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一)_第1页
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一)_第2页
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一)_第3页
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一)_第4页
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 一 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 一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要求是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实行 b A 工会监督 B 法律监督 C 监督管理 D 人大监督 2 安全生产法 于 2002 年 6 月 29 日经全国人大九届二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自 2002 年 C 起施行 A 7 月 1 日 B 10 月 1 日 C 11 月 1 日 D 12 月 1 日 3 根据 安全生产法 矿山 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 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 A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 专职 B 兼职 C 专兼职 D 10 名 4 根据 安全生产法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 C 人的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 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 一百 B 二百 C 三百 D 四百 5 生产经营单位依照 安全生产法 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 保证安全 生产的责任由 B 负责 A 工程技术人员 B 本单位 C 中介机构 D 安全管理人员 6 根据 安全生产法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 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 应当分别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 D A 安全规划 B 安全培训 C 安全检测 D 安全评价 7 根据 安全生产法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 设备上 设置明显的 B A 安全标语 B 安全警示标志 C 安全牌 D 安全标志 8 生产 经营 储存 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 商店 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并 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 A A 安全距离 B 一定距离 C 100 米 D 50 米 9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 D A 责任制 B 注意事项 C 管理目标 D 操作规程 10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 应当 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明确各自的 A 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A 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B 生产经营范围 C 安全管理区域 D 经济指标 11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 应当 C 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 单位负责人报告 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A 在 l 小时内 B 在 2 小时内 C 立即 D 在 24 小时内 12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自 2006 年 C 起施行 A 7 月 1 日 B 10 月 1 日 C 11 月 1 日 D 12 月 1 日 13 根据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矿山 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单位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 危险源的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五十人的 应当配备不少于 B 两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 一名 B 两名 C 三名 D 四名 14 根据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一般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五十人以下的 应当配备 C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 专职 B 兼职 C 专职或者兼职 D 两名 2 15 根据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一般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五十人的 应当配备不少于 A 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 一名 B 两名 C 三名 D 四名 16 根据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一般生产经营单位从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 应当设置安全生 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少于 B 两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 一名 B 两名 C 三名 D 四名 1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 以及自事故 除道路交通事故 火灾事故 发生之日起 D 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 应当及时补报 A 7 B 10 C 15 D 30 18 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C 年 A 1 B 2 C 3 D 5 19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 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 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给予降职 撤职的处分 对逃匿的处 C 以下拘留 构成犯 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A 七日 B 十日 C 十五日 D 二十日 20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因未履行 安全生产法 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导致发生生产 安全事故 依照有关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 