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立台湾大学 会计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指导教授:李书行博士 我国 计公司之关键成功因素探讨 研究生: 锺文凯 撰 中华民国九十一年十二月我国 计公司之 关键成功因素探讨 本论文系提交国立台湾大学 会计学研究所作为完成 会计学硕士学位所需条件之一部分 研究生: 锺文凯 撰 中华民国九十一年十二月 I 谢 辞 谨将此篇论文献给我最挚爱的家人。 本文得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首先要感谢李书行老师的指导,没有李老师的引导及督促,这篇论文的完成仍然是遥遥无 期,口试时承蒙林世铭老师及陈明进老师的谆谆指教,让我有机会进一步提升论文的品质,在此也一并致谢。 回到台大读书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如今能够在我离开校门十二年后得以顺利完成,甚感喜悦及满足。整个过程足以让我回味半生,咀嚼再三。在漫长四十二个月里,工作的更迭使得进修的过程倍为艰辛,感谢我历任工作的老板们,包括新竹货运的陈副总经理荣泉先生、华特电子前董事长陈森鸿先生、前总经理卢文正先生、副董事长黄志成先生、利弘科技前总经理陈启宇先生,以及迅杰科技董事长黄鋕铭先生与总经理翁佳祥先生等人的宽容与协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 学业并兼顾工作。二三年初,得以同时完成论文口试及迅杰科技上柜审议,对我而言是一大挑战,最后完美的结果也值得浮一大白。 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黄董事长、翁总经理与连襟徐爵民先生不断提供宝贵的意见,连襟陈建源先生,学妹徐玮霙以及富邦徐梦霞等人替我引介受访者与所有受访者所给予的协助,还有大弟丰企在统计上的积极援助以及堂弟典晏协助在台北搜集资料,让我可以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完成论文的撰写,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感谢我的妻子与父母。佩洵的出生,正值一九九九年暑期班的开始,随着孩子的成长,学业也渐次完 成,这种喜悦莫可言喻。没有凯青在这段时间辛苦的持家及照顾小孩,我的学业不可能完成。我俩一路携手走来,夫妻间不变的至爱及二个可爱的小孩一直是督促我向上的动力。如果这篇论文能够得到一些赞誉,所有的荣耀将与他们分享。 锺 文 凯 谨识 二三年元月十九日 于竹南家中 文摘要 本研究透过实地访谈方式,向业界及研究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目的在探讨我国 计公司过去及未来的关键成功因素,并针对二项命题进行研究。整个研究过程中,共搜集三十一份 问卷资料,包括二十一份由 计公司经营者所回答,十份由研究机构所回答。 藉由产业分析及现象观察,探讨我国 计产业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并依据问卷及访谈结果归纳出过去之关键成功因素为产品发展方向正确、具备满足顾客需要的设计能力、良好的客户服务 /技术服务、完整而有效率的技术团队、具备技术整合的能力及台湾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未来的关键成功因素为产品发展方向正确、具备满足顾客需要的设计能力、具备技术整合的能力、拥有具经营能力的管理人才,及公平的奖酬制度、良好的企业文化与技术专利及 命题部分则 利用问卷调查结果以 t 检定及 检定进行测试,发现命题一 的研究结果为,除了产品策略的执行外, 计公司的 管理 /组织 亦为左右过去成功关键的主要因素。而在未来的经营上,产品策略的执行与 研发 /技术、 管理 /组织及产业等三个构面亦同等重要。命题二的研究结果为, 我国 计公司在过去的 产品 /行销、管理 /组织及 产业等三个构面的关键成功因素,将 机会延续、转移或复制于未来的经营;而研发 /技术及 财务 /公司治理则否。 最后,本研究依据访谈过程提出三项建议。 