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饶氏关於饶宗颐祖籍的有力考证_第1页
松口饶氏关於饶宗颐祖籍的有力考证_第2页
松口饶氏关於饶宗颐祖籍的有力考证_第3页
松口饶氏关於饶宗颐祖籍的有力考证_第4页
松口饶氏关於饶宗颐祖籍的有力考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松口饶氏关於饶宗颐祖籍的有力考证 根据饶宗颐先生之父饶锷先生 1921 年所编修的 潮安饶氏家谱 其世系本来就是出自梅县松口的元贞公 因此 饶先生认其祖籍为松口 一点错也没有 至於松口元贞公来 源 饶熙龙和饶达昌两位先生已经考证 元贞公乃福建汀州推官饶 济宇公的第二子念二郎 与迁於大埔的四郎公是兄弟关系 宋元之 际 念二郎自汀州迁至松口 再播迁各地 饶宗颐先生所属的潮安 饶氏 便是其中的一支 详下文 梅县松口铜琶村饶氏始祖考证 饶熙龙 饶达昌 族谱主要是记载本氏的祖脉源流 为后裔寻根问祖作依据 然而 修谱者往往是经过几代 乃至十几代的人 所得的资料往往是口传 或部分笔录 年复一年后 支派繁多 爱理还乱 尤其若遇上名讳 相同者 难免张冠李戴 混淆祖源 这样一经成谱册 便成为谬误 的依据 使后人模糊其祖源 梅县松口铜琶村饶氏始祖念二郎元贞 公之所以长期被误谱 就是一例 松口铜琶村饶氏始祖念二郎 讳奇 号元贞 大埔茶阳的始祖念四 郎 讳明 念二郎的四弟 的第四代孙有兄弟三人 长为元利 次 为元亨 三为元贞 其中元贞因兵乱不知迁往何处 光绪二十二年 大埔修饶氏族谱时 只得在元贞公谱中注明 迁移失稽 字样 后来 人们发现松口铜琶饶氏始祖也叫 元贞 于是便把两个 元贞 混为一 谈 修谱人张冠李戴地把松口铜琶饶氏始祖二郎元贞写成大埔茶阳 四郎公第四代的元贞 以讹传讹 松口铜琶念二郎元贞世系便多被 误谱 尤其是 梅县地方志编委办一九九五年四月 出版 由曾海丰先 生主编的 梅县客家姓氏源流 一书中 第一集 第 150 面第六行 所记载的 饶氏 大埔四世元贞 于明嘉靖四十四年 1565 年 由大埔迁至松口铜琶开基 这本书一记载 更具权威性 为谬误提供 更有力的 依据 我们认为有必要考证 使后人能正本清源 我们从下面几方面加以考证 一 据松口铜琶村现存老族谱 饶氏宗支根源图 中记载 十九世汀州公生四子 一郎 二郎 三郎 四郎 其中 一郎公 讳素 派在宁都移武平 二郎公 讳奇 号元贞 由宁都迁上杭 复迁程乡金盘里为始祖 三郎公迁居龙岩 四郎公 讳明 迁汀之 八角楼 后开基大埔神泉 宗支图 中记载的 十九世汀州公 是饶氏 江西太始祖元亮公所传的世系 汀州公 有四子 一郎 二郎 三 郎 四郎 程乡即今梅县 松口铜琶村旧称 金盘 旧时村中有一 座 金盘宫 民国初期改建 铜琶学校 当时 金盘宫 内使用的大钟 至今仍在本村 元魁塔 下的 财神宫 内使用 四郎公 讳明 迁汀 之八角楼 后开基大埔神泉 汀即 汀州 神泉 即今大埔茶阳 可见 松口铜琶饶氏始祖二郎公并非大埔四郎公的四世孙 元贞 而是四郎公亲兄弟 二 从年代上推算 梅县客家姓氏源流 