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 D 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五年 A 2009 年 3 月 1 日 B 2009 年 4 月 1 日 C 2009 年 5 月 1 日 D 2009 年 6 月 1 日 21 浙江省消防条例 属于 D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部门规章 D 地方法规 2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属于 C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部门规章 D 地方法规 23 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死亡 2 人 重伤 10 人 根据国务院 493 号令 该 事故属于 C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 D 一般事故 24 根据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和 D 的责任主体 A 整改 B 救援 C 处理 D 防控 25 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起较大事故 应由 B 组织调查 A 省级政府 B 设区的市级政府 C 区 县级政府 D 设区的市安监局 26 根据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浙政发 2004 121 号 建立企业 提取安全费用制度 交通运输企业按不低于当年营运收人的 B 提取安全费用 A 0 5 B 1 0 C 1 5 D 2 0 27 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死亡 10 人 急性中毒 9 人 根据国务院 493 号令 该事故属于 B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 D 一般事故 28 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死亡 1 人 急性中毒 9 人 根据国务院 493 号令 该 事故属于 D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 D 一般事故 29 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200 万元 根据国务院 493 号令 该事故属于 C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 D 一般事故 30 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死亡 2 人 重伤 10 人 根据国务院 493 号令 该事 故为 C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 D 一般事故 3 31 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死亡 1 人 重伤 9 人 直接经济损失 6000 万元 根 据国务院 493 号令 该事故为 B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 D 一般事故 32 根据国务院 493 号令 发生较大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导致事故发生的 处上一年年收入 B 的罚款 A 30 B 40 C 60 D 80 33 根据 刑法 修正案 在生产 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处 C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1 年 B 2 年 C 3 年 D 5 年 34 根据 刑法 修正案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的 处 D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1 年 B 2 年 C 3 年 D 5 年 35 浙江省消防条例 自 B 起施行 A 2010 年 5 月 1 日 B 2010 年 9 月 1 日 C 2010 年 10 月 1 日 D 2010 年 12 月 1 日 36 根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 2010 23 号 对于发生重大 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 B 以上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企业 以及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 由省级及以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向社会 公告 A 1 次 B 2 次 C 3 次 D 5 次 3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 2010 23 号 规定 因企业发生重大 生产安全事故而受到刑事处罚或撤职处分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 起 D 不能担任 本行业企业 的主要领导职务 A 三年内 B 五年内 C 十年内 D 终身 38 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并组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 A 的法定职责 A 企业主要负责人 B 分管安全负责人 C 部门负责人 D 班组长 39 党中央明确提出 要坚持节约发展 清洁发展 C 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A 跨越发展 B 又快又好发展 C 安全发展 D 平稳发展 40 安全生产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A 的方针 A 综合治理 B 隐患排查 C 安全发展 D 防消结合 41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 D 问题 A 人的不安全行为 B 管理缺陷 C 安全发展 D 物的不安全状态 42 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属于生产经营单位的 A A 安全技术管理 B 生产组织管理 C 安全评价 D 事故管理 43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备 B 及以上文化程度 A 初中 B 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 C 大专 D 本科 44 事故发生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 应当 于 D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 24 B 12 C 2 D 1 45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 合格的低压电绝缘鞋能承受的耐压为 C A 380V B 1000V C 5000V D 10000V 46 根据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 D A 经营许可制度 B 定点经营制度 C 生产许可证制度 D 安全标志管理 47 安全文化具有凝聚 导向 激励 约束 D 等功能 A 群体 B 继承 C 系统 D 协调 4 48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 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A A 安全警示标志 B 安全标志 C 安全标语 D 安全牌 49 下列污染物中属于化学危害因素的是 C A 高温 B 紫外线 C 一氧化碳 D 病毒 50 