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会信息化相关理论探讨.doc_第1页
企业财会信息化相关理论探讨.doc_第2页
企业财会信息化相关理论探讨.doc_第3页
企业财会信息化相关理论探讨.doc_第4页
企业财会信息化相关理论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或者他人为获得高等院校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论文中不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否则,本人将承担一切责任。学生签名:_ 日 期:_ 摘 要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全面应用,引发了新一轮的会计变革。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发展的大趋势,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纵深发展,会计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保障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将对浙江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浙江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揭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适应未来的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框架和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包含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交代了选题背景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并围绕研究主题,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行了追溯,并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从中发现制约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作为本文的重点,现状考察和案例分析。通过对浙江省150 余家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了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基本情况和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基本状况和发展状况。通过调研获取数据资料,提出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策略。第五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并展望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发展状况;现实问题;推进策略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accounting work,triggering a new round of accounting change.Accoun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s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for change.With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epth development,the leve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or our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provided information support and advanced management tools,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This paper will present situation of Zhejiang SM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analyze,summarize recent years,information technology.Zhejiang SME accounting practic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veals the difficulties of SMEs and the problems and proposal of building a future-orient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framework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This paper contains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of the account of the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topic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search around the theme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retrospective,and described the business information on 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the third part of the current enterpri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work,and found information restricting the work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major problem.Part IV a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and case studies.The actual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to obtain data through research and refine the more typical case analysis,put forward information to promote the work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policies.Part V summarizes the papers main points,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Key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real problem; forward strategy目 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是1999年4月深圳市财政局协同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司在深圳举办的“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讨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上提出的。目前,实现会计信息化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引出了我们研究构建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社会经济人文背景。1.1.2 研究意义目前,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也是广大中小企业自身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从文献回顾来看,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散,还没有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尤其结合浙江中小企业的研究还很少。这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浙江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浙江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揭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适应未来的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框架和相应的对策建议。1.2 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文将对浙江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浙江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揭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适应未来的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框架和相应的对策建议。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简明扼要地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文章框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理论基础进行论述,对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发展、影响做出一个较系统的阐述。第三章:通过对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难点分析,了解制约其发展的原因。第四章:现状考察和案例分析。结合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实际,通过调研获取数据资料,并提炼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第五章:相关对策建议,主要针对问题和围绕浙江中小企业如何推进适应未来的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展开1.3 研究方法本文拟在观察归纳的基础上采取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进行主客观的分析并发散思考。理论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结合目前相关研究理论进行总结、比较和筛选,对于影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和修正。实证研究主要用于浙江中小企业如何推进适应未来的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增强结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关键因素,提出通过构建适应未来的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框架和相应的对策建议。