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模板技术交底_第1页
剪力墙结构模板技术交底_第2页
剪力墙结构模板技术交底_第3页
剪力墙结构模板技术交底_第4页
剪力墙结构模板技术交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交底记录 2014002工程名称住宅小区9#楼施工单位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交底部位主体模板施工工序名称模板安装与拆除交底提要:剪力墙结构模板安装与拆除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过程。交底内容:模板安装与拆除技术交底梁板承重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扣件、立杆、横杆、支座组成,采用482.75钢管。框架梁、剪力墙侧向约束体系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M14对拉螺栓相结合的方式。一、施工准备1、作业条件复核楼层轴线、墙身线、清扫干净墙身部位杂物。所有线已经复核预检。墙暗柱、墙体、连梁钢筋绑扎完毕,水电预埋箱、盒、预埋件,并办好隐检,钢筋保护层垫块、钢筋骨架拉结筋间距、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水平、竖向梯子筋安装到位,钢筋有可靠的定位措施。2、工器具准备塔吊、专用扳手、撬棍、钉锤、线坠、盒尺、水平尺等。3、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竖向结构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毕,安装柱模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抹好模板下的找平砂浆。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必须设置海绵双面贴,以防漏浆,模板周转使用过程中,每次使用必须涂刷脱模剂,以保证模板周转次数和砼表面质量。拼装的精度要求如下:、两块模板之间拼缝 1、相邻模板之间高低差 1、模板平整度 2、模板总平面尺寸偏差 3三、模板支撑工艺1、框架梁模板1)、支模程序复核轴线搭设支模架支梁底模梁模起拱支梁侧模固定梁模夹支梁、柱节点模板检查校正相邻梁模固定2)、支模方法复核轴线,在模板安装前,根据测量标记在楼板或柱上弹出梁的控制线及标高,并按满堂脚手架设计要求定出支模架立柱位置线。3)、安装梁模本工程中梁模采用12mm厚覆膜清水板与木枋结合模板,为了保证梁的宽度正确,在两侧模板之间放置砼撑撑住两侧模板;当跨度大于4m时,按梁跨度长度2起拱。待支模架立好后,将梁底模就位于支模架上,用建筑线拉直校正底模中心线和边线以及标高;待校正无误后,将梁底模固定于支架上,然后拼装两侧侧模同时加设龙骨,并将底模与侧模连接。待模板安装完后,检查梁模中心线和标高以及断面尺寸。为了边深梁绑扎钢筋的方便,在梁底模与一侧模板撑好后,就先绑扎梁的钢筋,后装另一侧模板。次梁模板的安装,要待主梁模板安装并校正后才能进行。梁底模与侧模木楞采用纵向布置(木楞垂直于梁横截面),地上部分梁梁宽350mm,底模木楞根数2;梁高450mm的梁侧模木楞根数为2;450mm梁高800mm的梁侧模木楞根数为3(木方均匀布置),外楞采用2482.75钢管,平行于梁横截面方向设置,纵向间距为500mm。对拉螺栓水平间距根据外钢楞间距设置,竖向间距500mm(竖向第一根从梁底100mm处设置),螺栓采用M14可回收粗丝螺栓,穿墙套管采用20PVC管。梁模板加固示意图如下:2、剪力墙模板1)、支模程序复核轴线根据轴线设置定位基准抹水泥砂浆支承面支侧模搭支撑调直纠偏全面检查校核墙模群体固定清除墙模内杂物封闭清扫口2)、支模方法模板采用12mm厚覆膜木胶合板与方木结合模板,次内楞采用4080mm的方木,按竖楞间距200mm布置,主外楞采用2482.75钢管,横向起步离地100mm,其余均按照间距450mm布置。为防止浇筑混凝土的墙身鼓胀,采用可回收14的对拉螺栓固定,穿墙套管采用20PVC管,(地下室部分采用M14止水螺栓)竖向间距450 mm,水平间距500mm。为保证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外墙模板和内墙楼梯间模板,在混凝土墙体水平施工缝下做砂浆堵缝,防止混凝土漏浆烂根,其次在剪力墙内安置墙体保护层垫块和墙体定位钢筋1214间距600600布置。内墙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查校对平整度和垂直度,墙与板的根部做好防漏浆处理。剪力墙示意图如下:3、现浇板模板1)、支模程序复核板底标高搭设支模架安放支模龙骨安装模板安装柱梁、板节点模板安放预埋件及预留孔模等检查校正交付使用。2)、楼板底模 采用12mm覆膜竹胶合板,搭设支模架(如满堂脚手架)时,支模架的高度为楼板底面高度扣除模板及支模龙骨厚度和顶托可调的尺寸。龙骨采用4080方木, 120mm、150mm厚楼板的搭设纵横间距为800-1200mm(中对中)。