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物理危害因素的是 A A 高温 B 铅 C 一氧化碳 D 病毒 51 生产性粉尘属于职业危害因素中的 A A 化学因素 B 物理因素 C 生物性因素 D 其他因素 52 根据卫生部 职业病目录 卫法监发 2002 第 108 号 我国法定职业病分为 D A 九大类 99 种 B 九大类 115 种 C 十大类 99 种 D 十大类 115 种 53 下列 B 非电离辐射能造成职业性白内障 A 射频辐射 B 红外线 C 紫外线 D 激光 54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 A 中形成 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A 生产过程 B 销售过程 C 劳动过程 D 作业环境 55 下列属于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的是 C A 防尘口罩 B 绝缘手套 C 工作服 D 安全帽 56 机械设备危险部位 如仅允许手指尖通过开口时 其开口高度不得超过 C A 6mm B 8mm C 10mm D 12mm 57 起重机械所用的钢丝绳在使用时 每月至少要润滑 B 次 A 1 B 2 C 3 D 4 58 当钢丝绳表面磨损或腐蚀量超过原直径的 D 时 应更换新绳 A 10 B 20 C 30 D 40 59 乙炔气瓶一般应在 40 以下使用 当温度超过 A 时 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A 40 B 50 C 60 D 65 60 当乙炔气瓶瓶阀冻结时 可用 A 的热水解冻 严禁火烤 A 40 B 50 C 60 D 65 61 乙炔气瓶内的气体严禁用尽 根据环境温度变化 乙炔气瓶内应留有余压 B 防止其他 气体灌进气瓶内 A 0 05 0 1MPa B 0 1 0 3MPa C 0 3 0 5Mpa D 0 5 0 8MPa 62 对于机械生产场所 车间的汽车通道宽度应大于 A A 3m B 4m C 5m D 6m 63 对于机械生产场所 一般人行通道宽度应大于 C A 1 5m B 1 2m C 1m D 0 8m 64 在机械生产场所内 大型设备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C A 1m B 1 5m C 2m D 3m 65 在机械生产场所内 中型设备离墙体的距离应大于 B A 0 6m B 0 8m C 1m D 1 2m 66 在保护接零系统中 用 B 绝缘导线代表保护零线 A 黑色 B 黄绿双色 C 灰色 D 红色 67 灼伤是由于 A 造成的 A 电流的热效应或电弧的高温 B 电流的机械效应 C 电流的化学效应 D 被电流熔化的金属微粒渗入皮肤表层 68 定期用试验按钮 检验漏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通常至少 A A 每月一次 B 每周一次 C 每天一次 D 每半年一次 69 将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和架构与配电系统的零线直接进行电气连接 用 来防护间接触电 称为 C 5 A 工作接地 B 保护接地 C 保护接零 D 重复接地 70 在低压三相四线制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中 为了加强接零的安全性 在零线的一处或多处通过 接地装置与大地再次连接 称为 D A 工作接地 B 保护接地 C 保护接零 D 重复接地 71 按照防雷要求 建筑物防雷等级分为 B 类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72 制造 使用和储存爆炸危险物质 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 或不致造成巨大损坏和人身伤亡的 建筑物 如油漆制造车间 氧气站 易燃品库等属于 B 建筑物 A 第一类 B 第二类 C 第三类 D 第四类 73 防雷引下线地面以上 B 至地面以下 0 3m 的一段应加竹管或钢管保护 A 1 2m B 2m C 2 8m D 3 5m 74 架空线路着火 在空中进行灭火时 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不超过 B A 30 B 45 C 60 D 75 75 通过安全评价 可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 为决策者提供 D A 资金 B 技术方案 C 技术人员 D 依据 76 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减少财产损失和 B A 资金流失 B 人员伤亡 C 效益降低 D 事故隐患 77 A 可减少项目建成后由于安全要求引起的调整和返工建设 A 安全预评价 B 安全验收评价 C 安全现状评价 D 安全综合评价 78 B 是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规范对设备 设施和系统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能提高安 全达标水平 A 安全预评价 B 安全验收评价 C 安全现状评价 D 安全综合评价 79 C 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 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 安全管理等情况 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 危险 有害因素 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规章 标准 规范要求的符合性 预测发生事 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提出科学 合理 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A 安全预评价 B 安全验收评价 C 安全现状评价 D 安全综合评价 80 下列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是 C A 概率风险评价法 B 危险指数评价法 C 安全检查表法 D 伤害范围评价法 81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 B A 前提条件 B 重要手段 C 强制手段 D 必备条件 82 国家一级标准化企业由 A 考评机构承担复评 A 国家级 B 省级 C 地市级 D 县区级 83 国家二级标准化企业由 B 考评机构承担复评 A 国家级 B 省级 C 地市级 D 县区级 84 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系统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 管理的核 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 A A 危险源 B 人的不安全行为 C 物的不安全因素 D 事故隐患 85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 T 28001 2001 是 A A 国家标准 B 行业标准 C 地方标准 D 企业标准 86 目前国际上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从类型上可划分为 A A 两类 B 三类 C 四类 D 五类 87 企业是否实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 T28001 2001 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认证 取决于 D A 法律法规的要求 B 政府部门的规定 C 企业的经济实力 D 企业自身的意愿 88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 搬运 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 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 于或者超过 C 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 6 A 标准量 B 20 吨 C 临界量 D 危险量 89 重大危险源的等级按照其危险程度划分为 