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设计报告_第1页
网络工程设计报告_第2页
网络工程设计报告_第3页
网络工程设计报告_第4页
网络工程设计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班 级 2012 级通信 1 班 学 号 6 姓 名 曹 敏 实验所属课程 通信网规划与设计 实验室 中心 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指 导 教 师 蒲 树 祯 目录目录 第 1 章 绪论 1 第 2 章 需求分析 1 2 1 学校概况 2 2 2 总体需求目标 2 2 3 环境分析 3 2 4 主机系统的需求 7 第 3 章 总体设计 7 3 1 设计原则和依据 8 3 2 网络技术的选择 9 3 3 划分子网 9 3 4 网络结构设计 10 第 4 章 逻辑设计 11 4 1 网络拓扑结构 11 4 2 IP 地址规划与 VLAN 划分 12 第 5 章 物理设计 13 5 1 综合布线目标 13 5 2 设计依据 14 5 3 具体实现 14 5 3 1 工作区子系统 14 5 3 2 设备区子系统 14 5 3 3 管理间子系统 15 5 3 4 垂直干线子系统 15 5 3 5 建筑群子系统 15 5 4 设备选型 16 5 4 1 网络设备 16 5 4 2 监控设备 17 5 4 3 广播设备 18 第 6 章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摘要 随着经济的腾飞 科技发展 信息起越来重要作用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 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 信息化程度 高低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学生择校的标准 之一 也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不仅极大地促进 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实现高水平教学和管理 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校园安全提供了保障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的具体需求 并根据实际环境设计 了一个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网络系统 实现了校内教学楼 教工宿舍 学生宿舍 图书馆 食堂门卫等场所的计算机安全 高速可靠互连以及监控广 播功能 关键词 校园网 拔山中学 1 第 1 章 绪论 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步伐的日益加快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架设园网 校园网是以现代网络技术 多媒体及 Internet 技术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计算机 网络 一方面 联结学校内部子网和分散于园各处的计算机 另一方面 作为 沟通校园内外部的桥梁 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 管理 办公 信息交流和通信 等提供综合的网络应用环境 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标志 对 实现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 校园网是指在学校范围内 将计 算机以相互共享资源 硬件 软件和数据 的方式连接起来 同时具有进行教 学 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集合 它以学校各部门应用硬件 如 多媒体网络教室等 系统为基础 将各个分散的硬件连接成一有机的信息交流 平台 在丰富的硬件资源和管理信息支持下 通过学校管理信息技术环境平台 校园通信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 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等 实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的教学与管理 现代校园网络通常具有快速的网络连接 信息类型多样化 良 好可扩充性 安全可靠性 便于应用和管理等特点 第 2 章 需求分析 2 1 学校概况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创办于 1926 年秋 