2 企业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2.1 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对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应和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1999年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会计信息化的功能不断拓展和丰富,将:“会计电算化”改为“会计信息化”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推进新形势下会计的研究和发展。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它要求会计这一信息系统能够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自动实现会计信息与其他管理信息相互交换和融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经济业务活动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存储、传送及应用,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物质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相互融合,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2.2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会计理论界认为,“财务会计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20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会计软件试验阶段(1979-1986年)。这一阶段是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起步阶段。该阶段软件开发没有从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完整功能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而只是从用户对单个功能的需要出发边试验设计和开发软件。主要内容是用计算机模拟和代替人工操作,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业务,从而减少会计人员日常的繁重工作,增强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商品化核算型会计软件阶段(1987-1995年)。经过第一阶段的不断摸索和实践,核算型会计软件不断成熟日趋成熟,核算型会计软件的体系结构、功能结构基本成型。核算型会计软件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和汇总等模块的划分已被广泛接受,核算型会计软件商品化水到渠成,财务软件公司也相继涌现。1994年财政部相继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又推进了我国核算型会计软件及其商品化的进一步发展。(3)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在企业中,财务会计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与企业的其他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据统计,企业管理信息的70%与会计信息有关,企业通过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对企业管理各部门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因此,处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心的会计信息系统仅具有会计核算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而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几乎是一个仅供财务部门使用的封闭系统,与其他信息模块缺乏信息交流功能,不具备适应各种管理分析要求的功能,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于是在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会计的计划、分析和控制等功能,如财务计划、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等,并且引进了更科学、更复杂的计算方法,产生了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2.3 企业信息化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企业信息化,企业是基础。没有企业信息化,根本谈不上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所以企业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丈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进步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方面的治理自动化,并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所以,企业还需要建立治理信息系统(MIS),力图实现从生产到治理的全面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AIM)是企业治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该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在企业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所以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治理的信息化。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社会信息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然而企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又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所以加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必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3 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主要因素和难点分析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迅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受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深入到我国的各行业的结果。经过20多年的不同发展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现在大中型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顺应经济趋势的,但是,从总体看,会计信息化还存在着很多难点。3.1 企业会计信息化兴起的原因分析3.1.1 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知识经济最早于1992年由联合国探究机构提出的。尤其是从1996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一次明确指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来,我国一直在思考面临知识经济的策略。知识经济作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就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新技术的迅速产业化。从会计界的反思来看,知识经济是挑战也是机遇,是会计获得新的活力的大好机会。知识经济的产生,使原来的会计电算化已不再适应时代潮流,新的会计信息化理论脱颖而出。企业的会计只有实现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处理和输出,才能满足知识经济下对财务信息的高要求。由于每个公司都有网址,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都可以被投资者上网浏览到。尽大多数公司都是通过网上的在线服务方式对外提供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不上网的公司会处于筹资劣势,必将缺乏竞争力。总之,知识经济的产生,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会计治理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进而引起现在的会计电算化的革新,逐步朝着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正是新兴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产生的外部条件。3.1.2 会计信息化理论产生的内在因素人类正在步出产业社会,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对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当然包括会计在内,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对传统会计模型提出新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会计的存在和发展方面,除了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外,主要还受信息技术的制约。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巨大变化,当然要求会计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由于现有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是基于传统的手工操纵模式,固然在处理手段上有了明显变化,可是其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规程并未由于计算机技术而有所改变。由此可见,当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仅仅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适应传统会计模型,而传统会计信息处理的程序和规则并不是由于有了计算机以后才出现的。所以笔者以为,这些传统的会计处理程序和规则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具有适应性和协调性。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信息时代的会计模型,这是会计信息化理论首先需要解决的新题目。3.2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难点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到如今已走过了近30年的风雨路程。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320多万家企事业单位先后部分或全部实施了会计信息化,有200多家厂商经营会计信息化相关业务,有720万财会人员参加了会计信息化操作培训。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普及使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迈上了新台阶。加人WTO后,我国企业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电算化已经从核算型阶段向信息化、管理型阶段转型。