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doc_第1页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doc_第2页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doc_第3页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doc_第4页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陆汉时 杨金兴(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200)摘 要:较大面积建筑的地下室都有后浇带,一般图纸设计中均有后浇带的施工做法,而部分后浇带施工完成后出现渗水问题,给后期处理带来一定的施工困难和经济损失。通过地下室后浇带渗水现象的观察和对施工流程及图纸的分析,提出地下室后浇带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关键词:基础底板;后浇带;原因分析;加固处理措施After the foundation slab castingzone construction discussionLu Hanshi Yang Jinxing(Jiangsu Nantong NO.2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co.,LTD,Jiangsu Nantong 226200)Abstract: A large building basement has post-cast strip, In the design of general drawings are post-cast strip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some of the pouring belt after completion of construction appeared water seepage problem, To post processing to bring certain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Through the basement post-cast strip water seepage phenomenon observ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draw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ement post-cast strip constructio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question and the solution metho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similar problems.Key words: Foundation slab; Post-cast strip; Cause analysis; Reinforcement measures较大工程的地下室较长、较大,设计和施工中有较多形式的后浇带,如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施工后浇带等,后浇带的构造形式也有多种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对后浇带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没有采取良好的施工技术措施,造成部分基础底板后浇带出现裂缝、渗水等质量隐患,也造成了经济损失。后浇带渗漏、裂缝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寻找合理有效措施来解决,从而进一步保证地下室安全使用功能。1 基础底板后浇带的形式基础底板后浇带的形式有多种,具体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基底的土质、地下水位、基础埋深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的。具体有如下几类:1.1 抗水板无变形缝式如图1.1-1所示后浇带底板设置了加强抗水板,该部分混凝土提前浇筑,基础底板防水与后浇带连成整体,后浇带两侧留设直缝,在后浇侧均设置了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而部分未考虑后浇缝部分的止水,如图1.1-2所示。图1.1-3所示为后浇带两侧中间采取企口形式止水。该类后浇带较多用于沉降后浇带。