系重庆市重点中学 占地 150 多亩 建筑面积 80000 平方米 现有 80 个教学班 5500 多名学生 302 名教职工 专 任教师 256 人 其中特级教师 1 人 中学研究员 2 人 中高级教师 142 人 省 市级讲课高手和各级骨干教师近 100 人 受省市级以上表彰的 14 人 学校秉承 大道远行 天下为公 的办学理念 以 以爱育爱 以德育德 为育人观念 以 敬业乐群 为校训 形成了 重德务实 求真尚美 的校风 严谨求实 师今法古 的教风 博学 慎思 审问 笃行 的学风和 艰苦 奋斗 无私奉献 的拔中精神 2 2 总体需求目标 作为一所重点中学 应立足于未来 高标准 高起点 在不断加强学生德 智 体 美 劳等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 也必须权利扩展教育新兴的热点 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 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 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学生择校的标准之一 也是学校 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园网络可以帮助学校强化管理 辅助教师开展生动 2 的教学 3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校教学 教务和后勤等方面工作的水准 从 长远来看 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各方面业务的开展 能使广大师生员工利用 最新的计算机发展成果和全球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教学 开展科研和对外交流 活动 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 为加快培养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根据学校领导 老师针对校园网络建设提出的要求和该学校的实际情况 该中学校园网建设的总体目标分为网络系统 广播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2 2 1 教学系统 1 需要覆盖全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每间教室需要一套多媒体设备 包括 广播用的音响 电脑 2 互动教学 能在校园网上浏览 在线点播视频 查看课件 下载课件 下载教学视频等常规网络应用 3 能进行远程教学 2 2 2 办公系统 1 办公自动化 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 如 视频会 议 网络会议等 2 资源共享 教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育部中央电教馆 重庆市电教馆 以 及忠县电教馆提供的丰富的电教资源和本校配置的各种教学资源 3 信息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连接 Internet 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交流 2 2 3 管理系统 1 教务管理 教务网能为学生提供成绩管理 学生信息管理 学校通知等 服务 2 图书馆管理 建立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电子阅览 实现信息自动化 快速检索 电子图书阅览 3 档案管理 财务管理等方面 2 2 4 安全系统 1 防火墙 能保持校内网安全进行 2 对学校的重要资料信息提供安全保障 2 2 5 流量管理系统 1 认证计费功能 2 网络连接时间控制功能 4 2 2 6 质量要求 能使校内网正常运行 网络具备高度的安全性 可靠性 容错性和较高的 稳定性 可扩展性 兼容性等 2 2 7 设备要求 尽量在预定资金范围内 选择信誉度更高的品牌并且质量更佳的设备 2 2 8 监控系统 1 监控头能覆盖全校区关键区域 2 录像能够较为清晰的识别出距离摄像头 10m 的人脸 3 录像信息能保存 1 个月左右 2 2 9 广播系统 1 能满足在学校每栋宿舍楼 教学楼 教工宿舍都能清楚的听到通知 2 教室每间有广播音响 宿舍每层楼有广播音响 2 3 环境分析 2 3 1 学校各建筑物分布 1 学校各建筑方向图如下 图 2 1 校园各建筑分布图 5 2 各建筑之间的相对位置 建筑名称建筑名称数量数量相对位置相对位置距离中心 距离中心 m 食堂1 西北方向 45 700 教学大楼 1 正中央0 教工宿舍2 西南方向 45 200 教工宿舍 副 1 北偏东 10 500 门卫室1 正南方向250 教师办公区1 东偏北 5 200 学生宿舍2 西偏北 5 200 表 2 1 楼宇相对位置 3 