V C i, 002 of is to s IC in in an s IC by s IC of as to of to a to s IC in We VI as to of to to a up a to s IC 文目次 项 目 页次 谢辞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动机 1 第二节 研究目的 2 第三节 论文架构概述 3 第四节 研究限制 3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关键成功因素之定义 5 第二节 寻找关键成功因素的方法 6 第三节 探讨我国积体电路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及竞争优势之相关文献 8 第四节 业界现象之重要观察 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架构 11 第二节 研究流程 12 第三节 研究 方法的选择 13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资料搜集 13 第五节 问卷内容 14 第六节 料分析方法 17 目 页次 第四章 我国 计产业概述 第一节 我国 18 第二节 我国 23 第三节 人力移动轨迹及 25 第四节 产业之各种发展趋势 26 第五节 产业推背图:台湾前十大 28 第六节 生存之道:削价、购并、分割与诉讼 29 第七节 本章总结 38 第五章研究与分析 第一节 资料分析 40 第二节 命题分析与发展 51 第三节 问卷及访谈纪录之归纳与分析 58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总结 61 第二节 后续建议 62 附录一:问卷 64 附录二 - 我国 计业人才 流动及企业族谱 69 附录三 访谈记录 72 参考文献 91 目录 项 目 页次 表 3 15 表 3视未来关键成功因素汇总 . 16 表 4国 业产值 20 表 4001 年我国 计业产品型态 . 21 表 4国 计公司成立时间及产品属性 23 表 42001 年台湾前 十大 计公司排名 . 29 表 4001 年以来 计业诉讼事件一览表 31 表 4年来国内 计公司合并一览表 35 表 4年国内 计公司分割一览表 . 37 表 5卷统计结果 . 40 表 5部样本及各群组对 计公司过去策略方向之看法汇总 44 表 5国 计公司之关键成功因素 46 表 5构面在过去及未来关键成功因素之平均数 . 52 表 5构面在过去及未来关键成功因素之平均数:调整后 . 52 表 5去关键成功因素之 检定结果 53 表 5来关键成功因素之 检定结果 53 表 5键成功因素 过去与未来之检定结果 56 表 5谈对象及其企业与主要产品 58 表 5谈记录汇总与 问卷调查结果之比较 60 X 图目录 项 目 页次 图 3研究架构 11 图 3研究流程图 12 图 4导体工业分工体系关联图 . 22 附录二 - 我国 计业人才流动及企业族谱 . 69 - 1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动机 半导体产业不仅是目前台湾发展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也是少数台湾能立足国际,迈向 21 世纪的重要产业。根据 (表一 )工研院经贸中心资料显示,目前台湾半导体产值于 2001 年居世界第四大,仅次于美、日、韩。 计业位处整体 业的最上游,主要靠自行研发或接受客户委托来设计研发推出新产品,属于技术 及智慧密集产业,其平均每位员工产值、资本周转率以及资本报酬率等在业环节中均属较高者。拜国内晶圆代工、封装和测试等下游产业就近支援之赐,再加上在高资本报酬率及高员工单位产值的诱因下,吸引大量资金投入,使得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之第二大 计业集散地。 依据工研院经资中心的统计,截至 2002 年 3 月为止,我国 括外资及本国籍公司)共计有 180 家,而非官方的统计资料,截至 2002 年 12 月为止,我国 计公司已超过 300 家。由前述数据显示,国内厂商仍不断透过投注资金、分割或合并等方式,将资源投入此 一产业。 2002 年以来,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丕变,在技术进展快速的环境中,过去赖以成功之关键因素是否依然存在?而令其持续保持领先的关键成功因素又为何?但对于基础尚未稳固的 计公司而言,其应具备的关键成功因素为何?研究 - 2 - 者本身即服务国内某 计公司,亦希望藉由对于此一课题的研究找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故引起本研究的动机。 第二节 研究目的 本研究尝试藉由探讨我国 计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来厘清产业中个别公司的背景,及其所采行的策略及其执行、调整过程与结果。并藉由对于个案公司的观察与访谈,找出成功企业的共通处 ,以做为未来经营的参考。 在设定研究主题之前,在此先要对于成功的 计公司下定义,以作为后续研究的依据。