作。1)传统仪器的面板只有一个,上面布置了种类繁多的显示和操作元件。由此导致许多识读和操作错误。虚拟仪器与之不同,它可以通过在几个分面板上的操作来实现比较复杂的功能。这样,在每个分面板上就可以实现功能操作的单纯化和面板布置的简洁化,从而提高操作的正确性和便捷性。同时,虚拟仪器的面板上的显示元件和操作元件的种类与形式不受标准元件和加工工艺的限制,由编程来实现,设计者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和操作需要来设计仪器面板。2)在通用硬件平台确定后,软件取代传统仪器中由硬件完成的仪器功能。3)仪器的功能是由用户根据需要用软件来定义,不是事先由厂家定义的。4)仪器性能的改进和功能扩展只需更新相关软件设计,不需购买新仪器。5)虚拟仪器开放、灵活,与计算机同步发展,与网络及其他周边设备互联。6)由于其以PC为核心,使得许多数据处理的过程不必像过去那样由测试仪器本身来完成,而是在软件的支持下,利用PC机CPU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来完成,使得基于虚拟仪器的测试系统的测试精度、速度大为提高,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多任务测量。7)可方便地存贮和交换测试数据,测试结果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样。8)虚拟仪器在高性价比的条件下,降低系统开发和维护费用,缩短技术更新周期。表1.1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虚拟仪器传统仪器开发维护费用低开发维护费用高技术更新周期短(0.51年)技术更新周期短(510年)软件是关键硬件是关键价格低价格昂贵开放、灵活与计算机同步,可重复用和重配置固定可用网络联络周边各仪器只可连有限的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多功能、远距离传输功能单一,操作不便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己经形成了网络虚拟仪器。这是一种新型的基于Web技术的虚拟仪器,使得虚拟仪器测试系统成为Internet/Intranet的一部分,实现现场监控和管理。在当前流行的C/S/D网络模式下,利用嵌入式技术(包括数据库嵌入和网络模块的嵌入)可以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提高测试效率。2.1.4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组成虚拟仪器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计算机和仪器的密切结合是目前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结合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计算机装入仪器,其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智能化的仪器。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以及其体积的日趋缩小,这类仪器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目前已经出现含嵌入式系统的仪器。另一种方式是将仪器装入计算机。以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系统为依托,实现各种仪器功能,虚拟仪器主要是指这种方式9。虚拟仪器的组成与传统仪器一样,主要由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显示三部分组成。如图2.2所示。图2.2 虚拟仪器的内部功能的划分对于传统仪器,这三个部分几乎均由硬件完成;对于虚拟仪器,前一部分由硬件构成,后两部分主要由软件实现。与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设计日趋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工作量大大减小。通常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硬件组成部分是由传感器部件、信号调理及信号采集部件(如外置或内置数据采集卡、图形图像采集卡及摄像机及其用于辅助测量并能与计算机通讯的常规仪器等)、通用计算机、打印机等构成。系统软件部分通常用专用的虚拟仪器开发语言(如LabVIEW)编写而成,并可通过Internet实现网络扩展。2.1.5 虚拟仪器I/O接口设备I/O接口设备主要用来完成被测输入信号的采集、放大、模数转换。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I/O接口硬件设备,如数据采集卡/板(DAQ)、GPIB总线仪器、VXI总线仪器、串口仪器、USB等。虚拟仪器的构成主要有五种类型9,如图2.3所示。图2.3 虚拟仪器构成方式1)DAQ(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卡是指基于计算机标准总线(如ISA、PCI、USB等)的内置功能插卡。其中USB是最新技术的数据采集卡,具有精度高,可携性好等优点,它更加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资源,大大增加了测试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利用DAQ卡可方便快速地构建虚拟仪器系统。