D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90 一级重大危险源每 A 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91 二级重大危险源每 B 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92 根据安全生产法规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的明显位置设置 D A 安全标志 B 危险标志 C 禁令标志 D 安全警示标志 93 一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 B 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A 国务院 B 省级 C 地市级 D 县区级 94 对新设立或者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 生产经营单位应 A 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备案 A 及时 B 在一个月内 C 在半年内 D 在一年内 9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 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 B 至少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A 每半年 B 每年 C 每两年 D 每三年 96 企业编制应急预案 应成立以单位 D 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明确编制任务 职责分工 制定工作计划 A 安全部门负责人 B 安全注册工程师 C 总工程师 D 企业主要负责人 97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 应注重 B 的参与和培训 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 源的危险性 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 A 安全部门专职人员 B 全体人员 C 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 D 生产人员 98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 环境符合有关标准 导致次生 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 经事故 C 批准后 现场应急结束 A 安全监督部门负责人 B 企业主要负责人 C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 D 上级领导 99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 B 危险性 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A 可能性 B 特点 C 性质 D 类别 100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 人员的具体职责 应同单位或车间 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 明确 相关 D 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A 车间 B 专业 C 部门 D 岗位 101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应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 D 等 A 名称 型号 数量和联系电话 B 名称 型号 数量和存放地点 C 型号 数量 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 D 名称 型号 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 102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 并提供 A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 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A 备用方案 B 通信设备 C 通信联系方式 D 通信录 103 应急预案生效并执行时间超过 C 时间时 应进行应急预案的修订 A 两年 B 三年 C 五年 D 八年 104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指导思想中明确 坚持 C 与安全的有机统一 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 A 科学发展 B 数量 质量 效益 C 速度 质量 效益 105 当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应怎样避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7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立即返回室内避震 迅速离开高大危险物 106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规定 依法严肃 查处各类事故 严格按照 A 的原则 A 科学严谨 依法依规 实事求是 注重实效 B 科学发展 依法依规 实事求是 C 科学发展 安全发展 107 高层建筑 公共娱乐场所 百货商场等进行室内装修时应采用 B 装修材料 可燃材料 难燃和不燃的材料 易燃材料 108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明确规定 企业 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职工必须全部经 C 后上岗 A 上级批准 B 考试及格 C 培训合格 109 生活噪声一般在 A DB 以下 对人没有直接生理危害 A 80 B 85 C 90 110 人体发生触电后 根据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和人体触及带电体方式 一般可分为单相触电 两相触电及 B 三相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 直接触电 111 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 安全帽的颜色也不同 如在爆炸性作业场所工作宜戴 A 安全帽 A 红色 B 黄色 C 白色 112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指出 要严格执 行职业病防治法 认真实施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深入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B 制度 切 实抓好煤 矽 尘 热害 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治理 A 卫生许可证 B 三同时 C 管理 113 在空气不流通的狭小地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可能造成的危险是 B 中毒 缺氧 爆炸 114 国务院关于进一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中指出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 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 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 A 上岗 A 资格证书 B 合格证书 C 上岗证书 11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中指出 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 