以下简称 源流 书中记载迁人铜琶村的时间为 明嘉靖四十四年 1565 年 这年代 距今 430 年左右 然而 铜琶村饶氏开基后传至今已二十五世 在 这 430 年中要传二十五代人 每代只隔 17 年是不可能的 据史学 家考证推算 我国民系大约以 27 5 年为一代 以此推算 二郎公来 铜琶村开基至今已有 690 多年 也就是在元末世乱时由上杭复迁松 口铜琶村的 可见 源流 书中所记载的二郎公迁人铜琶的时间是 不准的 三 我们曾拜访过为 源流 提供相关资料的饶蔼基先生 梅县松 口车田村人 退休教师 经多方考证 他的观点最后跟我们一致 他拿出 潮安饶氏家谱 来查考 该谱是民国九年潮安饶氏十八世 宝漩公所编 据该谱记载 大埔四郎公第四代孙有兄弟三人 长 名 元亨 次名 元利 三名 元贞 元贞号为 二郎 仅此排行与 别号就不相符 元贞 既是排行第三 何称 二郎 足以使人极大的 疑问 而铜琶村饶氏历代裔孙均称始祖为 念二郎 讳奇 号元贞 古文 二十 可写为 廿 读作 念 隐含着 念二郎 是江西太始祖元亮 公派生的第二十世孙 是十九世汀州公四个儿子中的第二子 跟大 埔的念四郎是亲兄弟 由于人们的误传 修谱人也难免以讹传讹 主编 潮安饶氏家谱 的饶宝 31 公在该家谱的 丛录 文中也这么写道 大埔谱世以国宝公 派下有子三人 长曰元亨 下注无嗣 次日元利 即埔人所称绍兴 公也 三日元贞 下注 迁移失稽 考松口旧谱始祖名元贞 是 埔谱所云 迁移失稽 之元贞 即本宗之始祖 固与埔人同一宗派 而皆出于四郎者也 无独有偶 1998 年由饶宠源先生出版的 丰 顺县马图饶氏族谱 关于 元贞公考究 文中第 13 面也这样定论 据 大埔世系于三世祖国宝公派下有三子 长子元亨 按 原谱注无嗣 次子元利即大埔所称绍兴公 三子元贞 按 原谱注 迁移失稽 我始祖元贞公正是大埔 迁移失稽 者 像这样想象性的判断往往 是误谱的因素 四 据查考 现大埔茶阳四郎公后裔传至 26 世 比二郎公多一代 作为旺族的大埔饶氏兄弟间相差一代合乎情理 但 如果说二郎元 贞是四郎公第四代孙 加上松口铜琶村开基后传 25 代共 29 代 形 成曾孙的世数飞跃赶上并超过其曾祖父的世数 便不大合情理 所 以二郎元贞与四郎公只能说是兄弟辈 而不是四郎公的曾孙 五 旧时有重于联宗祭祖的风气 但铜琶村历代老人皆未曾听说过 到大埔祭四郎公始祖的事 只有素传 念二郎与武平的念一郎 龙岩 的念三郎 大埔的念四郎是亲兄弟 念二郎公是由福建上杭迁来 的 说法 六 关于大埔 迁移失稽 的四世元贞公 已查考清楚 那位元贞公 当时因避战乱 已迁移在远离大埔的山区 广东连平县破头李坑村 由于山高路远 旧时交通 通讯不便 无人知晓是不奇怪的 我们 在 2001 年 3 月上旬组织了梅县松口铜琶 丰顺马图二地饶氏考查 组一行 5 人到该地亲临查考 据该村下饶屋饶天荣先生家存上祖手 抄的族谱记载 原文 尝思家有族谱 犹水之有源 为后裔者不 可不讲 如余祖公 号日明 讳念四郎 生一子名 仕泰 而仕泰 生一子名国宝 而国宝生三子焉 长曰元亨 居于龙川 出没无考 次日元利 与四郎公仍居翻州大埔 人文鹊起 