在性能上,随着A/D转换技术,滤波技术和信号调理技术的发展,DAQ卡的采样速率已达1GB/s,精度高达24位,通道数高达64个,并具有数字I/O,模拟I/O和计数器/定时器等通道。各仪器厂家生产了大量的DAQ卡功能模块供用户选择,如示波器、串行数据分析仪、动态信号分析仪、任意波形发生器等。在计算机上挂接多个DAQ功能模块,配合相应的软件,就可以构成一台具有多功能的测试仪器。这种基于计算机的仪器,既具有高档仪器的测量品质,又能满足测量需求的多样性。对我国大多数用户来说,它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是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国情的虚拟仪器方案。2)GPIB(General Purpose Interface Bus)通用接口总线,是计算机和仪器的标准通信协议。GPIB的硬件规格和软件协议以纳入国际工业标准IEEE-488.1和IEEE-488.2,它是最早的仪器总线,目前多数仪器都配备了遵循IEEE-488的GPIB接口。典型的GPIB测试系统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块基于GPIB总线的接口卡和多台GPBI仪器软件及相应的传感模块硬件。每台GPIB仪器有单独的地址,由计算机控制操作。系统中的仪器可以增加、减少或更换,只需对计算机的控制软件作相应的改动。基于GPIB总线结构的接口卡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低于500kb/s,不适合与对系统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3)VXI(VME bus eXtension for Instrumentation )是VME总线在仪器领域的扩展,上个世纪1993年VXI总线1.4版本被批准为IEEE-1155标准,成为开放式工业标准。仪器专用总线在吸收IEEE-488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增加了10MHz时钟线,模拟和数字混合总线,星形总线等高速总线,定时关系严格,兼有计算机总线和仪器总线的优点。4)PXI(PCI eXtension For Instrumentation)是Compact PCI总线在仪器领域的扩展,是NI公司于1997年发布的一种新的开放性、模块化仪器总线规范。其核心是Compact PCI结构和Microsoft Windows软件。PXI是在PCI内核技术上增加了成熟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形成的。PXI增加了用于多个板卡同步的触发总线和10MHz参考时钟、用于精确定时的星形触发总线,以及用于相邻模块间高速通信的局部总线等,来满足实验和测量用户的要求。PXI兼容Compact PCI机械规范,并增加了空气冷却装置、环境测试(温度、湿度、振动和冲击实验)等要求。这样可保证多厂商产品的互操作性和系统的易集成性。5)串口系统是以Serial标准总线仪器与计算机为仪器精简平台组成的虚拟测试系统10。RS-232总线是早期采用的通用串行总线,将带有RS-232标准总线接口的仪器作为I/O接口设备,通过RS-232串口总线与计算机组成虚拟仪器系统目前仍然是虚拟仪器构成方式之一,主要适用于速度较低的测试系统。2.1.6 虚拟仪器的软件结构虚拟仪器技术的核心是软件,其软件基本结构如图2.4所示。用户可以采用各种编程软件来开发自己所需要的应用软件。以美国NI公司的软件产品LabVIEW和LabWindows/CVI为代表的虚拟仪器专用开发平台是当前流行的集成化开发工具。这些软件开发平台提供了强大的仪器软面板设计工具和各种数据处理工具,再加上虚拟仪器硬件厂商提供的各种硬件的驱动程序模块,简化了虚拟仪器的设计工作。随着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开发的模块化、复用化,和各种硬件仪器驱动软件的模块化、标准化,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将变得更加快速、方便。图2.4 虚拟仪器软件结构2.2虚拟仪器的开发软件2.2.1虚拟仪器的开发语言虚拟仪器系统的开发语言有:标准C,Visual C+ ,Visual Basic等通用程序开发语言。但直接由这些语言开发虚拟仪器系统,是有相当难度的。除了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测试系统面板设计外,还要编制大量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底层控制程序。这些工作对于那些不熟悉这方面知识的工程设计人员来说,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样直接影响了系统开发的周期和性能。除了通用程序开发语言以外,还有一些专用的虚拟仪器开发语言和软件,其中有影响的开发软件有:NI公司的LabVIEW,LabWindows/CVI。LabVIEW采用图形化编程方案,是非常实用的开发软件。LabWindows/CVI是为熟悉C语言的开发人员准备的,是在Windows环境下的标准ANSIC开发环境。除此以外还有HP公司的HP-VEE ,HP-TIG开发平台,美国Tektronix公司的Ez-Test ,Tek-TNS平台软件,这些都是国际上公认的优秀的虚拟仪器开发软件平台11。