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与王崧舟老师点评栏目:切磋琢磨 作者:邵宏锋 单位:王崧舟工作室 浏览:2931 评论:0 发表于:2008-12-26 20:12: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简单了解课文涉及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感受中国历史上这段屈辱的历史。3、体会周恩来从小立志的高尚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中华不振”的含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周恩来从小立志的高尚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读通课文,认识课文中所有生字、新词。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崛起、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地)、驱使、耀武扬威、指望、撑腰、肇事、修身课、诸生、抱负、铿锵有力、效、欺凌。租界地:从课文的描写中,概括租界地的特点:A、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B、中国人不能去那里,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C、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D、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参考资料:1842年上海,出现第一个租界。到1901年,中国出现了大大小小43个租界,涉及侵略我国的帝国主义国家报刊:英、法、德、俄、奥等列强,在租界里,他们以居住、经商为名,大肆贩毒、走私,甚至侵略我国主权,奴役我国人民。3、简单了解课文涉及的社会、历史背景(1910年),理清课文脉络,完成课后的三个思考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直面“中华不振”1点击大屏幕,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三读课题。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清晰而坚定地读一遍课题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铿锵有力地读一篇课题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在课文当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现在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从搜索反义词入手,引导学生聚焦本课的核心内容。直截了当,直插心脏。不知节省了多少课堂笔墨!大手笔!2连续指名3位学生汇报答案,教师归纳后板书:中华不振。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划一划,一会儿,挑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请同学们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中华不振”。二、以点带面,渐悟“中华不振”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2指名汇报朗读。教师基本不接话头,把时间留给尽量多的学生朗读课文,但被指名的学生不超过5人。设置开放的感悟点,众星拱月般地放手让学生解读“中华不振”。先在横向的铺排上为感悟“中华崛起”蓄势,蓄情形之势、情感之势、情境之势。师;老师在巡视同学们读书的过程当中,发现有一个句子,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把它划了出来。大屏幕出示:“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能怎么样呢?”3指名学生朗读。从若干个感悟点上筛选出一个点来,这是在纵向的开掘上为感悟“中华崛起”蓄势。所有的势,最后都将通过这个点得到蓄积。4指名34位学生说话听了同学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鼓励学生朗读语段。对这个点的感悟,紧紧贯穿以读为本的主线。对于“读”的处理,匠心独具,颇有章法。第一层次,再现情景,读出形象。师:同学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5指名23位学生说话。师:老师深深地理解大家此刻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也许光用文字来形容你们的愤怒与冲动显得太苍白无力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吧!用上你们的感情和你们的表情!6齐声朗读语段。第二层次,身临其境,读出体验。师:读着这段话,看着这样的场面,相信你的脑子里一定会冒出许多许多的问题纠缠着你,困扰着你,是这样吗?你想问什么?7连续指名学生质疑。第三层次,感同身受,读出思考。师:那么多的问题,你们想过答案是什么吗?你想过吗?你呢?你呢?那好,让老师一个一个地来问问你们!8教师指名一位同学再读大屏幕上出示的这一段话,相机插问。生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A教师第一次插问:中国的巡警局给中国人撑腰了吗?师再问(面向全班同学):为什么?(课文中告诉我们答案了吗?)指名学生回答。师接:是的,从伯父的话中,我们得到了这个答案中华不振啊!教师补充板书:啊!生齐读:中华不振啊!生继续读:“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B教师第二次插问:这个轧死了中国人的洋人被惩处了吗?师再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师:是啊,中华不振啊!教师补充板书:!生齐读:“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能怎么样呢?”C教师第三次插问:围观的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了吗? 师(向着全体同学,痛心疾首地):你们说,这到底是为什么?(教师手指板书。)一齐说生齐答:中华不振啊! 教师顺势补充板书:!9配乐江河水教师范读上面段落。一次次的引读,一次次的配乐读,一次次的强化“中华不振”,如汹涌的海潮一浪盖过一浪,又如翻卷的云雾一层压向一层。课堂情势越蓄越强、越蓄越厚,即将到达爆点。师: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群情激愤?可是,你们看看这些围观的“中国人”!他们,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啊?“中华不振啊!”,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三、补充阅读,放眼“中华不振”出示补充材料,教师范读。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挡,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师:“华人与狗不准入内!”你想说什么?连续指名学生作答。教师不接学生话头,让尽量多的学生表达内心的感受。师:同学们,这到底是为什么啊?生齐答:中华不振啊!蓄势之大功告成矣!师:(短暂的沉默)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示意学生取出练习纸,动笔开写)请你把这些想法写下来!课堂情势陡然转向。蓄势到了极点,该是渲泄、倾吐、直抒胸臆的时候了。学生抒写想法。指名汇报,教师即兴点拨、生发。四、回环复读,鼓舞“中华崛起”。师:这一次去了租界以后,周恩来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专横跋扈。他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洋人,竟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听见魏校长在修身课上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恍然大悟,听到魏校长点他的名字,于是,他站了起来读指名读: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请你读指名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你读!你读请你们小组读!请你们站了起来(面向全体学生)!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请你们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下课!学生的写话和诵读,其情之切,其思之广,其悟之深,其心之真,可谓水到渠成。附板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啊 ! ! !总评:1、这堂课,在整体构架上,采用了“蓄势倾诉”的板块链接。这样的构架,其创意和优势是十分明显的。第一,由蓄势而倾诉,逻辑地内含了文本的总体思路和学生的心理思路。这样,文路、学路、课路,就自然地整合在一起了。第二,先蓄势,后倾诉,板块清晰,框架开阔,为课堂上“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对话平台,学生学得开放、学得自主、学得积极,教师则在点拨、点化、点染、点题上狠下功夫。第三,从蓄势到倾诉,着眼于学生的情感。所蓄之势,乃学生的情感之势;所诉之辞,乃学生的情感之声。这一课,其生命、其精神乃在“情感”。这样一种构架,正是情感教育的有效线索。2、这堂课,在“读”的设计上,采用了“集中层叠”的课堂策略。所谓“集中”,是指语言材料的单一和凝聚;所谓“层叠”,是指朗读感悟的回环和推进。本课的语言材料,锁定在那个妇女被洋人欺侮的四句话上。之所以锁定这个语段,意图有三:这个语段全息了“中华不振”的内涵,可以起到窥斑见豹的作用,此其一也;这个语段有着生动的形象和情节,极易激活学生的情思,此其二也;这个语段节奏鲜明、语势畅达,适合朗读传情,此其三也。对这个语段的层叠处理,体现了三个层级,即:再现情景,读出形象;身临其境,读出体验;感同身受,读出思考。3、这堂课,在“情”的激活和蓄积上,采用了“对比回环”的创生机制。首先,这堂课将“中华不振”的郁闷、愤慨和“中华崛起”的渴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构建高效的园艺师考试复习法试题及答案
- 玻璃道安全测试题及答案
- 科学备考福建事业单位考试之路试题及答案
- 系统分析师高效备考策略试题及答案
- 以实践为导向的2024年农艺师考试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艺师考试常见难题与有效复习方法试题及答案
- 招聘辅导员考试中的基本素养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福建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关系与沟通技巧分享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郯城县七年级生物下册 4.4.2 血管教学设计3 (新版)新人教版
- 农艺师知识更新计划试题及答案
-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表
- 《新媒体运营》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学校食堂餐厨具操作规程
- DB32T 3916-2020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 原厂授权书及售后服务承诺函【模板】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 工程经济学武献华第5版答案
-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及答案定稿
- 房地产销售部(售楼部)员工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