亡 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B 计算 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 A 10 倍 B 20 倍 C 30 倍 116 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 C 穿工作服 佩戴呼吸器具 使用无毒或低毒的代替品 117 汽车在加油时 C 禁止使用汽车喇叭 禁止打开灯光 禁止使用手持电话 118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指出 赋予企业生产现场 带班人员 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 C 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A 坚守岗位 B 边坚守边报告 C 停产撤人 1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规定 国家鼓励和支持 C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A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 B 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C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 A 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 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A 不得 B 可以 C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 121 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 A 制度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和有关法律 法规 的规定 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A 责任追究 B 重点打击 C 追究责任 122 被困在电梯中应 C 将门扒开脱险 从电梯顶部脱险 电话求救或高声呼喊 8 123 生产经营单位 C 将生产经营项目 场所 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 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A 可以 B 经批准后可以 C 不得 124 企业安全教育中的 三级教育 是指 C A 法规教育 生产教育 技术教育 B 学徒教育 上岗教育 带班教育 C 安全生产的厂级教育 车间教育 班组教育 125 修改后的 刑法 规定 在生产 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情节特别恶劣的 处 C 以下有期徒刑 A 2 年以上 5 年 B 3 年以上 6 年 C 3 年以上 7 年 126 由于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属于 C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 公害 127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已经 2011 年 2 月 16 日国务院第 144 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自 2011 年 C 起施行 A 2 月 16 日 B 10 月 1 日 C 12 月 1 日 128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所称重大危险源 是指生产 储存 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 C 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 A 安全量 B 储存量 C 临界量 129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规定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各地区 各部门要立即报告 最迟不得超过 C 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A 2 小时 B 3 小时 C 4 小时 130 当被烧伤时 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 A A 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B 立即用嘴吹灼伤部位 C 包扎后去医院诊治 131 车辆行人遇有灯光信号 交通标志或交通标线与交通警察的指挥不一致的 服从 C 灯光信号 交通标志或标线 交通警察 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规定 教育 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 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 当将消防知识纳入 C 的内容 A 考试 考核 培训 B 考核 教学 管理 C 教育 教学 培训 133 在雷雨天不要走近高压电杆 铁塔 避雷针远离至少 C 以外 A 10 米 B 15 米 C 20 米 134 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不得穿戴 A 尼龙工作服 棉布工作服 防静电服 135 若皮肤沾上危险化学品 应 B 立即用清水缓缓冲洗患处 立即用布抹干 尽快完成工作后 就医治疗 136 企业安全生产制度规定 管生产必须管 A A 安全 B 效益 C 生活 137 发生火灾后 以下几种逃生方法哪种是不正确的 C 用湿毛巾捂着嘴巴和鼻子 弯着身子快速跑到安全地点 C 躲在床底下 等待消防人员救 援 138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 B 周岁 未满 18 周岁的劳动者 A 15 B 16 C 17 139 浙江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 规定 设置烟花爆竹零售场所 应当与车站 码头 商品交 易市场 学校 幼儿园 老年活动室 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其他烟花爆竹零售场所的安全距离 不得少于 A 米 A 50 B 100 C 150 140 火灾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B A 烧死 B 窒息或中毒 C 被烧塌的建筑物砸死 141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 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 必须了解 掌握其安全技术特征 采取 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 B 9 A 教育和考核 B 教育和培训 C 培训和考核 142 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 强令工人冒险作业 或者生产过程中存在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 危害 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 企业 B A 依据生产考虑解决 B 应当及时研究答复 C 根据条件适当处理 143 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 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 A A 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 争先恐后逃跑 C 围观看热闹 144 雷电放电具有 