图书楼内部平面图如下 图 2 2 图书楼分层平面图 6 4 教师办公区内部平面图如下 图 2 3 教师办公区分层平面图 2 3 2 主要建筑内部信息点分析与统计 1 网络系统 1 教学楼 教学楼共 6 层 顶层是整个学校的机房以及监控和广播控制室 其余均是 教室 1 5 层楼每层有 12 间教室 大小约为 10m 8m 和一间教员休息室 每 间工作室大概有 20m 15m 每个教室 教员休息室 2 个信息点 共 12 1 5 2 130 个信息点 机房共 有 100 台电脑 102 个信息点 监控和广播控制室共有 20 个信息点 整个教学楼共计 130 102 20 252 个信息点 7 2 图书楼 图书楼共两层 一楼共有 4 个阅览室和一个借书室和管理室 二楼共有 6 个阅览室 一个阅览室有 2 个信息点 借书室和管理室分别有 1 个信息点 图书楼共计 4 6 2 1 1 22 个信息点 3 教工宿舍 教工宿舍共有 3 栋 每栋有 6 层楼 每层有 10 间 每间有 1 个信息点 共 计 3 6 10 1 180 个信息点 学生宿舍每层只有一个信息点 共计 2 6 12 个信 息点 整个宿舍共计 180 12 192 个信息点 4 教师办公区 教师办公区共有 2 层 一楼共有 6 个办公室和 1 个大殿 二楼共有 8 个办 公室 一个办公室或大殿有 2 个信息点 整个教师办公区共计 6 1 8 2 30 个信息点 5 门卫室 2 个信息点 2 广播系统 1 教学楼 每个教室 1 个广播播放器 每层楼的走廊有 3 个 共计 12 2 1 5 2 2 3 5 144 2 学生宿舍 共有 2 栋学生宿舍 每层楼有 2 个广播播放器 共计 2 6 2 24 3 操场 共 6 个 4 食堂 共有 2 层楼 每层楼 4 个 共计 2 4 8 个 5 图书楼 图书楼共两层 每层 2 个广播播放器 共计 4 个 6 路边和草坪 每 15 20m 一个 共计约 30 个 3 监控系统 1 教学楼 每个教室 机房 监控室 广播控制室以及教员休息室分别 2 个 每层楼 的走廊有 2 个 共计 6 3 12 2 1 3 2 54 个 2 教师办公区 教师办公区共有 2 层 一楼共有 6 个办公室和 1 个大殿 二楼共有 8 个办 公室 一个办公室或大殿有 2 个 每层走廊 3 个 共计 6 1 8 2 2 3 36 个 8 3 学生宿舍楼 每层楼 2 个 大门 1 个 共计 2 6 2 1 26 个 4 图书楼 图书楼共两层 一楼共有 4 个阅览室和一个借书室和管理室 二楼共有 6 个阅览室 一个阅览室有 2 个 借书室和管理室分别有 1 个 走廊 2 个 楼梯 1 个 共计 4 6 2 2 2 2 2 28 个 5 其他路边 每 50m 一个 共计约 15 个 2 4 主机系统的需求 校园网的主机系统承担着整个内各种服务 用户账管理共享资料检索和校 园网的主机系统承担着整个内各种服务 用户账管理共享资料检索和校园网的 主机系统承担着整个内各种服务 用户账管理共享资料检索和查询 服务器端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运行安全性管理等 因此主机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 高性能 可靠 能够长期不间断工作 2 高可用性 即使在主机故障时仍能利备继续提供服务保证系统的 高可 用性 即使在主机故障时仍能利备继续提供服务保证系统的 安全性和数据 3 选择 TCP IP 协议 4 模块化结构 容易升级 5 高度的安全性 防止攻击 第 3 章 总体设计 3 1 设计原则和依据 在进行校园网方案设计 工程实施及应用系统的架构时应做到统一规划 分步完成 确保整个系统应用的完整性 在充分考虑其可靠性的前提下 采用 先进的网络结构 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同时拥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良好的可 扩充性 也是校园网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功能的扩充 其次是物 理节点的扩充 并融入发展的观念 充分考虑对将来的平滑过渡 保护学校的 前期投资 因此该校园网建设可遵循如下原则 1 技术先进成熟 高速度 高性能 主干网采用先进成熟并足够满足带宽的设备连接整个校园网 本着实用的 原则 为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符合校园网应用系统的特色 本方案在进行校园网系统设计时 充分考虑了学校的自身特点 具有可 9 靠性 集中管理性 安全性强等特色 要求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结构 便于开发 和维护 3 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根据对校园网性能的要求 根据情况进行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使所选的网 