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二个问题: 一、 计公司的产品策略的执行结果是否为左右成功关键的主要因素? 二、 就目前的经营环境及未来发展趋势而言, 计公司过去的关键成功因素是否无法延续、转移或复制,以保证企业未来的竞争力与成功经营? 针对第一个主题,研究之主要目的在于观察 计公司的产品发展历程对其企业阶段性经营结果的影响,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在第二个主题中,研究的主要目的,系讨论关键成功因素的延续、移 转与复制的可能性。 - 3 - 第三节 论文架构概述 本研究共分为五章,各章之内容分别摘要如下: 第一章 绪论 :研究动机、研究目的及研究主题与研究限制。 第二章 文献探讨:由回顾关键成功因素之定义等文献,寻找各家有关寻找关键成功因素的方法,以协助本研究形成研究过程与方法;并透过探讨我国积体电路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及竞争优势,以及产业现象之重要观察之相关文献,协助本研究判定与解释关键成功因素。 第三章 本章主要提出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并说明研究对象及研究流程。 第四章 本章旨在概略说明我国 计产业发展沿革及现况,并汇总产业观察之结果。 第五章 本章旨在分析研究结果与访谈记录,对我国 计公司之关键成功因素作一综合判断。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四节 研究限制 一、受到时间及研究方法的限制,本研究所包含的样本厂商数目不多,且样本厂商所专长之技术领域或专注之市场亦不尽相同,仅能达成一般性的结论。若能就样本厂商之产品市场予以区分,其研究结果将更能被广泛的认同。 - 4 - 二、在本研究中,将初创公司与已然经营有成之上市及上柜公司放在同一个比较基础,似乎并不公平。但若着眼于技术的快速演进,初创公司亦有机会因某项产品或某项技术的领先而在 财务绩效领先现有的领导者。同时,以位处于每一发展阶段的 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有助于了解整个产业发展的脉络。毕竟像 计这样一个技术变动快速的产业,本就需要具有创业精神的创业家积极投入。 三、由于各家公司之产品、涉及之市场、技术发展历程及经营团队专长均有所不同,对于问卷的各问项均有不同的解读。本研究认为,关键成功因素本就是主观的认定,仅能对于整体调查结果进行一般的解释,而无法针对各家公司的说法予以个别说明。 四、本研究因受限于研究者之学经历背景,无法对于 术提供进一步的探讨,故可能在研究过程与结果 中忽略 术发展对于个别公司在形成关键成功因素的过程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但已尽量利用问卷问项及访谈问题弥补此一缺憾。 - 5 - 第二章 文献探讨 本章将针对于关键成功因素,以及 业与 计公司成功关键因素的探讨之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整理与回顾,并利用文献探讨推导后续之研究方法。 第一节 关键成功因素之定义 关键成功因素( 为 企业竞争成功的必要条件,公司经营团队实有必要针对此必要条件随时 监控及评估其是否改变。而了解产业或企业个别的关键成功因素亦有助于经营者形成策略。 988、 1994)认为关键成功因素系指企业为了成功或生存竞争所需具备的竞争性技能或资产;成功的企业通常必须具备数项、且擅长于每一项关键成功因素。同时,企业不仅要辨识目前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并且必须预测什么是在未来可能的关键成功因素。同时, 出,关键成功因素有二种型态,一是策略的必要性,一是策略的强势性。前者系指策略成功的必要条件,亦即拥有此项关键成功因素并不一定能够建构竞争优势,但缺之则不可。后者系指 企业拥有此项关键成功因素,且表现优于竞争者,而因之建构企业之竞争优势。 1979)认为所谓关键成功因素系指一组能力的组合。任何企业在某些关键领域( 须做得好,才能在竞争的绩效上有成功的表现。所谓的关键领域即为关键成功因素。 - 6 - 984)则认为关键成功因素是一些特性(如价格优势)、情况(如资本结构)或变数,若得以适当支持、维持或管理时,即可对企业在特定产业竞争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大前研一( 1985)则提出 营策略的看法 ,关键成功因素乃策略家寻找策略优势的四条途径之一。渠称之为,亦即透过确认本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再将企业的资源集中投入得以取得竞争优势的特定领域中。 