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完美版.doc_第1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完美版.doc_第2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完美版.doc_第3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完美版.doc_第4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完美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导学案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2、识记并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3、识记并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基本属性:3、真理具有唯一性:4、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的条件性(为什么)2、真理的具体性(为什么)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1)从认识的主体看:(2)从认识的客体看:2、认识的无限性3、认识反复性、无限性的表明:4、认识反复性、无限性的要求:四、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1)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3、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9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首次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修改是否意味着之前的不合理?周伟教授指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规定为1:8,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是合理的,当时我国农业人口接近90%。但随着目前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的差别越来越小,之后修改成1:4,到现在要修改成1:1,都是现实的需要。”选举法的修改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和谐”。 从对选举法修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认识论启示? 【合作探究2】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现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真理是客观的,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只有一个,这一个真理能够说明一切问题 A B C D 2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 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 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 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3、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说明 ( )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性的认识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A B C D 二、非选择题:4、辨析: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向同一个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是永恒的。【课后拓展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真理具有( ) 具体性 全面性 条件性 客观性A B C D2、实现2008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 )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B、 C、 D、3真理的客观性意味着 (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真理同客观事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真理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同谬误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A B C D 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说明( )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认识是发展的 认识的产生离不开实践,认识的发展则可以离开实践而自我发展A B C D 5、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 B、 C、 D、二、非选择题6、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合作探究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课堂有效训练13:CAC4、(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这一意义上讲,题中的前提是正确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认识的无限性。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课后拓展学案】15:DBCBC6、(1)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2)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3)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跟踪训练:7辨析:有人认为:既然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因此应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而落后于实践。(1)题目中引用的两段话,充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对象是由实践的需要决定的,人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从这个角度讲,认识源于实践,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在前,认识在后,是正确的。(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同时又认为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科学地预见未来,从而采取正确的行动,沿着正确的方向来认识改造世界。从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角度讲,认为“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感悟高考】1、(08宁夏)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1)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和迫切要求。 (2)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具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3)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2、(08全国二)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种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