科甲蝉联 三日元 贞 讳万三郎 迁居于连平银梅 即今破头镇 编者注 李坑而传 所以居此者 因视山川秀气 柴水便宜 遂卜筑焉 后生讲三郎 讲三郎连生二子 长曰定承 次日定广 迄今十有余世 颇称庶富 然而世远年湮 若不编修族谱 昭穆不分 是以由大埔脉编辑次序 将始祖发迹逐一注明 稗后世阅之者 一目了然祖宗世系 知所始 终 是为引 原谱辈序字 万兴福智光 茂发自成方 辅国文章显 承家经济长 其也逢步达 有仕大名扬 金朝应鸿吉 魁元兰桂香 该抄本还有由江西太始祖元亮公以下至二十世四郎公的二十代各世 考姚名讳 还记载大埔四郎公祠堂的坐落方位 建筑结构 厅堂 天井 大门 照墙的尺寸等 都记得极为详细 可见大埔四世元贞 公嘱后裔要有念本思源之心 我们还参观了广东连平破头李坑的饶氏宗祠 该祠建造为上 中 下三堂 上堂神位上的主牌是原建祠时的木刻大神牌 仿宋体突字 刻印 虽经几百年字迹还很清楚 竖写 元亮批吴氏一脉祖四郎批 张 戴氏 开建基祖万三郎姚黄 张氏 祖定承批刘氏 定广姚赖 氏历代祖批之神位 连平县破头镇李坑村饶氏始祖元贞公的查考 无疑为正本清源提供 了有力的证据 给 大埔茶阳饶氏族谱 中 迁移失稽 的第四代祖 元贞公圆满的交代 还松口铜琶饶氏始祖念二郎元贞公与大埔念四 郎公为同胞兄弟的真实身份 为相关的误谱记载澄清了祖源 因此 我们认为 梅县客家姓氏源流 梅县地方志办公室编 一 书所载的铜琶村饶氏始祖二郎元贞公是大埔四郎公第四代孙的内容 包括原查考的潮安饶氏族谱和 1998 年编写的马图饶氏族谱的祖源 都是有误的 同时 该书 150 面第二段所记的江西太始祖元亮公先 后来梅的裔系应改为有六支派 除 源流 中记载的五支派外 还 应另有一支派 念二郎元贞公 由福建上杭直接迁至梅县松口铜琶开 基的 念二郎元贞公在松口铜琶村开基后 繁衍生息 守寨拓疆 有朱 何两位婆太 生五子 元贞公自带长子治谋公等四兄弟先到梅县西 阳新田开基 后三世长子迁丰顺马图等地开拓 留下幼子乐隐公与 朱 何婆太守寨 乐隐公生二子 仲荣 仲华 长子仲荣在本村 荔 香园 开基后八世立汤公迁大埔三河坝为始祖 在铜琶的六世祖邦宪 公迁至松口泅坑 即今石盘村 开基 十二世祖仕保公由石盘迁至 潮安开基 同时 各地后裔有很多又迁到海内外各地 现在后裔繁 衍 仅丰顺马图村就有饶氏三千多人口 各地饶氏后裔人文蔚起 据不完全统计 在松口铜琶村饶氏清代曾 出 父子三进士 该村十七世饶启麟先生是原国民党空军中将 石 盘村十七世饶辅庭先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在该村建有 饶辅 庭烈士纪念碑 梅州城区的 辅庭路 就是纪念他的 潮安饶氏有 十 五世协华公清道光年间授 国子监太学生 晋封 朝议大夫 其夫人 吴氏晋赠 太恭人 协龙公 浩赠 朝议大夫 夫人刘氏 浩赠 太 恭人 协光公 小名 应春 咸丰元年中举人 加内阁中书 著 有 东樵诗集 数卷留世 十六世良询公 号少泉 初救授 儒 林郎 后浩授 奉政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