2.2.2 图形化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它广泛地被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实验室所接受,视为一个标准的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软件。LabVIEW集成了与满足GPIB、VXI、RS-232和RS-485协议的硬件及数据采集卡通讯的全部功能。它还内置了便于应用TCP/PI、ActiveX等软件标准的库函数,是一个功能强大且灵活的软件。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建立自己的虚拟仪器,其图形化的界面使得编程及使用过程都更加形象化。传统的文本式编程是一种顺序的设计思路,设计者必须写出执行的语句。而LabVIEW是基于数据流的工作方式,同时是基于图形化的编程,这使得设计者不必掌握大量的编程语言和程序设计技巧便可设计出虚拟仪器系统11。目前,在以PC机为基础的测试和工控软件中,LabVIEW的市场普及率仅次于C+/C语言。LabVIEW具有一系列无与伦比的优点:首先,LabVIEW作为图形化语言编程,采用流程图式的编程,运用的设备图标与科学家、工程师们习惯的大部分图标基本一致,这使得编程过程和思维过程非常相似;同时,LabVIEW提供了丰富的VI库和仪器面板素材库,近600种设备的驱动程序(可扩充)如GPIB设备控制、VXI总线控制、串行口设备控制、以及数据分析、显示和存储;并且LabVIEW还提供了专门用于程序开发的工具箱,使得用户能够设置断点,调试过程中可以使用数据探针和动态执行程序来观察数据的传输过程,更加便于程序的调试。因此,LabVIEW受到越来越多工程师、科学家的普遍青睐。利用LabVIEW ,可产生独立运行的可执行文件,它是一个真正的32编译器。像许多通用的软件一样,LabVIEW提供了Windows、UNIX、Linux、Macintosh OS等多种版本12。2.2.3基于LabVIEW平台的虚拟仪器程序设计所有的LabVIEW应用程序,即虚拟仪器(VI),它包括前面板(Front Panel)、流程图(Block Diagram)以及图标/连结器(Icon/Connector)三部分。1)前面板:前面板是图形用户界面,也就是VI的虚拟仪器面板,这一界面上有用户输入和显示输出两类对象,具体表现有开关、旋钮、图形以及其他控制和显示对象。但并非画出两个控件后程序就可以运行,在前面板后还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流程图。2)流程图:流程图提供VI的图形化源程序。在流程图中对VI编程,以控制和操纵定义在前面板上的输入和输出功能。流程图中包括前面板上的控件连线端子,还有一些前面板上没有,但编程必须有的东西,例如函数、结构和连线等。如果将VI与传统仪器相比较,那么前面板上的控件对应的就是传统仪器上的按钮、显示屏等控件,而流程图上的连线端子相当于传统仪器箱内的硬件电路。在许多情况下,使用VI可以仿真传统仪器,不仅在屏幕上出现一个惟妙惟肖的标准仪器面板,而且其功能也与传统标准仪器相差无几。这种设计思想的优点体现在两方面: 类似流程图的设计思想,很容易被工程人员接受和掌握,特别是那些没有很多程序设计经验的工程人员。 设计的思路和运行过程清晰而且直观。如通过使用数据探针、高亮执行调试等多种方法,程序以较慢的速度运行,使没有执行的代码显示灰色,执行后的代码会高亮显示,同时在线显示数据流线上的数据值,完全跟踪数据流的运行。这为程序的调试和参数的设定带来诸多的方便。3)图标/连接设计:这部分的设计突出体现了虚拟仪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在设计大型自动检测系统时一步完成一个复杂系统的设计是相当有难度的。而在LabVIEW中提供的图标/连接工具正是为实现模块化设计而准备的。设计者可把一个复杂自动检测系统分为多个子系统,每一个都可完成一定的功能。这样设计的优点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把一个复杂自动检测系统分为多个子系统,程序设计思路清晰,给设计者调试程序带来了诸多的方便。同时也对于将来系统的维护提供了便利。 一个复杂自动检测系统分为多个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都是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这样把测试功能细节化,便于实现软件复用,大大节省软件研发周期,提高系统设计的可靠性。 便于实现“测试集成”和虚拟仪器库的思想。同时为实现虚拟仪器设计的灵活性提供了前提。第三章 系统设计理论及硬件平台的实现3.1 PC机虚拟仪器就是用通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代替以往需要硬件电路才能完成的功能,所以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运行的计算机平台的选择至关重要。考虑到数据采集设备通常运行在工业现场,常常有较强的振动、电源干扰和电磁干扰。为了保证记录仪可靠的运行,设计时选定工业计算机。工业计算机采取了抗干扰措施,有利于计算机平台的可靠运行。另一方面的考虑是工业计算机通常具有很多类型的接口有利于功能进一步扩展的需要。推荐配置:处理器:Intel (R) Core (TM)2 Duo CPU E6550 2.33GHz内存:1GB硬盘:160GB显卡:128M3.2 数据采集理论该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概述,传感器,输入信号的分析、调理以及测量系统的选择,下面分别予以说明。3.2.1 数据采集技术概论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是十分显著的。