第二节 寻找关键成功因素的方法 1979)认为在寻找与确认关键成功因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管理阶层决定其要注意的焦点,并确保其持续注意;同时可以清楚辨识企业所必要搜集的资讯,避免浪费资源。 大前研一( 1985)认为,要确认关键成功因素可以采用解剖市场法及比较法。前者系将整个市场分为产品及市场两个构面,并确认每个区隔市场及其策略重要性,再 就关键性区隔市场发展产品 市场策略,最后就公司可用资源来决定每一个区隔市场的投入资源优先顺序;后者则找出成功公司与失败公司的不同处,然后分析两者之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所在。 984)提出由总体环境、产业及企业个体等三个构面寻找关键成功因素的七种方法,包括环境分析、产业结构分析、产业 /专家分析、竞争分析、该产业 - 7 - 领导厂商分析、企业个体分析及突发事件分析等。 985)认为可藉由以下步骤找出企业之关键成功因素: (1) 确认该产业与竞争有关 之因素。 (2) 每一个因素依相对重要程度予以权数。 (3) 就该产业之竞争程度予以评分。 (4) 计算每一因素之加权分数。 (5) 核对每一因素与实际情形,以比较其优先顺序是否于实际情形相符。 .( 1989)在研究成熟工业产品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时,以问卷由产业专家将关键成功因素作一排列,找出每个产业最重要的一组关键成功因素,并进一步由另一组完全不同的产业专家针对各公司在这一组关键成功因素的表现情形加以评估,以研究若公司的优势在所属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上表现良好是否有较佳之财务绩效。结果发现以实证方式找出 来的关键成功因素与产业专家所认知的关键成功因素有高度相关,且在关键成功因素上表现良好的公司其经营绩效亦较佳。 - 8 - 第三节 探讨我国积体电路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及竞争优势之相关文献 吴青松( 1993 年)以 1987 年至 1990 年间我国电子资讯产业高阶主管为对象,针对因国际及国内经营及产业环境之变化,而对该产业未来关键成功因素之主观看法进行调查,发现可归纳出六项因素,包括行销与产品创新能力、设计与制程创新能力、量产能力、产品线完整能力、服务支援能力,成本效率能力。 蔡明介、林宏文( 2001 年)认为, 计公司要成 功,必须具备四项致胜因素: (一) 产品:一家好的 计公司,一定是能持续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公司。 (二) 以领先竞争者的优异的人才及技术,建立差异化的产品及技术,才能建立难以取代的竞争力。此即其所谓之以上驷对下驷。 (三) 重视产品开发的流程管理:蔡明介认为 计公司的强弱与产品管理的能力有直接关系,随着竞争趋于剧烈,产品管理的复杂度将越来越高。同时当 计公司由聚焦的策略走向多元分散的产品现实,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包括游戏规则及竞争者的改变,产品管理的方式亦将随之调整。 (四) 80/20 竞争法则:系指百分之八十的市场将为百分之 二十的 - 9 - 竞争者所占有,所以领先者将占据大部分的市场。如果 根本无法发挥影响力,亦即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及竞争。 杨丁元、陈惠玲( 1996 年)认为,台湾早期 业的成功因素,除了一般公认的三项原因,亦即政府的决心及奖励措施、研究单位与学校的支援,以及创业精神外,尚包括最初投入发展时所采行的坚持建立产业技术、培育商品化经验、实践附加价值炼分工、持续进行研发活动、衍生旗舰公司、创造企业密集度及选择阶段性的目标市场等策略。而 1999 年)以钻石理论研究台湾的 业,影响 造最巨的因素包括技术人力、电力供应及水源,另二项关键因素则为设备制造厂的技术性支援及政府对于策略性产业的规划及科学园区的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获取技术、取得资本、形成策略联盟均为 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第四节 业界现象之重要观察 蔡明介( 2000 年)认为, 计业是以设计应用产品为主,但因产品主流不断演变,厂商如果随着市场的转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会很快得被市场淘汰。蔡明介观察美国 计公司的演变,发现市场的领导者随着主流产品的变化不断在改变。