络技术与网络产品具有最好的性能价格比 4 网络的安全与可管理性 校园网与其他网络系统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的要求 随着网络使用率的提高 网络病毒等不安全因素将成为一大隐患 所以在设计 网络方案时 我们将在安全与管理方面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5 具有平滑的扩展性 可整体规划 分布实施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迅速 学校对网络的应用需求也会不断提高网 作为基 础架构的校园系统 必须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 同时 当网络本身需要升级时 只需改动少数设备就能满足变化后的需求 3 2 网络技术的选择 1 组网技术 由以上的网络拓扑 该校网是典型的三层网络模型 且网络需求量不大 所以在网络技术的选择上也不难 本方案采用千兆以太网构建校园网 千兆位 以太网能提供几乎所有的需求 对线缆要求 操作系统 协议等要求也不高 网络设计人员能够建立有效使用高速 关键任务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备份的高速 基础设施 且能为用户提供对 Internet Intranet 城域网与广域网的更快速的 访问 2 防火墙技术 学生基本信息档案和重要的工作文件要求对数据存储 传输的安全性的性 能较高 如图书管理 档案管理 学生管理 教学管理 财务管理 物资管理 等可以通过分布式 集中式相集合的方法进行管理 防火墙作为网络的第一道 防线 应放置在外网和需要保护的校园内网之间 这样 所有流入校园网络的 数据流量都将通过防火墙 使校园内的所有客户机及服务器都处于防火墙的保 护下 3 路由技术 本方案采用 OSPF 协议 路由协议工作在 OSI 参考模型的第 3 层 因此它的 作用主要是在通信子网间路由数据包 路由器具有在网络中传递数据时选择最 佳路径的能力 除了可以完成主要的路由任务 利用访问控制列表 Access Control List ACL 路由器还可以用来完成以路由器为中心的流量控制和过滤 功能 OSPF 可以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网络 它把自治系统分为若干个区域 10 Area 通过系统内外路由的不同处理 区域内和区域间路由的不同处理方法 引入摘要的概念 减少了网络数据量的传输 OSPF 支持 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 技术 由于每个发布的目的地均包括 IP 子网的掩码 从而可利用子网掩码将 IP 网络分为不同大小的子网 这种方法可节省 IP 地址空间并给网络管理员管理带 来灵活性 4 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还实现了第 3 层交换和多层交换 高层交换技术的引入不但 提高了校园网数据交换的效率 更大大增强了校园网数据交换服务质量 满足 了不同类型网络应用程序的需要 本方案设计就采用三层交换技术 5 VLAN 技术 虚拟局域网 Virtual LAN VLAN 是一项在二十世纪 90 年代中期新兴并 迅速发展起来的网络技术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交换机对枕的传输和控制能力 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基础上建立多个逻辑网络 这些逻辑网络中的工作站和服务 器可以不受地理位置和物理连接的限制 但是同样具有物理局域网的功能和特 点 VLAN 将广播域限制在单个 VLAN 内部 减小了各 VLAN 间主机的广播通信 对其他 VLAN 的影响 在 VLAN 间需要通信的时候 可以利用 VLAN 间路由技术 来实现 当网络管理人员需要管理的交换机数量众多时 可以使用 VLAN 中继 协议 VlanTrunking Protocol VTP 简化管理 它只需在单独一台交换机上定义 所有 VLAN 然后通过 VTP 协议将 VLAN 定义传播到本管理域中的所有交换机上 这样 大大减轻了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强度 3 3 划分子网 在网络设计时将校园网划分为主干网和各子网 主干带宽1000Mbps 子网 带宽100Mbps 网络支持VLAN管理 IP组播 第三层交换以及多种路由协议 主干网采用第三层交换的千兆高速以太网 子网为第三层或第二层的千兆 或百兆交换的快速以太网 桌面实现第二层交换的百兆接入 主要子网构成 1 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形成主干网 是整个校园的总节点 提供校园网内部与外部广域 网连接的服务 主干网采用快速以太网结构 信息中心机房放置核心交换机 服务器群 路由器 机架等网络设备 这些设备以交换机为中心 以星形拓扑 结构通过双绞线连接 