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新版_第1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新版_第2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新版_第3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新版_第4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B B 卷新版卷新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 咏史 中写道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下列那两位皇帝的统 治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A 隋文帝 隋炀帝 B 汉武帝 汉文帝 C 唐太宗 唐玄宗 D 唐太宗 武则天 2 2 分 2018 七下 张家港期中 比较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 相同之处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B 在前代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朝代 C 少数民族人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D 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 3 2 分 三国演义 卷首语这样说 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东汉 末年到南北朝近 400 年分裂后 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你知道隋统一时间是 A 581 年 B 589 年 C 618 年 D 605 年 4 2 分 2017 七下 宝坻期中 589 年 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 重新统一全国 请问被灭的南 朝最后一个政权是 A 北齐 第 2 页 共 11 页 B 北周 C 梁朝 D 陈朝 5 2 分 气势恢宏的隆盛时代是对谁的统治之誉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6 2 分 2017 七下 宜城期末 澶渊之盟 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北宋与金 D 南宋与金 7 2 分 若要为唐太宗题写墓碑碑文 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A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改 贞观氏族志 为 姓氏录 C 编纂 唐律疏议 D 知人善任 虚心纳谏 8 2 分 2017 七下 莱城期中 如果你穿越时空 回到唐朝 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看到和听到 A 唐太宗向魏征征询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 开元全盛时 小邑犹藏万家室 C 江南地区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第 3 页 共 11 页 D 李白使用 交子 支付酒店老板的酒钱 9 2 分 2018 九下 扬州月考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 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 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 但 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 隋朝的科举制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元朝的行省制 D 明朝的内阁制 10 2 分 2018 七下 张家港期中 唐太宗说 人要照见自己 一定要有明镜 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 错 一定要借助忠臣 因此他 A 重视教育 B 倡导节俭 C 勤于政事 D 虚心纳谏 11 2 分 2017 七下 阳信期中 小强准备以隋唐时期的历史内容为素材 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你认为 下列切入点可供其选择的是 A 民族大汇聚 B 社会大变革 C 繁荣与开放 D 政权分立 12 2 分 2017 七下 徐州月考 唐太宗 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 任用贤能 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姚崇 宋暻 A 第 4 页 共 11 页 B C D 13 2 分 2016 七下 雅安期中 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A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B 唐玄宗天宝年间任用奸臣 C 唐末农民战争爆发 D 安史之乱 14 2 分 2018 七下 东台期中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历经坎坷 能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 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这位诗人是 A 韩愈 B 白居易 C 李白 D 杜甫 15 2 分 2018 七下 高安期中 开元初 四方丰稔 丰收 城镇商铺林立 客商如云 齐纨鲁缟 车班班 材料中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A 农业发展 B 政治清明 C 商业活跃 D 经济繁荣 16 2 分 2017 七下 桂林期中 唐朝时 即是当时中国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也是一座国 际性的大都会的城市是 A 成都 第 5 页 共 11 页 B 洛阳 C 广州 D 长安 17 2 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靖康之变是北宋结束的标志 B 岳家军纪律严明 维护了南方地区的稳定 C 1141 年宋金和议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 女真族在中原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俗 18 2 分 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贞观之治 文景之治 开元盛世 康乾盛世 A B C D 19 2 分 2017 七下 内蒙古期中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总结卡片 在卡片横线处应当填写的 内容有 唐朝繁盛所产生的吸引力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科举制的创立 A 第 6 页 共 11 页 B C D 20 2 分 2016 孝感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唐朝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21 2 分 2017 七下 泗阳期末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 现象 排序正确的是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A B C D 22 2 分 2017 七下 楚雄月考 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 货币 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第 7 页 共 11 页 B 中国古代金币 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 证明唐代日本 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23 2 分 2018 七下 梅江月考 唐朝时期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王朝保持友好密切的交往 当时被 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为 天可汗 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24 2 分 2017 七下 宝鸡期中 宋太祖即位后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许多措施 其中不包括 A 重用武将 B 削弱相权 C 在各州设置通判 D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25 2 分 下列四位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 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 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A 金 元 吐蕃 契丹 B 辽 蒙古 西夏 吐蕃 第 8 页 共 11 页 C 金 蒙古 吐蕃 西夏 D 辽 元 吐蕃 西夏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555 分分 26 15 分 2018 七下 南雄期中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 对于我们今天 建设和谐社会 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 了解社会和谐 1 社会经济的和谐 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 民族与民族的和谐 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 3 社会制度的和谐 请写出这段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27 25 分 2017 七下 民勤期中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 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 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 同一性 而这一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 增强了稳定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长安二年 始置武举 其制 有长垛 马射 步射 平射 筒射 又有马枪 翘关 负重 身材之 选 新唐书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四 元朝疆域 北与阴山 西及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 地理志 材料五 20 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汤因比说 如果让我选择 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我国著名作家余秋雨也 说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请回答 1 第 9 页 共 11 页 材料一中的 科举制度 正式诞生于哪个朝代 2 材料二中的 武举 最早出现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3 材料三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一例 4 从材料四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5 材料五中这两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 28 15 分 2016 七下 仁寿期中 阅读材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请回答 1 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 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 2 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 请写出两个 3 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 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 要从成都购进 500 匹上等丝绸待售 你将选择使 用下列哪一种货币进行支付 理由是什么 第 10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9 答案 略 10 答案 略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