该类后浇带未考虑温度变形或沉降变形可能对变形缝处造成损害,允许结构沉降、温度伸缩形成抗水板与基础筏板间的局部变形,其作用是防止地下水压力造成后浇带的上拱。1.2 抗水板有变形缝式如图1.2-1所示,后浇带抗水板有构造配筋,中部设变形缝,该类后浇带较多用于沉降后浇带。图1.2-1所示中部设置止水钢板,图1.2-2所示设置企口式止水,也有设置橡胶止水条,较少采用直边。其中图1.2-3所示为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超前止水示例做法。1.3 无抗水板形式如图1.3-1、图1.3-2、图1.3-3所示,该类用于温度后浇带。后浇带未考虑地下水位浮力对后浇带处垫层的受力破坏。图1.3-1、图1.3-2所示后浇带考虑止水,图1.3-3所示未考虑止水,少部分两侧设置橡胶止水条。1.4 无超前止水后浇带形式如图1.4-1、图1.4-2、图1.4-3所示,该类后浇带做法为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例示的做法,两侧立面均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措施。后浇带的形式也有类似做法,有的沉降后浇带未设置超前止水构造及抗水板,就按图1.3-3形式设计,设计原理相差不大,有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其它因素。2 基础底板后浇带出现的质量问题2.1 后浇带两侧底板高低差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高低差现象,该现象出现的频率较少,一般发生在沉降后浇带两侧。对于较小高低差,一般不会注意。后浇带两侧底板高低差一般在8mm25mm之间,小于8mm时较难发现,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也不会引起注意。2.2 后浇带两侧接缝处渗水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出现接缝处裂缝及渗水现象。较多是位于沉降后浇带处,非沉降后浇带侧也有少量。出现部位多位于紧靠地下室外墙的部位,部分在跨中部位。2.3 后浇带两侧接缝处裂缝后浇带裂缝,在发现渗水时才知道,不出现渗水现象时不易发现。后浇带完成后被尘土及杂物覆盖,无明显较大裂缝时,不易被告发现。无渗漏的裂缝,在底板上地面出现裂缝后,通过查询原因才发现。发现此类裂缝的情况往往是地面施工时未留设地面伸缩缝,或者未及时切割地面伸缩缝。地下室底板上回填后做地面时,地面裂缝渗水时无法判断其产生的部位。3 基础底板后浇带渗水问题的原因分析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单一因素造成的,较多的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基础底板后浇带产生裂缝与渗水有关联。出现裂缝的部位,不一定存在渗水。后浇带两侧出现高低差,与后浇带接缝的裂缝渗水也存在关联。通过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寻找后浇带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具体分析如下:3.1 后浇带分隔不良后浇带分隔采用材料有:网易收、密目钢板网、密目钢丝网等。基础底板有双层双向钢筋网,钢筋直径较大,底板下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分隔网片穿越钢筋时,网片开孔钢筋穿越,有网片开口反压,有钢筋下部浇素混凝土带。部分后浇带隔离网,支撑架焊接不良或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部分隔离网片失稳,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商品混凝土一般采用泵送施工,坍落度均较大,根据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的规定,抗渗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20mm160mm。而施工人员申报坍落度较大,浇筑现场的坍落度均大于160mm,施工方便了,后浇带部位流入较多的混凝土浆料,清理该部位浆料麻烦且清理不干净。3.2 后浇带内清理不干净后浇带内杂物有三类:一是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溢出的混凝土和后浇带隔离网中渗出的混凝土浆料进入后浇带;二是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物落入后浇带中,如混凝土料、模板片、锯末等;三是施工过程中灰尘及泥土随地面流水的作用下淤积在后浇带中。