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常规_第1页
体育教学常规_第2页
体育教学常规_第3页
体育教学常规_第4页
体育教学常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叮叮小文库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基础。中小学体育课的常规,是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需要,以规范、控制教师和学生的上课行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体育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一、课前准备教师 1、努力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水平五),认真落实体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四条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认真钻研教材:组织学习对省编体育教材,常州体育教学常规,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理解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2、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及各个水平阶段的授课时数要求(小学12年级为水平一,每周四课时;小学34年级为水平二、56年级为水平三,每周三课时,7-9年级为水平四,每周三课时,高中阶段为水平五,每周二课时),制定出相应的小学体育水平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考核计划、体育骨干培训计划。 (1)水平教学计划是根据各水平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制定的,是中小学学生达成各项目标的统筹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学年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措施,所需器材。 (2)学期教学计划:中小学体育课通常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搭配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材内容;要合理布局测试项目内容和系统安排教材顺序。教材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创新组合。 (3)单元教学计划一般是把一项教材将其安排为若干课次,按每一课次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手段,并提出一定教学建议及措施的实施性方案。 (4)课时计划(教案)编写结构要科学合理,指导思想要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应实用有效。 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本课所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场地器械,练习效果等;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器械、场地。 3、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三维健康观,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结合各地区、各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课标要求,着重体现基本运动、游戏、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等必修项目的训练,不断拓宽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一般地,1-2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游戏活动为主,基本活动配合的两部分学习内容也都是一些以简单的动作方法为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来展开教与学的活动;3-4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简单的运动技术和游戏内容形式相互交融,使各项带有运动技术性的简单教材内容充满游戏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可变性。56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走、跑、跳跃、投掷等简单的技术、技能组成的实用性较强的教材;7-9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掌握健康教育、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和舞蹈、游泳等技术技能教材。 4、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的涵盖面要完整、齐全。 (2)教学目标的确切性: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提法上要切合实际。 (3)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目标既要反映外显行为目标,又要反映内隐心理活动目标,确保目标全面达成。 (4)教学目标的简洁性:文字表述精练简洁、清楚明了,既明确、具体,又能突出重点。 5、检查和整理好自已的服装(最好运动服)仪表,带好必备的教具(如口哨、示范器具等),提前到达教室将学生整齐、有序地带进规定的练习场地上课。 6、做好学生的调查研究:学生的体质状况;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7、应检查和安排好场地、器材、设备的情况,尽量提高场地器材设备的使用率。学生 1、衣物的准备:穿戴好有利于运动的服装、鞋;冬天上课不穿大衣、不戴帽子、围巾、口罩、手套(习惯性冻疮除外);夏天男生不赤膊、不光脚,女生不穿裙子等;严禁随身携带小刀、铁钉等金属硬物。 2、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班长带领下的小组“轮流值日制”,协助教师准备好场地、器材。 3、“小生活”的处理:学生天热时易渴,天冷时易上厕所。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处理好(特殊情况除外,如腹泻等)。对于低年级、特别是初入学的学生,要灵活掌握,逐步规范。 4、出勤统计:负责整队的体育班长,课前要核实实到、缺席情况,填好考勤表,上报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分组和安排见习生活动。二、课堂教学教师1、教师仪态要端庄大方,教态要亲切自然,授课要使用普通话,课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2、安排见习学生,检查上课学生出勤及着装情况,简明扼要宣布本课教学任务。3、根据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活动。4、教师讲解要使用专业术语,语言清晰、生动、简洁,示范动作要正确、熟练、规范。5、能正确借助口哨和手势等特定的语言指导学生活动。6、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尤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组织教学要紧凑,形式多样,要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活而不乱。8、合理分配练习时间,准确把握运动强度。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课中保持师生和谐的气氛。9、合理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合理更换分组可以提高教学密度,有利于教学内容、方法和训练的安排,便于区别对待,防止伤害事故。10、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11、课中要根据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情况及时、有效地开展学习评价。12、要有简明扼要的课后小结,并安排好学生整理归还器材。学生1、上课的仪式:一般包括体育委员整队,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2、出入列的要求:迟到学生要先在队列外站好,向教师“报告”,教师示意“入列”后,再排到第一排的排尾或补在缺伍的位置。3、器材取放的规定:学生在取放器材时,要做到轻取轻放,不得随意抛、扔、踩、坐或升降、移动器材。4、小干部的职责:体育干部要认真负责、协助教师做好指挥保护和整理器材等工作。5、学习态度及表现: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团结合作,大胆创新。6、学习评价形式:对自已或他人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况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7、下课的仪式:教师宣布“下课”,师生立正站好,互致“再见”。三、课后部分教师1、提示值日小组整理归还器材。2、检查和监督学生遵守课后“三不许”情况。3、指导学生完成好课外作业。4、及时地写好课后教学反思,注意基础资料的积累。学生1、值日小组按教师要求整理归还器材。2、按老师要求,认真遵守课后“三不许”:一不许大量喝水,尤其不许喝生水;二不许冷水冲身、浇头或在背阴的“风口”处久留;三不许立刻大量吃东西。3、认真完成好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注意安全。四、考试与评价1、教师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工作。通过预先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2、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进步程度。