信息中心与各个子网的连接利用多模光纤将信息中心交 换机与子网的交换机相连 2 行政子网 学校管理机构作为学校的中枢管理系统 协调 组织整个学校工作的正常 运行 为了能适应管理机构的功能 行政子网需要针对用户的权限 完成数据 11 生成 修改 查询 进行办公自动化 人员资料管理 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行政子网与信息中心的信息交互比较多 每天要访问大量的数据 还有音频 视频等方面的需求 3 教学子网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比较常用到的就是多媒体教学 大多数情况下不常与 外部网络连接 并且防止学生利用教室电脑上网而影响学习 因此 此子网在 连接外网时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多媒体教室与信息中心的数据通信一般不多 可以根据教室的数量 增加二级交换机 教学子网与信息中心采用1000M带宽 的交换机 4 图书馆子网 图书馆子网主要功能是在图书馆范围内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 电子阅 读 计算机借还系统以及在校园网上进行文献检索等 由于图书 文献等多以 文本的形式出现 数据量不大 可以采用集线器作为节点 图书馆子网中需要 存储大量数据 所以要设置专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作为数据存储 管理系统 数 据存放在光盘塔 硬盘阵列等系统中 支持图书馆子网和校园网用户的访问和 查询 图书馆子网与信息中心采用1000M带宽的交换机 5 宿舍子网 由于该校是一所中学 信息点数目比较少 数据量也不大 而对于教师子 网就不同了 每一栋教师宿舍楼需要能提供高速 可靠的网路服务 数据量也 会比较大 所以宿舍子网与信息中心也是采用 1000M 带宽的交换机 3 4 网络结构设计 在网络拓扑结构方面 选用具有成本低 能进行模块化设计 易实现的三 层模型 将校园网整体划分为核心层 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逻辑层次 核心层 核心层是因特网络的高速骨干 实现数据包高速交换 核心层为 下两层提供优化的数据输运功能 是一个高速的交换骨干 核心层交换机采用 双机冗余方式以提升网络可靠性 以便快速适应变化 汇聚层 汇聚层是核心层与接入层的分界点 提供基于统一策略的互连性 定义了网络的边界 汇聚层允许核心层连接多个地点 并同时保持较高的性能 汇聚层也可以汇总接入层的路由 提高选路协议的性能 汇聚层的另外一个功 能是进行地址转换 接入层的设备可以使用校园网专用内部地址 并通过地址 转换功能将专用内部地址转换为合法的因特网地址 接入层 接入层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网段访问应用系统的能力 接入层要 解决相邻用户之间的互访需要 并且为这些访问提供足够的带宽 接入层还应 该适当负责一些用户管理功能 包括地址认证 用户认证和计费管理等内容 12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三层模型 图 3 1 典型的三层模型 第 4 章 逻辑设计 4 1 网络拓扑结构 在本校园网设计中 核心层交换机布置在教学楼机房 汇聚层布置在各楼 栋内 各楼栋的每层的接入交换机通过该楼栋的汇聚交换机汇接到信息中心的 核心层交换机上 网络拓扑结构图如下 13 图 4 1 校园网络拓扑图 在本网络拓扑图中 没有详细地画出门卫以及食堂的网络拓扑 因为其信 息点相对较少 在本设计中将门卫接入到其就近的学生宿舍单元中 利用一个 二层交换机以及双绞线即可完成连接 至于食堂 将其用超五类双绞线连接到 教工宿舍 4 2 IP 地址规划与 VLAN 划分 在因特网中 每个与网络互连的主机都应有一个唯一的合法的IP地址 目 前广泛采用的是Ipv4 而Ipv4的IP地址资源是有限的 一个机构能够分得的网络 地址相对于其实际需要的往往差距很大 这就需要对申请到的IP地址进行合理 的规划 实现最佳的网络地址分配和业务流量的均匀分布 在该校园网中IP地址采用公网地址和私网地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 但 是有时分配了私网地址的客户端也要访问Internet 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采用不 同的技术使私有地址能够访问公网资源 利用代理服务 Proxy 和网络地址转 换 NAT 这两项技术 一个有效的IP地址规划或IP地址方案就是在地址资源的效率性和管理的方便 性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按行政隶属划分是指按信息节点的行政隶属关系将 用户按校园各部门进行IP地址分配规划 由于各部门之间在地域位置上并不一 定集中 但需要统一管理 因此采用行政隶属的方式划分IP地址段 按楼宇规 划在传统的网络平台上很难实现 