3.2.1 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混凝土灌入在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一是混凝土浆料从后浇带隔离网中流入后浇带,二是浇筑布料时,少量混凝土进入后浇带。进入后浇带内浆料和混凝土,应及时进行清理,因后浇带部位的钢筋均绑扎成型,一般钢筋间距均较小,且为纵横布置的双层双向钢筋网,板底钢筋保护层为50mm,散落于底板钢筋部位的混凝土及混凝土浆料较难清理。采用挖铲或掏勺进行清理,效果不良。不及时清理后浇带内灌入的混凝土及浆料,其固结硬化后清理难度增大。施工人员认识不足,未将结硬固化的混凝土及浆料剔凿清理,仅清理出后浇带内部分散落的杂物,就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因温度变形和沉降差异的存在,后浇带内固结的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可能会产生裂缝,后浇筑部分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受到削弱,同样其抗渗性能受到影响。3.2.2 上部结构施工时杂物的灌入在上部结构浇筑混凝土时,部分溢出混凝土落入至底板后浇带中;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模板支设时现场锯切产生的锯末、短木片等落入后浇带中。上部结构浇筑混凝土时溢出混凝土落入底板后浇带,未能及时清理,造成在后浇带内零乱堆积硬化。在后浇带浇筑前清理时,比较麻烦,且需经剔凿和掏取措施方能清理,对于厚度较大的后浇带,难度更大,不易清理。在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掉落的短木片的清理相对较方便,而锯末清理比较麻烦,也较难清理干净。未清理干净的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后,存在杂物部位就会形成一个受力薄弱区,同时也是一个抗渗薄弱区,易形成裂缝和渗水。3.2.3 随雨水或养护用水冲入的泥浆及积水由于后浇带内混凝土浇筑需一定的时间,而施工过程中现场难免会有泥土及其它粉尘的存在,这些泥土和粉尘可能随雨水或养护用水流入后浇带内。由于后浇带内双层双向钢筋较密,较难完全清理干净在后浇带内积聚的泥浆,如清理不干净,易造成后浇带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基础底板后浇带内存在积水是普遍现象,主要有施工养护用水和雨水的灌入,也有部分是后浇带部分防水破坏而引起的渗水。清理后浇带内积水可以采取小型污水泵通过挤开局部钢筋网进行排吸,但不可能完全排除干净。施工时,采用挤水法浇筑混凝土,而不采取排水措施后浇筑混凝土,这样,一方面因后浇带底部可能存在的淤积泥土被忽略,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局部混凝土裹水及离析,对后浇带混凝土质量带来影响。3.3 后浇带浇筑前停止降水后浇带位于地下室结构的中部,有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基础,一般均考虑管井降水、深井降水、轻型井点降水等形式。在基础施工完成后,有的施工队伍,为了尽早利用施工场地,方便施工作业,一般较早地将地下室外围做好防水层,并进行了基坑周边的土方回填,基坑周边的降水井势必会全部撤离。而此时,地下室结构部分的后浇带有的尚未浇筑完成,有的甚至刚刚浇筑完成,这样,会造成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部位水压的上升,对后浇带的结构和防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基础底板,由于停止降水后产生较大的浮力,有的后浇带按无水压力构造设计,有的虽然按提前止水构造设计,但其刚度和受力性能远不及基础底板已经浇筑部位,因此,会造成局部后浇带部位出现防水层破坏而渗水。对于刚浇筑完成混凝土的后浇带,由于,混凝土强度较弱,不能抵抗地下水上浮压力,引起后浇带处混凝土裂缝和渗水。沉降后浇带两侧会因上浮力的影响而造成高低差,形成两侧底板的标高差异。3.4 后浇带提前浇筑由于部分施工现场比较狭小,施工单位为了充分利用场地,在地下室结构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基坑外围防水施工和土方的回填,并将地下室底板及顶板的后浇带浇筑封闭。对于温度后浇带,提前浇筑的后浇带可能会引起变形裂缝;沉降后浇带的提前浇筑可能会引起后浇带部分因沉降差异而裂缝。4 基础底板后浇带存在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4.1 沉降后浇带高低差的处理4.1.1 检查施工记录发现后浇带两侧基础底板存在高低差后,应认真查看基础施工质量检查记录,了解是否存在施工过程中的标高差异,核对后浇带施工过程是否按照规程和设计要求执行,是否存在提前停止降水,施工过程中是否出现较高地下水位的现象。