同时,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有以下几个方面制约了其迅速发展。3.2.1 硬件方面硬件技术是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离开了硬件技术的支持,会计信息化将无法开展。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平台。通过网络,将企业的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结算等多项业务处理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大多仍停留在单机状态。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单机应用日益显现出不足,具体表现在:延长了会计资料的传送周期,增加了数据出错的可能比。不能实现数据共享,系统资源忙闲不均。完成大业务量会计事项处理的能力不足。这在硬件层面上制约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3.2.2 软件方面随着会计准则的标准化,企业间会计系统的差异逐步缩小,会计软件也逐步从单纯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知识型软件方向发展。然而,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涉及系统的财务观念与复杂的技术。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选择财务软件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需要做充分的认证。首先要从企业的客观需要出发。企业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好高鹜远、贪新求全,要考虑企业财务卜作的规模、软件费用和技术承受能力来选择财务软件其次要看软件开发商的实力和商誉要选择那些技术力量雄厚、售后服务体系健全, 特别是以财务软件或企业管理软件开发销售为主业的软件开发商。第三要看软件用户群大小和经营期长知。用户群大、经营时间越长的财务软件经过大量用户的检验和长时间的实践其质量就越可靠。当前实施会计信息化的企业多,而真正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企业少,多数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特点为功能单一、技术架构单一、数据库单一、操作平台单一、界面语种单一、支持的会计制度单一。这在软件层面上制约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3.2.3 人员方面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的功能,企业必须将会计、财务、营销、管理等的先进技术和方法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必然对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和其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人员需熟悉新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然而,我国企业发展所面对的巨大问题之一就是人才问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差、能动性不足,在整个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表现消极, 不适应网络经济带来的巨大革命这是制约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又一重大因素。4 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考察的实证研究4.1 调查样本构成本文对浙江省150 余家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了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基本情况和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基本状况和发展状况。本项调查的有效样本为106 个,受访者的职务是财务总监或财务科长、副科长,涉及的行业有制造、电子、电力、建筑、汽车及零配件、通讯等行业。4.2 企业信息化应用基本状况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没有建设局域网的占10%,从这一结果看出,目前尚未进行局域网建设的企业已经属于少数。除局域网外,企业在互联网上的网站建设状况很好,在受访企业中,70%的企业已建立网站,并有独立的域名,已经开展部分网上业务。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统计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越高端越前沿的应用,普及程度越低。企业往往从低端的和直接的应用开始,逐渐接受信息化,逐步深入。其中办公自动化系统(OA)和财务软件应用包括不同的应用程度,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只占10%。这一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愿望与市场的接受程度有一定差距。表1 被调查企业信息化应用基本情况信息化应用项目 所占比例办公自动化系统(OA) 85%财务软件应用 83%建立ERP 系统 40%建立网上银行业务 51%电子商务应用 10%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0%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 10%4.3 会计信息化应用状况和发展状况4.3.1 会计信息化应用状况在会计信息化应用状况方面,被调查的企业处于以下不同的阶段:(1) 面向事务处理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企业在某些部门如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等利用计算机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构建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在业务处理自动化的基础上,对业务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向管理部门提供一些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是面向事务处理阶段的信息系统的固有特征。处于这一处理阶段的企业占39%,其中15%的企业只有账务处理、工资处理系统等部分模块。(2) 面向系统的应用阶段。当会计信息化应用发展到了本阶段, 会计业务才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全企业范围内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集成、数据共享,约束了财务部门闭门管理时在一些业务处理中的随意性; 大量的与财务相关的业务数据, 由于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集成。在业务发生处即被自动采集, 参与会计运算或自动编制成会计凭证。在此基础上, 企业还进行一些业务流程重组, 运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如JIT、MRP 等。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信息处理的实时程度, 为企业提供战术决策的相关信息。MRP、ERP 等管理软件属于面向系统阶段的信息系统产品。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中58%,在这些企业中,有80%未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有65%未集成成本管理模块。(3) 面向决策的会计应用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逐渐提高,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社会公共通讯设施发达,分布式计算等网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于是企业的供应链开始向外扩展,信息系统集成了各种外部实体如其他企业、客户、统计部门、税务部门和海关等的信息。这个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的相关信息。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占3%,完成了同部分外部实体如其他企业、客户、统计部门、税务部门的信息集成。4.3.2 软件的选用方面在软件的选用方面有10%的企业选择自行开发,其余企业购买商品化软件,其选用的软件品牌情况见表2表2 使用会计软件品牌情况 被调查企业选择商品软件品牌比例品牌用友SAPORACLE其他比例55%28%10%7%在国内,用友的NC和金蝶的K/3 是比较成熟的产品,但相对于SAP 和ORACLE 的产品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领导都认识到把计算机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的重要性,并逐步认识到要把计算机的单项应用过渡到以ERP 为代表的计算机集成信息系统。4.4 ERP 应用基本状况及在应用过程出现的问题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的概念由Gartner 公司于1990年首次提出。它是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基础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ERP 实现了客户、供应商、制造商信息的集成,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处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及合作竞争的协同运营问题。基于ERP 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成与数据共享最终成为现实,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效能。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应用ERP 系统的占40%,其中50%的企业集成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模块,另外50%企业只集成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供应链管理等部分系统模块。在实施ERP 系统的企业中, 有81%的企业认为企业在以下方面获得改善:(1) 系统集成后, 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 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处理与控制。(2) 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得到了提升,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由于ERP 有一整套适合于现代制造业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准则,以及非常规范的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控制方法,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帮助。