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网络平台局限于设备的地 理位置 无法跨地域进行灵活规划 但现今的网络平台都支持虚拟网络 VLAN技术 该技术避开了物理位置的缺陷 可以在逻辑上灵活组网 因此 IP 网段规划可以与VLAN的划分相一致 规划每个网段中的信息点数时 既要考虑 到当前IP地址资源的充分利用性 又要预留出适当的扩展余地 对于本校园网 私网地址采用 192 168 0 0 24 地址块 根据具体的部门情 况再分为具体的子网 从经验角度 通常一个 IP 网段也是一个独立的 VLAN 也就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一个网段内的信息节点数在 40 200 个时 性能和 地址资源的最佳利用性较理想 并且将来可扩充到 254 个 在各个子网中 DHCP 服务器又将子网网段中的某个地址临时分配给主机 主机使用结束后又由 DHCP 服务器收回 供其它主机使用 4 2 1 IP 地址规划基本原则 1 服务器区采用私IP地址 NAT后供人员远程访问 2 与internet 互联设备IP地址采用真实IP地址 3 部分内部互连采用私有IP地址 14 4 面向用户的私有 IP 地址 由统一出口的边缘设备 路由器 防火墙 进行 地址翻译 即出口路由器 防火墙 互联采用合法 IP 地址 公共服务器如 WWW FTP DNS 资源服务器等均采用合法地址 或从安全角度考虑采用私有 IP 部分接入用户采用私有保留 IP 地址相连 4 2 2 VLAN 划分 常用 VLAN 的划分可以采用基于端口的划分 也可以基于行政职能划分 在该校园网的设计中 选择基于部门职能划分的方法 部门职能与端口相结合 的划分方法更容易实现和管理 实际执行时需要考虑端口 在每个子网中再将 地址动态分配给接入的主机 名称网段默认网关 教学子网192 168 1 0 24192 168 1 1 信息中心子网192 168 2 0 24192 168 2 1 宿舍子网192 168 3 0 24192 168 3 1 图书楼子网192 168 4 0 24192 168 4 1 行政子网192 168 5 0 24192 168 5 1 表 4 1 IP 地址分配表 第 5 章 物理设计 5 1 综合布线目标 快捷 方便 准确的信息网络是现代化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之 建设用 途合理 经济的综合布线系统对满足建筑内各种不向信息传输的需要至关重要 考虑到校园的多种功能并存的实际条件 以及用户对系统的要求 同时也兼顾 到其未来长远发展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将基于以下目标 满足建筑内 语音 数据业务传输的需求 且兼顾到相当长的 段时间内业务扩展的需要 系统设计遵循国际标准 ISO IECll801 和邮电部及建设部的标准 布线系 统采用国标准建议的分层星形拓扑结构 提高系统容错性 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的速度为千兆以太网 布线系统的信息出口采用国际标 准的RJ 45插座 以统 的线路规格和设备接口 使任意信息点都能插接不同类 型的终端设备 如电脑 打印机 网络终端 电话机和传真机等 以支持语音 数据 图形和图像等数据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布线系统要立足开放原则 既支持集中式网络 又支持 Client Server 分布 式网络系统 15 5 2 设计依据 1 ISO 11801 国际综合布线标准 2 IEEE 802 标准 3 EIA TIA 568 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 4 建筑与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 72 97 5 建筑与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及验收规范 CECS 89 97 6 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7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5 3 具体实现 本次校园网建设中布线系统采用星形的分布式拓扑结构 分为工作区子系 统 水平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 统 5 3 1 工作区子系统 从 RJ 45 插座到终端设备之间的连线用 UTP 双绞线 长度不超过 6m RJ 45 插座安装在墙壁上或不宜碰的地方 插座区距离地面 30cm 以上 配线架上 的信息模块与信息插座和插头的线缆的制作采用同一标准 采用嵌入式 I O 插 座 5 3 2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配线间 