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先秦练习题先秦练习题 1 清明 端午 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后 受到国人的追捧 追根溯源 这种珍 惜亲情 渴望相聚情结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A 世袭制度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2 史记 周本纪 载 周 武王追思先圣王 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黄帝之 后于祝 帝尧之后于蓟 帝舜之后于陈 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 而师尚 父为首封 封尚父子营丘 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曰鲁 封弟叔鲜于管 弟叔度于 蔡 余各以次受封 题中横线处应填写 A 同姓贵族 B 先代贵族 C 文武将士 D 功臣谋士 3 观察右图我们能获得的最准确历史信息是 A 西周初期分封制实行巩固了周的统治 B 西周末期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 C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不断造成分封制衰落 D 战国时期诸侯征战造成统一趋势逐步形成 4 周襄王元年 公元前 651 年 夏 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 订立盟约 盟约中有 不能废嫡立庶 以妾为妻 的规定 该 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 提倡一夫一妻 B 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C 维护宗法制度 D 维护母系家长 5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死后皇四子继位 6 荀子 儒效篇 记载 周公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 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A 宗教色彩 B 宗族色彩 C 神权色彩 D 皇权色彩 7 中国姓氏的产生方式很多 有以时令为姓的 有以出生地 居住地为姓的 有以分封的 国名为姓的 有以封邑为姓 有以担任的官职为姓的 有以神话中传说为姓的 有以赏赐 的爵号为姓的 有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的 有以谥号为姓的 等等 就产生方式而言 下 列四个姓氏中区别于其他三个姓氏的是 A 宋 B 鲁 C 卫 D 司马 8 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 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西周统治 导致截然 不同的两种结果的根本因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诸侯争权夺利 D 周王室腐败 无能 9 画野分民乱井田 百王礼乐散寒烟 所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诸侯争霸 分封制遭到破坏 B 按军功赐田授爵 废除奴隶主特权 C 新的赋税制度出现 动摇了奴隶制基础 D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私田大量开垦 10 史载 启破坏了禅让制 继禹位而立 有扈氏不服 启伐之 大败于甘 这说明 A 有扈氏为维护民主传统而战应该肯定 B 启为夺取部落首领机而战应该肯定 用心 爱心 专心2 C 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应该肯定 D 双方为争夺王位而战 都不应该肯 定 11 天干地支简称 干支 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 商代君 主多以天干为名 如太甲 盘庚等 这反映出商代 A 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 王权的自我神化 C 董仲舒 君权神授 观念的影响 D 经济繁荣 文化发达 12 史记 中记载 楚庄王十六年 公元前 598 年 伐陈 杀夏征舒 征舒弑其君 故杀之也 已破陈 即县之 秦惠文王十三年 公元前 312 年 攻楚汉中 取地六百 里 置汉中郡 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 许多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 县 春秋战国时期 实际上是分封制 与郡县制并存 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 春秋战国时期 郡县制取代了分 封制 A B C D 13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 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 3876 枚 辽宁 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诸侯国之间有商业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 B C D 14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 B 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商业中心 C 各国币制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 D 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 政策 15 春秋战国时期 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这一新的生产力以下列各项中哪些为代表 栽培谷物 驯养牲畜 犁耕技术 铁制农具 水利灌溉 A B C D 16 下列有关先秦时期的经济现象表述不准确的是 奴隶们在井田上以家庭为单位分工协作 各司其职 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技艺相当成熟 大量松土的青铜农具成为重要工具 西周晚期出现铁农具 大量私田开垦出来 春秋战国时期 商业和手工业为官府垄断 私人不得经营 A B C D 17 下列有关先秦时期科学技术表述准确的是 A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发明了确定位置的仪器 司南 B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C 商周时期的 石氏星表 记载了已测定的确 100 多颗恒星的位置 D 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 已问世 该书奠定了中国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 18 下列有关先秦时期文字 文学和艺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诗经 内容古朴 现实感强 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 楚辞采用四言 多重章叠句形式 以南方民歌为基础 用楚国方言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C 商朝时 汉字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 D 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图 等表明我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19 春秋时期 鲁国 初税亩 和齐国管仲 相地而衰征 的办法 其主要影响在于 用心 爱心 专心3 A 推动了奴隶主阶级向地主阶级的转化 B 导致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 直接促成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D 是秦国商鞅进行变法的直接原因 20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墨子主张国家应 节用 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让农 民有一定的土地 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商鞅主张 废井田 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 者的主张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者立论相同 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 三者立论相同 都维护了农 民阶级的利益 C 三者立论互异 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 三者立论互异 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21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 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 羊贩子吴狱氏再 不 敢朝饮其羊 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 孔子关注民生 主张诚信 C 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 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 22 国家不幸诗家兴 春秋战国时期狼烟四起 诸侯争霸 但诸子百家 烽出并作 备 引一端 学派众多 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其原因有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 各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学在官府局面改变 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 唯 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 A 都正确 B 都不正确 C 正确 不正确 D 正确 不正确 23 在治国治世方面 对当今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A B C D 24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 便愤然谴责道 是可忍 孰不可忍 这则材料 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 仁者爱人 B 忠恕之道 C 克己复礼 D 中庸之道 25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这表明他 A 人强调 大一统 B 推崇法的作用 C 主张顺应自然 D 相信天人 感应 26 下列不是春秋时期的主要思想的是 A 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 B 取信于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 对立面是相互依存 不断转化 D 提出 君舟民水 论断 强调人民力量 27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 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从治国理念来看 此材料选自 A 道德经 B 韩非子 C 孟子 D 墨子 28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 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 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 用 省事节用 量刑从宽 对下属不苛察细过 虚怀自持 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 儒家学说 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道家学说 29 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在仕途失意时 往往寄情于山水 这种做法受到战国时期哪位思想 家的影响 A 庄子 B 墨子 C 孟子 D 荀子 30 从 18 世纪后期起 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 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 