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全).doc_第1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全).doc_第2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全).doc_第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全).doc_第4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沉和浮第一课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把物体放入水中的操作方法:轻轻从水面放入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第二课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而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就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4、在研究(对物体进行比较)的问题复杂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5、用小瓶子研究沉浮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物体的体积不变,重量增加,沉浮会发生改变。6、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第三课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注意:排水量通常指的是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排开的水量指的是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排开的水量的计算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数减去原来的水量。】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3、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也就是它排开的水量很大。4、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同一块橡皮泥,我们把它捏成不同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会因为形状的不同而改变。这里面蕴含的奥秘就是排开的水量的不同。】第四课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在造船时我们应该让船所排开的水的体积尽可能的大,这样才能载更多的货物,另外,还应该考虑到船的稳定性。4、我的造船计划:一、准备决定造一艘什么船;准备需要的材料;二、制作画出船的设计草图;动手制作;三、改进和完成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演示、介绍我的小船。【船的发展史:舟筏时代(独木舟、筏、木板船、桨、篙和橹)帆船时代(地中海的古帆船、北欧和西欧帆船、飞剪式帆船、中国帆船)蒸汽机船时代(早期的蒸汽机船、“大东方”号蒸汽机船、蒸汽机船的完善、汽轮机船、柴油机船的问世、油船和散货船的出现、大型远洋客船的兴起柴油机船时代(船舶大型化、船舶专业化、船舶高速化、船舶自动化、船舶内燃机化)】第五课、第六课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2、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3、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图示上,浮力和重力的箭头都从物体的重心出发,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用测力计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的实验中,拉线时,弹簧秤最好能接近垂直,如果歪斜有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图示中可以把重力和拉力合起来,与浮力的箭头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 用测力计测量下沉物体浮力的实验中,图示可以把拉力和浮力合起来,与重力的箭头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5、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答: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他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块就浮起来了。等到浮在水面上之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小到与它受到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第七课、第八课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2、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怎样比较两种液体的区别?答:可以用“滴液加热”的方法,把液体滴在铁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体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注意:对于不知名的液体,不能随便用尝的方法辨别。】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6、【“浮沉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答:当我们用力挤压瓶子时,笔帽里的空气被压缩,一部分水进入笔帽,导致“浮沉子”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减小,它就下沉了;反之,当我们松开手,水的压力减小,笔帽里的空气体积增大,“浮沉子”排开水的体积随之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它就浮上来了。】7、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8、常见物品的轻重比较:1立方米物体轻重(千克)金19300铜8900铁7900水1000蜡烛900酒精8009、在同体积的液体中,自身重量越重,对沉入物体的浮力也就越大。一、基础知识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我们熟悉的水、冰、蜡烛这些物品在相同的体积下,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沉和浮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4、(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排水量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3.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4.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6.(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7.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8.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浮力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4、(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5、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6、(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7、(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8、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9、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10.马铃薯放在清水里会(沉),放入盐水中可能会(浮)。同体积的清水的质量比盐水的(小)。11.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12.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13.“沉浮子”能够沉浮自如,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15.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16.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17.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二、实验操作1.我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研究的问题: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需要的器材:石块、烧杯、弹簧测力计。实验的步骤:取一块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将石块沉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弹簧称测出石块在水中的重力。实验结果:石块在水中的重力比在空气中的小,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作用。2.(1)把两个质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两个体积相等的水槽中,在甲槽中的马铃薯是沉的,在已槽中的马铃薯是浮的,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我猜想:甲槽和乙槽的液体不一样:甲槽的可能是清水,乙槽的可能是盐水或别的液体。(2)有办法让乙槽的马铃薯沉下去吗?我的办法是:加入足够多的清水。3.把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有这样的数据:大小不同塑料块受到的水的浮力记录表(1)计算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并填写在表格中小塑料块中塑料块大塑料块自重0.1N0.3N0.5N拉力大小0.3N0.8N1.3N浮力大小0.2 N0.5 N0.8 N排开的水量5mL11mL17mL(2)从上面的实验数据中,我知道了: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也就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4.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 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塑料块清水浓盐水食用油0.9克1克1.3克0.8克放入清水中上浮放入浓盐水中上浮放入食用油中下沉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小瓶子在水中沉浮实验记录表预测在水中沉浮情况空瓶浮往瓶里装三分之一沙子浮往瓶里装二分之一沙子浮往瓶里装满沙子沉我的结论是:物体的体积不变,质量增加,沉浮可能会发生变化。6.有两个外观一样的水杯,一杯是清水,一杯是浓盐水,想出3种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第一种方法:放入马铃薯,观察基在液体中的沉浮。上浮的是浓盐水,另一杯是清水。第二种方法:各取相同体积的液体,放在天平上称,质量大的是浓盐水,质量小的是清水。第三种方法:各取两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加热,液滴变干后,在铁片上有白色物质的是浓盐水,另一种是清水。7.通过塑料块和石块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情况。我知道: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在水中上浮;当沲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在水中下沉。三、问答题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课本P4)答:答案同第一题。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简记为:轻大浮)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课本P7)答:能。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物。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答: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10、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答:石块放入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11、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12、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P19)答: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P20)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答: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相反要上浮。