从晶片组到绘图晶片,再到通讯晶片,每一次的产品世代演进都出现新的领导者, - 10 - 就如同拳击场上,拳王不断换人,而且每个拳王维持宝座的时间都不长。由 计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的领导者仍集中于个人电脑领域,如 绘图晶片,近年来则为 通讯晶片,曾经各领风骚的包括 C&T、 盛、 厂商。故将之称为一代拳王现象,用以描绘 计公司的技术竞争及消长。 蔡明介( 2001 年)认为年营业额十亿美元是 计业很难跨越的天险,即使一度达 到此一规模,也很难维持长久。蔡明介认为此一天险与市场规模有关,大部分的公司靠单一产品起家,除非产品市场的规模够大。但一个够大规模的市场,又往往吸引其他竞争者加入,价格竞争及瓜分市场的结果,使得市场中无任何一家厂商可以达到此一规模。 蔡明介( 2002 年)认为,未来整个半导体业将会因深次微米技术进入障碍过高、 晶片趋势以及 12 吋晶圆厂建厂的超高成本,迫使无力投资 12 吋晶圆厂的 者转型为 计公司,全球 本及人力资源等进入障碍将越来越高,预期一线与大型设计公司未来在其产品 领域中,将先行占到一定的竞争优势,且短期间难以有效超越,已逐步出现大者恒大的趋势,未来 者支配市场的现象。 - 11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提出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并说明研究对象及研究流程。 第一节 研究架构 根据第二章文献探讨所整理的观念架构,并综合个人于实务界之经验,提出本研究之架构,如图 3先将就我国 业及 计产业的滥觞及过去发展历程作一说明,并阐述产业现况,以归纳出整体产业特性,并描述未来发展方向。接着进行相关厂商与专家的访谈,并分析及整合各公司过去与未来之 关键成功因素,最后,将针对我国 计公司提出本研究之结论与相关之建议。 我国 计产业过去发展与现况 我国 计产业特性 计产业发展趋势 产 业 分 析 关 键 成 功 因 素 分 析 与 探 讨 建 议 与 结 论 图 3研究架构 - 12 - 第二节 研究流程 :如图 3示。 图 3 研究流程图 确立研究主题 文献探讨 建立研究架构 厂商及专家访谈、资料搜集与整理 统计与分析 结论与建议 - 13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针对研究主题 我国 计公司关键成功因素之探讨,为求完备,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行。本研究先行设计完整之问卷,以实地访谈或电话访谈方式完成问卷,由问卷之调查结果采统计检定找出与该产业所属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并尝试藉由与个案访谈的方式,配合问卷调查之结果,必要时搜集之相关之次级资 料,加以归纳、分析。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资料搜集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系以依我国公司法设立之 计公司主要研究对象。在此所称之 计公司系指我国资金为主,且无晶圆厂之设计公司为主。外国资本投资之 计公司及政府研究机构之设计机构均不属本研究之采样对象。以工研院经资中心 2002 年 3 月之资料显示,我国 80 家。 二、资料搜集: 本研究所搜集之资料为次级资料。有关公司基本资料系以问卷或访谈调查所得为主,公开资料为辅。资料搜集方式是先以电话确定受访者之意愿,再以电子邮件形式 传送问卷至受访者处,并依受访者意愿进行访谈或径自取得问卷回函。受访对象均系国内 计公司 高阶主管,相关研究机构如工研院电子所与 - 14 - 经资中心主管及研究人员,以及金融投资业从事 计业投资决策及研究人员,包括创业投资业及证券投资界 阶主管与研究人员等。 第五节 问卷内容 本研究之问卷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受访公司及受访者之基本资料,包括公司名称、成立时间、最近三年营收、利润率及盈余情形、主要产品,以及受访者之职称与学经历等。第二部份则为关键成功因素的探讨,包括 讨, 及 研究依照研究发展、生产、行销、财务及企业组织文化、奖惩制度及公司治理等层面,发展出 29 项问项。此类问题系综合各类文献归纳而得。第三部份则希望 计公司之受访者具体描述受访公司之核心能力及核心技术,并调查员工人数及研发人员人数及其组成。 在李克特尺度衡量中, 5 代表绝对重要, 4 代表颇为重要,3 代表普通重要, 2 代表不大重要, 1 代表绝不重要。 为了分析方便起见,兹 将各问项依据企业经营构面予以分类。在此将企业经营构面概略分为产业、研发、产品 /行销、管理 /组织及财务 /公司治理等五项。