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_第1页
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_第2页
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_第3页
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_第4页
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何启权三视图在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然而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又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一.设计的初衷:1课题:技术与设计1三视图2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三视图内容的教学标准:能识读三视图,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3教学设计构思: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三视图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自建三投影面体系,利用实验台上的物体模型,观察体验、研究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采用自学辅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案例解说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4学情分析:有关物体投影的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只有数学学科在高中二年级课程(立体几何)涉及到。因而本节有关工业制图的知识,例如,物体投影的绘画方法,三视图的原理及画法,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5教材分析:本小节在“设计的表达与交流”章节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是最常见的技术语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识读三视图,绘制简单的三视图。本节教学内容实践性强,而且要求用图样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三视图等工业制图知识内容,非常抽象;学生缺乏相关的投影知识,因此理解会有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讲解三视图的作用和形成原理,使学生认识这种工程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技术语言,并通过“技术学习”提高识图能力。二 教学过程与反思:1 课题引入方面:采用问题情景设置的方法:学生喜爱打篮球,而用直尺测算出篮球的表面积是学生平时不会想到或实践过的问题。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提出来后,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办法。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利用墙面与地面相互垂直这一条件。目的是打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以及绘制三视图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我设计此问题情景的初衷。问题情景的设计,我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或异想天开,或奇思妙想,有些测量的办法,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如:将篮球放气,压扁成半圆,用直尺测量篮球直径等办法。而我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环节上的处理以及应变手段上还稍显不足。这是我今后应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2三视图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注意事项:1)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要有一定的学习资源。这些必要的学习资源,要靠教师在课前预设。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准备了供学生查阅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为了把抽象的三视图更直观化,与学生一起用课前准备好的彩色硬纸板,做了三投影面体系,每生一份。要求学生在阅读资料或研讨学习中,运用手中的三投影面体系,观察体会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用正投影法,物体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情况;分析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和规律。实验用物体为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球体、椎体、台体等,结构简单物体。由于教室的限制,只好将实物台设在学生座椅的最前面。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由离开座位,到实验台前,做试验,体会观察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用正投影法,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情况,体会物体的三视图图形。在学生学习全过程中,教师作个别辅导。2)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要确立研究方向即问题的设置。我用电脑图片打出问题:三视图是如何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的?如何绘制三视图?我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已经学会了运用绘制草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其他人进行设计方案的交流。学会用两点透视法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并能理解透视图的应用和局限性。而三视图可以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这一点要是理解了,对三视图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就可以说容易多了。这个问题也是学生最困惑的问题。直接提出来,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容易激起求知欲和探索欲。学生绘制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应该说,经过学习能够达到,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要想达到可以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的程度,只得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想理解三视图为什么可以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三视图?三视图依据的是什么原理?三视图的展开以及三个试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什么?画图步骤有哪些? 怎么选择主视图?而这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资料并结合教材很容易找到。我认为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述这些概念性知识,即便是举出相当多的图片和视图实例,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去发现、去体会、去理解。三视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识读和绘制三视图,以便学生在今后学习和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三视图这个在工业设计中最为常见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能够运用三视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并运用三视图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与他人进行交流。简单的说就是,拿图来,学生知道是什么物体以及物体的各个表面情况;拿物体来(简单物体)学生可以绘制出三视图。换句话说,三视图的学习应该在自学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辅导绘图实践和识图练习。而采用研究性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学习三视图,正是基于以上因素。3)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教师要做必要的学法指导。我在布置任务环节中,借用本章所学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收集和处理信息等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地进入了角色。但在提示学生使用三投影面体系,观察物体在其中的投影情况时,学生将实验台上的物体纷纷拿回座位,理由是小组共同观察。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使我措手不及。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目的。学生习惯于以往上课时的小组活动方式,而不知道我的真正用意。这是我在布置任务时的失误。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还有,预先考虑不周,我只是考虑物体的样数多一些,学生可以在实验台处观察,并能尽可能多地观察到不同形状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情况,而忽略了各种物体的数量应尽可能多一些,以便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应用教学资源。或者说,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理想的方式应该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座,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各种物体,这样更便于学生观察学习。但由于我校的条件因素,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实现。4)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学生学习程效检测方式和内容,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教师预设学生学习程效检测方式和内容,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达到了什么效果,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在学习中忽略了或不理解的内容。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使学习成为一种实践任务,并能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从而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做到课堂角色的转变。我在本节课中,成果检测环节作的不是很理想。由于我自身对工业制图知识的匮乏,我设置的检测问题设置得不到位,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上还不够深入。坦率地说,下课后,心里很没底,总感到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这也是好事,我了解了自身的不足,所以在今后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业务素养,尽快成长起来。在后来的学习成效检测中,我发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因此,我认为,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三视图,是一种比较适合的学习方法。我想,如果有更多的同行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共同探索,是一定会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完善的。5)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遇到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学生的理解能力程度不同,学生对此项学习方法的认知度,使学习效果不均衡。第二个问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第三个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撑。第四个问题:教师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五个问题:对此教学方式的不同认识。以上问题,是我在反思中想到的,我想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资源设置,不同的任课教师,还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靠全体同仁共同探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提高。三 学习成效检测:我的做法是:1)绘制三视图测试让同一班的学生(探索课使用的班级,共59人),绘制折形物体、圆台、四棱台的三视图(不考虑比例,也不标注尺寸)。测试卷收上来,统计正确率。折形物体 圆台 四棱台绘制正确人数 59 59 59正确率 100% 100% 100%分析:全班59人全部绘制正确,这说明学生基本理解了三视图的形成原理,了解了绘图规律,掌握了主视图的选择规律。三个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绘制,是课堂上已经训练过的,所以,还可以说明,课堂效果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期目的。2)图、物互识测试给出8种实物模型草图。选择简单物体,包括:折形物体、圆台、四棱台,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76页,技术练习上的物体模型图。同时绘制出10幅三视图(教师手绘,试卷形式)。三视图多于实物模型图,目的是增加可信度。分别标号,让学生对号入座。测试卷收上来,统计正确率。选对8幅 选对7幅 选对6幅 选对5幅以下人数 17 26 11 5比率 29% 44% 19% 8%分析:这些图形实际上是课后的作业(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76页,技术练习),再加上折形物体、圆台、四棱台的三视图和物体图形。检测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三视图的识图规律,以及识图技巧。其实技巧很简单,就是将物体模型图与主视图相对照,并参考俯视图或左视图即可。从上表不难看出,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三视图的绘图原理以及识图规律。四再实验,再检测:作为一种教学法的尝试实践,仅仅一堂课的实践、一个班级学生、和一次成效测试是不够的。但由于学校课时的安排情况,没能进行对照班级的再次实践和课后的再此次检测。不过,这样可以给我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总结。一边完善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边进行探索和实践。也希望广大通用技术教师积极参与进来,让通用技术教师伴随着新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