(3) 提升了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由于企业财务的70%以上的凭证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就是对这些凭证进行审核或由系统自动审核, 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财务人员可以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中,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但是企业实施ERP系统后仍存在许多问题,如:(1) 企业在选择ERP系统时缺乏整体规划, 忽视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整合, 造成后续全面集成的困难。(2) 应用范围、应用水平不高。如:目前成本信息反映不及时,仅以标准成本无法体现准确的成本信息,必须等月底作一些费用的归集分配才可得出准确的成本资料,与生产系统的集成有待进一步开发。(3) 管理的范围和功能局限于企业内部。(4) 由于项目的管理不当,造成实施周期长、实施效果不佳等缺陷,对实施ERP的风险估计不足。(5) 实施ERP 后, 企业会计工作与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有冲突,如ERP系统会有许多自动生成的凭证,按会计制度规定应打印出来,这对管理无益并增加管理成本,不打印则与现行的会计规范相抵触,建议政府的会计主管部门修订有关法规。5 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浙江省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状况和基本状况,并调查了浙江省ERP应用基本状况及在应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亦为加速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提出了一定的建议。5.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会计信息化改造会计信息化不单是企业内部的问题,而是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紧密相关。如果整个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没有相应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人员信息意识淡薄,那么会计信息化改造到头来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要加速企业在信息时代的改造步伐,宏观上要加大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步伐。政府作为社会行为的调控者和领导者,应积极发挥其能动作用,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以推动会计的变革。5.2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性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狗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5.3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重塑内部审计部门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条件,对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强化董事会的核心地位,保持董事会成员的相对独立性,防止与经营者的职能重叠;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严格限制大股东对监事会的得名,职工代表监事不应在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职务,同时保证监事的人身和经济安全,降低其对经营者和股东的依赖。内部审计部门不仅可以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做出评价,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且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对本企业财务审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5.4 培养会计诚信环境,改善奖惩激励机制。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其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道德水平。同时,企业领导对会计人员的压力也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对企业领导亦应进行专项宣传并加强其法律责任,双管齐下,培养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另外,还应建立良好的考核和激励制度,采用竞争上岗的人才选拔机制,量化考核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对属守规范的人员进行奖励,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5.5 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甩账及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计算机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基于此技术之上的会计信息化在我国也为时不长。回顾其发展历程,却经历了传统会计系统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信息化三个螺旋式上升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充满了挑战与变革。可以说这是一场会计的革命。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在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距现代信息经济的要求还很远,企业会计信息化变革任重道远。企业、政府、社会各组织及个人应加强合作和互动,共同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次新的竞争,虽然我国企业在这次竞争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已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然而信息化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只要我们充分意识到会计信息化改造的重大战略意义,知难而上,全社会动员起来,我国企业就一定能以最短的时间赶上信息时代的大潮,顺利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参考文献1张洁红.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6(7).2魏玲.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实训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11).3张丽萍.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 山西财税,2010(10).4李琳玉.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9).5王丹.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2009(20).6 董春丽.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风险与管理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1).7王海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信息化探讨J.财经界,2010(5).8霍斌.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7(10).9于洋.会计信息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J.商业科技,2009(5).10闫萍.论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经济论坛,2009(18).11雷虹.探索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新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6)12王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新启示J.现代商业,2007(20).13盛晏.推进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思路J .湖南农业大学学,2002(4).14蒙丽 闫巍.会计信息化发展探析J.,2010(12).15任海燕.会计信息化新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4).16柳建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财经界,2009(9).17佘浩.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7(5).18马贞 袁红波.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J科技资讯,2007(14).19戴悦 朱晓东.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与发展,2007(5).20李志强.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到信息化发展的理性思考J甘肃科技,2009(15).21庄明来.会计信息化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7.22高复先信息化IRP之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5)23左美云.知识转移与企业信息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4万希宁 郭炜.会计信息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5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部门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6席月.信息化与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7吴文钊.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8 Shaditalab.Self-sorting radix-2 FFT on FPGAs using parallel pipelined distributed arithmetic blocksJ.IEEE Symposium on FPGAs for Computing Machines,1998(1).39P.Kumhom.J.R.Johnson and P.Nagvajara.Design,Optmization,and Implementation of a Universal FFT ProcessorJ.2000,IEEE(6)致 谢历半载而铸此文,思绪潆洄万千而非言能表。首先,我谨感谢论文导师孙伟龙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孙伟龙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孙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然后,还要感谢我的会计班同学的帮助和勉励,你们宝贵的建议和真诚的勉励是我前进的动力。以及在工作过程相熟相知的同事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当然还有哺育我成长的父母和家人,正是他们作为我坚实的后盾,才能令我有信心和毅力完成学业。