15、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答: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在海水中要上浮些,在河水中会下沉些。16.我们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的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水桶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17.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质量有关。第二单元 热一、基础知识第一课1、 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所能起到的是(保温)的作用,既可以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第二课1、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2、把冷水装在密封塑料袋里浸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水袋会慢慢浮到水面上来。把这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是浮的。3、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第三课1、水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受冷时体积(缩小),而(重量不变)。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注意:水在4 oC以上是热胀冷缩,但在0 oC到4 oC之间却是热缩冷胀,这是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 oC时体积是最小的,密度是最大的。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比如:酒精、醋、食油、豆奶、饮料等。3、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第四课1、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2、(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3、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第五课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但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锑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3、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4、热胀冷缩的原理,被人们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乒乓球被踩瘪了,浸入开水里烫一下,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力变大,就会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不能装的太满,防止水受热膨胀溢出来;铺设铁轨时,铁轨之间留下一定的空隙,使铁轨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余地;夏季安装高压输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让电线有伸缩的余地,否则天一冷电线收缩,就会绷断,造成事故;水泥路面留的缝隙,使水泥路面既在夏天受热时有延伸的余地,又在冬天不至于收缩时被拉裂。5、在相同的温度变化下,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程度是不同的,一般固体膨胀最小,液体较大,气体最大。第六课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3、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第七课1、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3、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良导体:铜、钢、铁、铝、大理石 热的不良导体:塑料、木头、水、空气4、比较铜、铁、铝导热性能的实验中,通过在铜、铝、铁棒上涂上等量的凡士林,粘上火柴,然后同时加热,铜棒上的火柴最先掉下来,铁棒上的火柴最后掉下来。5、不同的物体传导热量的快慢是不一样的。金属物体导热很快。钢、铁做的炒锅很容易烫起来,所以食物一会儿就熟了。木头、塑料导热却很慢,所以铁锅的木把儿或塑料柄不会很热,它不会烫伤我们的手。第八课1、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隔热量传递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的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杯内水的温度下降的速度;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保温”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原来的温度,除非不断地进行加热或制冷。2、如果要想让一杯热水凉的慢一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止热传递的速度,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这也是保温杯的基本原理。3、尽可能多的使用热的不良导体,是使保温杯保温效果更好的一种方法。二、简答题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为什么?(P27)答: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这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生热,那被窝应该一直是热的。、4、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P28)答: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P28)(P29)答: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同体积,冷水重。同重量,热水大。】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P32)答: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7、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还没有开始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答: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34)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P35)(同填空7)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答: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P36)答:要注意: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P39)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P40)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答: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16、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棉被、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答:因为棉被中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把外界的热传进去,这样可使冰糕融化得慢些。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棉被、羽绒服可以用来保暖。17、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18、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答: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19、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答: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三、实验题1、实验:“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实验材料:平底烧瓶1个、带玻璃管的橡胶塞1套、红色水若干、热水、冷水、烧杯2个、记号笔1支。实验过程:将红色的水装满平底烧瓶,再将带玻璃管的橡胶塞插在平底烧瓶上,插紧。在玻璃管中的水柱位置做好标记。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水柱的变化,并做好标记;然后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变化,并做好标记。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的平底烧瓶的水柱液面升高了,说明水的体积膨胀了;放入冷水中的平底烧瓶的水柱液面下降了,说明水的体积缩小了。实验结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实验:设计一个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实验。研究问题: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我的猜想: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材料:锥形瓶1个、气球1个、热水、冷水、烧杯2个。实验过程:将气球紧套在锥形瓶上,然后将锥形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皮的变化;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皮的变化。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的锥形瓶上的气球皮鼓了起来;放入冷水中的锥形瓶上的气球皮憋了回去。实验结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实验:验证一下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实验。我选用(铜球)来验证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材料:带链铜球1只、刚好通过铜球的铜环1套、酒精灯、冷水、火柴。实验过程:将带链铜球通过铜环;将带链铜球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后,尝试让带链铜球通过铜环;将加热后的带链铜球浸入冷水中冷却一会后再次让带链铜球通过铜环。实验现象:未加热前的铜球能通过铜环;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在水中冷却后的铜球能通过铜环。实验结论:铜球(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实验:设计一个“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2套、铁丝1段、凡士林、火柴、酒精灯。实验过程:(1)将铁丝横着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横着架在铁架台上);(2)用凡士林在铁丝上每隔一段粘上一根火柴;(3)用酒精灯从铁丝的一段加热。实验结论: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5、实验:设计一个传热比赛。实验材料:大小相同的塑料勺、木勺、铁勺各一把,热水、烧杯1个、豆子3颗、凡士林。实验过程:(1)用凡士林分别在塑料勺、木勺、铁勺的勺柄上粘上一颗豆子;(2)将三把勺子同时浸入热水中;(3)观察勺柄上豆子的变化。实验现象:铁勺上的豆子先落下来了,其次是塑料勺,最后是木勺。实验结论:铁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塑料,最后是木头。6、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制作保温杯: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冷柜断电盖棉被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基础知识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如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两种。4、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5、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即(泄水型)和(受水型),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泄水型)水钟工作原理: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7、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8、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是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9、单摆由摆绳、摆锤组成的,单摆具有等时性。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摆钟(座钟、挂钟)。10、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