柜 至各个工作区之间的电缆构成 根据国际标准 水平布线距离应不超过 90m 信息孔到终端设备连线不超过 10m 为确保信息 点可完全互换功能 楼内水平子系统均使用了 IBDN 布线系统超 5 类非屏蔽阻燃 型双绞线缆 UTP 可支持 155MHz 以上的传输带宽 支持当前及未来数据和 图像传输要求 满足语音传输的需要 UTP 双绞线铺设线槽或在天花板吊顶内 布线 16 图 5 1 教学楼布线图 5 3 3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是放置布线设备 用来对线缆提供端接和跳接线管理 包括水 平 主干布线系统的机械终端和建筑群主干的交换 管理子系统有光纤熔接盒 RJ45 配线面板 跳线管理器组成 其中光纤熔接盒连接光缆 RJ45 配线面板连 接水平线缆和垂直线缆 跳线管理器用于理顺跳线的走向 光纤熔接盒用来连 接 4 芯或 8 芯光缆 跳线选型 工作区子系统用的跳线主要是非屏蔽 RJ45 跳线 5 3 4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子系统一般选用超五类 UTP 电缆 或多模光纤 垂直电缆安装在 PVC 管内或槽内 架空电缆要防止雷击 垂直电缆的拐弯处不要直角拐弯 应有相 当的弧弯 图 5 2 弱电间的光缆交换机 5 3 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建筑物中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 安装的地点 同时也是网络管理的场所 由设备间电缆及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 件组成 将公用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连接在一起 完成各个楼层水平子系 统间的通信线路的调配 连接和测试 并建立与其他建筑物的连接 形成对外 传输的通道 5 3 6 建筑群子系统 各个楼群之间距离均超过 100 米 加上线材冗余 上楼等 汇聚与核心的 距离应该更远 为了使系统稳定可靠以及便于扩展 各个楼群间使用千兆光纤 17 线路 为了方便管理 采用直埋或地下管道铺设方式 如下图所示 图 5 3 楼层间布线图 5 4 设备选型 5 4 1 网络设备 服务器 服务器用以给客户端提供服务 包括 Web 服务 邮件服务 FTP 服务等 因而基于该校繁多的应用 需要用到数个服务器 主要是华为 FusionServer RH5885 V2 4 路机架式服务器 路由器 防火墙 路由器与防火墙是因特网进入校园网的大门 因此应该选择可靠性 安全 性俱佳的产品 防火墙采用华为 USG2210 路由器采用华为 AR2220 防火墙 路由器 18 核心交换机 核心交换机是构成网络的重点 承担着数据快速率 大容量交换 大吞吐 量等重任 以使整个网络高容量 无阻塞 高可靠的运行 此处选择华为 CISCO WS C4506 E 汇聚交换机 汇聚交换机将各个接入交换机传来的数据进行汇聚 基于网络拓扑及实际 情况 且综合考虑性价比考虑 所以教学楼等汇聚层交换机应选择华为 S5700 48TP SI AC 接入交换机 接入层在整个网络中接入交换机的数量最多 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 一是 价格合理 二是可管理性好 易于使用和维护 三是有足够的吞吐量 四是稳 定性 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稳定地工作 选择华为 S5700S 28P LI UPS UP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即不间断电源 是以整流器 逆变器为主 要组成部分的稳压稳频的交流电源 主要利用电池等储能装置在停电时为计算 机 服务器 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等计算机 通信网络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 需 要持续运转的工业设备等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选用双电源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使用双电源供应也意味着总电源功 率的提高 将来的可扩展性也会更好 19 5 4 2 监控设备 D Link DNS 726 4 视频服务器 三星 SCO 2080RP 摄像头 磁盘阵列 5 4 3 广播设备 雅马哈 MG166CX 调音台 功放 广播控制器 产品型号 USB 150FS 额定功率 80W 100W 120W 150W 180W 250W 350W 500W 650W 额定电压 70V 110V 16 频率响应 2dB 20 话放 线路输入 52d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