(地下一层、一层、二层间距为不大于1000mm)在抄平后放置,必须保证平整和支模架的连接牢固,板模安装按板厚标高计算出板底板底标高,应从楼板四周向中间铺设,板模应与龙骨连接牢固,应满足模板面的平整度一次验收合格。为便于拆模,梁板交接处板模置于梁侧模上,并用铁钉钉死。为了节约模板,不造成浪费现象,大面积配板位置先用标准尺寸的整块胶合板对称排列,不足部分留在中央及两端,用胶合板锯成所需尺寸嵌补。所有板缝间粘贴海绵双面贴,以防止漏浆,确保砼表面光滑平整。4、板底满堂架的搭设板底模支撑满堂架搭设尺寸为:立杆纵横向间距1000mm,步距1000mm。水平横杆在距地面200mm高处设纵横扫地杆一道,水平杆的步距h=1.50米;剪刀撑应纵横设道,间距5000-6000。剪刀撑搭设为地面的夹角为45度60度,搭接长度为1m旋转扣件3个固定(不得对接);上方采用482.75双钢管平行(横杆)与4080木方接触,间距200(木方必立放),再用顶托调整高度,顶托伸出长度不得大于30。住宅现浇板支撑示意图5、楼梯模板1)、支模程序安装平台梁及平台模板安装楼梯斜梁板或楼梯底板并完成楼梯支撑系统安装楼梯外帮侧模安装踏步模板。2)、支模方法楼梯底板板模为覆膜竹胶合板,厚为12mm,踏步为木方及木板加工制成的模板,楼梯支模必须按设计结构图,同时对照建筑图,注意相邻楼地面的建筑做法,以确定楼梯的结构施工标高与位置,并在楼梯模成型后严格按施工大样检查各部位的标高,位置尺寸。用套板画出踏步侧板位置线,钉好踏步侧板三角木,然后在三角木上钉好踏步侧板,楼梯踏步高度要一致,踏步侧板下口钉一根小支撑,以保证侧板不下沉,楼梯栏杆应按设计留好预埋件。休息平台处,第一步台阶要与下一跑最后一步台阶错开不少于40mm,各步向上推,以保证装饰后台阶对齐。每层楼梯施工时施工缝留在本层楼梯的第三步。如下图布置:粘贴缝口,防止漏浆。楼梯支撑如下图:7、注意事项1、所有满堂脚手架不允许与外悬挑架相连接。2、脚手板、扣件、脚手管、可调顶座等材料,运到现场应分类集中堆放,分别插挂标牌,保持施工现场的合理布置,并整洁有序,严禁材料堆放在悬挑脚手架上。3、所有的模板要求拼缝严密,不能漏浆,如木模有变形,则必须进行修复方能使用,对可能出现漏浆的部位,要采用3mm的塑料泡沫条进行缝隙封闭。4、模板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检查,特别是支撑系统及柱脚等砼侧压力较大的部位,必须认真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5、所有模板使用一次后,必须进行认真清理,铲出表面结灰并均匀涂刷好脱模剂后备用,脱模剂必须用模板专用脱模剂,不允许使用废机油代替脱模剂。6、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已安装好的模板和其他硬物;模板吊运就位时要平稳、准确,不得兜挂钢筋,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定型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修理,保证编号的清晰。7、外梁及外墙加固必须使用穿墙螺杆及架杆,保证外部结构几何尺寸及观感质量达到要求。 8、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四、模板的拆除1、模板拆除根据现场同条件的试块指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百分率后,由技术人员发放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模。2、模板及其支架在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如下要求。在拆除侧模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2MPa(依据拆模试块强度而定),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混凝土的底模,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3、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 1)墙模板拆除 墙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坏时方能拆除,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外墙后内墙,先拆外墙外侧模板,再拆除内侧模板,先模板后角模。拆墙模板时,首先拆下穿墙螺栓,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向后倾斜与墙体脱开。不得在墙上撬模板,或用大锤砸模板,保证拆模时不晃动混凝土墙体,尤其拆门窗阴阳角模时不能用大锤砸模板。门窗洞口模板在墙体模板拆除结束后拆除,先松动四周的固定扣件,再将各面模板轻轻振出拆除,严禁直接用撬棍从混凝土与模板接缝位置撬动洞口模板,以防止拆除时洞口的阳角被损坏,跨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