其中有部分问项之内涵可同时归类于不同构面明确 - 15 - 归类,请详表 3 3 表 3视过去关键成功因素汇总 经营构面 问项 产业 业群聚效应 略联盟发挥综效 切的晶圆代工服务 近市场 研发 /技术 行研发关键技术 术整合的能力 中投入研发资源 足顾客需要的设计能力 先的设计能力 利技术及 整而有效率的技术团队 产品 /行销 品发展方向正确 术整合的能力 对最低的生产成本 当的定价策略 对最高的品质 出新产品的能力 品企画能力 整产品线 好的客户服务 /技术服务 整的销售通路 创品牌 管理 /组织 好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经营能力的管理人才 好的奖酬制度 好的 企业文化 财务 /公司治理 东阵容完整 全的财务结构 - 16 - 经营构面 问项 工持股比例高 营阶层的品格 表 3视未来关键成功因素汇总 经营构面 问项 产业 略联盟 切的晶圆代工服务 近市场 研发 /技术 行研发关键技术 速取得下一代技术 术整合的能力 中投入研发资源 足顾客需要的设计能力 出新产品的能力 先的设计能力 利技术及 整而有效率的技术团队 产品 /行销 品发展方向正确 术整合的能力 出新产品的能力 品创新 /企画能力 整产品线 好的客户服务 /技术服务 整的销售通路 创品牌 管理 /组织 好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经营能力的管理人才 好的奖酬制度 好的企业文化 财务 /公司治理 进新股东 全的财务结构 工持股比例高 营阶层的品格 - 17 - 第六节 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之主要资料分析方法包括: 一、叙述性统计分析:对于个别变数采用叙述性统计的方法,求出各个变数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数等,作为分析之基础。 二、因素分析:全部样本利用 F 检定及 T 检定检视各项构面之假设是否有显著差异,而公司与专业机构间之问卷结果因分群后样本数较小,则利用 Z 检定予以测试。 三、归纳法。 - 18 - 第四章 我国 计产业概述及发展现况 第一节 我国 业介绍 我国自一九六年代起正式投入积体电路产业的研究发展。最初的研究活动是以学界为主力。到了一九七 年代,政府体会到电子产业对于民生工业及国防用途之重要性,决心投入资源以发展积体电路的产业。为节省技术研发及量产的时间,遂有向美国 司移转积体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计画。此即为我国 业发展的滥觞。 一九七四年,经济部所属之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成立电子工业研究发展中心,做为积体电路发展计画的主要机构。而政府亦在旅美学人所主导的电子技术顾问委员会( 协助下,择定以金属氧化互补半导体技术( 引进重点,选择 过六个月的时间在工研院内兴建第一座示范工厂。 在示范工厂建立之后,电子所亦展开商品化的过程。最早商品化的产品包括电子表等相关产品。同时为了避免外界与民争利的批评,将示范工厂独立,此即联华电子及台积电成立之滥觞。而联华电子应具备 计及制造的能力,为我国最早之 商。 一九八年代可说是我国 计产业发仞之时。早期我国 计业者均由消费性电子 场为切入点。直到一九九年代,由于全球 业的蓬勃成长,台湾厂商在 周边产品制造方面已经 - 19 - 占有重要地位,扮演关键零组件供应商的 计公司也随之成长。崭露头角的厂商均为能设计及生产相关零组件的公司,包括供应 威盛、硅统及扬智,生产网路晶片的瑞昱、提供记忆体的宇庆、钰创、台晶,以及周边设备控制晶片的伟诠等公司。这段热潮几乎延烧将近十年,这也是 构的全盛时期。而进入后 代的二十一世纪,手机、 C 等个人化通讯装置跃居资讯产品的要角,零组件强调轻薄短小特性且功能必须较以往提升,故 为下一个世代 计业者竞逐的目标。此一阶段的特色在于产品属于新兴应用的时期,投入的业者都处于摸索阶段,在尝试供应产品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创意及创新的设计。 计之所以成为趋势,在于应用产品以单一晶片或最少晶片的系统设计达到多功能、轻便及低成本的目的。 近十几年来台湾在资讯产业发展蓬勃,其中半导体产业不仅是目前台湾发展的重要命脉之一,更是少数能让台湾立足国际的重要产业。半导体工业分工体系上、中、下游,依次为上游晶圆材料、设计,中下游为制造、封装、及测试。其中 计业属上游智慧 型产业,其平均每位员工产值,资本周转率 及资本报酬率等在 业环节中均属较高者,而所需投入之资本远小于 造厂,其投资报酬高再加上我国晶圆代工、封装和测试等完善的下游产业结构,就近支援所赐,使得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硅谷的第二大设计业集散地。