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卷.doc_第1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卷.doc_第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卷.doc_第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卷.doc_第4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止咳祛痰片是我厂的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B . 随着“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完美对接,意味着中国太空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起点。C . 城市里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D . 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即使内容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学习上只要我们心无旁骛 , 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有所进步。B . 读文章不能断章取义 , 必须联系上下文、背景、作者等多方面因素来看待文章。C . 我国近代大学者闻一多先生就是一个言行相顾的典范。D . 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有很多,其中,端正学习态度是最关键的。二、 默写 (共1题;共16分)3. (16分) 古诗文默写。(1)_,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_。 (3)_,影入平羌江水流。 (4)_,崔九堂前几度闻。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 (6)子夏曰:“_,_,仁在其中矣。” (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8)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扬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_,_。 (9)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书写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10)潼关中谭嗣同以大气浩然之笔抒发冲决一切人生羁绊的豪迈情怀的诗句是:_,_。 三、 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找出每组词语中的一个错别字,更正在横线。 (1)实事求是 欲擒故纵 革故顶新 天经地义 _(2)举一返三 对酒当歌 茅塞顿开 炉火纯青 _(3)举世瞩目 言传身教 敬老怜贫 独出心栽 _(4)曲高和寡 目不瑕接 古道热肠 肃然起敬 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5. (2分)请仿写画线句子,使前后文意贯通。人无信不立。“互联网+”时代,首先应该加上的是诚信。“互联网+”不可能在诚信缺失的情况下焕发勃勃生机,它的发展状况不仅取决于技术、观念,更将取决于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诚信犹如黑夜中的明灯 , 失去它你将寸步难行;_,_。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6. (6分)名著导读。(1)以下五个地点显示着简爱主要的人生轨迹,请按主人公的生活历程加以准确地排序: _ _ _ _芬丁庄园 沼泽山庄 洛伍德义塾 盖茨海德府 桑菲尔德庄(2)A道:“原来在这里!”一不做,二不休,两手便来夺。那婆娘那里肯放。A在床边舍命地夺,她死也不放。那婆娘见A抢刀在手,叫“黑三郎杀人也!”只这一声,提起A这个念头来。那一肚皮气正没出处,她却叫第二声时,A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娘脖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A怕他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连忙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书来,便就残灯下烧了;系上鸾带,走下楼来A是指_(谁),那封书是 _(人名)所写。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7. (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为纪念学习雷锋50周年,你班举办以“学雷锋重在做雷锋”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活动。(1)在班会上,你作为班长,这样向同学们发出倡议:_。(2)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讴歌雷锋的文字。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字或“望”字。(2)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4分)9. (24分)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蜂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与施从事书【注释】汉:银河。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1)断句。(只断一处)故 鄣 县 东 三 十 五 里(2)解释划线字。猛浪若奔_ 互相轩邈_横柯上蔽_ 千翼竞来_(3)翻译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绝壁干天,孤峰入汉。(4)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 (5)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哪句? 九、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10. (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极光形成之谜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悬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地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它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后,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分别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地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 , 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到臭氧的味道。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是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1)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请具体分析选文第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3)选文第段中的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4)选出下列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是( ) A . 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B . 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C . 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D . 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11. (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时,发现“见”字能表达悠然自得之感。又想到在俗本中改为“望”,“望南山”就变为主动寻求,这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对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 . 阅读后要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B . 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C . 本文主要论述了阅读时“入”与“出”的方法。D . 处理好阅读中的“如”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2)根据本文的内容,谈谈阅读中“入”与“出”的辩证关系。(3)本文第段划横线的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最恰当?说明理由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是作者的心灵契合。”(5)联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十、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好,是壮丽的山川,是秀美的田园;好,是朋友的信任,是对手的挑战;好,是美丽的邂逅,是无悔的错过;好,是宁静的港湾,是崎岖的征途请以“什么是个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默写 (共1题;共16分)3-1、3-2、3-3、3-4、3-5、3-6、3-7、3-8、3-9、3-10、三、 书写 (共1题;共4分)4-1、4-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