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芯片在结核分支杆菌抗体的应用范文.doc_第1页
浅析生物芯片在结核分支杆菌抗体的应用范文.doc_第2页
浅析生物芯片在结核分支杆菌抗体的应用范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 浅析生物芯片在结核分支杆菌抗体的应用范文 20世纪90年代人们采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对结核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将其做为结核病在细菌学上临床诊断的手段之一,相关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入。当前,人们研究中使用的结核抗原主要有三种,包括:结核致病细菌的细胞壁蛋白,常用的有38- kda和16- kda等蛋白;结核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抗原,产用的有lam和tbgl等蛋白;结核细菌的菌体。我国现阶段的耐多药性结核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事态,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探讨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对结核分支杆菌抗体进行快速检测,该研究以病原体蛋白分子为模型对结合lam、38- kda及16- kda进行检测和分析。在检测过程中把抗原点在芯片的膜表面,并将其与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杂交,以ccd 原理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该研究就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2 000例结核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了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实验部分1.1 患者样品*实验收集了确诊的结核病患者2017例的血清样本,并用50例医院健康体检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对受试着进行空腹取血,将抽取的血液以1500 转的速度进行离心后取上清液,并进行相关的样本的检测。1.2 测试方法将蛋白与样本杂交后对样品进行编号处理,在蛋白芯片的盒窗口中加入4 滴试剂a将芯片膜湿润。取100 mu;l样本血清,摇匀后加入到芯片窗口中,使样本血清渗透到蛋白芯片中,先后加入6滴试剂b、10滴试剂c、6滴试剂d。待反应完全后,放入仪器中进行检测。2 结果2.1 结核指标检出率比较表1 为2017例患者的结核lam、16- kda、38- kda指标的检出率,从表1中可以看出lam检出率为47.2%(944/2017),16- kda 检出率为18.2%(364/2017),38- kda 的检出率为23.2%(464/2017),蛋白检出率顺序依此为lam、38- kda及16- kda。其中结核的阳性率为31.2%(624/2017)。对于50例健康体检的对照组患者,lam指标阳性的有5例,16- kda及38- kda指标均称阴性。2.2 患者各年龄段阳性变化依据结核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129岁、3059岁及60岁以上年龄组。图1为患者各年龄段阳性的发生率,从图1中可以看出60岁以上患者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129岁年龄组。3 讨论利用生物蛋白芯片对结核患者的蛋白制备进行检测,需要将几个蛋白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如可将lam、38- kda 及16- kda等蛋白 联合,联合检测有利于结核病阳性蛋白检测的准确率1-3。该研究以lam蛋白及2 种重组的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对患者进行检测,其结果并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特性造成的,分支杆菌的抗原种类多且十分的繁杂,在人体中的表达也各不一样,其会依据患者免疫及临床状况而表现不同。相当一部分的分枝杆菌抗原无法表达,就会在测试中检测不到其抗体。有一部分患者抗体的含量较高,有的则是抗体含量较低,还有一些受到免疫抗体、潜伏的结核以及环境中的细菌影响而发生变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检测结核时,需要联合几种抗原的蛋白芯片检测技术,这样可以在确保检测蛋白特异性的同时提升检测的准确及敏捷。该文中,患者lam检出率为47.2%(944/2017),16-kda检出率为18.2%(364/2017),38- kda 的检出率为23.2%(464/2017),蛋白检出率顺序依此为lam、38- kda及16- kda。而其中结核的阳性率为31.2%(624/2017)。这说明对于三种蛋白抗原联合检测技术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有很好的价值。在患者各年龄段阳性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阳性发生率最高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组,其次为129岁组。其结果表明结核病的发生率可能与患者的免疫能力及劳逸状况有密切的关系4-6。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该组患者进行适时的复查,做到尽早发现、治疗的目的。研究表明,lam、38- kda及16- kda蛋白抗原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