设计业产 - 20 - 值逐年快速成长,由 1998 年的新台币 469 亿元迅速成长至 2000 年的1,152 亿元,而 2001 年在美国为首的全球经济体因需求不振、超额供给、存货过剩以及 911 事件等不利因素,使得全球及台湾 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亦出现有史以来的大幅衰退。但 计业因投注的产品领域多属利基产品,仍能维持 成 长,达新台币 1,192亿元,预计 2002 年及 2003 年将分别达到 1,480 亿元及 2,115 亿元。 表 4国 业产值 单位:新台币亿元 年度 项目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f) 2003(f) 设计业 469 742 1,152 1,192 1,480 2,115 制造业 1,694 2,649 4,686 3,040 3450 4,930 封装业 540 659 978 776 901 1,160 测试业 131 185 328 235 254 332 产业产值 2,834 4,235 7,144 5,243 6085 8,537 资料来源:工研院经资中心 划 ( 若以国内 品型态分类来看,我国 计业之主要产品型态以微元件 (晶片组产品占其七成比重 )为主, 2001 年比重约为 其次为记忆体产品,逻辑和类比 重最少。 - 21 - 表 4001 年我国 计业产品型态 单位: % 型态 项目 微元件 记忆体 逻辑 类比 合计 2000 年 2001 年 资料来源:工研院经资中心 划 (以创新导向为特色的设计业受半导体景气影响较小,除既有的美、台业者外,近几年亦吸引以色列、欧洲、中国大陆、日韩等地业者投入,台湾设计业产值位居全球第二,以成本管理和技术追赶快速为主要优势。资讯与通讯是 场两大应用领域,主导着整体市场的兴衰。资讯应用虽然成长速度渐趋缓慢,但一直在整体市场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 2001 年个人电脑出货量与平均售价皆 下滑将近 10%的状况下,造成周边产品与记忆体市场的大幅衰退,使得资讯领域产值衰退高达 37%;通讯方面过去几年强劲的成长力道在 2001 年也不敌全球景气衰退约三成,两者使得整体 业产值衰退幅度达 33%。消费性电子目前所占比例虽只有 15%左右,但在位相机、数位电视、电玩游戏与 产品的带动下,未来成长潜力雄厚。 我国 、下游关系大致上可归纳为上游之 游之 试,垂直分工之产业 - 22 - 结构是我国 快速变迁之产业 环境以及日益扩大之资本设备投资下,我国独特之专业分工模式却是符合了产业趋势需求,也造就了我国 就半导体工业分工体系上、中、下游关联性列示如下: 图 4导体工业分工体系关联图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资料来源:工研院电子所 划 (光罩 导线架 材料 试 设备仪器 资金及人力资源 服务支援 货运 海关 科学园区 . . . . 制造 设计 封装 化学品 晶圆 - 23 - 第二节 我国 计产业发展沿革 以下兹就我国 计公司之成立时间及生产产品为基础,做一简单汇总: 表 4国 计公司成立时间及产品属 性 成立时间 消费性电子 讯产品及周边 通讯及多媒体 设计服务 1981 大王 1983 太欣、崇贸 1986 巨盛、通泰、普诚、群立、 德鑫 1987 华隆微 大智、硅统、茂硅、飞虹、华邦、瑞昱 1989 威盛、伟诠、旺宏 1990 民生、凌阳、 硅成 1991 钰创、骅讯 巨有 1992 巨华、佑华、倚强 沛亨、杰霖 汰捷、巨驰 1993 三合微科、产晶、祥采 宇庆、扬智、华巨、 智原 1994 亚全、义隆、华硅 台晶 1995 吉联、旭展、亚信、天钰、硅诚 1996 宜霖、麦肯、松翰、点晶、太和、合邦、安国国际、致新、大纮 - 24 - 成立时间 消费性电子 讯产品及周边 通讯及多媒体 设计服务 荃文、 连邦、联笙、联杰国际、联阳、普罗强生 1997 十速、金丽、骏亿、视泰 力威国际、上元、宏三、旺玖、茂达、凌越、创惟、富晶、富微、晶豪、联发、联咏 智合、和茂、长茂、益诠、凯讯 源捷、擎亚国际 1998 盛群、原相、瑞积 迅杰、育升耘硕、创品、晶磊、鑫创、立锜、虹冠、圆创 凌航 创意、科雅 1999 笙泉、聚积、锐相 泰鼎尖端、联圣、硕颉、旭宏通讯、晶捷、联合聚晶、凌泰 普邦、视传、 凌翔、劲取 创杰、翊杰 2000 晶展、八达创新 我想、科统、红隼、敦茂、登峰、新茂、正盈、振玮、力旺、迅慧 律勤、益勤、智森、博旭、加士达、嘉硅 冠宇国际、世纪创新、勇领、朗特、 2001 前讯、奇景光电 力原通讯、亮发、义统、诚致、拓码、络达 益芯、虹晶 2002 瑞颉、兆宏 威腾光电、其乐达 亚芯 资料来源:元件科技特刊, 本研究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 1990 年以前成立之公司,主要以消费性电子 25 - 产品为主要发展领域。