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各种类型信号采集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实际采集时,噪声也可能带来一些麻烦。数据采集时,有一些基本原理要注意,还有更多的实际的问题要解决。假设现在对一个模拟信号x(t)每隔t时间采样一次。时间间隔t被称为采样间隔或者采样周期。它的倒数l/t被称为采样频率,单位是采样数/每秒。t0,t,2t,3t等等,x(t)的数值就被称为采样值。所有x(0),x(t),x(2t)都是采样值。这样信号x(t)可以用一组分散的采样值来表示:x(0),x(t),x(2t),x(3t),x(kt),图3.1显示了一个模拟信号和它采样后的采样值。采样间隔是t,注意,采样点在时域上是离散的。图3.1 模拟信号采样图如果对信号x(t)采集N个采样点,那么x(t)就可以用下面这个数列表示:X=x0,xl,x2,x3,xNl这个数列被称为信号x(t)的数字化显示或者采样显示。这个数列中仅仅用下标变量编制索引,而不含有任何关于采样率(或t)的信息。所以如果只知道该信号的采样值,并不能知道它的采样率,缺少了时间尺度,也不可能知道信号x(t)的频率。根据采样定理,最低采样频率必须是信号频率的两倍。反过来说,如果给定了采样频率,那么能够正确显示信号而不发生畸变的最大频率叫做恩奎斯特频率,它是采样频率的一半。如果信号中包含频率高于奈奎斯特频率的成分,信号将在直流和恩奎斯特频率之间畸变。图3.2和图3.3显示了一个信号分别用合适的采样率和过低的采样率进行采样的结果。图3.2 合适采样率采样波形图3.3 采样率过低采样波形采样率过低的结果是还原的信号的频率看上去与原始信号不同。这种信号畸变叫做混叠。出现的混频偏差是输入信号的频率和最靠近的采样率整数倍的差的绝对值。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在信号被采集(A/D)之前,经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将信号中高于奈奎斯特频率的信号成分滤去。理论上设置采样频率为被采集信号最高频率成分的2倍就够了,但实际上工程中选用5-10倍,有时为了较好地还原波形,甚至更高一些。3.2.2采集系统的一般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描述图 3.4 数据采集结构图图3.4表示了数据采集的结构。在数据采集之前,程序将对采集板卡初始化,板卡上和内存中的Buffer是数据采集存储的中间环节。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是否使用缓冲?是否使用外触发启动、停止或同步一个操作?1)缓冲(Buffers)这里的缓冲指的是PC内存的一个区域(不是数据采集卡上的FIFO缓冲),它用来临时存放数据。例如,你需要采集每秒采集几千个数据,在一秒内显示或图形化所有数据是困难的。但是将采集卡的数据先送到Buffer,你就可以先将它们快速存储起来,稍后再重新找回它们显示或分析。需要注意的是Buffer与采集操作的速度及容量有关。如果你的卡有DMA性能,模拟输入操作就有一个通向计算机内存的高速硬件通道,这就意味着所采集的数据可以直接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不使用Buffer意味着对所采集的每一个数据你都必须及时处理(图形化、分析等)。下列情况需要使用Buffer I/O: 需要采集或产生许多样本,其速率超过了实际显示、存储到硬件,或实时分析的速度。 需要连续采集或产生AC数据(10样本/秒),并且要同时分析或显示某些数据。 采样周期必须准确、均匀地通过数据样本。下列情况可以不使用Buffer I/O: 数据组短小,例如每秒只从两个通道之一采集一个数据点。 需要缩减存储器的开支。2)触发(Triggering)触发涉及初始化、终止或同步采集事件的任何方法。触发器通常是一个数字或模拟信号,其状态可确定动作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音乐作品委托创作合同改编
- 餐饮废油回收合同范本
- 农土租赁合同范本
- 合同范本哪里查真伪
- 购买茶叶协议合同范本
- 抗震配件销售合同范本
- 养殖合作回收合同范本
- 2025装修设计委托合同范本
- 2025成都市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股权质押借款合同模板
- 战略管理学英文课件:14 Leadership and Strategic Change
-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 质性研究方法3-质性研究的编码课件
- 内科学课件:心律失常(二)
- 心理治疗师考试精读与习题
- 加油站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 第十四章 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课件电子教案
- 义务教育(科学)新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 初中数学不等式组初中数学计算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
- 铁路行车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理操作手册
- 小兔子找太阳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