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术,气管插管操作规范_第1页
穿刺术,气管插管操作规范_第2页
穿刺术,气管插管操作规范_第3页
穿刺术,气管插管操作规范_第4页
穿刺术,气管插管操作规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01 操作规范 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 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 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 麻醉者 加压给氧 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 气道堵塞的抢救 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 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 急性呼吸道 感染者 用 品 麻醉喉镜 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衔接管 牙垫 导 管管芯 吸痰管 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 法 1 患者仰卧 头垫高 10cm 后仰 术者右手拇 食 中指拨 开上 下唇 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 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 将舌体稍向左推开 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 此时可见腭垂 悬雍垂 2 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 稍上提喉镜 可 见会厌的边缘 继续推进喉镜片 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 然后上提喉镜 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 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 斜口端对准声门裂 轻柔地 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 放入牙垫于上 下齿之间 退出喉镜 听 诊两肺有呼吸音 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 且位置适当后 妥善固 定导管与牙垫 4 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 3 5ml 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 2 102 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 并可防止呕吐物 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 入气管 注意事项 1 插管前 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 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 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 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 如嗜睡或浅昏迷 咽喉反应灵敏 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 然后插管 3 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 并采用上提喉镜的 方法 声门显露困难时 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 可能有助于声门 显露 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 L 形 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 施行盲探插管 必要时 可施行经鼻腔插管 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 插管动作要轻柔 操作迅速准确 勿使缺氧时间过长 以免 引起反射性心搏 呼吸骤停 5 插管后吸痰时 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 超过 30s 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 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 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 影响呼吸道通畅 6 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 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 72h 72h 后病情不见改善 可考虑气管切开术 导管留置期间每 2 3h 放气 1 次 3 103 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 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 做诊断性穿刺 大量胸腔积 液压迫 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 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 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 脓胸 脓气胸患者 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 液较多者 外伤性血气胸 脓胸或恶性胸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禁忌症 病情危重 有严重出血倾向 大咯血 穿刺部位有 炎症病灶 对麻醉药过敏 用 品 胸腔穿刺包一件 内有 12 或 16 号带有乳胶管的胸 腔穿刺针 小镊子 止血钳 5ml 注射器及针头 50ml 注射器 纱 布 孔巾和换药碗 无菌试管数只 留送常规 生化 细菌 病理 标本等 必要时加抗凝剂 方 法 1 患者反向坐于靠背椅上 