A 的特点 电流大 电压高 电流小 电压高 电流大 电压低 145 浙江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 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 故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B 内 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 告 A 1 小时 B 2 小时 C 12 小时 146 在室外遇到雷雨时 下面哪种做法不容易出现危险 C 躲到广告牌下 躲到大树下 无处可躲时 双腿并拢 蹲下身子 147 采取适当的措施 使燃烧因缺乏或断缺氧气而熄灭 这种方法称为 A A 窒息灭火法 B 隔离灭火法 C 冷却灭火法 14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安全色中的对比色为黑白两种 安全色中的对比色为黑 白 红三种 安全色中的对比色为黑 白 红 黄四种 149 安全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 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素质 树立全局观 提高科技水平 15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规定 生产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 的资质条件的机构 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 C 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 每 1 年 B 每 2 年 C 每 3 年 151 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时 错误的做法是 B A 查清压在身上的物体是何物 B 撤去身边的物体 用力向外面抽拉身体 C 检查自己是否受伤 若没有受伤 根据情况向外缓慢拽拉身体 152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 任何单位 个人都应当 A 为报警提供便利 不得阻 拦报警 A 无偿 B 有偿 C 自愿 153 头部发生创伤的人员 在接受医生检查前 采取下列急救措施中 B 是不正确的 A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B 给伤者服止痛片止痛 C 运送途中应把伤者的头转向一侧 便于清除呕吐物 154 当有异物进入眼内 采用以下方法中 A 不正确 A 用手揉眼 把异物揉出来 B 反复眨眼 用眼泪将异物冲出来 C 用清水冲洗眼睛 155 误服强酸后 以下急救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 口服牛奶或豆浆 并速送医院抢救 B 口服花生油 并速送医院抢救 C 大量喝水 并速送医院抢救 156 发现煤气中毒人员 以下急救方法中正确的是 A A 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并将病人送到新鲜空气环境 B 在现场拨打电话求救 C 在现场马上给伤员做人工呼吸 157 安全帽帽衬与帽壳的间距是安全帽结构的重要指标 可以 B A 保证良好的透气性 B 保证良好的缓冲性能 C 保证坚固性 158 扑救电气设备火灾时 不能用什么灭火器 C A 四氯化碳灭火器 B 二氧化碳灭火器 C 泡沫灭火器 159 对于工作岗位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生产单位应该 B A 不告诉作业人员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惊慌 B 如实告知作业人员 10 C 有选择地告知作业人员 160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下列哪项行为是正确的 A A 停止作业 撤离危险现场 B 继续作业 C 向上级汇报 等待上级指令 161 突发事件应对法 规定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 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 产 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 灭失的 A A 应当给予补偿 B 应当给予双倍赔偿 C 无需给予补偿 16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 个人 C 购买剧毒化学品 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 除外 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A 根据需要 B 可以 C 不得 163 夜班劳动是指 B 当日二十一点至次日五点 当日二十二点至次日六点 当日二十点至次日四点 164 逃生中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 降低姿势 可以 B A 看得清楚 B 减少吸入浓烟 C 保护脸部 165 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 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 岗位证书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 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 日起 C 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 2 B 3 C 5 D 10 166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 发生较大事故的 处 B 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的罚款 A 10 20 B 20 50 C 50 200 D 200 500 167 领导责任者是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下列 C 不属领导责任 A 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造成事故的 B 未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或未经考试合格上岗造成事故的 C 违反劳动纪律 擅自开动机械设备 擅自更改 拆除 毁坏 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D 作业环境不安全 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168 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 对事故发生单位处 C 万元以上 万元 以下的罚款 A 50 200 B 50 200 C 100 200 D 200 500 169 发生一般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 处 A 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的罚款 A 10 20 B 20 50 C 50 100 D 200 500 170 轻伤是指损失工作日低于 D 日的暂时性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伤害 A 30 B 60 C 100 D 105 171 下列属于事故直接原因的是 D A 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培训不足 B 劳动组织不合理 C 现场安全检查缺乏 D 违章作业 二 多项选择题二 多项选择题 1 根据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 ABC 的方针 A 安全第一 B 预防为主 C 综合治理 D 防消结合 2 安全生产法规的性质具有 ABCD A 强制性 B 规范性 C 科学性 D 稳定性 3 根据 