4.1.2 观察和测量对已经浇筑完后浇带的两侧接缝部分设置观察点,观察一段时间后浇带两侧接缝是否还存在沉降变化,观察点可以沿后浇带两侧多点设置,在接缝处做较薄的长条形石膏饼(2mm厚)作为观察点。同时在后浇带两侧底板是设置多个测试点,作为沉降观察点,利用较高精度的水准仪(DS0.5级)进行观察。4.1.3 施工处理发现高低差继续发展,应根据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如为沉降差异,则应继续观察,并根据沉降差异值的大小与设计院进行沟通联系。经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施工记录及天气水文资料进行综合判断,经认真分析原因后,与设计院沟通解决措施。未发现高低差继续变化,对于较小的沉降差异可以通过调节地下室地面标高或者地面层的厚度来解决。高低差未继续变化,而已经出现两侧较大标高差异时,应核对地下室顶梁板是否存在两侧的标高差异,如果同样存在,说明地下室在浇筑后浇带前已经产生不均匀沉降,或者是一侧存在因地下水的浮力而上浮。如果施工资料显示在施工阶段,出现降水不良或出现强降雨,出现较长时间的地下泡水时,应对上浮部位的地下室的桩基进行抗浮验算,如抗浮不足,则应对该部分底板或基底进行加固处理。具体加固措施应根据设计计算后确定,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最终处理方案,如基础底板加固、基底注浆处理、或者是基底设置拉锚加固等措施。4.2 底板后浇带渗水的处理4.2.1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渗水的处理在基础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如清理后浇带部位积水时,发现有明显渗水点时(渗水较慢较小时难以发现),应采取在底板后浇带渗水区域两侧设置临时隔断措施,可以先用聚氨酯发泡剂筑低坝,也可以用“堵漏灵”作临时挡坝,然后,在该区域采用干湿两用吸尘器,或者用空压泵加吸管装置,将渗水区域的水迅速排除,认真查看渗水点,如果渗水点渗水速度不快,可以采用“堵漏灵”封堵,封堵时应延长封堵区域,封堵厚度宜至基础底板钢筋,在处理完成后应作观察检查,检查未发现问题后清理临时挡坝。如果发现基础底板后浇带某区域渗水量较大,渗水速度较快时,应通过分段筑坝方式,准确查明渗水部位,然后,在渗水区域每侧延长1m左右长度作为防范区,然后选用1/4截面的75的PVC管作为引水槽,紧贴后浇带底部渗水部位的阴角,管上开设2个引水管孔,如图4.2-1所示,将引水管插入后,用“堵漏灵”或“堵漏王”将PVC管与后浇带侧及底板间的间隙封闭严密,如图4.2-2所示,使渗出的水通过引水管排出后浇带。确认封堵部位无渗出水后,可以开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在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通过1根渗水引出管进行灌注丙烯酸盐浆料,另一根作为临时排水。采用压力注浆时,应观察另1根引水管的出水情况,如发现引水管已经有灌浆料出现,就应立即关闭该管处的阀门,继续加压注浆,在注浆泵压力显示0.30.4MPa时应暂停加压,静观压力表情况,如压力下降应继续缓慢加注。注浆完毕关闭注浆管侧的阀门,移除注浆泵,进行现场清理。在注浆完成一周后,可以切除冒出后浇带表面的注浆管,并对注浆管上口进行防腐处理。4.2.2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地面未施工前渗水的处理后浇带浇筑完成后,后浇带两侧接缝处出现渗水,主要是由于后浇带施工部位防水层遭破坏而引起,另外后浇带与两侧的裂缝也成为渗水的渗透通道。该类渗水较难处理,因为地下防水层的破坏区域不一定位于该部位后浇带接缝的下方,其通过后浇带接缝抗渗最薄弱部位渗出的。一般采取渗水区域点线钻孔压力注浆,如果发现有裂缝应沿裂缝连续间隔钻孔注浆,通常采用灌注丙烯酸盐灌浆料进行压力注浆。在完成局部注浆后,应对该区域进行观察,如在该区域附近未发现渗水,则表示注浆成功,如发现附近出现渗水点,则应继续注浆,直至无渗水点为止。对于渗水量较大的区域,注浆钻孔的钻取深度宜为基础底板厚度的1/31/2,注浆孔钻孔的间距宜为300mm500mm,孔径应小于20mm。如果渗水区域混凝土表面存在裂缝较宽时,可以对裂缝处清理后用“堵漏灵”浆料进行封缝处理,封缝宽度宜为50mm,厚度为10mm20mm。4.2.3 后浇带处地面施工后渗水的处理地下室地面完成后,雨季时地下水位很高,使后浇带薄弱部位渗水,并从地面裂缝处渗出。该类渗水较难找到基层渗水点,如地面面层下设置回填层时更难发现渗水点。地面无填充层做法时,应将出现渗水点部位的地面面层机槽,范围应顺渗水处向外300mm,查找渗水及裂缝,再对渗水处采用丙烯酸盐灌浆料注浆堵漏。注浆后应观察37d,无渗水时修复地面。地面下有填充层时,先在渗水处1m范围剔除地面,查看该范围填充层的含水量,对含水量特别大区域的填充层进行刨除,用干布或吸湿吸尘器,吸除底板面浮水,查找渗水点。