曾将儒家 的学说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 最有可能的观点是 A 施仁政 政在得民 B 民为贵 君为轻 C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用心 爱心 专心4 D 存天理 灭人欲 31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 学术观点异彩纷呈 然 天下一致而百虑 同归而殊途 诸 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社会现实 C 人与社会的和谐 D 人的生命 32 商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最重要的举措是 A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B 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C 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 D 为田 开阡陌封疆 33 商鞅变法内容中 对社会转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令民为什伍 而相牧司连坐 C 集小乡邑聚为县 置令丞 D 为田开阡陌封疆 34 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 改革的内容 B 改革的方式 C 改革的性质 D 改革的成果 35 韩非子主张建立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 君主 执要 四方来效 的中央集权 政府 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 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 有些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 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36 百家争鸣 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 B C D 37 孔子由热衷政治到潜心办学的主要原因是 A 各诸侯国统治腐败 B 自己的政治主张糟到冷遇 C 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D 办学可 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38 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说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 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该思想产生的背景 不包括 A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制 B 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 C 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D 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39 孟子被称为 亚圣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 在伦理观上主张 性本善 B 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 思想 C 把孔子 仁 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 仁政 思想 D 十分崇拜孔子 以孔子 的继承人自居 40 下列主张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 万物虚无 祸福相倚 道家 天行有常 民贵君轻 儒家 今必胜昔 以法治国 法家 非攻兼爱 节用尚贤 墨家 A B C D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 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 但正妻只能有一个 如果元配妻子 亡故 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 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 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 妻地位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 其主要目的 又是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5 材料二 纣之同母三人 其长曰微子启 其次曰仲衍 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 其少矣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 尚为妾 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父 纣之母欲置微子 启以为太子 太史据法而争之曰 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 吕 氏春秋 当务 2 材料二 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 三年 周 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 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 女 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 爱之 欲废申后 并去太子宜臼 以褒姒为后 以伯服为太 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 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 曰 周亡矣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 为什么 周太史 发出 周亡矣 的感 叹 42 探究问题 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异与同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希腊的古风到古典时代不仅在时间上大体相当 而且在经济 社 会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发财致富和向社会上 层攀升的机会 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王大庆 本与末 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依据所学知识解读这一段论述中的以下观点 从人的社会地位变迁的角度说明 普通人有了更多的 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明 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43 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三则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材料二不尚贤 使民不争 大道废 存仁义 法令滋章 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 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三 夫严刑者 民之畏也 重罚者 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哀 设其 所恶以防其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 而严刑酷法之可以治国也 请回答 1 以上言论都围绕什么中心问题 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 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 当时社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 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4 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44 请回答 事在四方 要 在中央 圣人执 要 四方来效 虚以待之 彼自 以之 韩 非 所谓法者 一 家之法而非天下 之法也 即论者 谓有治人无治法 吾以谓有治法而 后有治人 黄宗羲 用心 爱心 专心6 1 据材料归纳两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 2 有人认为上述材料两种思想都有进步意义 你赞同吗 请说明理由 4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 奖励耕织 砖画 商鞅铜方升 材料二 商鞅变法 行之十年 秦民大说 通悦 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 史记 卷 材料三 秦 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富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诸侯亲 附 史记 卷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 据材料从军事 经济 治安 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 3 有人认为 秦能迅速吞并六国 全赖商鞅军事改革 谈你对该认识的看 法 46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 打破贵族的垄断 在思想界呈现出 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 中华文化史 冯天瑜等著 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1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 中 民本思潮 的表现 4 分 2 分析这一时期 私学文化 得以产生 发展的社会根源 6 分 47 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 秦 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郡和县 作为新的行政建 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 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 不再是世袭领主 而是由君主委派 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 对君主负责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 的职业官僚 中国历史十五讲 1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 分 请结合史实 从政治制度 生产力水平和思想理论方面加以说明 8 分 4141 解析 解析 本题是对宗法制的考查 第一问 周朝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确立严格 的大宗小宗体系 而要保证嫡长子的权益 必须保证元配妻子的地位 所以周礼对元配妻 子的规定源于宗法制度 而宗法制的出现就是为了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所以宗 法制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度 第二问 从太史 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 的话语中不难 推测 坚持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 作为答题的突破口 第三问 要根据所给的材料 从现象到本质 分层叙述 由表到理 材料解析题的答案主要在材料中 答题要注意论从史出和答案内容间的逻辑性 用心 爱心 专心7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本题宗法制度 维护分封制度 2 坚持嫡长子继承制 3 按以下三个层次作答 第一层 说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层 简要说明宗法制 和分封制的作用 第三层 说出周幽王行为的危害 得出结论 西周的基本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