评价方法可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和师生互评等。3、及时使学生了解评价结果。既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测验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又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评价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4、考试项目包括身体素质40分、运动技术技能30分、体育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20分、体育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10分。5、评价包括体育课出勤率、课堂表现、考试项目、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五、课外体育活动1、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开展好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创造性的开展大课间操、体育乐园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活动时间。2、定期组织小型多样的趣味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标准的测试,并把成绩纳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3、课外体育活动要注意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探究性、团体意识等多个方面。六、教学研究1、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教研组长制定出学校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计划包括:指导思想、重点解决问题、活动内容和时间、参加人员、地点的安排等。坚持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有时可根据上课内容进行同步研讨),做好详细记录。期末由教研组长写出教研总结。2、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不少于16节。每学期要推荐出一节有推广价值的公开课。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联系教学实际的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总结或教学案例。3、认真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杜绝教师擅长什么只教什么的随意教学现象,杜绝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现象。4、各学校应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并加强监督管理。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1、课前常规: (1)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好完整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2)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和教具,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 (3)学生因病、伤不能参加激烈活动的,课前应主动向任课老师说明情况,得到允许后方可随堂见习、安排适当的活动或休息,同时教师随时做好记录。 (4)教师应注意仪表整洁,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规定上课集合地点等待学生上课。(一)备课: 1、认真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本学科地教学目的和任务。熟悉理解大纲规定的各项教材意义与要求,掌握教材纵横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要求,制订好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 2、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备课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操作及时,并能做正确的讲解与示范。 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密度。 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根据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组织教法。 尽量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3、每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具体,符合客观实际。应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三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每节课教材内容要体现“少而精”,正确的分析和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教法要利于学生的学习锻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的增大课的密度和强度。 5、安排好课的组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使课的结构紧凑合理,时间与器材得到充分利用。 6、建立组内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制度。深入钻研教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探索教学改革。教案书写工整、清楚、层次分明,并能提前一周写好教案。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教师立即到达学生集合地点,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规范,并记录出勤情况,上课铃响,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2)上课时,教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口令清楚标准,教态严肃、自然、语言文明,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 (3)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亲切关怀,禁止学生在上课时自由活动,严禁学生离开活动场地,要启发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 (4)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5)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生、心理负荷。具体指标如下: 全课练习密度: 25%40%,基本教材练习密度20%左右。全课平均心率: 小学120次/分145次/分左右,中学105次/分130次/分左右,强度指数1.31.6。 (6)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做到精讲多练,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7)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课程结束后,要组织学生集合,进行讲评,并布置课后练习,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安排好学生整理和归还器材,有始有终结束一堂课的规定。 (10)遇到天气等原因不能上室外课时,必须上好室内课,组织好室内课教学,按要求写好教案。 (11)严格体育课的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教训,积累学生体质资料,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12)因其它原因教师不能上体育课,必须提前通知教导处,由教导处统一安排。3、课后常规: (1)课后要找特殊学生谈心,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反思和特殊情况记录。 (2)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缺课学生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3)教师要随时征求其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4)期末做好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和学期教学工作的专题总结。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1、课前常规: (1)体育委员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明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有时体育小骨干到体育器材室协助教师领取体育器材,并布置好场地。 (2)因伤病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的学生,应在课前向教师说明,根据教师的安排参加适当活动或见习。 (3)体育委员应在课前两分钟按教师的要求将全班队伍在指定地点集合好,并准确清点出勤人数,养成有组织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4)对教师要有礼貌,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