安全生产法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 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 AD A 安全生产知识 B 经营策划 C 安全技能 D 管理能力 4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 进行定期 ACD 并制定应急预案 告知从业人 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11 A 检测 B 演练 C 评估 D 监控 5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 BC 的劳动防护用品 并监督 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 用规则佩戴 使用 A 国际标准 B 国家标准 C 行业标准 D 企业标准 6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 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 防止事故扩大 减 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不得 ABC 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毁灭有关证据 A 隐瞒不报 B 谎报 C 拖延不报 D 自行处理 7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 AD 的原则 及时 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 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 总 结事故教训 提出整改措施 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A 实事求是 B 安全第一 C 责权统一 D 尊重科学 8 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493 号 事故的等级一般分为 ABCD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 D 一般事故 9 根据国务院 493 号令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BC A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 事故的简要经过 C 事故原因 D 已经采取的措施 10 事故发生后 生产经营单位报告事故应包括事故的简要经过 ABCD 以及其他应当报告的 情况 A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 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C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 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D 已经采取的措施 11 根据 工伤保险条例 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ABC A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B 患职业病的 C 在上下班途中 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 D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因工作原因发生口角斗殴致伤的 12 根据 浙江省消防条例 消防工作贯彻 BD 的方针 A 安全第一 B 预防为主 C 综合治理 D 防消结合 1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 2010 23 号 要求企业实施更加严格 的企业安全管理 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时做到 五到位 这 五到位 指的是整改措施 责任 BCD A 救援 B 资金 C 时限 D 预案 14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 减少和控制危害 减少和控制事故 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 造成的 ABC 以及其他损失 A 人身伤害 B 财产损失 C 环境污染 D 效益降低 15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 ABCD 和条件管理等 A 行政管理 B 监督检查 C 作业环境 D 设备设施管理 16 三不伤害 指的是 ACD A 不伤害自己 B 不伤害家人 C 不伤害他人 D 不被他人伤害 17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指 ABCD A 系统原理 B 人本原理 C 预防原理 D 强制原理 18 运用安全生产系统原理的原则包括 ABCD A 动态相关性原则 B 整分合原则 C 反馈原则 D 封闭原则 19 运用安全生产人本原理的原则包括 ABC A 动力原则 B 能级原则 C 激励原则 D 封闭原则 20 运用安全生产预防原理的原则包括 ABCD 12 A 偶然损失原则 B 因果关系原则 C 3E 原则 D 本质安全化原则 21 运用安全生产强制原理的原则包括 AD A 安全第一原则 B 因果关系原则 C 3E 原则 D 监督原则 22 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生产任务主要包括 ABCD A 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保障劳动者安全地进行生产 B 防止或减少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C 做好劳逸结合 控制加班加点 执行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D 做好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以保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身心健康 23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 4 个方面 技术原因 教育原因 身体 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 针对这些 可以采取 3 种防止对策分别是 ABC 即 3E 原则 A 工程技术对策 B 教育对策 C 法制对策 D 管理对策 24 我国实行 ABCD 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A 企业负责 B 行业管理 C 国家监察 D 群众监督 25 安全检查的内容 主要是查思想 ACD 查事故处理 A 查管理 B 查效益 C 查整改 D 查隐患 26 对新人厂职工应进行三级教育 即 BCD A 思想教育 B 厂级教育 C 车间教育 D 班组教育 27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台帐 做到 ABCD A 规范化 B 标准化 C 程序化 D 系列化 28 从事电工作业的人员 必须 ABD 具有该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 持证 上岗 A 年满 18 周岁 B 身体健康 C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D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29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 改建 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 ACD A 同时设计 B 同时论证 C 同时施工 D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 安全操作规程是指从业人员操作机器设备或仪器仪表 在作业岗位具体作业时必须遵守的 