而由 1992 年开始,成立的 计公司集中在其周边设备的 品。而 1997 年以后,逐渐有厂商进入通讯及多媒体领域,同时为因应 计的潮流,提供 设计服务的公司逐渐增加,其中对 业冲击最大之事件,为 2002 年台积电将其 门分割成立为亚芯科技。 总结来说,由于每一领域的界线逐渐模糊;且每一领域之市场虽有成长,但各公司相互踩线的情形非常严重,尤以已具规模的公司为然。例如,原以消费性电子 品见长的凌阳科技也跨入多媒体( )领域,威盛由专注于 跨入光储存媒体( 域。 第三节 人力移动轨迹及 计公司族谱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 计产业可以绘制一张族谱图,用以描述人才流动的结果。 计产业之所以会有明显的族谱图,最重要的原因是 计业是一个以人力为主的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且需要基本团队的产业,人才的流动是产业变化的主要动力,我国 了成长及创业,同时创业初期所需要的资金不多,故在业界不断地衍生出各种类型的新公司。附录二仅就已知之人才流动绘制。 - 26 - 第四节 产业之各种发展趋势 一、 市场 3C 整合趋势 随着数位化时代的来临,使得电脑 (通讯(与消费性电子 (界限日益模糊,新一代的电子产品将朝向结合 3C 功能的方向发展。诸如微处理器朝向资讯家电与工业电脑发展记忆体, 1394 介面晶片组应用面横跨资讯与消费性领域,未来成长性相当看好。 二、环保意识抬头,绿色产品已为未来趋势 在国际环保意识抬头下,未来符合省电、低污染、可回收等具环保概念的电子产品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故对 计业者来说,低电压、低功率规格等应用规格设计将成为未来潮流。 三、 晶片朝系统单 一整合之潮流 由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以及下游消费性电子产品之多功能化趋势,使消费性 朝高效能、多功能与高稳定度的需求发展。在此发展趋势下, 必须具备整合不同智慧财产元件 (力,并拥有开发具备独特功能之系统单一整合晶片 (on a 实力, 随着产品之应用目的调整产品的功能及特性,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 27 - 四、制程微细化,技 术门槛提高 由于 积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计业面临研发深次微米元件技术的课题,且晶圆应用尺寸增大,亦提高新产品的研发费用,故计业须不断投入研发费用以加速新产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劳务安全协议书:华区餐饮服务业员工劳动保护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内部数据保密管理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度地质勘查技术服务与数据共享合同
- 专卖店装修保修合同模板
- 2024年佛山外向型骨干企业全球化发展白皮书-佛山市贸促会
- 2025年度商用复印机购销合同附带原装耗材包
- 商务办公区装修合同
- Unit 3 Keep fit Section B 1a-1d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浮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 2024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审定)
- 2025四川宜宾市高县县属国企业第一次招聘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真题及答案
- 南京202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招聘13人第二批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一
- 2024年上海普陀区司法局招聘人民调解员考试真题
- 驾照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2024年3、6、9月青少年软件编程Python等级考试一级真题(全3套 含答案)
- 大族激光打标机培训
- 2025中国铁塔公司社会招聘8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