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附录1: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实务不断创新。面对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如何定位,如何加强会计信息化安全管理,搞好会计信息队伍建设,是一个前沿的会计课题。虽然目前在其理论、应用等方面对会计信息化平台都有诸多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偏重理论研究,来源于实际的资料和帮助于实践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因此,本文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有着重要意义。1 企业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1.1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定义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张丽萍(2010)认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就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反映企业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张洁红(2006)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重整,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是指在会计管理部门中,依据会计管理理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企业业务流程,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充分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个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成为了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1.2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关于企业信息化的特点,于洋(2009)研究认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应该包含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等特征。闫萍(2009)认为中国企业信息化基础良好、基础建设扎实,企业对资源系统认识趋于成熟,企业组织规划良好、信息化分步实施。并且企业信息化软件平台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是信息化实施效果参差不齐。王滨(2007)认为企业信息化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比较,具有业务处理全面性,服务高度智能化的特征。其利用网络、现代化通讯手段,取得所需的会计信息,然后分析得到所需资料。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具有信息产品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的电子化等特点,这些都表明会计信息化将给会计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1.3 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魏玲(2009)认为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它直接影响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为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为决策服务,改变了会计提供信息的方式。雷虹(2006)认为企业管理信息的70%来源于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处理会计业务的重要手段。它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实现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石。盛晏(2002)认为面对信息技术变革浪潮的冲击,我国企业会计工作必须进行信息化改造。这是我国企业最终实现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根本解决目前会计电算化所面临问题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是解决会计电算化所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必经之路。并且网络技术给会计的技术与方法带来了新的飞跃发展,由此说明会计信息化的势在必行与会计信息化研究的迫在眉睫。2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任海燕(2009)认为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 大多停留在单机状态,其应用日益显出不足,多数企业财务软件的特点为功能、技术架构、操作平台、支持的会计制度等都很单一,且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差、能动性不足,不适应网络经济带来的巨大革命。蒙丽 闫巍(2010)认为主要是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且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企业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某些内控制度失效。柳建明(2009)认为在网络环境下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但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财务信息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且目前的会计体系,基本上是在手工模式下形成,并没有考虑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所引起的变化。综上所述 现阶段我国发展会计信息化的技术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但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是管理层的认识问题、政策法规的监督问题和会计人员的应用方法问题。所以, 会计信息化必须依靠广大会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企业以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才能使中国企业不至于在信息化的竞争中落后于世,很明显我国必须重新构建一个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理论体系结构。3 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对策研究3.1本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对策研究李志强(2009)认为会计信息化需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与市场细分相结合。软件应逐步向会计管理方向过渡,加强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满足国际水准,当然企业还需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张丽萍(2010)认为主要领导须对会计信息化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深刻认识,且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应用会计信息化,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董春丽(2007)认为管理中尽量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提供的工具和手段。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控制或预防性控制,注重设置内部审计职责,坚持管理评审。戴悦 朱晓东(2007)认为企业管理层应树立业务流程重组(BPR) 指导思想下的会计信息化企业。政府严格按会计法规要求监管会计工作程序、遵循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健全会计信息化的法律环境与标准体系建设。由此可见,构建未来的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要加强政府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加快建设会计信息化的技术环境。企业领导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开发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新一代会计软件业,并且建设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3.2 发达国家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对策研究韦斯利斯耐普(1998)研究认为,美国前任总统布什为加快信息化建设,坚决支持北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以恢复总统参加的贸易谈判,使互联网成为世界的免税区,消除信息技术的非关税壁垒,保护美国的新思想和知识产权,在全世界建立国际通行的电子商务标准。罗伯特德尼罗耶(2000)分析研究了在亚洲的两个发达国家进行的信息化措施,指出日本在2000年通过了日本高度信息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信息化的基本方针、领导机构和信息化推进重点。日本政府还依据基本法在内阁成立了高度信息网络社会的战略总部,并在2000用一年的时间制定了e-Japan战略。另外,韩国政府认为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并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本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由此可见,发达国家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4 对未来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展望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生存和发展中不能忽视的工作。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也是广大中小企业自身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从文献回顾来看,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散,还没有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尤其结合浙江中小企业的研究还很少。这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样本,对其会计信息化进行研究,对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及企业经营者发现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