如渗水速度过慢,可以局部设置挡水坎,观察该处是否存在渗水,若不存在,则扩大范围向填充层含水较多的区域寻找渗水点。找到渗水点后,在渗水点附近设置隔水带,用聚丙烯酸盐灌浆料注浆。注浆后,对渗水区域观察7d左右,如无渗漏,即可修复地面。4.3 底板后浇带裂缝的处理底板后浇带裂缝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裂缝处存在渗水,二是裂缝处无渗水。处理方式和注浆料存在区别。裂缝处存在渗水时按4.2.2进行处理。裂缝较长、较宽,且水压大或渗水量大的裂缝,对裂缝表面封缝,用聚氨酯灌浆料或者采用丙烯酸盐灌浆料斜向注浆,如图4.3-1所示。非渗水的裂缝,裂缝较宽时,采取钻孔,插注浆管,用环氧树脂灌浆料进行压力注浆。注浆点的沿裂缝,布置于裂缝较宽的位置,间距宜为200mmm300mm。5 基础底板后浇带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5.1 混凝土及杂物进入后浇带的预防模板采用“网易收”隔离钢板网,支架钢筋的直径及布置形式和间距,需根据基础底板的厚度来确定。也应根据后浇带中部的设计止水形式确定隔离网及支架的布置形式,隔离网支架需采用斜撑式支撑于基础底板钢筋上。隔离网也可以采用密目式钢丝网。基础底板后浇带隔离网最好预先定位布置,底板垂直于后浇带的钢筋采取穿越隔离网的方式,这就要求隔离网上预先根据钢筋直径大小和间距开设穿钢筋的孔。基础底板后浇带隔离网也可在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完成后立即进行,但底板钢筋下50mm高的缝隙,应采用隔离网布设,也可预先浇筑100mm宽细石混凝土板带作为挡模,如图5.1-1所示。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对后浇带部位预先堆积混凝土,先稍作短时间振捣,在间隔1h左右后再对后浇带侧混凝土进行振捣,避免其它部位的混凝土浆料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从隔离网处流淌至后浇带中。在浇筑混凝土前,将后浇带部分上侧作临时封盖,避免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溢入后浇带内。在后浇带的个别区域设置一个或几个小集水坑,对流淌入后浇带中的混凝土浆料,采取在后浇带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浆料固化前,用压力水枪进行冲刷,使其流淌入小集水坑中,用小型吸污泵进行清理污水。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此小集水井也可用于清理后浇带中的积水。如图5.1-2所示。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混凝土进入后浇带内,宜采用较小尺寸的铁勺,及时进行人工清掏。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在后浇带两侧设置50mm左右高的挡水坎,避免雨水或施工用水带下的泥浆。然后在挡水坎上应进行临时封盖,以避免施工杂物落入。5.2 后浇带渗水的预防对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工程,土层渗透系数、地下水位高低、降水方式不同,后浇带设计不一样,施工中的技术措施有差别。5.2.1 防水层施工控制加强防水附加层、接槎部位的连接质量。自粘性防水卷材设计无保护层时,后浇带处宜加设保护层。5.2.2 后浇带接缝止水措施后浇带设计采用止水钢板或遇水膨胀止水条,设计无止水构造措施时,应按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止水条。混凝土浇筑前用水泥钢钉订设遇水膨胀止水条,钉距250mm。5.2.3 后浇带接缝处理措施后浇带隔离网多为钢质,易从隔离网片及支撑处渗水,对采用橡胶止水条或无止水措施的后浇带接缝,易渗水。在浇筑后浇带前,应剔凿清理隔离网,基础底板厚大时,剔凿至底板面下300mm。后浇带的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应28d。5.2.4 后浇带部位降水停止时间降水按设计要求,应考虑后浇带浇筑时间;地下水较高时,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75后停止降水。5.3 后浇带裂缝的预防后浇带裂缝的产生主要原因,一是变形裂缝,二是荷载裂缝。变形裂缝有伸缩裂缝和沉降裂缝,荷载裂缝是因停止降水过早,地下水上浮力造成后浇带处裂缝。5.3.1 变形裂缝的控制措施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必须按设计,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