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doc_第1页
读书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doc_第2页
读书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doc_第3页
读书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邹平一中首届教师读书研讨会总结报告鲁 冲读书需要主动,读书需要思考,读书需要践行,读书也需要交流。通过本次读书研讨会,我们发现广大老师读书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绝大多数老师都认真阅读了新购图书,并且学有所获,学有所感,在梳理图书基本精神、精华思想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出了质量较高的总结论文。本次荣获一等奖的老师,就是突出的代表。在“校本研训平台”,老师们浏览网页,互相评论,形成了读书研讨、互动交流的浓厚氛围。借此机会,我从五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读书和专业成长的问题。一、教师的读书现状 当前,受社会背景和教育体制的影响,不少教师虽然从事教书职业但不读书,已经比较普遍的现象。虽然我校近年情况相对要好一些,但这样的老师实际上也大量存在。中国教师报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在教师的个人藏书方面,有61.4%的教师个人藏书在100册以内,其中10.5%的教师是“基本没有”;二是在教师年购书支出方面,有60.5%的教师在200元以下,8.7%的教师是“基本不支出”;三是在每天的阅读时间方面,有5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有70.4%的教师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2小时以上的教师仅占8.7%。当然,教师是离不开教材和基本的教学参考资料的,但这仅仅是职业行为式的阅读,本意的“读书”自然不包括这些。这里的“读书”是指除了教科书之外的,为了专业发展,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进行的广泛阅读。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8.6%的人对自己的阅读状况表示满意,超过六成(61.2%)的人对自己的阅读状况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作为教师,一定要抽空多读书! 二、教师为什么不读书?至于不读书的原因,调查数据显示,49.4的人认为“没有时间”,42.8的人说“没有习惯”。但是,这不能成为教师不读书的借口。诚然,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琐碎的。但是我省自2008年规范办学以来,教师的自主时间越来越多,很多老师把业余时间都交给了电视、打牌和各种应酬。有些教师甚至在上班时间网上看电影、看电视,QQ上聊天。温家宝总理曾经说:“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一个人一天总可以抽出半个小时读三四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上百页,一年就可以读几部书。”由此看来,老师读书,不是没时间,关键是没有读书的习惯,没有读书的动力。三、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1、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教师而读书。什么样的教师是优秀教师?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就是优秀教师。怎么样才能受学生欢迎?能把自己的课堂打造为高效课堂,课上得好,上得左右逢源,生动活泼,引人入深,妙趣横生,吸引学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教学是一个教师内在文化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永远无法进入游刃有余的境界。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所以,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在读书的路上能够坚持多久,将最终决定一个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得多远。目前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教师没有接触过的事情也许学生早已知道,教师的权威受到空前挑战。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人形象地说: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终身学习,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读书正是终身学习最直捷的途径。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创新的精神,只能来自于读书,来自于读书后的艰苦求索!因此,读书学习是教师的立身之本。2、为学生的发展而读书。“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引领和带动学生,是教师的使命。很多教育问题并不是教育技术问题,而是教师的人格问题。我们虽然不是要求教师们成为思想家和教育家,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思想、有境界,而思想和境界,以及教师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格修养,必须以丰富的读书来承载。3、为人文素养和精神快乐而读书。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也应该是自己的充实、成功和幸福。教师无论读多少专业书,也代替不了读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书。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读书,从终极意义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体验精神的快乐,为了远离浮躁,让自己保持一份内心的沉静,守住自己的灵魂,不至于迷失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精神上富有幸福感的人。四、教师应该读哪些书? 1、要读自身的专业书籍。准确到位的文本解读,是一名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提,深入浅出是教师处理教材的最高标准。其中,深入是门槛,浅出是境界。目前,部分教师业务功底较差,文本解读不到位,不能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知识处理仅仅停留于表面,成为教材的传声筒,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重点难点问题不够突出,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科功底不好。唯有深入钻研专业书籍,才能夯实自己的专业功底。2、要读教育理论书籍。教师只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把握教育的规律和真谛,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当前,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仍然相对陈旧,教学过程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教师讲得偏多,简单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根本原因就是理论水平低,在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不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因此,认真钻研教育理论书籍是教师突破自我的必要条件。3、要读经典书籍。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一个人的读书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经典著作。经典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是积淀人文素养和构建专业理论体系的基础,要有计划地、有系统地进行阅读。 五、教师应该怎样读书? 1、要积极主动地读书。教师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就将会有怎样的人生。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专业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读书与否是教师对职业生涯进行自我规划的结果。2、读书要有毅力坚持。只有靠着毅力和坚持,才能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才会把读书当作一种精神享受,当做一种生活方式。许多做出不朽事业的人,都只不过是中人之质,并非有特殊禀赋,其过人之处在于做事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几十年如一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收获到读书的成果的。3、要有选择地读书。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我们的时间有限,而书籍浩如烟海,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选择的读书。所有的书我们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三是必读的经典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因此,我们读书要把握一个大的原则:非经典不读。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因为,真正的经典是不会过时的,不论是哪个学段、哪个学科的教师都不能拒绝经典。 4、读书与写作同行。写作对教师来讲,就是能结合自身实际撰写教学论文。写,有时候比读更重要,只读不写,常常是泛泛而读,随兴所至,不会留下深刻印象;而边读边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写的过程,就是吸收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只有带着思考去阅读,才能真正收到阅读的效果,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5、读书要与教学实践结合。读书很大程度上是要从书中得到智慧和启发,以便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读书要活,要学以致用,不能迷失自我,更不能纸上谈兵。6、要处理好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关系。与传统的书本阅读相比,当前的网络阅读基本是一种浅阅读,自己感悟、思考、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非常有限,难以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一个教师要打牢自己的专业功底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就不能满足于网络阅读,也不能仅凭兴趣读书。7、处理好读书与笔记的关系。人的脑子不是复印机,遗忘是正常现象。读完一本书,能记住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读书要动笔,要坚持做读书笔记,记笔记的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而多种多样。否则,就可能走马观花,所获甚微。8、读书需要相互交流。独学则无友,则孤陋寡闻。康德说,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