双手臂平置于椅背上缘 头伏于前 臂 重症患者可在病床上取斜卧位 病侧手上举 枕于头下 或伸 过头顶 以张大肋间 2 穿刺部位宜取胸前叩诊实音处 一般在肩胛下角线 7 8 肋间 或腋中线第 6 7 肋间 或腋前线第 5 肋间穿刺 包裹性积液 宜根 据 X 线或超声检查所见决定穿刺部位 3 术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 助手协助打开胸穿包 穿刺部位依 常规消毒 铺巾 局部麻醉应逐层浸润达壁层胸膜 4 104 4 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 如无阻塞将针尾乳胶管用止血钳夹紧 左手食指与中指固定穿刺处皮肤 右手将穿刺针沿下位肋骨之上缘 垂直缓慢刺入 当穿过壁层胸膜时 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 然后接 注射器 放开钳子即可抽液 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 并随 时夹闭乳胶管 以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5 抽液完毕 拔出穿刺针 盖以无菌纱布 胶布固定 瞩患者 卧床休息 注意事项 1 术前经卧位胸部 X 线 超声波和 或 CT 检查 B 超定位 应向患者阐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 以消除其顾虑 取得配合 2 穿刺针应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 不可斜向上方 以免损伤肋 骨下缘处的神经和血管 3 抽液量 抽液不可过多过快 严防负压性肺水肿发生 以诊 断为目的的者抽液 50 100ml 以减压为目的者 第一次不超过 600ml 以后每次不超过 1000ml 4 穿刺中患者应避免咳嗽及转动 必要时可事先服用可待因 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 胸闷 面色苍白 出汗 甚至晕 厥等胸膜反应 应即停止抽液 拔出穿刺针 让患者平卧 必要时 皮下注射 1 1000 肾上腺素 0 3 0 5ml 5 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时 抽液后接上备好盛有药液的注射 器 将药液注入 6 严重肺气肿 广泛肺大泡者 或病变邻近心脏 大血管者以 5 105 及胸腔积液量甚少者 胸腔穿刺宜慎重 7 抽液后患者应卧床休息 必要时复查胸透 观察有无气胸并 发症 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适应证 诊断方面 了解腹水性质 送检常规 生化 细菌 及病理学检查 治疗方面 缓解压迫症状 腹腔内注射药物及腹水 浓缩回输术 禁忌证 疑有巨大卵巢囊肿 腹腔内广泛粘连及肝昏迷前期 用 品 清洁盘 腹腔穿刺包 腹带 安全针 塑料围裙及 中单 水桶 无菌试管 4 6 只 留送常规 生化 细菌 酶学及病 理细胞学检查标本 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及苯甲酸钠咖啡因等 方 法 1 瞩患者先排空尿液 扶患者坐在靠背椅上 或取斜坡位 背 部铺好腹带 腹下部系塑料围裙及中单 腹水量少者 则采取侧卧 位 2 穿刺点可选脐与耻骨联合中点 宜避开白线 或脐与髂前 上棘联线的外 1 3 处 通常选择左侧 3 常规皮肤消毒 术者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洞巾 局部麻醉达 壁层腹膜 用穿刺针逐步刺入腹壁 待进入腹腔后 可先用注射器 6 106 抽吸少量腹水置无菌试管中 以备送检 然后于针栓接一乳胶管 引腹水入容器中 4 放液速度不宜过快 放液量不宜过多 放液中应由助手逐渐收紧腹带 不可突然放松 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 血压 脉搏 呼吸等 如发生晕厥 休 克 应停止放液 安静平卧 并予输液 扩容等紧急处理 5 放液完毕 取出穿刺针 局部涂以碘酊及乙醇 覆盖无菌纱布 以胶布 固定 再缚腹带 缚腹带前宜仔细检查腹部 如肝脾肿大情形及包块等 如针 孔有腹水渗出 可涂火棉胶封闭 6 如系诊断用腹腔穿刺 可用静脉注射针直接进行穿刺抽液 选择穿刺部 位同前 无需腹带 注意点 1 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晕厥或休克 水与电解质紊乱 血浆蛋白丢失等严 重并发症 故除特殊情况外 一般不予放液 初次放腹水不宜超过 3000ml 但 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在此限 2 腹水为血性者于取得标本后 应停止抽吸或放液 3 腹腔穿刺放液术后 患者应卧床休息至少 1 2h 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 适应证 各类血液病的诊断 血友病等禁忌 败血症 或某些传染病需 行骨髓细菌培养者 某些寄生虫病需骨髓涂片寻找原虫者 恶性肿瘤疑是骨髓 转移者 用 品 清洁盘 骨髓穿刺包 洁净玻片 6 8 张 推片 1 张 细菌培养 盘 按需要准备 方 法 1 穿刺部位选择 髂前上棘 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 1 2cm 处作为穿刺点 此处 骨面较平 容易固定 操作方便安全 髂后上棘 位于骶椎两侧 臀部上方骨性 突出部位 胸骨柄 此处骨髓含量丰富 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 可作胸骨柄穿 刺 但此处骨质较薄 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 严防穿透发生危险 较少选用 腰椎棘突 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极少选用 2 岁以下婴幼儿选择胫骨粗隆前 下方 选胫骨结节平面下约 1cm 或胫骨上中 1 3 交界处 之前内侧面胫骨为 穿刺点 2 体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 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 腰 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 常规消毒皮肤 戴无菌手套 铺消毒洞巾 用 2 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 醉直至骨膜 做 品 字形多点麻醉 等待 2min 左右 使骨膜得到充分的浸润和 麻醉 4 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 髂骨穿刺约 1 5cm 肥胖者可 适当放长 胸骨柄穿刺约 1 0cm 以左手拇 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 