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最后一课.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最后一课.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最后一课.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最后一课.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感受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2、充分理解文章表现重大主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3、了解在情节发展过程中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4、培养学生在讨论、寻找、合作中的概括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 1、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主人公小弗朗士, 上这“最后一课”的时候,领悟到了什么?一向觉得沉重讨厌的课本、字帖,在他眼中,有怎样的变化呢?另一主人公韩麦尔先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离开学校的前一天,他是如何上这不同寻常的最后一课的呢?作品是如何通过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思想、言行的刻画描写,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四、合作探究,理解人物1.在最后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小弗郎士对侵略者、学习和老师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描写小弗郎士的语句,选择一两个最能反映小弗郎士心情的语句,揣摩小弗郎士当时的心理,然后在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小弗郎士的变化:小弗郎士开始学习是不专心的,后来变得爱学习了。小弗郎士开始对课本是讨厌的,后来则是舍不得了。小弗郎士开始是浪费时间,后来变得珍惜时间了。对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开始是害怕的,后来则是同情、理解、崇敬他了。对普鲁士兵,小弗郎士开始是喜欢,后来则是憎恨。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小弗郎士竟会产生那么大的变化呢?热爱祖国的情感。为什么今天老师是最后一次给我们上课呢?因为国土就要失掉了;为什么明天在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里就只许教德语了呢?因为国土就要失掉了;为什么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呢?因为国土就要失掉了;为什么今天很多镇上的人都来听课呢?因为他们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所以我们说,小弗郎士开始感到失去国土的痛苦。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他开始觉醒了;他开始悔悟了。对了,因为他开始真正认识到失去国土该多么痛苦!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但当他听到要永久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多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眼里的一切都跟“祖国”两字分不开,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对“课本、戒尺、惩罚”的感情都变了。这一切都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了变化。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来讲:为什么说今天的教室里是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在平时上课之前,教室里总是吵吵嚷嚷的,开课桌的声音,关课桌的声音,大家把手按着自己的耳朵大声地背书的声音,还有那老师铁的大戒尺在桌子上敲打的声音,他嘴里发出的“静一点,静一点”的声音。可今天却是安安静静的。小弗朗士感到今天可不平常啊。老师平时只是穿戴着一般的衣帽,可今天却穿上了在督学来视察的时候、发奖的日子才穿的礼服。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子。这又是怎么的啦?小弗朗士也感到今天可不平常啊。他再回头一看哪,这一下使他更加吃惊了,平时教室后面几排的座位,是一向空着的,可今天却坐着许多镇上的人。他们是些什么人呢?有郝叟老头,有从前的镇长,还有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这些来听课的人,他们的脸上个个都非常忧愁。这到底是怎么的啦?这三个方面,使小弗朗士感到今天在整个教室里,充满着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3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郎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在一起,所以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鲜明的对比效果,产生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4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韩麦尔老师对祖国的深情,尽职精神。在“最后一课”中表现得极其感人。这个平时严厉的老师,不再“训斥”学生,而是沉痛地总结以往的教训,指出自己也有应该“自责”之处,希望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他热情地赞美法语的优点,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使小弗郎士感到他“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感到他“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韩麦尔老师为了学生上好习字课。还别出心裁地在字帖上“用圆体字写上:法兰西,阿尔萨斯”,象征着阿尔萨斯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使小弗郎士感到“好像是许多面在教室里飘扬的小国旗”。韩麦尔老师忍受着即将离开服务了四十多年的家乡的痛苦,认真地教好“最后一课”。他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形象。 课堂小结 通过“我”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始终不渝的挚爱深情。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这是一篇非常有感染力的文章,是文学史上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对于读者来说,乡村小学校的日常生活,上课,下课,贪玩小学生的逃学真是司空见惯。然而,小说从平凡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这一堂课,却是极不平凡的题材:此时此刻,大家对“最后一课”的依依不舍,使祖国语言仿佛成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