BC A 劳动纪律 B 程序 C 注意事项 D 职业道德 3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 ABCD 的原则 A 综合协调 B 分类管理 C 分级负责 D 属地为主 32 安全文化具有人本性 群体性 ABC 等特征 A 继承性 B 时代性 C 系统性 D 强制性 33 安全文化功能包括 ABCD 协调功能 A 凝聚功能 B 导向功能 C 激励功能 D 约事功能 34 触电事故可以分为 ABCD 等 A 直接接触触电 B 剩余电荷触电 C 感应电压触电 D 跨步电压触电 35 触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形式 一般可分为 BD 两种 A 电光眼 B 电击 C 窒息 D 电伤 36 触电事故发生后应对触电人员立即采取急救 急救原则为 ABCD A 迅速 B 就地 C 准确 D 坚持 37 ABC 是最常见的防止直接接触触电的安全措施 A 绝缘 B 屏护 C 间距 D 保护接地 38 下列 BCD 电压等级属于安全电压 A 50V B 42V C 24V D 6V 39 引起电气设备过度发热的不正常运行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 ABCD A 短路 B 过载 C 接触不良 D 散热不良 13 40 重复接地的作用是 ABCD A 降低设备漏电时外壳对地电压 B 减轻零线断线时的触电危险 C 缩短故障持续时间 D 改善配电线路的防雷性能 41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由 ABD 组成 A 接闪器或避雷器 B 引下线 C 断接卡 D 接地装置 42 下列哪些措施能消除静电危害 ABCD A 采用化学防静电剂 B 静电屏蔽 C 采用静电消除器 D 防止形成危险性混合物 43 燃烧三要素是指 ABD A 可燃物 B 助燃物 C 冲击波 D 点火源 44 可燃粉尘爆炸的条件 ABC A 粉尘悬浮于含有足以维持燃烧的空气 氧气 的环境中 B 粉尘浓度在可爆范围内 C 有点燃的着火源 且能够引燃并维持火焰的传播 D 粉尘中有足够的水分 45 防止粉尘爆炸的措施有 ABCD A 增加混合系统中的水分 B 添加惰性物质 C 降低升压速率 D 抑爆系统设置 46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主要有 ACD A 生产工艺过程 B 销售过程垡 C 劳动过程 D 作业环境 47 职业危害的环境因素包括 ABC A 物理因素 B 化学因素 C 生物因素 D 工艺因素 48 生产性粉尘包括 ABC A 矽尘 B 煤尘 C 石棉尘 D 烟尘 49 AC 属于金属中毒 A 铅中毒 B 磷中毒 C 锰中毒 D 砷中毒 50 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 ABC A 急性中毒 B 慢性中毒 C 亚急性中毒 D 亚慢性中毒 51 下列哪些属于物理职业危害因素 ABCD A 气温 B 噪声 C 振动 D 电磁辐射 52 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列入国家职业病目录的有 ABC A 中暑 B 减压病 C 高原病 D 皮肤癌 53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中将劳动防护用品的类别分为 AB A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B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C 头部防护用品 D 足部防护用品 54 使用单位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时 应查看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是否具有 ABD A 生产许可证 B 产品合格证 C 安鉴证 D 安全标志 55 下列属于化学类职业危害因素的有 ABC A 铅 B 一氧化碳 C 生产性粉尘 D 病毒 56 下列属于劳动防护用品的是 ABCD A 安全帽 B 护目镜 C 绝缘手套 D 防辐射护肤用品 57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 ABCD A 查找 分析和预测工程 系统存在的危险 有害因素 B 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 C 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 D 达到最低事故率 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58 安全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 AC A 经济效益 B 治安能力 C 安全管理水平 D 决策能力 14 59 安全评价的依据有 ABCD A 法律法规 B 各类标准 C 技术规范 D 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60 标准按适用范围可分为 ABCD A 国家标准 B 行业标准 C 地方标准 D 企业标准 61 标准按约束性可分为 AB A 强制性标准 B 推荐性标准 C 地方标准 D 企业标准 62 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 BCD A 安全综合评价 B 安全验收评价 C 安全现状评价 D 安全预评价 63 根据 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22 号 必须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 机构承担的项目有 ABCD A 国务院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 核准 备案 的建设项目 B 跨省 自治区 直辖市的建设项目 C 生产剧毒化学品的建设项目 D 生产剧毒化学品的企业和其他大型生产企业 64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 2010 23 号 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严 格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深入开展以 ABC 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A 岗位达标 B 专业达标 C 企业达标 D 系统达标 65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活动 一般要经过理解标准化 明确安全生产要求 组建工作小组 ABCD 等阶段 A 全面排查 B 明确隐患 C 对照整改 D 自评 66 国家级标准化企业分 ABC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67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系统理论通常包括 ABCD 等要素 A 输入 B 过程 C 输出 D 反馈 68 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 进行定期 ABC 并 制定应急预案 A 检测 B 评估 C 监控 D 销毁 69 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应坚持 BD 的原则 A 安全第一 B 预防为主 C 综合治理 D 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70 重大危险源的等级按照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 ABCD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71 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 ABCD 的原则 A 综合协调 B 分类管理 C 分级负责 D 属地为主 72 一般认为 事故应急救援有 ABCD 等特点 A 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B 复杂性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