右手持 针于骨面垂直刺入 若为胸骨柄穿刺 穿刺针与骨面成 30 40 角斜行刺入 7 107 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 缓缓钻刺骨质 当感到阻力消失 且穿刺 针已固定在骨内时 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5 用干燥的 20ml 注射器 将内栓退出 1cm 拔出针芯 接上注射器 用 适当力度缓慢抽吸 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 骨髓液抽吸量以 0 1 0 2ml 为宜 取下注射器 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 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 5 6 张 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6 如需作骨髓培养 再接上注射器 抽吸骨髓液 2 3ml 注入培养液内 7 如未能抽得骨髓液 可能是针腔被皮肤 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 也可能 是进针太深或太浅 针尖未在髓腔内 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 稍加旋转或再钻 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 拔出针芯 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 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 髓液 8 抽吸完毕 插入针芯 轻微转动拔出穿刺针 随将消毒纱布盖在针孔上 稍加按压 用胶布加压固定 注意点 1 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 以免折断 2 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进针 不可用力过猛 以防穿透内侧骨板 3 抽吸骨髓液时 逐渐加大负压 作细胞形态学检查时 抽吸量不宜过多 否则使骨髓液稀释 但也不宜过少 取下注射器时 应迅速插回针芯 以防骨 髓外溢 4 骨髓液抽取后应立即涂片 5 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 腰椎穿刺术腰椎穿刺术 适应证 1 诊断方面 需采取脑脊液进行常规 生化 免疫学 细胞学 及细菌学检查 协助诊断者 测定脑脊液压力 了解蛛网膜下有 无阻塞 做脑或脊液造影检查 2 治疗方面 腰麻 鞘内注射药物 颅内压过低患者椎管 内注射生理盐水 8 108 禁忌证 颅内压增高已发生脑疝者 颅后窝病变伴有严重颅 内压增高者 穿刺部位近期有感染病灶 败血症或全身感染 休克 衰弱 病危者 用 品 清洁盘 腰穿穿刺包 清洁试管 3 6 支 注射用药 按需要准备 无菌试管 酒精灯 火柴 方 法 1 患者侧卧硬板床上 背部与床边垂直 头向胸前弯曲 腰向 后弓起 双膝向腹部屈曲 2 常选第 3 4 腰椎间隙为穿刺点 两侧髂嵴连线和脊棘线交 点为第 3 腰椎间隙 局部常规皮肤消毒 铺无菌洞巾 局部麻醉 深达韧带 3 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 右手持针 从棘间隙与脊柱呈垂直方 向 针头斜面向上慢慢刺入 切忌左右偏斜 4 中途如触及骨质 可将针头稍稍退出 然后稍偏头部方向前 进 穿过黄韧带及硬棘膜时 常有落空感 此时拔出针芯 即可见 脑脊液流出 5 立即接上测压管 让患者放松身体 可见脑脊液在测压管内逐渐上升到 一定水平后液面随呼吸轻微波动 记录此时脑脊液的静水压 即为初压 正常 压力为 0 9 1 7kPa 70 180mmH2O 40 50 滴 分 儿童脑脊液压力 侧卧位穿刺 的正常压力为 50 100mmH2O 毫米水柱 奎肯试验 Queckenstedt 又称压颈试验 指腰穿时压迫颈部观察脑脊液压力 的变化 压迫颈静脉可使颅内静脉压升高 而脑脊液回流受阻 导致颅内压升 高 仅适用于脊髓病变或疑有横窦阻塞者 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 10s 然后再压另一侧 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 静脉 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 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 解除压迫后 10 20s 迅速降至原来水平 称为梗阻试验阴性 示蛛网膜下腔通畅 若压迫 颈静脉后 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 则为梗阴试验阳性 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 塞 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 放松后又缓慢下降 示有不完全阻塞 凡颅内压 9 109 增高者 禁作此试验 6 移去测压管 收集脑脊液 2 5ml 分别送检常规 生化 免 疫学检查 必要时送细胞培养 真菌检验及细胞学检查 7 采集脑脊液后 再接上测压管 测试脑脊液终压 然后插入 针芯 拔出穿刺针 涂上碘酊 缚以无菌纱布 注意点 1 疑有颅内压增高迹象 除急性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外 腰穿之前需做必要的检查 如颅脑 CT MRI 扫描等 2 不安 躁动和不能合作的患者可在镇静剂或基础麻醉下进行 幼儿和精神紧张患者应妥为扶持 3 颅内压增高疑为炎性脑水肿所致者 可在腰穿前静脉快速滴 注 20 甘露醇 250ml 以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然后再穿刺 4 颅内压增高疑为颅内占位病变者 腰穿应用细针 7 号针 使用细的测压管 内径不超过 1mm 缓慢放液 并取少量 2 3ml 脑脊液 检查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即可 5 穿刺过程中如出现脑疝症状时 如瞳孔散大 意识不清 呼 吸节律改变 应立即停止放液 可想椎管内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 10 20ml 或静脉快速滴注 20 甘露醇 250ml 如脑疝不能复位 迅 速行脑室穿刺引流及立即手术 6 腰穿后 尤对颅内压增高者 术后 12 24h 应注意观察意 识情况 呼吸 脉搏 血压 瞳孔和肢体运动等变化 7 术后患者去枕俯卧 如有困难则平卧 4 6h 严重颅内压增高者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